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巴中市 >> 乡镇介绍 >> 兴马乡
兴马乡

  兴马乡位于四川省南江县城东南部,位于东经106°59′,北纬32°14′。2005年3月乡镇区划调整,原瓦池乡整体并人兴马乡,东与通江板桥乡相连,南抵大河镇鲤龙潭,西靠关门乡金银岩,北接关路乡的陈家坪。幅员面积115.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05000亩,耕地面积14000亩。

行政区划

  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南江县城47公里。全乡辖余家坪、齐家湾、棕园子、川柏树、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嘴、饮马池、罗岗、木罗、铜马、庙坪、熊山、鱼池1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7个乡级单位,总人口16411人。

历史沿革

  兴马乡政府驻地小地名为兴马坎,原名倒马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将“兴马”改名“红岩”,故有“红岩公社”之称,沿用一年之后又复名兴马,文化大革命中改为“金光”,沿用3年后于1972年复名兴马。民国初年(1912年),全县三乡四十八场,兴马属崇清乡的一个场,1920年四川实行军阀防区制,南江县设九个区,兴马属第四区(大河口)所辖,1932年,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驻兴马坎,成立了兴马乡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兴马坎整编为四保。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兴马坎,1950年冬成立兴马乡人民政府,乡设立“农会”和政府两个机构,设正、副主席,正、副乡长,武装中队长,文化、民政、生产委员等职,全乡辖11个村。2005年4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瓦池撤消并人兴马,内设党政、社会事务、经济发展、安全稳定四大办公室,同时组建农业、 医疗、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核定行政编制27名,事业编制9人。

地理气候

  数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使四川省和陕西省交界地带出现一个大断裂谷,而兴马乡恰巧处于裂谷中央。兴马乡呈三叉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山高谷深,山坡较多,平坝较少,地势从北向南倾斜。境内有全县第二大河流明江河自南而北贯穿其中。

  兴马乡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高温集中在7、8、9三月,年平均日照1845小时;无霜期240天,年平均气温17度,最高气温33度,最低气温1.3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7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2%。由于森林植被保护较好,且无工业“三废”,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综合经济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十五”期间,组织发动全乡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主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七、八、九、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农业、基建工程、文化福利、生产条件等不断改善,脱贫致富跨过温饱线。特别是巴中建区以来,全乡干部保持艰苦奋斗,苦干兴乡,实干改变面貌,大干促进发展。不等、不靠、不要,团结拼搏,治穷致富,全乡上下一心一意抓扶贫,集中精力搞建设,因地制宜探路子,突出重点抓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500吨,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绿色经济增加值达2350万元,财政收入252万元,人均纯收入1460元。使兴马乡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

  以银花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兴马乡素有巴山“银花之乡”美称,银花栽植历史悠久,农民有着长期栽植的习惯,经验丰富,仲夏时节,客商云集,人财两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充分利用空坡、荒芫地及田坎、屋角、地边大种银花,全乡上下、男女老少一齐上阵,钻深山,卧密林,挖回野生银花苗,变野生为家宝,开创了“石头戴帽子,石缝吐穗子,房前屋后拴带子,田坎地边穿裙子”的专业村新貌。特别是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狠抓以银花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高标准完成了鲤鱼坝1000亩银花GAP示范工程和木罗坝银花重点村建设,高质量建成余家坪、齐家湾、唐家坪、红岩观、马驴寨、鸡公嘴银花GAP示范带3000亩,利用坡耕地退耕还林新植银花2000亩,已有鲤鱼坝、木罗坝等7个村全面实现了专业村标准。全乡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产量达24万蝇,建成银花种苗专业村5个,发展种苗大户125户,年出售优质种苗625万株,户均种植银花3000株以上的大户335户,年均银花收入逾万元以上的183户。

  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黄羊存栏量达2.7万只,饲养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53户,已建成川柏树、木罗坝等6个黄羊养殖专业村和6个黄羊小区,畜牧业产值达1500万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乡共有民营经济大户293户,其中银花加工运销大户43户,种苗大户125户,个体工商户123户,民营企业2家,招商引资项目14个,引进魔芋、银花加工33户,签订合同81万元,安置转移劳动力238人。集镇建设与管理逐步规范。争取国家投入资金47万元,完成了集镇人饮供水管网安装,入户率达100%,彻底改善了185户、2383人日常生活用水。拟定了集镇发展长远规划,完善了环卫、综合执法、文明规范三支队伍,杜绝了“三乱”现象,车辆、经商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全乡共有村道公路14条、120公里,通村率达87.5%;社道公路59条、204公里,通社率达90%;拥有大小汽车66辆,摩托车183辆。电视、电话基本普及,光纤电视入户率达75%;有5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电话1320门,拥有手机863部;大小农机具已全面普及,全乡拥有打米机2873台,磨面机l453台,粉碎机、饲料机2872台。

  农田水利建设强力推进。全乡拥有水库3座,山坪塘72口,蓄水池83口,渠堰25条90公里,蓄水量128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社会事业

  全乡现有九义校1所,完小1所,教学点16个,初中8个教学班,24个教职工,在校学生473人;小学共有34个教学班,在校生1408人,有教职工50人。全乡现有小学在校儿童17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有适龄少年190人,在校生巩固率为98%,校舍危房改造4000平方米。

  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二00三年获巴中十年创辉煌红旗单位,二00一年获县六好乡镇党委,二00二年获六好乡镇党委标兵;乡人民政府曾先后多次获市、县重点工作目标先进单位,银花基地建设一等奖,实践t。三个代表”示范乡镇,拥军优属先进乡。

民风民俗

  嫁娶:定婚到结婚程序繁复,女婿必须经过严格“考察”,一路过关斩将,一般都要经过“发八字”、“落拜”、“清话”、“拜堂”、“拜客”、和“回门”,等程序。过礼时讲排场的有旗锣号伞,鼓吹轿莽。

  丧葬:十二岁以上男女死后入土安葬,一般都要经过以下程序:烧倒头纸,设灵堂祭奠,做祷丧,入殓,封棺,送葬,开路,清宅,烧七,百期,周年。同时人死时要削发静身,葬后送火把七天。 l

  生诞、满月:“花甲”才能大庆,“无孝”方能挂匾。初生满月办满月酒,男多于女。

  元宵节:也称小年,家家户户备酒席,送跳蚤。当日下午,大人、小孩早早清扫房间,把扫出的垃圾倒在屋前院坝边,点火烧尽。火烧得越大,吼得声音越大(一般都是大人、小孩声嘶力竭地大吼:跳蚤公、跳蚤母,对河那些娃儿请你吃晌午,十个盘子八个碗,把你胀个扯巴眼。)

  元宵灯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设有灯会,推选会首,主持灯会工作。每年腊月,由街道居民凑钱,作为扎龙灯的开支。龙有两种,一是白日彩龙:彩龙的龙头龙尾共9一ll节,均系彩扎,用红绫或红布缠绕而成龙身。舞者画装、穿彩衣,舞时烧黄烟以助舞兴,如龙腾云雾。彩龙后面一般有笑和尚逗狮子,增添热闹气氛;后又跟有彩船,彩船用彩色纸扎成船,扮一少女立船中,幽唱小调,前后扮有艄翁推船。彩龙在春节开始,一直耍到正月十五才倒灯,逢场上街,平时转乡。二是晚上火龙:龙头龙尾也是彩扎,共9—11节组成,用麻布系结各节竹笼扎成龙身。舞时,各节内插上腊辫子,舞者赤膊上阵,只穿下装,观灯者大烧“花儿”,如银海翻腾,颇增舞兴。有时火龙跟有车灯,车灯系彩扎,内扮“旦角”一人,清唱车灯调,前后扮有车夫,正月开场开灯,正月十五日倒灯。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