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株洲市 >> 乡镇介绍 >> 石亭镇
石亭镇

  石亭镇种养业经济以优质稻、荸荠、湖鸭、鲜蛋、生猪为主产品,工业产品以鞭炮、烟花、化工产品为主。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以长塘村、石亭居委会、樟树村为主体的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以“农业重镇”向“工业重镇”的转变。

  渌江风光S313省道和渌江河横穿石亭镇,石亭水电站年发电量1千万度,因此石亭镇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水、电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潜力巨大。石亭镇党委、政府在省道313线的优势地段划定工业园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行项目招商、低地价招商,以优质服务吸引外资办厂置业。2005年招商引资3100万元,引进项目7项,新增石亭出口花炮厂和皇家电瓷厂2家规模企业。2006年株洲市冶炼厂投资800万元,在原已倒闭的镇电瓷厂的基础上兴办一个规模较大的化工厂。

  座落于石亭镇花溪村与聂湖村交界处的姞仙寺,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是株洲市境内有名的佛教寺。该寺风景秀美,香火旺盛,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来此观光朝拜的游客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极具开发价值。

命名由来

  以特色凉亭命名。据醴陵民国县志《建置志》记:清康熙21 年(1682年) ,改明制都坊为都境,列石亭之名;又据清同治醴陵县志《文艺》录丁德阜《过石亭》诗:“半山棱似削,雄距石亭巅。”可知半山(又名半边岭)之顶,确有一座石亭子。现存的石亭子,是1979年修建的,立在石亭大桥的桥头,依稀可见当年石亭风韵。至于这石亭纪念什么,已无可考证了。1950年属第七区,1951年属第九区,1953年属第十区,1956年为石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6月建镇。原醴陵长岭乡1950年属第六区,1952年属第十区,1956年为石亭乡,1958年属石亭公社,1961年析置长岭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5年原石亭镇与长岭乡合并设立新的石亭镇。

水陆交通

  石亭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渌水流经境内7个村,S313线横穿东西方连接京珠高速,属于市县“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市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近两年石亭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改造铺筑水泥路面61.5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程控电话,移动基站,覆盖全镇。拥有两条10千伏线路运行,方便生产、生活和工业用电。集镇内拥有占地3300平方米,规模居全市乡镇第一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水电站1个。

综合发展

  石亭镇立足资源优势,将荒山、荒滩、耕地综合利用,采取依靠科技、主抓特色的办法,相继建起了林果基地、特色种植基地,为加快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亭镇位于涞水西北部山丘区,有28个行政村,耕地2.8万多亩,荒山、荒滩面积达11万亩,林果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为做好山的文章,该镇依托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大好机遇,通过搭台子,搭建村与承包大户之间的平台,并为投资者在承包、规划实施方面撑腰做主。同时政府做好跟踪服务,培育荒山承包大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了科技兴林战略,使特色林果业发展迅速。   龙泉山区造林项目是该镇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典型。该项目位于镇西北的西龙泉村村西北,占地2000亩,是由退休老教师肖金明所承包。以前这2000亩荒山荒滩地由于没人管理,岩石裸露,山体突兀。2005年,肖金明承包此山后,修路、挖坑、引水,在山顶栽上了五角枫、松树、柏树等经济林,山腰栽上了刺槐,山下栽上了串枝红杏、薄皮核桃、磨盘柿等果树。在镇林业站的帮助下,经过几年发展,已呈现出山顶林木盖帽,山涧槐树缠腰,坡底林果飘香的新景象;特别是串枝红杏、薄皮核桃现已结果,每年每亩收入2000多元,已初见效益。几年来,该镇的荒山、荒坡全部进行了承包,累计栽植各类树木100余万株,不仅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而且仅林果一项,全镇增收上千万元。  

观光旅游

  坐落于渌水河畔姞姑仙山上的姞仙寺,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年历史,是株洲市境内有名的佛教寺。该寺风景秀美,香火旺盛,每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近几年来此观光朝拜的游客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极具开发价值。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