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0月25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王雨萌)10月23日,第十届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A1馆拉开帷幕。作为厦门重点文化艺术品牌,本届博览会以“共赴山海之约”为主题,汇聚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32个城市的近100家知名画廊与艺术机构,带来的不仅是近万件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收藏级设计与艺术珠宝等多元形式的现当代艺术作品,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消费理念的深度对话,彰显了其作为东南沿海核心艺术平台的国际视野与专业高度。
参展艺术家作品阵容豪华,不仅汇聚了国际艺术大师如草间弥生、西蒙·格杰恩、吉原治良,国内艺术泰斗吴冠中、周春芽、刘野、丁乙、罗中立、张仃、饶宗颐等的作品,还有姜淼、李继开、许赟、王光乐、沈勤、梁铨、李付元等中坚力量的作品,涵盖了现当代艺术各大重要流派与创作方向。
在展览现场,“90后”艺术家李若妲的“城耀”系列吸引参观者的注意。“这幅画的灵感来自哥伦比亚麦德林城,旁边这幅是法国巴黎,它们都来源于我在当地生活、采风的经历。”记者看到,作品以丝绒布料为背景,通过3D打印技术和养殖工艺结合的珍珠营造出城市光影,在射灯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在李若妲看来,当代藏家看重的不仅是作品的视觉效果,更是背后的文化叙事与创作历程,这种从“视觉消费”到“价值认同”的转变,正成为艺术市场的新趋势。
已连续多年参加博览会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此番携三位泰国艺术家作品参展,“厦门艺术市场呈现明显的代际特征,老一辈藏家偏好古董书画,而年轻一代更青睐有温度的卡通潮流作品。”展位负责人赵轶表示,当下艺术市场的细分趋势促使画廊在艺术家选择上更加精准,既保持学术高度,又契合新兴收藏群体的审美需求。她希望通过展会把艺术普及给大众,让更多人关注当代艺术。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化艺术语言席卷的当下,本土文化价值正在消费市场中获得新的认同。时代空间、哲悟空间等福建本土画廊带来的融合闽南文化元素的作品,与国际画廊的海外艺术家创作同场竞技,形成了“本土与国际并行”的双轨格局。“在展会上可以跟更多国际画廊,或者北京、上海一些知名画廊交流,让我们的艺术家更好地被别人所认知。”哲悟空间画廊组负责人汤哲在受访时提到。
“在现场我们会看到一些经典与当代的双向对话。”艺术厦门博览会创始人滕丽表示,十年来,团队见证了厦门艺术市场从启蒙到成熟的全过程。“艺术消费的升级,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美学教育过程。”如今,博览会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成为培育城市艺术土壤、塑造市民审美的重要场域。
本届展会将持续至10月26日,展览期间将举办多场主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