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0月30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禹云飞)10月29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成就。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永君介绍,“十四五”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省会与各市实现高铁直通,高铁通达率、便捷性大幅提升。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硬核支撑”。
在交通一体化的有力保障下,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也得以有力有序推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累计投资突破1万亿元,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中国星网稳定运营,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正式迁驻,首批疏解高校、医院正加快建设。曹妃甸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点合作平台持续发力,2023年以来全省累计引进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超700家。
在产业协作方面,河北与京津共建6条重点产业链,携手打造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河北净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首都市场占有率超四成。生态环保协同成效同样显著,2024年京津冀区域优良天数比率接近75%,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96种。
重点区域的深度协同也在不断深化。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有效运转,连通的公路达到11条。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全域封关运行。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推动教育、司法、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事项实现互认,314所京津学校与河北合作办学,115家京津冀医联体助力河北群众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46.7万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社保卡实现交通、旅游等五个场景一卡通。
据了解,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连续3年召开,合力开展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事项,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京津科技成果加快在河北孵化转化,2024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8%。
杨永君表示,下一步,河北将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努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决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