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 >> 房山区 >> 乡镇介绍 >> 河北镇
河北镇

 

  河北镇,北京市房山区下辖镇。地处房山区北部,东与青龙湖镇接壤,南与东风街道为邻,西南与向阳街道相连,西与佛子庄乡毗邻,北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相接。镇域面积67.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23443人。河北镇下辖3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北村圣泉大街10号。

  河北镇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石花洞坐落境内,并与周边洞穴共同构成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溶洞观赏区,景区内唐代万佛堂龙泉宝殿、辽代花塔及明代铁瓦寺,至今保存完好。

  河北镇内共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6处历史遗迹。此外,河北镇民间乡土文化丰富多彩,有河北村的高跷会、河南村的小车会、半壁店村的太平鼓等。其中河北镇的太平鼓和高跷以及黄土坡青石砚制作工艺3个项目入选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河北镇挖掘整理了抗日战争时期80烈士的英雄事迹,并在河北镇河北村修建烈士碑亭以为纪念。并结合上世纪60年代任成水同志的模范事迹,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培育出了具有河北镇特色的党建品牌“三铁四JING”。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一步步的工作实践中确立了“三旅”融合发展思路,在发掘自身潜力中精准定位了“文旅休闲山水小镇”的建设目标,开启了河北镇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建置沿革

  民国五年(1916年),河北镇属房山县四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北镇地区属房山县八区。
  1952年,河北镇地区属京西矿区河北区。
  1953年,设河北乡。
  1956年,河南乡并入。
  1958年,河北镇地区划归周口店区,撤乡并将花果山、百花山人民公社合并设河北人民公社。
  1960年,河北镇地区属房山县,设河北乡。
  1963年,河北乡改镇。
  1964年,河北镇改人民公社。
  1980年,河北镇地区设北京市矿务局工农区办事处河北人民公社。
  1983年,河北人民公社改乡。
  1989年,河北乡改镇。
  1992年,撤北京市矿务局工农区办事处,划归房山区。

  行政区划

  社区:房山矿社区、黄土坡军工路社区、惠景新苑社区

  行政村:磁家务村、万佛堂村、半壁店村、黄土坡村、三福村、河东村、东庄子村、檀木港村、三十亩地村、东港村、李各庄村、河北村、河南村、辛庄村、南道村、杏元村、口儿村、他窖村、南车营村

 

  气候

  河北镇年平均气温10.6℃,年最高气温平均28℃,最低气温平均-5℃。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近30年平均降雨量为63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至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6%。

  水文

  河北镇境内河道属大石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三级河大石河1条。河流总长度10千米,河网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大石河,从辛庄至万佛堂流经境内河南、河北、李各庄、东庄子、河东、三福村、檀木港、半壁店、磁家务等村,长10千米,流域面积0.8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口儿沟、白石口沟、南车营沟等。

  教育事业

  河北镇共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20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2所,在校生680人,专任教师7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河北镇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4个,演职人员250人,年演出40场次,观众达2000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数字影院19座,年放映1000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9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藏书6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河北镇石花艺术团。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高跷、太平鼓等。半壁店村的太平鼓、河北村的高跷被列入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医疗卫生

  河北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村级卫生室6个;公立卫生机构床位7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固定资产总值174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6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6A,注册护士3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

  交通运输

  河北镇地处房山西北距良乡20公里,108国道贯穿全镇,闫东路、王三路、东万路汇集河北,房13路、833路、948路公交车及多路小公交车往返于河北、市区之间,交通便利。

  历史文化

  河北镇历史悠久,镇内名胜古迹较多。有中国四大名洞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花洞坐落境内,唐代花塔、万佛龙泉宝殿及明代铁瓦寺,至今保存完好,其他还有清朝王陵,史说中的孙膑庞涓学艺台,清朝王爷坟以及张良洞、孔水洞、蝙蝠洞等。全镇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7处历史遗迹。

  文物古迹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万佛堂孔水洞位于河北镇万佛堂村,万佛堂位于孔水洞之上,坐西朝东,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是孔水洞古刹仅存的一座殿宇,原名万佛龙泉宝殿,因殿内嵌有《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所以俗称万佛堂。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其券门顶嵌石额楷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落款“大明万历已丑春吉日重建”。现存建筑是歇山顶的无梁殿,面阔三间13.72米,进深一间8.5米。殿内正面及两侧墙壁嵌有石浮雕“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7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石雕组成。主题浮雕是释迦说法的场面。主题浮雕周围,雕万菩萨供奉人侍佛者等层列。浮雕佛像约万尊,其上有“大历五年”的题记,堪称唐代浮雕艺术珍品。

  2001年6月25日,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瓦寺

  铁瓦寺位于河北镇政府院内,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瓦寺因殿顶铺满铁铸的瓦而闻名。该寺坐北朝南,背倚山岩,前临大石河。

  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二间,清水脊、石板顶,殿前各有一株古柏,院中间即为铁瓦殿,是一座圆形的建筑,高6米,直径近6米,殿墙刷成铁红色,券形门窗与大殿的圆柱形和谐相宜。攒尖式殿顶,铁质塔刹,顶尖由宝珠收拢,顶上自塔刹垂下六条铁质屋脊,将顶面均分成六个扇面形,顶面铺盖铁瓦共458块,每块瓦长0.31米,直径0.13米,重约4公斤,总重量约1882公斤。铁瓦大部分铸于明代,个别是清康熙时期修缮时补上的。

 

李各庄三关庙

  李各庄三关庙位于李各庄村,关于寺庙名称,官方登记为“三关庙”,而山门上写的为“三圣寺”。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曾重建,解放后曾作过小学, 现存建筑为2004年后逐渐修复的,该寺院为佛道合一建筑群。坐北朝南,二进院落。门楼为硬山筒瓦,过垅脊。前院内为天王殿三间,硬山筒瓦过垅脊,两侧有配房,东侧为寮房四间,西侧尚未修复。后院内有古柏两株,一棵活的古柏老牌为一级保护古树,新牌为二级保护古树,另一株已枯死。正殿为大雄宝殿三间,硬山筒瓦,前出廊,左右朵殿各二。正殿为佛教殿宇,供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前出廊,为道教殿宇。东配殿为“三官庙”,主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还有天官、地官、水官,还有佛教的几位佛教祖师。西配殿为“三圣庙”,主奉三世佛,左右是十八罗汉。

  风景名胜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南车营村,距京城55公里,为七层溶洞,上下高差150米。现一、二层全部和三层、四层部分已对外开放,游览长度达2500米。石花洞原名“潜真洞”,自发现至今已500多年。因洞内雕有三尊大理石佛像,曾改称“石佛洞”,香火曾盛极一时。石花洞是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的洞穴,其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与闻名中外的桂林芦笛岩、福建玉华洞、杭州瑶琳洞并称中国四大岩溶洞穴。

 

黄土坡民俗村

  黄土坡民俗村与国家地质公园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和半壁店民俗旅游村毗邻,形成了环线旅游带,位于108国道东南侧、S208阎河路西南侧,距离市中心4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辖区总面积1851.5亩,有自然户400余户,户籍人口760余人。

  黄土坡民俗村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依托石花洞旅游资源,同时以本村自然风光、花果采摘、农耕体验、登山休闲、青石砚文化展厅等旅游项目为基础,农作物均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黄土坡村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服务、文化养生为一体的以安全第一、体验为主、收获为要的新型绿色环保的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华夏养生文化村”。

 

将军坨风景区

  将军坨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檀木港村。是生态型自然风景区,总面积1680亩,其中果园370亩,风景林230亩,果树有杏、桃、苹果、核桃、柿子等;百草园有白菊、柴胡、沙参、野姜、连翘、桔梗等。为国家级A级景区。主要游览内容:登山、赏花、踏青、采摘、避暑等。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