首页 >> 河北 >> 衡水市 >> 乡镇介绍 >> 冀州镇
冀州镇

  冀州镇是河北省冀州市政府驻地。位于冀州市市境东部。镇政府驻迎宾大道。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5.26万人(2002年)。辖84个行政村。106国道和郑昔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辖11个乡镇(冀州镇 魏屯镇 周村镇 门庄乡 北漳淮乡 南午村镇 小寨乡 码头李镇 西王镇 官道李镇 徐庄乡),412个村,总人口37万人。

行政区划

  冀州镇辖一铺、二铺、三铺、四铺、大齐村、小齐村、前堤圈、后堤圈、胡家庄、三里庄、南岳家庄、李家寨、小漳村、黄家庄、汤村、南韩家庄、方家庄、西刘家庄、大刘家庄、大常庄、十里铺、柳家寨、宋家寨、北边家庄、崔谭桃园、张家桃园、李家桃园、杨孔五、中刘家庄、石家庄、崔家寨、陈家寨、北冯家庄、臧家冢、刘家埝、北岳家庄、顺民庄、北八里庄、前冢、后冢、孙郑李、前赵家庄、后赵家庄、西关、北关、张家庄、东元头、西元头、殷家庄、漳下、孙家宜子、张家宜子、酒杨村、刘杨村、褚家庄、郭家庄、南王家庄、岳良、焦杨村、前店杨村、西沙村、八里庄村、杜沙村、双庙、黄沙村、杨家庄、伏家庄、河夹庄、北金村、新庄、双冢、周胡庄、胡刘庄、大罗村、小罗村、大吴家冢、小吴家冢、彭村、大张庄、白家庄、小张庄、邸家庄、辉冢、马厂庄84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冀州公社,1982年复置城关镇,1987年更名冀州镇。1996年殷家庄、新庄、千顷洼三乡并入。

自然环境

  全境东南部和西北部稍高,东北部较低,海拔高度为21.5至26.5米,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质地适中,土层深厚。市区北郊有北方稀有的平原淡水湖,总面积75平方公里,已被河北省批准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冀州市处于北半球暖温带地区,大陆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宜于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4.2℃,最热月为7月份,平均气温27.1℃,年降水量平均510.3毫米,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571.2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92天。

经济发展

  冀州镇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素有“华夏第一州”之称的冀州市行政区就在冀州镇。改革开放以来,冀州镇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优势,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冀州镇经济发展迅猛,是冀州市工业第一重镇,连年被评为衡水市经济“十强乡镇”。拥有以春风集团为龙头,以采暖、铸造、化工、玻璃钢、塑料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1000多家,产品畅销海内外。春风集团05年就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行列,成为衡水市唯一一个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其主导产品全部名优,技术开发实力全国领先。 在做强做大春风集团的基础上,冀州镇坚定抓工业、上项目的工作思路,狠抓民营经济发展。通过骨干提升,做强做大规模企业;园区带动,实现企业集约化发展;优化环境,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全力实施了“工业立镇、项目强镇”战略,近三年来,全镇新上投资超500万元的项目39个,完成投资近30亿元,08年实现财政收入8487.6万元。

  在农业上,冀州镇强基固本,在稳定粮、棉面积,推广优质品种,提高单产效益的基础上,突出“林果、蔬菜、养殖”三大特色产业,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和服务促动,人尽其才,地尽其用,多元发展,由“大群体、小规模”逐步实现“大群体、大规模”,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果树以苹果为主,面积突破1.5万亩,90%以上是优质果和错季果,其中100亩以上大方16个,300亩以上大方8个,人均果树超过1亩的村达到14个,沿106国道形成果品一条线。同时大力发展速生林、片林和方田林网,造林面积1.8万亩,露地菜面积2800亩,韭菜1500亩,蔬菜大棚100个,食用菌大棚400个。养殖业猪存栏2.5万头,羊存栏2万只,鸡存栏28万只。

乡镇发展

  全镇以发展镇办企业为主,闻名遐尔的中国春风实业集团是冀州镇的龙头企业,集团下辖6个子公司,43家基层企业,1.2万名员工,2600名技术人员,拥有总资产9.38亿元,净资产4.2亿元。春风集团已经形成了以暖气片为龙头的国家名牌产品,采暖、橡塑、化工、钢铁、电子五大特色行业的主导产品全部为名优,技术开发实力全国领先。春风集团综合实力在中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中居第九位,最高利润总额居第14位,最高出口额居第14位,最高出口创汇居第219位,春风集团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全国工业500强企业,省政府确定的大型支柱企业,在省百强企镇企业排序中列第一名。 市郊优势使该镇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共有个体私营户970户,以春风集团为依托,涉及服务、运输、采暖、建筑、养殖、砂轮、塑料等行业,全年纳税额可达2000万元以上,个体大户高福星年纳税额突破100万元。

  该镇在不断发展壮大办镇、集体企业的同时,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既定方针,立足湖区特点和市郊优势,在抓好大田作物、壮大"一红一白"主导产业的同时,压棉、稳棉、强特色,通过"南北抓种养、东西抓市场",以种植结构的调整突破种植业发展的瓶颈。 2001年全粮食面积5.8万亩,棉花面积2.1万亩,辣椒面积1.8万亩,果品面积0.4万亩。除粮食面积减少2万亩外,其它都呈增加趋势,并且蔬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农业增效亮点。全镇养殖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前圈为代表的一批养鸡专业村,养猪、牛、羊专业户比比皆是,以衡水湖为主产区的水产养殖有了跨越式发展。

旅游资源

  冀州镇旅游资源丰富。一方面是以汉、唐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物古迹。数座古冢和千年古刹竹林寺以及历史上著名的“冀州八景”,还有大量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出土文物等,二铺村建设“冀宝斋博物馆”,都是冀州镇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冀州镇北部有总面积75平方公里的衡水湖,该湖已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内水生动植物众多,拥有丹顶鹤、白天鹅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等水禽150余种,构成了冀州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冀州镇,其名追根溯源,始自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划华夏为"九州",冀为"九州之首"。冀州古城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城址位于旧城北部,自北关村西北500米处向西南方向延伸2000余米。 《我的家乡在冀州》在冀州广为传唱,冀州风物人情均纳入这首歌中。在冀州采访时,我也被无数美丽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所迷醉。坐落在镇北的竹林寺,传说寺里的小和尚偷了人参娃娃煮了吃,又把汤撒在了寺院的四角,而使整座寺院升到了天上,因此,竹林寺又名“悬空寺”。

  冀为华夏九州之首,有记录的典故可以上溯到夏商时代。《封神演义》中,冀州侯苏户的女儿苏妲己被选入宫,妲己善良美丽,后为狐狸精所惑,被狐狸精驱动人形,祸国殃民,加速了商纣王朝的灭亡。三国时代,群雄四起,袁绍坐冀州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典故,如今在老城的城西孙乘李村西边,仍旧有当初曹操与袁绍打仗时,曹操为蒙蔽袁绍堆起的土堆。当初曹操围困冀州,冀州粮草充足,闭门不战。而曹操粮草不足,为诱使袁绍作战,就堆起两个大土堆,在上边撒些粮草。袁绍一见,以为曹操粮草充足,故开城出战,以至失败。

   冀州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冀州人还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尤为称道的是,自明清以来,冀州商业誉满神州。“金冀州,银束鹿”。明末时冀州已成为冀南地区经济中心。明清时有商旅聚集的四大堡寨:码头李“北贾天津,南邢磁洛,舟楫上下,收其委输”,商业活动兴盛,田村堡“居积贸易比于州”,还有谢家庄和韩村,都是重要的商业活动中心。 从明代开始,冀州人外出经商十分普遍。据明清一些史料记载,冀州“褊隘,田不足养,而多商业,其人类能远出求富于他郡邑,南自京师、行省,北至塞上,富商巨贾往往多冀衡之民,訾产殷盛,还而润泽乡里。”“在外经商者颇多,近者京、津、保,远者江苏、奉天、库伦,几乎全国二十二省,无一处无冀人行踪”。清末时,午村镇邢家庄共75户就有百余人在外地经商,羡家庄、大伯舍、内漳等村平均每户有一二人在外经商,足见冀州人外出经商者之众。

   冀州人精管理、善经营,创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字号,如羡庄的“庆”字号、码头李的“泰”字号,西南王崔家的“协”字号,南小寨的“华”字号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遍及西北五省的王大昌茶铺。此外,冀州人创办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天津曹记驴肉等名吃也享誉海内外。冀州人不光在商业上尽领风骚,而且在政治上也毫不逊色。孝文帝的奶奶、著名女改革家冯太后,就是北魏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性。

  历史上有著名的“太和改制”。太和,是孝文帝的年号。当时由于孝文帝年幼,冯太后垂帘听政,全国政令皆由其出。这一时期,冯太后作为太和改制的主要领导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冯太后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实行均田制,使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破的农村焕发了生机。在中国历史上,均田制历经北魏、北齐、北周、到隋唐约三百多年,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是冯太后的改革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同时,冯太后还实行了新的税收政策“新租调制”,国家确定了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使那些企图逃避赋役者不再有空子可钻,从而削弱了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家的力量和政权的威力。经过冯太后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北魏已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过渡,这为孝文帝亲政以后更大规模地推行汉化政策打下了基础。

  时光流转,往事千年,而进取改革精神在冀州人的血液里仍奔腾不息。离开冀州时,我禁不住几次回首打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古镇,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公路上车流滚滚,人们脚步轻快地走向美好的未来!本报记者高志顺发自冀州镇。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