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雅安市 >> 乡镇介绍 >> 安顺彝族乡
安顺彝族乡

  安顺彝族乡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雅安市石棉县西北部的松林河与大渡河的西南岸属高山谷形地貌,气候温和。全乡聚居着彝、藏、汉三族人民。全乡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彝、藏、汉三族人民。其中共有六个村,43个村民小组,有1888户6009人,彝族人口2382人,占总人口的40%,藏族人口894人,占总人口的15%。

历史事件

  在中国近代史上安顺场曾发生了两起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二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强渡天险大渡河取得成功,打破了蒋介石要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迷梦。从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蜚声中外。

水利资源

  安顺乡内资源主要是小水电、矿产资源和以安顺场为主的旅游资源。该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对外招商引资,努力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实力。截止2002年底小水河上共建电站17座,总装机34750千瓦。另外小水河上最后3级电站总装机4800千瓦,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到时该乡小水河上电站总装机可达39550千瓦。除县上三座电站外其余的电站都是股份制电站和私营电站。这些电站每年可缴纳税金100多万元,是该乡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中2002年协议项目5个,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固定资产总投资3710万元,其中协议项目中私营经济占总投资的91%。截止2002底已完成协议总投资3560万元,占总投资的95%,兴鑫电站、两叉河电站、兴园电站、白椿树电站以及久欣园已分别投产运行。白椿树电站的投产促使该乡乡管电站总装机达到17950千瓦,电站税收近百万元。2003年全乡园水电站装机2*1250千瓦,投资1000万元,于2003年8月24日投产发电;黑泥巴沟电站装机2*800千瓦,投资640万元,于2003年7月初投产发电;大中营电站装机2*1600千瓦,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于年底投产发电;金洞子电站装机2*500千瓦,目前已完成工程量 的50%,预计在明年初完成投产;华文电站装机200千瓦,业已完成工程50%,预计在明年初投产发电;建兴电站装机500千瓦,目前已完成工程60%,预计在年底投产;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步伐2003年该乡将全面完成小水河流域的电站的梯级开发工作。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也是安顺乡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形成规模开采的主要是铅锌矿和铁矿。另外近几年陆续引进了几户高耗能企业在该乡境内投资办厂,主要有广州华硅投资公司、蜀鲁电冶有限公司、金锰公司等,广州华硅年创外汇可达100多万美元,是全县仅有的几户出口创汇企业之一。

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严格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变”战略举措,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努力推进“11421”发展战略 ,促进该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实际,确立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依靠科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把安顺建设成雅安市经济、文化、旅游重镇”的工作思路,使该乡经济在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0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46元,人均增收:108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5.5%;全乡经济总收入:4043.8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013.23万元,比2001年增加54990元,增长0.5%;第二产业为2738.59万元,比2001年增加162.91万元,增长5.9%;第三产业为302万元,比2001年增加79.5万元,增长35%,农业增加值增幅为4.3%。预计在2003年底该乡将完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工业增加值1640万元;招商引资25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35万元;入库税金134.7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增幅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元/人;促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安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旅游资源

  作为革命纪念和历史、文化名镇的安顺场,山川秀美,土地肥沃,不仅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它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商贸流通为主的城镇;地处该县先锋乡、蟹螺乡、新民乡、甘孜州、九龙县湾坝、洪坝两乡等数乡的咽喉要道,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是数乡的商贸中心和物质集散地;安顺乡依靠水能、矿产资源丰富的松林河、小水河流域,建起了小水河梯级电站群、铁合金厂、华硅厂等高耗能工业、水电及矿区,是水电、矿产等综合开发的生活后勤服务基地;安顺场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一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加之良好的旅游区位,使安顺场成为四川西部旅游环线 上的一个重要旅游基地,每年到这里来参观旅游、缅怀红军精神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