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号,是亚洲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之一。2022年,中国地质博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该馆的前身是民国五年(1916年)的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标本陈列室,1958年现馆舍建成,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改为现馆名。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55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基本信息
- 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地铁4号线西四站D口步行130米,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超55万件,涵盖地学全领域。
- 历史地位:始建于1916年,中国最早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以“水晶王”、狗头金、中华龙鸟化石等珍品闻名,2021年认定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 特色:融合地球科学、宝石矿物、史前生物三大核心展区,结合AR技术、非遗手作、节日活动实现“科技+文化”双体验。
开放时间与门票
- 常规开放:9:00-16:3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暑期延长:2025年7月1日至8月31日闭馆延至17:00。
- 门票政策:成人票15元,学生/教师/军人/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免票(需持证),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免费开放。
- 购票方式:官方公众号预约,现场刷身份证入馆,无需取票。
核心展览解析
- 地球厅:巨型地球仪旋转展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区聚焦板块运动、火山地震,外动力区呈现风化侵蚀地貌,展品包括南极岩石、铁陨石、张衡地动仪模型。
- 宝石厅:天然与人工宝石对比展,涵盖祖母绿、海蓝宝石、碧玺、狗头金、红珊瑚等,设宝石鉴定互动区,揭示“绿青”“石绿”等古代颜料奥秘。
- 矿物岩石厅:镇馆之宝“水晶王”(室外)、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标本,以及中国特有常林钻石模型、自然金、紫晶洞等。
- 史前生物厅:生物进化时间轴串联禄丰龙、海百合、鱼龙化石、鸟类起源化石,可触摸大型鱼龙化石,AR技术复原中华龙鸟“灵动奔跑”场景。
推荐游览路线
- 经典2小时路线:地球厅→宝石厅→矿物岩石厅→史前生物厅,快速掌握地质精髓。
- 深度半日游:地球厅→宝石厅→矿物岩石厅→史前生物厅→临时展厅(如“地质之光”李四光精神展),结合非遗缠花、篆刻体验。
- 文化沉浸路线:参与AR“远古觉醒”探险、地质灯谜会、汉服与玉主题活动,体验“釉”见矿物、掐丝珐琅等跨界手作。
交通方式
- 公共交通:地铁4号线西四站D口;公交13、22、38、47、101、102、103、105、109路西四站下。
- 自驾:博物馆停车场仅周末开放,平日可停帝王庙体面停车场,或选择周边商圈停车。
住宿选择
- 周边住宿:侣松园宾馆(板厂胡同22号,人均¥49起)、河北宾馆附近民宿。
- 市区推荐:西单商圈、前门大街酒店,便于串联故宫、天坛等景点。
餐饮推荐
- 周边美食:凯来登地道湘菜(西安门大街甲93号,人均¥86,小炒黄牛肉、剁椒鱼头)、肯德基、大地餐厅(西餐)、砂锅居、延吉冷面馆。
- 特色体验:西四北大街清真小吃、庆丰包子铺,感受老北京烟火气。
最佳旅游时间
- 春秋季:4-5月、9-10月气候宜人,适合户外活动与深度游览。
- 暑期:7-8月延长开放,可体验夜间AR互动,但需注意防暑。
- 冬季:11-3月人少静谧,适合静心观展,部分户外活动暂停。
特色活动
- AR技术:“远古觉醒”史前生物AR探险,与中华龙鸟、海百合“零距离”互动。
- 非遗手作:“地质+”系列活动,如矿物颜料珐琅、篆刻石材转化、汉服玉文化演绎。
- 节日活动: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元宵节地质灯谜会、非遗缠花体验,融合科技与传统。
- 云端探秘:联合“京华丹心”平台推出直播,足不出户“游览”珍贵馆藏。
旅游注意事项
- 预约购票:通过官方公众号预约,持优惠票需携带有效证件,避免现场排队。
- 穿着建议:穿防滑运动鞋,园内多台阶;夏季备防晒霜,冬季保暖。
- 环保安全:不采摘花木、不乱扔垃圾,禁止使用闪光灯;儿童需成人陪同,注意水域安全。
- 其他提示:馆内部分区域信号弱,建议下载离线地图;避开周末人流量高峰。
周边联游建议
- 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红墙绿瓦,树影婆娑。
- 历代帝王庙:向西400米,了解中国古代帝王历史。
- 白塔寺:阜成门内大街,沿途小吃餐饮众多。
- 西什库教堂/北海公园:向东步行可至,适合串联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