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记者从钦州市林业局获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现身钦州三娘湾沿海区域。这是自2021年该市首次记录该鸟种以来,时隔5年再度观测到勺嘴鹬,标志着钦州滨海湿地已成为该鸟种秋冬季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据介绍,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极危物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我国成鸟数量估计仅400余只。其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秋冬季南飞迁徙,途经江苏条子泥湿地停歇,最终飞往广东、广西以及东南亚一带越冬,是国际公认的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旗舰物种”。
当前,自治区林业局正在钦州开展广西越冬水鸟同步调查。调查人员分别于9月19日、9月30日及10月16日多次观测到多只勺嘴鹬个体,并有清晰影像资料为证。“勺嘴鹬的‘二次打卡’,是对钦州生态保护工作最直观的肯定。”钦州市林业局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吴丽丽坦言,勺嘴鹬的出现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体现。
数据显示,近年来钦州红树林湿地面积以年均5.7%的增长率稳步提升,湿地内鱼虾贝藻等生物资源日益丰富,为迁徙候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补给”,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
生态成效的背后,是钦州久久为功的保护实践。近年来,该市林业局联合各观鸟协会、社会组织等力量,常态化开展候鸟保护宣传,当地不少村民成为候鸟的守护者。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鸟类迁徙通道监控系统升级,增设红外相机、无人机等设备,构建更加完善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吴丽丽介绍,同时,进一步优化巡护路线,推动“人防+技防”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扰,让滨海湿地成为更多候鸟的家园,持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记者康安 通讯员杨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