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户籍总人口998.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5.2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共和国长子”、“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哈尔滨为东北第二大城市,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被毛主席公开称赞为共和国的长子。始于1990年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行政区划】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其中前五区是中心城区,呼兰区、阿城区是卫星城区,五常、双城、尚志为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区域总人口998.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2009年统计数据)
松北区 面积 736平方公里,人口19.7万。邮政编码150028。区人民政府驻松北街道松北一路18号。
道里区 面积 479平方公里,人口69万。邮政编码150010。区人民政府[1]驻安化街103号。
南岗区 面积 18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邮政编码150006。区人民政府驻宣化街261号。
道外区 面积 257平方公里,人口68.6万。邮政编码150026。区人民政府驻北十四道街55号。
香坊区 面积340平方公里,人口72.41万。邮政编码150036。区人民政府驻三合路229号。
平房区 面积 98平方公里,人口16万。邮政编码150060。区人民政府驻友协大街98号。
呼兰区 面积2197平方公里,人口62.3万。邮政编码150025。区人民政府驻利民开发区南京路8号。
阿城区 面积2814平方公里,人口65万。邮政编码150300。 区人民政府驻民权大街。
双城市 面积3112平方公里,人口83万。邮政编码150100。市人民政府驻双城镇。
五常市 面积7512平方公里,人口98万。邮政编码150200。市人民政府驻五常镇。
尚志市 面积9000平方公里,人口62万。邮政编码150600。市人民政府驻尚志镇。
方正县 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23万。邮政编码150800。县人民政府驻方正镇。
依兰县 面积4672平方公里,人口39.6万。邮政编码154800。县人民政府驻依兰镇。
宾 县 面积3846平方公里,人口62万。邮政编码150400。县人民政府驻宾州镇。
巴彦县 面积3138平方公里,人口70万。邮政编码151800。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镇。
木兰县 面积3602平方公里,人口27万。邮政编码151900。县人民政府驻木兰镇。
通河县 面积5755平方公里,人口23.1万。邮政编码150900。县人民政府驻通河镇。
延寿县 面积3226平方公里,人口27万。邮政编码150700。县人民政府驻延寿镇。
【历史沿革】
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汉译为光荣、荣誉、名誉等含义。据《金史·本纪卷二》。
近年来,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王禹浪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历史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
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
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文化品位作用很大。 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洁白勇敢
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就是我们的家园。
【地理气候】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自然资源】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悬钩子、刺玫瑰、猕猴桃、五味子、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经济发展】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7.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6.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3.8亿元,增长14.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8%。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6:37.6:48.8调整为12.8:37.7: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886元,比上年增长12.7%。

哈尔滨站
【交通运输】
铁路
从50年代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黑龙江的铁路运输事业。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支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2005年,全市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总量2751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1371万吨。铁路营业里程6632.2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德州,杭州,温州,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2007年开工的哈大客运专线建设着,同步建成的津秦客运专线以及秦沈客运专线连接京沪高速铁路。届时哈尔滨抵达长春只需要1个小时,抵达沈阳只需要2个小时,抵达大连只需要3个半小时。配套将来建成的京沈客运专线,京石,石武,郑西,武广客运专线。真正到时实现哈尔滨到全国各大城市实现朝发午至,午发夕至,夕发朝至。省内建设客运专线也开始,哈齐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哈牡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以及哈佳高标准铁路。届时将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1小时经济圈。将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地级城市。哈尔滨铁路枢纽即将建设哈尔滨西站,哈尔滨北站两座新客运火车站。扩建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火车东站现有的两座火车站。
公路
近年来,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至2005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4293辆,公路客运量达5135万人次,货运量达8148万吨。
航空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而使空中交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3年,太平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到2005年,进出港旅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2007年11月首次突破400万人次;2009年10月突破500万人次,同年12月再次刷新记录,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大关。2009全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达到6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前期准备已经启动,机场扩建工程目标设定为2020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一类口岸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
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恢复了中俄水运贸易,促进了边贸发展。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目前,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比上年下降22.6%。
城市交通
全年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1.9亿元。启动了道外二十道街跨松花江大桥、三环路哈阿立交桥、何家沟综合整治等城建大项目,推进了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沿江景区升级改造等景观工程建设,实施了哈阿路、抚顺街—民安街—民众街、齿轮路、保健路、通乡街等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了北环路、安国街、安升街等17条达标街路,对安化街、南平街、公浴街等23条破损道路和土路、背街背巷进行修缮和改造,新建林机小区、南直路2座人行天桥。
城市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交编码线路达179条,比上年增加38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46.9公里。公交车运营车辆4705辆,全年新增公交车辆338辆,更新公交车辆455辆。公共交通客运量9.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7%。
【旅游资源】
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俄罗斯风情的中央大街、萧红故居等文物古迹和东北虎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凭藉这些优势,哈尔滨市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
【景区景点】
哈尔滨太阳岛
哈尔滨太阳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为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占地3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88平方公里。哈尔滨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关于哈尔滨太阳岛的由来,民间曾流传两种说法:一说这是个园的岛,形似太阳,故称太阳岛;一说岛内坡岗上全是洁净的细沙,阳光照射下格外炽热,故称太阳岛。由于江水环绕,景色十分秀丽。春季,原野芳草萋萋,绿叶萌枝,鸟雀齐鸣。春风吹拂,游人如饮醇酒,每每流连忘返;夏季,绿荫幽草,碧水白沙,繁花似锦,蝶飞蛙噪。是避暑佳时胜地;秋季,秋高气爽,水天一色,金叶复径,旷野红枫;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飞雪,马拉爬犁、冰雪运动、冰雕雪塑,使这冰雪世界更是生机盎然。洁白的树挂“疑是林花昨夜开”,漫天飞雪把人带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境界,形成了一道亮丽奇特的景观。这四季不同的绚丽景色,构成一个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风景区,所以太阳岛素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
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是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74.8米,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亚布力滑雪场的设施常完善,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它的高山滑雪道是亚洲最长的。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设有3条吊椅索道、3条拖牵索道及1条提把式索道。雪场还拥有多台造雪机、压雪机、雪上摩托车等现代滑雪场机械设备;雪道设有多条吊椅式和牵引索道,滑雪者可以从任何一处乘索道,不需要脱掉雪板,滑遍场内全部雪道。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环境优美,井然有序。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始创于1999年,是由哈尔滨市政府为迎接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活动,充分发挥哈尔滨的冰雪时空优势,进一步运用大手笔,架构大格局,而隆重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全园整体规划以“盛世中华,腾飞龙江”为主题,共分腾飞龙江、西部掠影、盛世中华、春绿南疆、龙腾虎跃、欢乐之夜等六大景区,设置景点、景观及活动2000余项。其场面恢宏壮阔,造型大气磅礴,景致优美绝伦,如同一幅大型的冰雪史诗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原来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731部队本部大楼,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血腥罪行。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吉华滑雪场
5S级,吉华滑雪场距哈尔滨42公里,仅需40分钟车程。滑雪期最长可达150天。
【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哈尔滨的冬天当北方所有的禽鸟都已南飞,哈尔滨,这颗明珠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冬天哈尔滨的美,绝对令你难忘。白色中央大街、银装圣索非亚大教堂、鼻子被风吹得通红的俄罗斯风琴手、留恋往返的冬季美食……冬天的哈尔滨,冰和雪将是永远的话题冰灯、雪宴、冰雕、滑雪
—30℃的气温,西伯利亚的寒风,为何并不寒冷?因为这里诚实的人们,已用热情将你溶化。四季气温参考 春季 (3-5月份),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
夏季 (6-8月份),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秋季 (9-11月份),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冬季 (12-次年2月份),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一月是哈尔滨的最佳旅游月份。
美食
来到哈尔滨,正宗的俄罗斯大餐是千万不容错过的。此外,吃熊掌,尝飞龙,品“三花”,啖猴头,尽品山珍,遍尝佳肴,也是尽兴旅游哈尔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特色餐馆:福泰楼、北来顺、华梅西餐厅、江南春、 西格玛食府、福成肥牛火锅城、老都一处饺子馆、东方饺子王、吴记酱骨头炖菜馆等都是哈尔滨著名的特色餐馆。
购物
哈尔滨是东北的商业城市之一,秋林公司、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哈尔滨商厦、松雷大厦、金太阳精品城、中艺百货等都是全国闻名的商业企业。
在这里,游客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皮货(皮衣、皮帽、皮鞋)及其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闻名中外的东北特产人参、鹿茸等珍品也能在这些商店中以很低的价格买到。猴头是真正的“山珍”,物美且价廉;淡水鱼王鲟鳇鱼、大马哈鱼、三花鱼(鳊花、鳌花、吉花)是真正的人间美食,河中极品,鲜嫩可口;风干香肠虽然难登国宴之类大雅之堂,却是民间真正的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馐;北国红豆、山野菜虽不足挂齿,前者却如“相思豆”般含义深厚,后者则是真正的北方野味,都值得购买。
哈尔滨4星级以上知名酒店(部分)
挂牌5星级:哈尔滨福顺天天大酒店 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SHANGRI-LA) 哈尔滨万达索菲特大酒店(SOFITEL)
华旗饭店 华融饭店
准5星级:哈尔滨新巴黎大酒店 松花江凯莱花园酒店 哈尔滨勃莱梅大酒店
4星级(含准4星):哈尔滨万达假日酒店(HOLIDAY INN) 最佳西方哈尔滨财富酒店(BEST WESTERN)
哈尔滨华驿大厦 哈尔滨帕弗尔饭店 哈尔滨正明锦江大酒店 哈尔滨银河大酒店 哈尔滨波斯特酒店(博物馆主题式酒店) 哈尔滨国际饭店
哈尔滨天鹅饭店 哈尔滨阳光望江大酒店 哈尔滨报业大厦
特产
秋林里道斯红肠 哈肉联大众牌红肠 风干香肠 大马哈鱼 东北黑木耳 格瓦斯 猴头 三花鱼 鲟鳇鱼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游客前往哈尔滨旅游,总会担心是否受得了那边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天气,其实,不必过分担心,那里没有想象中可怕的寒冷,但是适当注意保暖是必须的。
1、游客可在当地购买羽绒衣裤、羊毛衣裤,价格便宜不说,且厚实耐寒,此外,带上一套帽子、围巾加手套即可万无一失。
2、东北地区室内外温差很大,冷热交替,极易感冒,所以最好带上感冒药之类的药品。
3、在气候严寒、干燥的地方,手容易起刺,嘴唇易干裂,带上润唇膏或润肤品,总不会有错。
4、在零下几十度的哈尔滨,专业相机的快门会冻得开不了,所以,如果带上专业相机,一定要注意机器的保暖。
5、有幸到当地人家中做客,可以试着在炕上用餐,非常有意思,如果睡在炕上的话,很容易“上火”,起床后应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特色活动】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在每年一月五日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而组织的国际性节庆活动。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都举办大型的冬泳比赛,场面非常壮观。届时,游人可以到哈尔滨市一睹冰灯、雪雕的美景,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很多冰雪娱乐项目。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
哈尔滨音乐会
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简称“哈夏会”)是国家级音乐盛会,每届于隔年的8月6日至15日举行,历时10天。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酷爱高雅艺术的哈尔滨人的独创,规模盛大,群星荟萃,已成为音乐艺术家的摇篮。
现在已升华为地方传统音乐节,也成为我国传统的音乐盛会,是中国“三大音乐会”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地位。
滚冰节
正月十,滚冰节是当地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将蜡烛点燃,放在河面上摆成各种图形,同时,男女老少都要到冰封的江面上打滚嬉戏,据说可以滚去烦恼,滚去灾祸,滚来好运,滚来幸福。
这一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松花江江神独角龙的女儿与这里一位捕鱼的小伙子产生了爱情并结成夫妻,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此事被独角龙发观,大年初一,独角龙用独角豁开江面,将龙女抓回,并想用瘟疫惩罚小伙子和村民。龙女就托梦给心上人,嘱咐小伙子正月十五的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滚,左打九个滚,再右打九个滚,就可以躲过瘟疫。于是元宵节晚上,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果真躲过灾祸。村民怕独角龙再报复,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滚,渐渐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延续至今。
民间冰灯节
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民间的冰灯节,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进行,一般都是将一家一户自制的冰灯摆放到自己的院子里。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开始在村子的广场或娱乐场所搞冰灯制作比赛活动。这种活动,给乡村增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民俗风情】
冰雪服饰文化
服装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它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提供最基本的保护。随着文化的诞生、变迁和发展,服装就成了反映人的文化符号的艺术品了。我们可以说,服装反映了朝代的文明形式和文明程度。
东北大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作“吉剧”、“唱蹦子”,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东北皮影戏
皮影又叫驴皮影,其演唱叫唱影,旧社会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关东三大怪
关东有民谣:“关东三大怪;窗户纸 糊在外;生了小孩吊起来;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满族旗袍与马褂
说到旗袍,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妇女联系在一起。其实,旗袍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
能歌善舞的高丽白衣
头顶搬运,是朝鲜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野游
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建筑风韵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华梅西餐厅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历史。
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5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最传统的红肠风味是“里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极佳,配上“格瓦斯”(格瓦斯是俄语译音。格瓦斯是俄式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近似酸)味道那叫一个棒。可以夹在列巴里,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