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 >> 泸州市 >> 乡镇介绍 >> 德跃镇
德跃镇

  德跃镇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境中部、地当平原进山孔道。东邻古蔺镇、石坝彝族乡,南接枧槽苗族乡、白腊苗族乡,西连观兴乡,北靠麻城乡。1985年并乡入镇,仍名德跃镇。幅员面积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亩。辖德跃镇场居委会和26个村。

  德跃镇总人口456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32人。以汉族为主,有回、苗、壮族等6个少数民族。镇政府驻地德跃镇场,距天彭镇10公里。交通方便,彭(州)白(水河)公路、铁路纵贯全境。德跃镇地处湔江冲积扇首部,新开河、新润河、马牧河流经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蒜、茶叶、药材等。工业以榨油、酿造、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为主。德跃镇历来是古蔺县商贸重镇,享有“大蒜之乡”、“川剧之乡”和“兰花之乡”的美誉。1992年被古蔺县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1995年被列为成都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同时被评为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并首批被命名为成都市特色文化之乡,连续4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德跃镇基础设施完备,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综合发展的格局,已由农业经济向城乡型经济发展。德跃镇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德跃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德跃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地理位置

  德跃镇地处古蔺县北部距,古蔺县3公里,距成都市44公里,属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德跃镇场距成都市44公里。省道成(都)白(水河)公路,彭(州)白(水河)铁路呈南北纵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是通往省级风景名胜丹景山、九峰山、银厂沟 的必经之道。德跃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享有“川剧之乡”,“兰花之乡”和“大蒜之乡”的美称,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被列为市首批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地区,并被推荐为中国文化模范乡镇。

历史沿革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镇政府驻地德跃镇场建于清乾隆五十(公元1785年),取“发达兴隆,人寿年丰”之意故名。历来是古蔺县西山7场之门户、商品交易之中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建国以来,德跃镇行政区划有过两次变化:1955年8月撤区并乡,德跃镇、堋口合二为一名德跃镇;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将百贤、楠木、九陇三镇的11个村划入德跃镇。 

资源丰富

   资源丰富,经济繁荣。德跃镇山、丘、坝皆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湔江支流7条河渠由北向南纵穿全境,德跃镇自流灌溉,旱劳保收,是“天府金彭”重要粮仓和副食品及中药材生产基地。矿藏富有白泥、砂石和天然气等,尤其天然气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德跃镇现已形成了以建筑工程、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商品流通为主支柱产业。

社会事业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较好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全面完成,通过省、市验收。以建设党政班子、机关干部、农村干部三支队伍为重点,重管理,强监督,严考核,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经济建设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来,德跃镇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三高”农业,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并先后建立了小麦商品粮,优质蔬菜、中药材、古蔺县柚、食用菌、五倍子,蚕桑等商品基地,其中,大蒜、蒜台盛销西北、东北各省,享誉中国,素有“中国大蒜、蒜台第一乡”之称。 对外开放,加强合作。自改革开放以采,德跃镇已先后同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友好人士及商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台湾同胞也在德跃镇投资千万建立了“亿资建材厂”。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德跃镇人民爱花种花,蔚然成风,千家万户广种兰花。“大红朱砂”、“金鸡黄”名晶闻名国内外。兰花已成为德跃镇的一个“特色生产”,从而具有“兰花之乡”美称。

  德跃镇工业经济主要有机械制造、复混肥生产、金属制管、食品加工、条柳编工艺品、碳化硅磨料和房地产开发七大产业,企业120余家,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工商税收2100万元。其中,境内的沂蒙创业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亿元,“十五”期间已有51家企业,56个项目落户,总投资额达36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5个。德跃镇农业实现了高效农业的区域种植,形成了南果北柳、西桑东菜的产业格局,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同时,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外经外贸、城镇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德跃镇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发展迅速的可喜局面。

  德跃镇工业经济主要有机械制造、复混肥生产、金属制管、食品加工、条柳编工艺品、碳化硅磨料和房地产开发七大产业,企业120余家,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工商税收2100万元。其中,境内的沂蒙创业园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亿元,“十五”期间已有51家企业,56个项目落户,总投资额达36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5个。德跃镇农业实现了高效农业的区域种植,形成了南果北柳、西桑东菜的产业格局,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同时,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外经外贸、城镇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镇建设

  德跃镇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部大力发展瓜菜种植,沿泗河北岸建设了以种植西瓜、土豆、大蒜、韭菜为主的万亩瓜菜基地。北部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主要有苹果、桃、葡萄、板栗等,建设千亩美国油桃基地一处。畜禽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主要养殖猪、鸡、牛、羊等,有千头猪场12处,百头猪场近400处,万只鸡场10处,德跃镇各养殖专业户达1000余户。

  在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充足,电信快捷,有线电视进村入户,2004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各业发展。德跃镇自然风光秀丽,景观独特,龙门山、西侯幽谷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正在成为生态旅游开发的热点。德跃镇区位优势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欢迎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德跃镇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不断推进村级管理民主化、制度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农业税减免政策。31.2万元的粮食直补款全部发放到农户,减免农业税3.9万元,全面完成了农业税征收任务。坚持科教兴镇,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4年获省级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单位”,教学成绩连续两年全县名列前茅。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村,文明户,文明一条街,“科普知识进村”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信访法规宣传活动,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平安德跃镇”建设快步推进,33个村达到平安建设标准,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卫生,广播,环保等工作不断取得成绩。

社会活动

  德跃镇在干部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坚持学以立德、学以致用、学以增智,自觉培养学习研究的好习惯,努力把党政机关建设成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型机关。在学习机制上,努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在树立良好学风方面,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深化认识,把握党委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做好党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效果上,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造就党政工作者海纳百川的胸襟,无欲则刚的品质,质朴亲和的作风。

  德跃镇领导抓管理促服务,不断推进机关“三化”建设。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机关管理效能。一是增强透明度,纠正运作人情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对群众关心的失地补偿、计划生育、重大工程招投标,以及违规处罚等政务办事程序,增强透明度,实施“阳光”操作,杜绝运作中心的“人情关”、“面子关”。二是严把纪律关,克服上班自由化。严格乡镇干部上班考勤、进村入户调研、定时学习等制度,克服基层干部自由散漫现象,确保机关人员工作时间到位。同时,继续推进“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及“民情恳谈”制度,保证干部精力到位,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监督力,严防权力利益化。德跃镇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创新机制,强化“三监管”制度,即村财镇监管、村级公章镇统一监管、村级合同镇监管,把住财务收支关,避免了权力滥用和经济风险,真正做到了给群众明白,让干部清白。

   德跃镇领导抓创新促发展,使机关活力在创造中不断增强。德跃镇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围绕新任务,着眼新实践,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继续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修订和完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调研制度、视察制度、活动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等,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认真实施和加强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机关效率和履职水平。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针对个别村干部领导不力、措施不当、工作作风浮躁的问题,德跃镇党委政府迅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选派机关干部中的精兵强将驻村蹲点,协助督促村干部抖擞精神抓好工作,从而保证了德跃镇文明创建、新型合作医疗、失地补偿、劳动力转移、村街绿化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