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乐山市 >> 乡镇介绍 >> 罗城镇
罗城镇

  罗城位于四川西南的犍为县内,距乐山60千米。由于地形的原因,该镇从远处看象一只放置在山顶的船,因而被人们称为“山顶一只船”。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据说是中国惟一一条船形街道。街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中间宽,街中戏楼高耸,如风帆,而街尾的灵官庙又如船舱。街两侧是老木门、黑屋顶的民居,临街一面的屋檐特别宽大,形成了叫“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全是穿斗木结构,仿佛船篷。在这更具规模的凉厅下,麻将和牌的世界也更具规模。“船形街”的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几百年来,罗城人在这不怕雨淋日晒的“凉厅子”下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掏耳朵、抽叶子烟、卖狗皮膏药,享尽了人间红尘的清福。“凉厅子”下原来有一些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老字号店铺,如三元号、丰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长清源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服装店、小食店、百货店、日杂店、五金店、理发店、葬品店、旅馆、茶馆、武馆、鞋庄、影楼、歌厅、诊所,其中茶馆的数量最多,大概有十几家。

行政区划

  下辖村:坳塘村 太阳村 同心村 凡云村 石桩村 大山村 七星村 新权村 二龙村 新光村 新星村 幸福村 铁山村 蔡佳村 铁岭村 青狮村 青峰村 大石村 兴福村

面积人口

  罗城镇位于县城东北23.9公里,与井研、荣县接壤。总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62米。辖26个村268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27个居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17694户51772人,其中农业人口42845人,非农业人口8927人。全镇机关工作人员76人,有党支部45个,党员1547人。耕地面积39627亩,其中田30942亩,土8685亩。200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0000万元,完成镇级财政收入967.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农业生产

  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133亩,粮食总产量20477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06亩,年产油菜、花生、甘蔗约233吨。有退耕还林面积9819.5亩,年产水果1010吨、茶叶4吨,蚕茧12.5吨。年出栏肉猪5.772万头、肉牛3882头、肉羊19580头、家禽1136146只,其中发展四川白鹅15069只,禽兔148.16万只。年产奶类38吨,禽蛋1260吨,肉类7390吨,水产品1150吨。农村劳力转移7800余人,国内成建制输出141人,全年人均劳务输出收入达1694元。境内有乡镇企业219户,其中私营企业26户,其他企业193户,从业人员5755人,乡镇企业总产值38350万元。

基础建设

  全年整治水渠750公里、电灌站15处、山塘3口,新建囤水田210亩,红层找水打饮用水井919口,新建农村卫生井22眼,沼气池201口。全镇“金土地工程”实现土地坡改梯181.88公顷,小并大201.59公顷。整治山坪塘4座、新建提灌站2座、蓄水池50口。该镇二龙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已投入资金499.295万元发展产业,并进行村容整治,建成科普站一个。

科教卫生

  境内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11所,幼儿园6所,在校生6763人,中学入学率133.1%,完成率94.3%;小学入学率、完成率、毕业率均达100%。全年实用技术培训2518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9.4%。计划生育率为91%,“三结合”帮扶对象70户。全年举行大型文艺活动12次,放映电影163场。有城镇低保户对象826户1367人,年发放低保金12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622户1502人,年发放低保金14.52万元。五保户301人,其中集中供养69人,年发放五保金27.6万元。配备村级后备干部87人,科级后备干部8人,发展党员示范户77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1人,新建大石、菜佳两个标准化村支部活动室。该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已完成《罗城镇古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正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镇名来历

  罗城镇名的来历有不少传说和趣闻,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末时,当地一棵大榕树下有两间茅屋,房主姓欧,为附近农民出售或交换耕牛提供场所,称为“调市”。后来,牛市交易不断发展,交换的货物品种扩大到盐、铁、布、米、油等。于是欧姓人又修了几间房子开办客栈、饮店、形成了一个“幺店子”。此后不久,离此地不远的杨家湾的杨姓人认为该地是杨家的地盘,想加入这个市场,但欧姓人不答应,双方争执不下。此后,欧姓人觉得应给这个市场取名,有别于杨家湾。他们根据这些生意人来自东南西北方向,而东南西北古称“四维”,“四维”合而为“罗”。以招揽四方来客,达到兴旺集市的目的和愿望。而“城”字呢?因明代称农民为“土人”(土著人),集市又是靠他们的辛勤劳动修建而成。综合上述两层意思,故取名“罗城”。 

  第二种说法是:为纪念唐代名将罗成而得名。据考证,距罗城镇东南两里处确有一座“罗成庙”,至今尚有遗迹。传说罗成死后,他的后裔逃来四川并定居于此,修建此庙以祭祀祖先。但此种说法有许多疑点:一是罗成生前并未来过四川;二是建庙的罗姓人拿不出自己是罗成后代的凭据;三是罗城镇有记载以来从未出现过纪念罗成的任何活动。

  罗城镇远离江河,十年九旱。每遇大旱之年,众人簇拥灵官行身,祷念经文,祈求上天恩赐甘露,佑护一方生灵。比起西坝,罗城的老镇算是保存相当完好的了,整条凉厅街,俱是原滋原味,置身其中,青古板,老阶墀,古色古香的茶铺店面,以及双层的木质老戏楼,一切都像从前一样,就连来往的行人茶客,也觉得古风依旧,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了许久,历史将古老的一面再次重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乡镇历史

  据了解,犍为县罗城古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成形于清代。它建筑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长209米、宽9.5米。其形状既像一条船,又像一把织布的梭子,因而又有“云中一把梭”之别称。从高处俯视,更像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可惜现已不复存在)犹如船舵。如果置身远处一望,你会看见这只气势宏伟、奇异独特的大木船正劈波斩浪,扬帆启航,所以,更多的人把它称之为:“山顶一只船”。

  据说,明末崇祯年间,有异人张秀才来到此处,一日在茶馆里喝茶,看到茶客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临行时还把茶杯里的水喝得一干二净,便向邻座的一位老人打听缘由。老人叹息一声说道:“这镇上缺水呀!”张秀才沉默良久,念出四句口诀:“罗城旱码头,客商难久留。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众人齐声赞叹,一致推举张秀才作造船的领头人。张秀才带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撤旧屋建新房,不到三年时间,大“船”便修成了。四方八面毗邻人士,闻听这山顶上修了一只大船,纷纷远道而来看稀奇,一时间,人来人往,罗城镇更热闹兴旺了。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把我们引入了明代川南小镇的浓郁风情之中。

  听着传闻,不知不觉中就迈步上“船”了。踏进那“船头”四处张望,“船舷”两边是由青瓦板壁、砖木结构房屋排列而成的,“船舱”内的繁荣景象使我们大开眼界,没有机动车噪声的喧嚣,构成“船舷”的两边屋檐下,茶房、酒肆、摊位、商店星罗棋布,吃茶饮酒、购物交易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位于插立“桅杆”的“船舱”中间,这里是一座古雅别致的戏台,保存较完好。“峨嵋电影制片厂”和“四川电视台”还把这里作为拍摄影视文艺作品的选景场地,先后有《海灯传奇》、《米》、《强盗的女儿》、《四川茶馆》等电影、电视剧组来此拍摄。观瞻这房屋组成的山项旱舟,激荡着万千思绪,饱受了干旱之苦,缺水之灾的古人们,祈求老天降水,润泽万物,五谷丰登,按照有水就有船,水涨船高的理念,设计建造山项之舟盼水来。姑且不论此举科学与否,然而先辈们那种神奇的幻想,大胆的创意,统一协作的精神,古雅的建筑艺术,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难能可贵的是,构成“船舷”两边的房舍各自门前的过道足有一间房屋宽敞,确保了上街赶场的过往行人烈日不遭太阳晒,暴雨不把鞋浸湿,体现了先辈们良好的公德意识。

船形街

  “船形街”建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上,1982年西南建筑设计院在航拍时偶然被发现。据考证,这个布局奇巧、别具匠心、建筑古朴的“船形街”,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其建筑风格属于川南民居传统的穿逗木构架形式。在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至今仍末改变其船形格局。

  “船形街”东西长209米、南北宽9.5米,从鸟瞰图观察,它就像搁置在山顶的一只船,位于镇西的“清真西寺”是船头,梭形的街面是船底,两边的建筑是船舷,中部的一个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似船的尾篷,西端的天柱是船的桅杆,“灵官庙”右侧22米的过街楼是船舵。因为“船形街”从天上看,它又像一把织布的梭子,因此,它又有“山顶一只船,云中一把梭”之称。“船形街”两侧的长廊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凉厅子”,在这里穿行赶街不怕晒、不淋雨、不湿足。明清时期,这里被人们称之为“晴雨市场”,人们在凉厅内喝茶、看戏、观灯、下棋。建筑考古专家表示,“船形街”的发现,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这种穿逗木构架形式的建筑,对于地震的抵抗能力更强。

  罗城古镇是犍为县闻名的“旱码头”,与境内清溪镇的“水码头”相对应。这里不靠大江大河,年年干旱,自古就有“罗城旱码头,滴水贵如油”的顺口溜。据传说,“船形街”是明末时一位张秀才的高见:“罗城旱码头,客商难久留,要得不缺水,罗城修成舟”。为此,数百名能工巧匠精心构筑,修建了这个“船形街”。它是当时人们求水的象征,是祈祷上苍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兆,也象征着云集在罗城的四方商人们同舟共济之意。这些传说寓意固然美好,但决非是当年罗城古镇船形布局的构思依据,这个谜底也有待专家们去揭开。

  澳大利亚的建筑专家经过数次考察后,仿造“船形街”的布局,在墨尔本市建造了一个船形的“中国旅游城”。

特色美食

  古镇是回民聚居地,清真牛肉系列食品的制作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如干巴牛肉、金丝牛肉、灯影牛肉、麻辣牛肉等,久负盛名,做工精细,色、香、味俱全,回味无穷,深受顾客青睐,至今远销省内外。此外,古镇的传统名食尚有“三大炮”、“熨斗粑”、“酒米饭”、“叶儿粑”、“羊肉炖汤”等,均各具特色,味道悠长。从乐山到罗城,约一个半小时(90公里左右)的路程。我们起了个大早,在薄雾中起行,九点多就到了罗城。这里的羊肉是当地一绝,尤以具有百年历史的"帅家羊肉"最为出名。

风土人情

  罗城镇有回、汉两个民族,到古镇可感受回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同时还可以观赏古镇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当地人古朴的生活习惯。古镇的节庆日或者传统节日热闹非凡。

  每年的2月,位于古镇东端的灵官庙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人们三五成群,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旅游指南

  铁山:地处古镇南郊,海拔723.9米。山顶曾有一座建于宋代的“铁山观”。山上古木参天,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炼铁造兵器于铁山,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下》记载:“陵州始建县(今井研县东北)东南七十里有铁山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20世纪50年代曾有人亲眼见过一块刻有“诸葛武侯炼铁于兹”的石碑。铁山寺庙古迹众多,据记载,山上有大湾寺、石庙、土地庙、太子庙、观音阁等18座庙宇,每逢庙会,香客远道而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由于历史变迁,山上庙宇已无迹可寻。199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群众自愿捐款恢复重建观音阁,重现昔日的风采。

  铁山湖:古镇北郊有铁山湖,湖水面积4100亩,全长5.7千米。修建于1973年,既能灌溉农田,又解决了全罗城镇人畜饮水的需要。湖内已建有数处亭台楼阁,还有被湖水环抱的十多个岛屿,岛上竹木葱郁,秀色宜人。

  金井战国墓群:距古镇东北11千米有一处金井战国墓群,曾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刀、剑、矛、戈等兵器,以及杯、碗、花瓶、印章等青铜器,现陈列于省博物馆,是研究古巴蜀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