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杭州市 | 宁波市 | 温州市 | 嘉兴市 | 湖州市 | 绍兴市 | 金华市 | 舟山市 | 台州市 | 衢州市 | 丽水市
  
浙江的相关信息
浙江旅游投诉电话
浙江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浙江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3-17.9’c,年平均降水量:1100-1900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

浙江旅游特别提醒
浙江雨水较多,出行请注意天气状况。

浙江娱乐指南
浙江是我国戏曲史上著名南戏的发源地,对民间戏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南戏,又称“戏文”,是宋、元时南曲演唱的戏曲,因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地区,故也叫温州杂剧。一般认为,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越剧是中国主要剧种,20世纪初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曲调优美婉转,细腻抒情。早期全部由女演员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合演,越剧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较有影响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等。改革开放以来,以“小百花”为代表的浙江越剧群体迅速崛起,创作演出了《西厢记》、《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红丝错》等优秀剧目。
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丰厚。除越剧外,并拥有婺剧、绍剧、瓯剧、甬剧、姚剧、湖剧、温州乱弹、新昌高腔,以及流行于杭嘉湖地区的昆剧、评弹等多个剧种。
首页 >> 浙江 >> 宁波市 >> 宁波市江东区

  江东区位于宁波城市东部,是宁波市中心城区之一。江东区地处宁波市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西面是宁波三江口闹市区,北面与市科技园区, 南面与市高教园区相接,东面是正在建设的宁波东部新城。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和沪杭甬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是中心城区通往北仑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的主要通道。江东是宁波联结空港和海港的枢纽性区域,更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核心城区和未来的行政中心,宁波的城市资源正不断向江东聚集。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2万,现有7个街道、72个社区。

行政区划

  江东区辖7个街道: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

历史沿革

  1951年11月7日设立,1956年1月16日废,1978年复置市辖区一级政权建制。

人口特征

  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22.74万人,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71‰。2005年底,户籍人口25.21万人。截止2006年6月20日,江东区现有已登记做证的外来人口87357人,其中男性46784人、女性40573人。分别来自36个地区,其中省内49757人、省外60884人、境外44人、国外79人。居住在居民家中的有2036人、居住在单位内部的有10250人,居住在建筑工地的有5138人、居住在租赁房屋的有69856人、其他的有77人。从职业上分,务工64364人、务农1733人、经商6315人、服务业13241人、因公出差124人、借读培训80人、治病疗养5人、投靠亲友1372人、其它123人。

  暂住人口分布情况:百丈辖区9925人占11.36%,白鹤辖区12555人占14.37%,东胜辖区8777人占10.04%,东柳辖区11629人占13.31%,明楼辖区7069人占8.09%,东郊辖区10865人占12.43%,福明辖区26537人占30.37%。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年实现区属生产总值116.4亿元,增长13.3%;区域生产总值历史性的突破了200亿元,达到201.5亿元,增长1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5.7亿元,增长27.5%,增幅位列全市第三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亿元,增长34.5%,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服务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举办展会38个,新增物流企业93家,世界20强航运企业已有10家在该区设立分支机构。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专业市场加快转型,酒店餐饮业增势喜人。楼宇经济加快,商务楼宇面积达8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300余家。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区属工业总产值124.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加速推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

  举全区之力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全年征地2147亩,拆迁房屋23.7万平方米,搬迁企业98家。民安二路、宁波国贸平台等一批项目基本建成。惊驾东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启动建设。四横三纵”道路、花园住宅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央商务区、门户区等一批项目招商扎实推进。定了410亩发展留用地,部分发展留用地项目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动了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核心滨水区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拆迁工作全面推进,香格里拉大酒店顺利结顶。甬江东南岸滨江区部分详规已报市政府审批,相关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基本明确了占地60亩的工业设计街区的用地范围。世纪东方广场一期地块已完成土地出让,二期地块详规正与市规划部门衔接。江东市场物流区、上东总部商务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坚持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工程和“410”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增长28.7%。

  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区已有股份有限公司7家。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全年有37家中小企业获得1.4亿元担保贷款。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25万美元。引进内外资中服务业比重分别达82.6%和95.6%。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6.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17.9%和52.8%,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为52.8%。积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与卢湾区等地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营造了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注重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全区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3家,已有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5家,各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家。技术标准战略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等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信息化应用工程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在工业与服务业企业及社会事业领域加速推广。引才引智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350名。

  围绕推进项目,服务企业发展,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下企业。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信用江东”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安全产监管网络。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绿化、内河整治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医疗卫生

  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每千人床位数达到6.9张、医生数为5.1人、注册护士(师)为3.9人,现有区属医疗机构6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十分钟卫生服务圈”初步建成,“六位一体”功能不断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基本形成,被评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建立了36个社区责任医师团队,探索开展“中医药进社区”等特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7%以上。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体系网络不断完善。特色医疗强势发展,骨科、手外科、眼科等特色专科不断做大做强,市第六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六院、白鹤医院扩建工程即将完工。

教育文体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保持100%,幼儿毛入园率达124%,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被评为省教育强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和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优化,从2006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小学优质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82.9%,特色学校建设成效明显,李惠利小学、太古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称号,曙光中学天文台获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银奖和最佳观测奖。社区教育大力推进,成功举办两届社区教育节,以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市民学校为主的教育网络和以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科普文体、休闲教育、市民公德教育、外来人员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学习型城区建设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氛围加快形成。早期教育发展迅速,成立了江东区早期教育中心和11所特色型早教指导站。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立了区图书馆,全区共建成市级高标准阅览室18个、市级社区文化宫19个。精品文艺创作喜获丰收,《中华文明看年少》获浙江省“群星奖”。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连续五年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参演者和观众累计近10万人次,“百场歌舞”和“百场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广泛欢迎,定期举办全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和机关体育健身运动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不断提高。

科技人才

  深入实施科技强区、人才强区战略,全区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跻身全省十强,顺利通过了“科技强区”复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拥有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3家,新列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达到9个,江东科技创业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授权量保持较快增长,发明专利授权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有市级以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5家,宁波韵升成为国家级示范企业,由其控股的德昌公司承担的紧密纺系统技术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连续七年举办科技人才周活动,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入。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推进普网工程,公众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引才引智活动成效显著,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9752名,其中高层次人才634名。

社区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社区的目标,按照“六位一体”总体要求,坚持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努力拓宽思路、创新载体,社区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江东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十佳社区服务项目”。全面完成撤村建居改革,是宁波市第一个没有行政村建设的城区。全面实施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社区工程,召开全国人文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制订出台了人文社区指标体系,全面开展星级人文社区评比活动,人文社区品牌和影响力不断拓展。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建成以区级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生活、卫生、文体三个“十分钟服务圈”不断完善;全面实施“星光计划”,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为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和关注未成年人发展,首创“四点钟学校”模式并全面推广;积极为困难人群服务,广泛开展“爱心无界、共享文明”主题活动,建立了全区“爱心超市”服务网络。社区民主自治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居委会换届全面实行直接选举,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规划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居务公开全面推行。积极建设“数字社区”,开发完成了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规范运行,街道、社区联网工程全面完成,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建城管

  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在建项目16个,完成投资12亿元,甬新河景观工程和“四纵三横”骨干路网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三江汇金融街、东外滩文化走廊、世纪东方广场、甬东现代物流城和上东国际商务区等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五个服务业集聚区是各具产业特色,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微型CBD。三江汇金融街以商务商业、金融保险为主体功能,汇集酒店宾馆、文化娱乐、商务公寓。东外滩文化走廊由研发园区(高新区)功能逐步延伸扩展为集工业设计、标准检测等科技应用推广服务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并融合生态、居住、文化功能。世纪东方广场以新型综合商业为主,商务为辅,集购物、休闲、办公、居住于一体。甬东现代物流城主要发展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上东国际商务区则以总部商务办公为核心。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全面投用,组建了网格巡检员队伍,初步形成了动态化、全覆盖的城市管理网络。深入推进餐饮油烟和居住区噪声污染等执法整治,餐厨垃圾规范清运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3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全部完成,在11个老小区推行准物业管理。

社会保障

  就业和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3.32%,就业再就业率达到96.5%。个性化分级就业服务全面实施,就业培训和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日益规范,以爱心编织为代表的灵活就业发展迅速,江东爱心编织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企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保扩面全面推进,低标准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等有序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总体参保率分别达88%和93%。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

风土人情

  江东区腰鼓最早起源于百丈街道划船社区,由十几位退休居民自发组织,活动方式以自娱自乐,健身休闲为主,随着该项活动的持续开展,吸引不少居民踊跃参加,人数逐渐发展到上百人。为使这项活动健康发展,1995年百丈街道在划船社区成立了百丈百人腰鼓队,这是当初江东区、乃至全市第一支有组织、有规模的腰鼓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相继又成立了百丈双百腰鼓队,百丈巾帼腰鼓队,这些队伍多次在市、区各类大型文艺活动中表演,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和赞誉。百丈腰鼓的崛起、发展及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为江东区全面普及腰鼓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区委、区府对这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努力创建江东腰鼓之区,打造江东腰鼓文化品牌”战略设想,同时,纳入江东区文化发展规划在全区普及,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2001年上半年全区49个社区95%都建立了自己的特色腰鼓队伍,并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各街道在组建社区队伍基础上,精心挑选人员成立了以街道为主体的腰鼓队伍,目前主体队伍已发展到七支。

  作为区文化主管部门,除积极引导、扶持腰鼓队伍建设发展,遵照区委、区府提出的打造腰鼓文化品牌要求,着力构划江东腰鼓文化品牌的发展目标。2001年,区文化局专门组织各街道文化站长,社区文化指导员、赴西安学习西北腰鼓敲打技法,通过当地指导员手把手的传授,并结合江南实际,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表演手法,表演上除保留了原来表演特色的基础上,通过音乐配制、服饰设计更新,又依据七个街道地域特点,重新组建了江东区七支特色腰鼓队,如体现少儿童趣的百丈《小精灵腰鼓》 、体现健身妩媚的东胜《健身腰鼓》 、体现城市气息的东柳《彩虹腰鼓》 、体现现代农村风韵的福明《田园腰鼓》 、体现京剧意味的白鹤《京韵腰鼓》、体现节庆喜悦的明楼《欢庆腰鼓》、体现科技发展的东郊《金星腰鼓》 ,在去年建国52周年期间,举行《鼓之风》特色腰鼓大展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今年还将继续扩大特色腰鼓团队,目前正在组建体现军嫂风采的军嫂腰鼓队,体现少儿天真活泼风貌的少儿腰鼓队,体现祖孙三代家庭和睦相处的家庭腰鼓等特色团队。

  江东特色腰鼓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宁波市有广泛的影响。近几年,除各街道、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开展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市、区大型文全活动,比较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活动有:宁波市中山广场“龙、鼓、歌、舞”擂台赛。宁波市“新世纪、新宁波”大型城市巡游巾帼腰鼓方阵队。宁波市“全民申奥健身表演”大会腰鼓表演,江东区“迎世纪、闹元宵”千人腰鼓大巡游。江东区《鼓之风》特色团队大展演活动等。

  江东腰鼓曾在宁波市中山广场“龙、鼓、歌、舞”擂台赛中获腰鼓表演优秀奖、团体优秀组织奖;曾获宁波市“新世纪、新宁波”大型城市巡游最佳方阵队,及江东区《鼓之风》特色团队大展演最佳创新奖。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