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美丽的外观与自然争艳,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伙伴。甘肃省金昌市针对鸟类资源信息缺乏系统调查、监测保护基础薄弱等工作实际,把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工作内容,突出摸家底、筑家园、聚合力,在鸟类保护、栖息地建设、部门联动等方面,多管齐下着力构建鸟类保护管理新格局,绘就了一幅林草兴、百鸟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以调查为基 摸清鸟类资源家底
“十四五”期间,金昌市林草部门依托林长制工作机制,在重点湿地布设智能化监测设备10余套,开展24小时不间断自动观测和监测。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在鸟类迁徙、繁殖关键节点,通过专业设备监测、专家学者判定、实地观测等方式科学记录金昌境内鸟类种类。广泛动员摄影爱好者观察和记录各类野生鸟类活动,用镜头捕捉鸟类踪迹,为鸟类的保护提供重要资料信息,让专业学者通过摄影爱好者的作品甄别完善全市鸟类资源信息,让摄影爱好者在专业学者的指导下享受拍摄成果背后的自然感悟。经调查监测,全市鸟类达120余种,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大天鹅、红隼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
以生态为要 筑牢鸟类栖息家园
金昌市始终坚持“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针,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得到良好保护,以“三北”工程为代表的生态建设深入实施,以“绿满陇原”为抓手的家园绿化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十四五”以来,全市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47万亩,530万亩草原植被盖度实现稳步提升,14万亩湿地生态功能持续强化。其中,拟列入国家重要湿地的芨芨泉湿地,目前正处于范围公示阶段。愈发厚实富饶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鸟类栖息繁衍的理想家园,市民身边有了白骨顶、白鹭、天鹅等保护鸟类。当前,群众爱鸟护鸟热情持续攀升,已构建起多渠道鸟类救助网络。通过市长热线、林草部门专线、110平台等途径,年均救助鸟类数量稳定在百只以上。今年夏季,市区龙首湖公园内繁殖的凤头??一家三口,成为市民热门打卡点。“鸟语花香”的生态场景深度融入美丽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相关成果更被央视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生态建设影响力。
以联动为桥 凝聚护鸟攻坚合力
林草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依托野生动物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转,牵头制定《金昌市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印发后,组织召开专项行动第一次工作会议,细化明确各部门在三年专项行动中的职责任务,全力保障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在金昌市环城防护林区建设了鸟类科普宣传基地,采购鸟类野外巡护和疫源疫病监测设备,有效提升监测防疫水平和能力。与宣传部门共同谋划,通过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用好新媒体手段,深入增强社会公众保护鸟类意识。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紧密对接,适时开展联合工作。与森林公安正在开展的“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紧密联动,形成依法快速精准打击违法猎捕贩卖、非法繁育和运输销售经营等涉鸟行为的强大声势。(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