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 >> 商洛市 >> 乡镇介绍 >> 小河口镇
小河口镇

  小河口镇位于山阳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小河口街道村,距县城32公里。东南和二峪河乡、色河铺镇相邻,西北与柞水县张家坪乡、商州市砚池河乡接壤。镇域面积165.6平方公里,耕地16515亩,辖黑沟、黑沟口、史家坪、二峪河口、小河街道、瓦沟口、袁家沟口、庙东沟、六窝蜂、宁家沟、铁匠沟、瓦屋场、马家山13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全镇3502户,13759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3人。

历史沿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入山阳,1935年2月在袁家沟口成立袁家沟口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3月在关帝庙、瓦沟、小河口、李家湾、关上成立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在袁家沟口成立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建国后,1949年10月成立村委会。1950年2月建立小河口乡人民政府,录属二区(小河口区)。1955年4月改乡人民政府为人民委员会。1958年11月,改为小河口生产管理区,录属上游(小河口)人民公社。1961年8月建立小河口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录属小河区公所。1968年4月成立小河口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录属小河口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改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录属小河区公所。1984年9月,建立小河口镇人民政府。1997年4月,乡镇机构改革,撤区并乡建镇中将原马家山、袁家沟乡并入小河口镇。

自然环境

  小河口镇地处流岭山脉西段,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地面积23.1万亩,占总面积的92.9%,河谷、沟台地约占7.1%。土壤以黄沙土、黑沙土、棕沙土为主。属暖温带季风性丰温润山地气候,平均海拔在700—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1855米,年均气温10.4—13.6摄氏度,年降雨量670毫米左右,无霜期195—214天左右。农作物为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

山脉河流

  小河:属金钱河支流,源于商州市牛槽沟,经马家山入境,于小河口接纳袁家沟和二峪河乡至色河铺与县河水交汇南下马滩河,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

  凤凰寨:由秦王山分支南下,自砚池河入马家山西北境。主峰峻拨,状如凤凰展翅,峰顶现存明代修建石寨两座。主脊东西走向,长3公里,高1855米,山上乔灌杂木丛生、植被茂盛。

  富平山:位于凤凰寨东,傍马家山白岩沟。南北走向,长3公里,高1646米。

  蜡烛山:由李家沟梁向东南分支,主体在小河口东南3公里处,高1340米,形如蜡烛秀出。

  庙东梁:在娘娘庙、小河口和色河铺分界处,主峰海拔1471米。

  资源物产: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有金、铜、铁、铅、锌、石灰石等,主要分布在黑沟、瓦沟口、瓦沟、二河口、史家坪、小河街道、袁家沟街道、六窝蜂等村,金、铜、硫伴生矿,藏量居全县第一,目 前正在开采的有铜、铁、金矿。传统物产主要有核桃、板栗、柿饼、土鸡蛋。主要中药材有杜仲、连翘、山楂、白果、五味籽、五蓓子、二花、天麻、黄姜、丹参、柴胡、前胡、苍术等几十余种。

经济状况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8%,耕地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7.5%,65%以上为坡耕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洋芋、水稻、红薯、杂豆次之。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间作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地膜玉米,地膜洋芋,地膜小麦及良种的广泛应用,初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同时坚持长期不间断的农田基本建设,低产田改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小麦亩产平均225公斤,玉米340公斤,洋芋1800公斤左右,比七十年代产量增加5倍以上,粮食生产已全面自给。

  境内现有林地面积1415万亩,森林覆盖率58.5%,油松、栎类、山杨、白桦、红椿、泡桐等用材林1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万立方以上。核桃、柿子、板栗等经济林5万亩,初步形成以瓦沟、袁家沟、东沟、马家山为中心的板栗基地2.8万亩,年产量150吨左右。以黑沟、黑沟口、二河口为中心的核桃基地1.1万亩,年产量110吨左右。同时年发展木耳3000架,天麻5000窝,香菇200万袋,魔芋2000余亩。

  畜牧业以家庭饲养的自给型向规模型、商品化转变,八十年代开始引进家畜家禽良种,逐步形成规模养殖。

基础设施

  交通已形成县乡镇公路网,县乡公路于2003年实现油路化,通村公路16条(段),100%村委会通公路,通组公路33条(段)达到65%,总长110公里。2004年在沿公路两岸建起便民桥32座,彻底解决了沿河两岸群众有史以来的隔河堵水问题。1998年起全镇户户通电,2000年新建35千伏高压变电所一座,1996年拉通色(河)小(河)通讯光缆,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1000门,镇内13个村实现村村通电话,2003年—2004年先后建起移动、联通基站,大部分地方群众用上手机。九十年代起,小河街道集市建设迅速发展,街区所建楼房30余幢,硬化街道路面4200平方米,分布商业饮食30多家,范围涉及周边6个乡镇,集日人数日均千余人,年物资交易200多万元,集市贸易繁荣兴旺。

社会事业

  全镇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32所,教职工150人,在校学生2500名,为改善办学条件,镇政府多方集资320万元,新建教学楼16幢,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近几年,小河中学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连年名列全县前茅。全镇2000年建起色(河)小(河)电视光缆线路17公里,新建卫星地面接收站(点)35个,电视入户率达65%。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20名,各种设施齐备,防保站、服务站、村级卫生所齐全,基层医务人员36人,已形成防疫保健和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人文景观

  革命圣地: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年军北上途中,1935年4月在袁家沟口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程家盛、副主席阮英豪,办公地址设在袁家沟口街“丰源”商号内,现遗址保存尚好。

烈士陵园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率部长征在袁家沟口举行大会,成立了鄂陕边区第四路游击师,任命阮英臣为师长兼战斗营长,派红军干部夏云延为政治部主任兼战斗营政委,下辖4个中队,共有游击队员280余人,先后袭击了牛耳川税警局,收缴了二峪河地方武装,歼灭了色河铺保安分队,配合红军围攻县城,组织了袁家沟之战,在袁家沟口全歼杨虎城第十七路军警备一旅,生俘旅长唐嗣桐以下官兵1400余人,战斗中牺牲的部分官兵分别葬于袁家沟街道,八十年代,民政部门在此建起了烈士陵园,陵园面积约15亩,陵墓30余座,外有围墙、门楼,园内苍松翠柏茂盛,近年来有不少机关、学校前往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

  红二十五军在袁家沟成立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是鄂陕地区最高苏维埃政权组织,以袁家沟口为中心,辐射山阳、鄂西、镇安、柞水、旬阳等县,时辖鄂陕地区两县七区四十七个乡,四百零四个村,领导鄂陕地区劳苦大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建立了红色政权,组建地方赤卫队,筹集粮秣、参战前线、养护伤员,为创建和发展鄂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红军北上,根据地斗争转入低潮中,鄂陕边区干部群众为保卫红色政权做出了巨大牺牲,有千人光荣捐躯。1996年县委、县政府在此建立纪念碑。(具体地方:山阳县小河镇袁口村街道组与阴坡坪交界处,1996年出在此组建 鄂陕苏维埃人民政府纪念碑 。在赵金波的家门前,有一座凤凰山,在该山的半山腰处,坐落着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赵博、赵欢、赵晶、拜朋、王小西、拜乐、曹力、何鹏、徐丁、张根等等,这些小朋友经常去烈士陵园扫墓,自动担任起保卫的责任!

名胜古迹

  境内名胜古迹小有名气,吃水沟石窟寺、大仙洞。马家山青龙寺、李家院关帝庙、宁家沟红福庵四大古建筑今古传奇,令人在观赏大山美景时,同时了解小河自古以来的风土人情。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