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衡阳市 >> 乡镇介绍 >> 大堡乡
大堡乡

  全乡总面积78.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7788亩,其中水田面积25302亩、旱土2486亩,总人口28243人,辖29个村、2个居委会、339个村民小组,境内农业底蕴丰厚,主要生产水稻、花生、玉米、大豆、油茶、茶叶、果产品以柑桔、奈李为主,其中的大堡水王李盛誉湘南,大堡花生声名远播,产品销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大堡矿产资源得天独厚,主要有铅、锌、铜、石灰、煤炭等资源优势,尤以大堡的石灰粘性强、质量好,是上乘的建材产品,在湘南一带享有声誉、十分看好。

  近年来,大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各业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GDP和财税收入逐年递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

气候状况

  分水乡属中亚热同季,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1℃,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主产玉米、水稻、薯类、烤烟等。境内植被资源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30%,现有深溪沟6000余亩,植被好的森林被列入了县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的红豆杉、兰草、紫荆树、银杏、白鹤、五步蛇、野猪、野生黄羊、獐子、锦鸡、水獭等珍贵稀有动物;还有大量的重金石、莹石等矿产资源。主要经济来源靠烤烟生产和外出务经商,做好烤烟这块品牌,努力培植后续支柱产业,正逐步向畜牧产业化发展,且初具规模。

经济状况

  大堡乡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养殖业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全镇年发展生猪22.2万头,年出栏16.5万头,年产值达1.46亿元,是生猪贩运业最发达的乡镇之一。以九江村、叠福、洪托、羊鹿、渡口、旷家、金龙等村为规模养殖的瘦肉型基地已形成,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养猪规模户达239户,其中年出栏瘦肉猪500头以上的有3户,存栏1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户有129户。网箱养渔是大堡乡一大特色农业,全镇网箱养鱼1400余口,水产品年总产量3800吨。荆洲管区洪坪村的网箱养鱼协会,会员已有320余户且规模仍在逐年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载体。

  工业基础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化工、冶金、机械加工、建材、装饰等行业齐全。资源丰富,具有来料加工和发展高新产品能力。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形成“三横一纵”街道模式,商业发达,服务功能齐全并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以此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全镇有水泥生产企业1家,石灰生产企业20家,40口石灰窑,机砖生产企业6家,已形成建材板块链,其中有5家石灰厂与湘钢签订了购销合同,产品直接销往湘钢;有非煤矿山企业6家,主要生产海泡石,现海泡石已运销河北、河南、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海泡石生产基地。肉类联合加工厂家2家,产品远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是大堡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无论是建材企业板块,还是海泡石加工企业板块,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支撑和主导作用。同时,大堡乡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海泡石和石灰石及煤矿资源,大堡乡投资环境好,优惠政策多,工业基础设施齐全,具有建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生产和加工能力。大堡乡计划在5年内建立以建材企业为龙头,海泡石深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一是潭衡西线高速公路大堡乡段转盘处,二是峡山口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小区,三是以海泡石深加工为主的雁坪工业园区。预计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年工业增加值突破3亿元。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07年,投资500万元,硬化乡、村公路共25公里,93%以上的村实现了通水泥路;投资200多万元,对镇区内的四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153口山塘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建设高标准砼渠道4800米;完成了13个村的农网改造;镇区建有移动、联通塔,用户达3900多户,程控电话用户达2000户。大堡乡有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644人,专任教师75人;普通小学6所,在校学生1570人,专任教师113人。新建镇中心卫生院大楼,有病床30张,新添置B超机、CT扫描机。有村级医务室27个,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民间艺术

  皮影戏是中国独特而又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融绘画、雕刻、音乐、表演于一体。据考证: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历千年而不衰。就是到了百花齐放,连电影都败下阵来的今天,它在广阔农村仍为千家万户所欢迎。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雕刻的影人,据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汴京初以素纸雕刻,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影,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脸谱、盔式、发式、衣饰,姿态韵味,精妆巧点,用琴弦连缀关节,活动自如,配上优美的音乐,圆润的唱腔,恰到好处的表演,简直令人陶醉。小家独院,或凉憩,或围妒,眼观古圣先贤,耳悦清音雅唱,真乐也陶陶。难怪它走乡串户忙不赢。

  湘潭皮影戏的渊源,没有文字记载,祖辈传下来这样的说法:盛唐开元年间,明皇女儿银萍公主,喜爱音乐、舞蹈、宫女们将些历史故事请艺人用影子戏放映出来,以丰富宫庭文化生活。皮影本是陕西大荔发祥,其中的湘籍弟子将它传入了湖南。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这里就有了皮影戏班子。清末潭衡乡一带著名皮影戏人为王少云(王一戏子)、王少春(王二戏子)兄弟。他俩是花石、留田、较场、瓦叶开绽的一对奇葩,享誉一方。带外甥符玉生(秀戏子)、符桂生(满戏子)为徒,为今日瓦叶塘皮影戏栽种下艺术根苗。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