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衡阳市 >> 乡镇介绍 >> 洪市镇
洪市镇

  洪市镇亦名洪罗庙,位于衡阳县西北部,省道S210线纵贯南北,距县城西渡28公里,东邻三湖,南接金溪,西靠大安,北抵曲兰,与双峰县接壤,全境西高南低,南北长22公里,东西阔8.5公里,形如草履。洪市镇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43个村(居)委员会,494个村民小组,2003年人口总数52516人,其中城镇居民1.2万元。

  洪市镇共有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水田3.4万亩,水面1万亩,境内重要矿藏有礼梓阳塘村的五氧化二矾矿,已探明储量,属国家中型矿区。水资源丰富,蒸水河横贯洪市镇,由大安乡经大印村龙头进入境,沿途流经十三个村,经石门村进入三湖境内。境内有小二型水库8处,池塘水面7400亩,全境属丘陵山地,森林履盖率82%,天柱峰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拨332米,古木参天,满目青翠,洪市镇属亚热带委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日照丰富,无霜期长,农副产品丰富,是水稻主产区。

行政区划

  洪市镇辖:东正街、西正街2个居委会;泰山、洪市、高炉、新槐、高碧、盘塘、清江、道山、石门、咸欣、杨池、泉塘、寅塘、杨泉、盘古、吉厚、天柱、楠竹、龙江、曹关、太和、云华、余田、青堰、大印、岱山、形山、市田、柔水、仁字、余家坪、财源冲、印山、余雅、马尾、龙古塘、金盆托、太坪、礼梓、加福、黄狮47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洪市乃西乡大市,初有神像随涨东下,得而祀焉。以来自水退,故曰洪落庙”.后因谐音演变为洪罗庙。此处旧为衡邵驿道中重要集镇,每逢圩场,商旅云集,遂有洪市之称。

城区建设

  洪市镇城区建设发展很快,所有街道均高标准水泥硬化,沿蒸水河两岸,以洪市“四眼桥”为界自然形成两大商业区。现有大型农贸市场一个、专业市场四个、居民小区两个、一个民营工业园,拟建汽车站和夏明翰休闲广场。

交通条件

  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航运只通大安乡,境内公路除S210线外,尚有县道东经杨泉村至大安,南经石门村到三湖,西经曹关村至金溪,北经礼梓通双峰桥亭,四通八达,是附二镇一乡的主要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区位优势

  洪市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境内山岭全部开发利用种上了杉、松树,矮坡尽是果园,洪市镇庭院经济蓬勃发展,人平收入超过千元,“两高一优”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稻田亩产过吨粮。农副产品独具优势,洪市荸荠远销亚美;礼梓板栗久负盛名;高碧柰李、柑桔清脆香甜。镇内交通发达,省道1822线穿境而过。现代通讯网络初步形成,镇内村村通了电话。 镇内有县重点中学:衡阳县第五中学、医院、文化站、新华书店、电视台转台等设施一应俱全。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洪市镇已探明的矿藏18种,其中储蓄量大,现已开采的就有8种,石灰石、煤、铁、金更具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壮丽的山川河流,淳朴的风土人情,养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写下了气贯长虹诗篇的革命先辈夏明翰烈士就诞生在山青水秀的礼粹村。“鸟鸣林幽,山川环秀,云树烟举。风景别致”的牧云峰吸引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船山于此著书立说。山上牧云庵,有王夫之碑记。

招商引资

  为了推进经济发展,洪市镇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质服务体系,做到“外来企业,本地企业无小事”、“视企业为衣食父母”,在洪市镇上下形成共识,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例,特事特办”的灵活处置方式。

发展目标

  2003年洪市镇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实现4090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工业总主值1350万元,增16%;乡镇企业总产值1470万元,增16.7%;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220万元,增17%;企业利润32万元,增10%;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80元,比上年增长100元。为洪市镇经济的发展,洪市镇千方百计保投资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发展。

  洪市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县委、县人政府“一片茶、一个果、一根竹、一头牛、一壶油”的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并立志成为三江茶叶大乡。三年来,洪市镇采取四个有效措施,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一是成立有分管农业副书记、副乡长、扶贫助理、农林牧助理、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等人员参加的茶叶产业开发领导小组,长年抓茶叶生产工作,同时把每年茶叶种植任务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自身上;二是积极争取扶贫挂靠单位对茶叶产业开发的扶持;三是鼓励经济能人投资开发茶叶;四是用透用足上级扶持茶叶产业开发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种植名优茶叶。2004年完成了新种植茶叶面积1538亩,2005年完成635亩,2006年上半年完成1264亩,累计三年完成投资20多万元,新种植茶叶3437亩,使洪市镇茶园面积达到10564亩,首次突破万亩,第三个万亩茶叶大乡,2005年底洪市镇茶叶总产值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360元,占洪市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元的32%。

农业生产

  洪市镇因地制宜改造传统农业在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方面大力发展大青枣等经济作物,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民效益。同时洪市镇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积极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规划。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洪市镇领导迅速在洪市镇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干部群众一致表示,要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推动农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来开展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如何利用洪市镇种粮的优势,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洪市镇基层领导和群众思考的新课题。在2008年大春生产上,洪市镇因地制宜,规划了平坝万亩超高产水稻示范片、新品种展示区、水稻丰产示范片等特色农业生产带,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色的大农业新格局。2008年,洪市镇新增种植面积68亩,可望增产达420万公斤,预计人均可增收80元。

社会事业

  洪市镇建立县镇指导、村社具体组织实施、村民代表监督的工作机制,严把规划、质量、投入、管护关,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2007年前8个月,洪市镇建成水泥路5.8公里,动工7.6公里洪市镇结合“金土地”工程的实施,以安全、节水、灌溉、治理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抗灾能力弱、农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2007年前8个月已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资金84万元,计划解决2800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水库灌区渠系、水毁修复、病险水库整治资金46万元,新增有效灌面120亩,治理水土流失3.5平方公里。

  洪市镇“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办法,着力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2007年前8个月完成特困群众建房4户,占县下达任务7户的57%;同时实施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改厨、改厕、改圈”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家居环境差问题,新建沼气池95口,占县下达任务110口的86%。洪市镇探索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2007年前8个月解决32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372名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低保401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5%;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601人,大病医疗救助178人。洪市镇采取多元投入的办法,改善办学条件和医疗条件,着力解决上学难、就医难问题。2007年前8个月投入校舍改造资金220万元,动工维修改造学校4所;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正在进行,完成甲级村卫生站创建7个。

旅游资源

  洪市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夏明翰烈士故居、王船山真迹“咸欣亭”、天柱峰等。其他尚有洪市河坝,覆船岭及烈士墓、天师岭天师殿等。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