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盐城10月28日消息(记者王姝姝 通讯员夏月明 王静)金秋时节,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黄河故道沿线的菊花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运河镇四套村等片区的菊田一片金黄,香菊、晚香菊等品种竞相绽放,浓郁的香气随风飘散,田间地头村民们采摘、称重、搬运的身影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你看这香菊,花瓣厚实、香气纯正,亩产可达1.5吨,纯收入能有4000多元。”在四套村菊花基地,种植大户董文海正查看采收情况,他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作为有十余年种植经验的“老把式”,董文海不仅摸索出早中晚三茬种植模式,最高亩产可达2吨,还投资近200万元添置全自动烘干设备,将鲜菊加工后销售,让菊花附加值大幅提升。目前,他的300多亩菊花已陆续进入采收期,烘干车间24小时不停运转,日处理鲜菊能力达30吨。
菊田深处,村民韩英正麻利地采摘菊花,竹篮里的菊花很快便“堆尖”。“在这里务工不用出远门,一天可摘200公斤左右,能挣120多块钱,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她笑着说。据了解,仅四套村的菊花基地就吸纳了100多名村民务工,高峰时每天有上百人忙碌在田间和车间,人均年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我们依托黄河故道的沙质土壤和气候优势,把菊花种植打造成高效农业的重点抓手。”四套村党总支书记龚艳东介绍,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菊花种植,还同步培育哈密瓜、浅水藕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已近百万元。如今,菊花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鲜菊每公斤3元、干菊每公斤40多元的价格让农户稳获收益,产品更走俏长三角市场。
从菊田到车间,从花瓣到产品,一朵小小的菊花不仅扮靓了黄河故道,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致富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