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乡镇介绍 >> 玛尼罕乡
玛尼罕乡

  玛尼罕乡位于敖汉旗中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21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总人口2.1万人,总土地面积4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9万亩,有林面积33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近8万亩。辖区内多浅山丘陵,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经济类型乡镇。

  玛尼罕乡耕地资源丰富,是敖汉旗的农业大乡,玛尼罕乡土地资源丰富,林草资源十分富。玛尼罕乡地处浅山丘陵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玛尼罕乡的杂粮杂豆品种以荞麦、绿豆、豇豆、打瓜为主,是敖汉旗著名的“牛力皋川”荞麦的主产地之一,玛尼罕乡土地资源丰富,林草资源十分富。

资源概况

  玛尼罕乡土地资源丰富,总土地面积居全旗之首,是敖汉旗的农业大乡,有耕地20多万亩,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是敖汉杂粮主产区,杂粮杂豆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优质杂粮杂豆年产量3000万斤以上,玛尼罕乡优质杂粮畅销全国,享誉区内外。

  玛尼罕乡林草资源十分富,现有林地面积30多万亩,人工草保存面积近10万亩,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5年6月末,全乡大小畜存栏达6.5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3.6万只。

  玛尼罕乡地处浅山丘陵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黄金、铁、莹石、陶土、石墨、无烟煤、铜、天然矿泉水。

交通状况

  赤通高速公路横穿全乡东西,乡政府所在地距高速公路新惠出口1.5公里,县道新羊线油路南北纵贯全乡,是敖汉旗南北交通大动脉。南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新惠镇21公里,北距京通铁路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特色农产

  玛尼罕乡耕地资源丰富,是敖汉旗的农业大乡,有耕地18.9万亩,粮食年产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玛尼罕乡辖区土地多为沙性土质,特别适合杂粮杂豆生长,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杂粮杂豆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优质杂粮杂豆年产量1500万公斤以上,玛尼罕乡优质杂粮畅销全国,享誉区内外。

  玛尼罕乡的杂粮杂豆品种以荞麦、绿豆、豇豆、打瓜为主,是敖汉旗著名的“牛力皋川”荞麦的主产地之一,荞麦的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600万公斤以上,畅销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并出口日本、南韩等亚洲国家。打瓜的种植面积每年在2万亩以上,玛尼罕乡沙性土壤生产的打瓜含糖量高,口感好、个体较大深受旗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打瓜汁、打瓜籽更是远销国内外。绿豆、豇豆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产品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

林草资源

  玛尼罕乡土地资源丰富,林草资源十分富。现有林地面积33万亩,人工草保存面积10万亩,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6月末,全乡大小畜存栏达8.55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6.1万只,年度出栏肉羊4.2万只。畜牧业收入占全乡人均纯收入的42%。

畜牧产业

  肉羊是玛尼罕乡畜牧主导产业,存栏量达6.1万只,品种以鲁西小尾寒羊和敖汉细毛羊为主,玛罕尼乡是敖汉旗最早饲养小尾寒羊的乡镇之一。早在1994年,乡党委政府就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从山东引入纯种小尾寒羊,全力推进小尾寒羊产业的发展。近两年玛尼罕乡在发展养羊这一主导产业上,本着“建小区抓大户”的主导思想,确定了“家家种草养羊,户户舍饲圈养,四季均衡出栏,数质并重致富”的发展方向。

工业区介绍

  敖汉旗新星工业集中区位于敖汉旗北部,玛尼罕乡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20公里,北距羊场火车站16公里,距赤通高速公路新惠出口0.5公里,集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集中区一期规划面积2888亩,已开发建设;集中区内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建成后,园区将成为集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于一体,绿化美化于一身的高标准工业集中区;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构电子、新型材料、生物医药、金属冶炼、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精密铸造;入驻集中区的项目,能享受通水、通电、通路、优惠用地、规费减免、投资奖励等政策;对于进入集中区的项目,实行一站式办理,开展一条龙服务;目前,由东北大学投资7200万元,年产5000吨硫酸钙晶须加工和新型高效磁选设备制造、路面木质纤维项目,正式落户工业集中区。

旅游产业

  辽代降圣州城址位于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西侧,孟克河西岸一级台地上。1996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土筑城垣为长方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225米,墙残高2米左右。其外还有一重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

  城内中轴线偏北耸立一座砖砌佛塔,为八角形密檐空心式,塔檐十三级,高34米,底边宽6米。塔刹部分为元代维修时另加的,其余为辽代建筑,但在维修时一些建筑构件进行过替换增补,有些是元代维修增补的,有一些是明代维修时增补的。塔座分四层。下数第一层为仿木结构的铺作砖雕;第二层刻有塔、佛等半浮雕图案;第三层为仿木结构的铺作砖雕;第四层为砖雕栏杆,分上、下格,上格为“万”字形图案,下格飞龙和花草纹相间。第四届之上为一朵盛开的大莲花将塔身托起,但多已残损,明代维修也只是抹一下裂缝,未作大的修补。塔身各角为转角柱上承门拱,每面正中为佛龛,各龛内泥塑佛像多毁不存。龛上为华盖,两上角为对称的飞天,龛两侧为半浮雕式立佛;飞天半裸体,姿态轻盈飘逸,下有祥云相托。这些半浮雕原木彩绘,但多已脱落,只飞天尚依稀见有局部色彩。近檐处为仿木结构的门拱,转角铺作间各三朵补间铺作,均出耍头。檐为双层方木上承瓦,瓦当纹饰系明代风格。自第二层向上皆砖砌,转角尖处为陶制螭首,少存有瓦当和滴水。

  1995年秋,塔地宫被盗,鼓汉旗博物馆进行清理,从塔座北门而下均是清代堆积,出土有唐卡、泥塑佛像、铜镜、铜钱。在清理时发现这座塔自地宫至第十一层檐处全为空心,并间隔出层面,其间有砌出的台阶相通,其上下两个券顶门道,是在建塔时所设。地宫底部发现元代遗物,并将铜钱抹于白灰地面上;正中一圆形石柱础,并有松木柱子被火烧掉仅存柱孔内的一截。这些遗物遗遮说明,这座塔在元代也曾维修过一次。塔身正面的佛龛下和第二层檐各嵌入一块蒙汉文的石刻塔铭,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三十一年(1603)维修塔的过程,当时称为“万寿白塔”,主持修塔的是敖汉部部长岱青杜楞及其儿子们,并在明大都请来工匠,率三百民夫修了三年。城址内出土的文物,元代居多,如琉璃建筑构件和装饰件、“至大元宝”金币、元代银器等。最重要的发现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加封孔子制诏碑,碑阴所刻均为“宁昌路”、“宁昌县”的一些官员,由此可以证明,元代宁昌路即是五十家子城址。由于该城址及辽塔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近年又确定这里属元代宁昌路即亦乞列思部部长孛秃的封地,遂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