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雅安市 >> 乡镇介绍 >> 梨园乡
梨园乡

  梨园乡位于流沙河支流黄家沟下游左岸,距县城西北51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29°36′,东经102°27′。地势山高坡陡,沟溪纵横。北以大密山连宜东镇,南过金竹林交富乡乡,西在紫柏岗与三交乡交界,东越大尖包同大堰乡相邻。面积68.6平方公里,辖大树、栗园、三江、大地4个村民委员会,23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1128户,4490人。乡政府驻三江寺,海拔1420米,以盛产白梨得名。

历史沿革

  梨园原名三江,明洪武九年(1376年)大渡河守御千户指挥使李文富率七姓子弟兵屯驻黎州时,黄姓后裔多居于此,故名黄家沟。明天启元年(1621年),了正和尚于转转河(今黄家沟)、碓窝沟、漆匠沟汇口处建庙名三江寺,村亦以寺为名。清入宜东镇,民国时期为宜东镇辖九、十保。

  1952年置乡以三江寺得名三江乡,1958年建三江公社,后为避免与三交公社音混,1981年2月经雅安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以盛产白梨而更名梨园公社,1984年更名为梨园乡至今。

经济发展

  农林牧副发展态势良好。梨园乡地处属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降雨量650毫米,光照时间长,主要盛产小麦、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以优质无公害稻麦开发园区建设为龙头,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有效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水稻种植面积接近3万亩,最高单产650公斤,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之路。林业发展状况喜人,以林、路、沟、渠综合发展为导向,加快林业向网络化、园林化方向发展,片林面积突破150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高标准实现了“平原绿化”。畜牧养殖业发展强劲,截止2007年10月底,全乡年存栏山绵羊8.3万只,实现人均2只羊;养鸡大棚285座,存栏84万只,年出栏420万只;养猪厂2座,存栏生猪4500头,畜牧养殖带动全乡人均增加收入450元。面粉加工、稻米加工、稻草加工、木材树枝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宽松。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实施“以工兴乡”战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把合作共赢贯穿招商引资工作始终。通过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已把梨园乡初步打造成了一个政策高地、投资凹地的理想发展区域。依托境内丰富的油气和农副产品资源,全乡已形成塑料编制、粮食加工、木材加工、新型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多业并举的非公有制经济体系。

农业生产

  境内气候温湿,海拔1420--3100米,为农、林、果、牧综合发展的高山河谷地带。有耕地9290亩,主产玉米、小麦、杂粮,粮食总产量1736吨,农民人均粮食393公斤。土副产品有水果、核桃、柿、花椒、生漆、桑、山木药材等,年产水果12532吨,蔬菜466吨。

  境内产药材、煤炭。林间有獐、鹿、熊、扭角羚等动物,梨园林区是汉源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基础设施

  梨园乡位于濮阳县城东南40公里,东与山东菏泽临濮镇隔河相望,西与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毗邻。据传明朝洪武年间,中原灾荒,有人自山西洪洞县迁入,傍梨园而居,始称梨园至今。辖51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4.1万人,4.84万亩耕地,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在滩区。2000年以来,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五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乡镇基础设施完善。梨园集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道路宽畅,建筑规范,功能齐全,商贸活跃,已成为全市滩区的明星小城镇。富民大道西经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与106国道相通,东有黄河浮桥与山东菏泽相连。地方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乡拥有程控电话4000多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2007年45个行政村新装了宽带。移动、联通通讯信号塔4座,已覆盖全乡。全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小学全部达到河南省“普九”和“双基”教育标准。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