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广元市 >> 乡镇介绍 >> 摇铃乡
摇铃乡

  摇铃乡,剑阁县辖乡。1952年设石板乡,1955年并入白龙乡,1961年析改石板公社,1981年更名为摇铃公社,1984年置摇铃乡,1992年并入白龙镇,1995年析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51公里。面积30.6平方公里,人口0.9万。通公路。辖黄林、双碑、山岭、永安、楼房、唐家、狮子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引。

  摇铃乡黄林村有6个村民小组,人口1739人、357户,劳动力960个,耕地面积2435亩。该村山高水低,十年九旱,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修建晴雨通车的村道是几代黄林人的梦想。他们也曾四处奔走,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终究两手空空,无功而返。村支部、村委会深知群众疾苦,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黄林人始终梦难圆。

经济发展

  剑阁县摇铃乡茶场始创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由四川师范大学援建的知青农场,位于摇铃乡山岭村一组,面积250亩。八十年代初期知青回城后,摇铃乡党委政府为了保全这片产业,使之不至于荒芜,无偿地交给了摇铃乡小学经营和管理。因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加之没有种茶、制茶方面的专业人材、技术和劳力,所以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在学校经营摇铃乡茶场的二十多年里,茶场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无人除草、施肥,更无人管理。采茶时节,摇铃、白龙、禾丰、广坪、龙源等附近几个乡镇的村民都来这里自由采摘,掠夺式的采摘,致使摇铃乡茶场每况愈下,几近荒芜。

  2006年,林权体制改革后,摇铃乡小学把荒芜的茶山还给了产权所在的摇铃乡山岭村委会。2007年10月,摇铃乡党委政府引进业主胡萍承包经营摇铃乡茶场,由胡萍与摇铃乡山岭村签订了五十年的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业主胡萍按合同价格一次性交付了五年的承包金。2008年2月,业主胡萍投资2000多元钱修通了上山的公路,3月,业主胡萍又投资20000多元请当地劳动力除草,将多年来积累生长在茶园里的各种荒草灌木全部用人工除掉,并投资15000元请3台旋耕机用15天时间对茶园进行了翻耕,投资5000元钱请技术人员对原来参差不齐的茶树枝头进行了一次修剪。在业主胡萍的精心经营下,摇铃乡茶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村民这样评价说,摇铃乡茶场自创建以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进行过彻底的除草和翻耕,也从来没有人像现在的老板这样精心管理过,原来荒芜的摇铃茶场现在有希望了。

  2003年,村支部书记赵相田召集该组村民共同商议,规划提灌站建设,召开社员会决定按受益面积每亩集资230元,用于购买设备和支付石工工资。经过建设,建起了灌溉100亩的提灌站。新增的灌面亩产提高500斤,受益村民一年就收回了投资,群众十分满意,称赞干部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村支部、村委会因势利导,先后召开了几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决定将该村6道土堰改建成石河堰,按受益面积,每亩集资100元,新增灌面400亩,村民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基础设施

  孜孜不倦的黄林人并不满足生产、交通条件的改善,他们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2005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又相继实施了光纤入户工程、天燃气入户工程,安装程控电话148门,无绳电话85部。村两委表示,还要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力争户平一口机井。今天的黄林,煮饭无饮烟,坐在家中能知天下事,一根电话线连接了外面的世界,一道道石河堰保证了不靠天吃饭,一条大马路连通了小康路。这就是黄林人用自己的双手建起的美好家园。

发展建设

  黄林村三组由于地多田少,粮食产量低,住在河边买米吃,一些村民提议修建提灌站。2003年,村支部书记赵相田召集该组村民共同商议,规划提灌站建设,召开社员会决定按受益面积每亩集资230元,用于购买设备和支付石工工资。经过一个月的建设,建起了灌溉100亩的提灌站。新增的灌面亩产提高500斤,受益村民一年就收回了投资,群众十分满意,称赞干部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村支部、村委会因势利导,先后召开了几次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决定将该村6道土堰改建成石河堰,按受益面积,每亩集资100元,新增灌面400亩,村民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村支部、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顺利完成了水利设施的改造,总结出“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办”,过去等、靠、要的观念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足,村容村貌要靠自己改造。2004年3月4日,村两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与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最后形成共识: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修建村道。该村距白龙场9.5公里,要修通这条路需工程款65万元,对并不富裕的黄林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村两委决心带领全村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几代人的夙愿。为了得到村民的认可,村两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在乡党委的协助下,制定了《村民会议制度》,明确了村民提议权、表决权、建议权,使议事主体合法化;

  修订了《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的权力;制订了《村规民约》,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保证了“一事一议”的顺利实施。二是通过广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修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富民路,方便群众生活的便民路。三是实行干部分组包片,召开座谈会,让村民畅所欲言,对思想有顾虑的上门反复做工作,做好发动工作。四是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别人艰苦创业,改变村容村貌的精神,回村后向村民现身说法,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五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取得群众信任。2004年3月22日,村委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了村道建设决议。村两委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他们采取“一事一议”资金由村民推选的代表管理,一切支出由村民推选的代表审核,工程质量由村民推选的代表验收,村民投资投劳,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形成了一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机制。群众对干部放心、对财务收支明白,村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条6米宽、9.5公里长的“黄(林)白(龙)”标准泥碎路全线贯通。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