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3日举办的2025贵州民宿产业发展大会上,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旅游民宿协会联合编制的《贵州民宿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全省民宿经营主体总量约1.3万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3年贵州民宿产业在“品牌化、集群化、融合化”战略指引下,构建起“政策引领、市场驱动、资源赋能”发展格局的经验与成果,并为产业迈向“3.0时代”提供了行动框架。
《报告》显示,贵州民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以万峰林、黄果树、荔波、梵净山等为代表的“十大民宿集群”,以遵义赤水、黔东南镇远、贵阳清镇等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民宿小集群”,协同发展,呈现出向核心景区、避暑度假区及民族文化区域集聚的态势。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不仅涌现出一批年营收超千万元的标杆民宿企业,更有82%的乡村民宿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产业链累计带动就业约10万人,惠及近16万户农民。
《报告》指出,在差异化发展方面,贵州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出多元发展路径;进一步从品牌、融合、金融、人才等维度,揭示了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面向未来,《报告》前瞻性地提出了迈向“贵州民宿3.0时代”的五大转型方向:从“单点住宿”到“微度假目的地生态”、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驱动”、从“在地文化展示”到“沉浸式生活重构”、从“个体作战”到“产业共同体”、从“省域品牌”升级为“国际山地民宿标杆”。(记者 黄若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