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滨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市城区,地处宝鸡政治、经济、文化中,县级建制。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923平方公里,人口近37万,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渭滨区处在新欧亚大陆桥中段,交通、通讯优越。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纵横交汇,310国道、川陕公路等四通八达,连接川、甘、宁、晋、豫、青、新等省区,西宝高速公路直抵西安;现代电讯网络覆盖全区,联结国内、国际;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水、电、气等供应充足。
区人民政府住所地宝鸡市经二路30号. 邮政编码:721000。代码:610302。电话区号:0917。
行政区划
渭滨区辖5个街道、4个镇,57个社区、121个村:
金陵街道 辖新建路东段、新开路、宝渭路、新华巷、机厂街、金陵等6个社区居委会。
经二路街道 辖新建路、渭工路、新宝路、九冶、南关路、新民路、宝运司、经一路、省建七公司、省建二公司社区等10个社区居委会。
清姜街道 辖马路街、四〇九、观音山、益门、凌云、金山、宝成、烽火、长岭、宝桥、市仪表厂等11个社区居委会。
姜谭街道 辖姜谭路、市铁塔厂、市发电厂、中心医院、宝鸡卫校、钢管厂、氮肥厂、秦机、谭家、桑园铺等10个社区居委会。
桥南街道 辖等桥南头、中滩路、开发区、7107、北照、文理学院、相家庄、宝鸡师范学校、机筑处、公园路、铁一局五处、市制药机械厂、市医药玻璃厂、省安装公司一公司、省开关厂、宝光、96401部队、市一建、宝鸡车辆厂19个社区居委会。
马营镇 辖71社区居委会,旭光、姚家岭、廖家沟、温泉、郭家、永清、杨家山、黄家山、沙河沟、燃灯寺、袁家坪、朴南、朴西、朴东、明星、东星、郭家崖、凉泉、凉泉堡、下沟、洙浴、柘沟等22个村委会。
石鼓镇 辖石坝河、庙沟、沙家湾、李家槽、陈家堡、甘沟、高家河、窑院、孙家庄、范家庄、甘河坡、马鞍山、王家河、赵家庄、相家庄、刘家、党家、张家沟、石嘴头等19个村委会。
神农镇 辖陈家、观音山、二里关、杨家湾、大湾铺、太平庄、竹圆沟、邵家山、益门堡、茹家庄、蒙峪沟、夏砑河、冯家塬、峪泉、姜城堡、任家湾、安沟、刘家槽等18个村委会。
高家镇 辖高家、桑园铺、三合、孔家庄、巨家、符家、塔稍、厥湾、王家山、凉水泉、塔明、寺沟岭、水泉路、庙坡、崖子、苟家岭、太寅、赵家崖、刘家山、解家滩等20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5号):将原宝鸡县的晁峪乡、八鱼镇划归宝鸡市渭滨区管辖。
资源优势
渭滨区有城有乡, 山、川、塬并存, 其中山地占58%,川道占27%, 塬区占15%。川塬地区土地肥沃,无霜期长,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浅山区气候湿润,僻风温暖,有较好的水利灌溉设施。渭河由西向东横穿而过,有大小河流11条,水资源比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林牧业资源丰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该区秦岭北麓自然植被保护完好,秦岭山清水秀,气势磅礴,由北向南,依次分布为夏绿落叶阔叶林带、侧柏林带、松栎混交林带、桦木林带,为国家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珍贵稀有野生禽兽有鸟类19科59种,如鹭鹚、豆雁、石鸡等;兽类13科28种,如金丝猴、金钱豹、青牛等;各种经济野生植物如药材、干、鲜果等100余种。全区有农耕地9万亩,宜林地48万亩,养殖水面1000多亩。有可利用草场6万多亩,其中三级以上草场占46%,理论载畜量1.5万个羊单位。
经济发展
2009年渭滨区实现生产总值220.04亿元,同比增长18%(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2亿元,同比增长 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8.62 亿元,同比增长19.7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22亿元,同比增长14.2%。三次产业比例为1:72.1:2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271元,比上年增加7423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达到 102.54 亿元。渭滨区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均超过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2009年渭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占调整预算的106.9%,增收4509万元,同比增长23.98%。其中:税收收入22222万元,增长20.1%;非税收入1087万元,占预算的137.6%。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上级专款)6.01亿元,占调整预算的103.4%,同比增长28%。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423万元,增长9.9%;国防和公共安全支出2130万元,增长52%;教育支出25655万元,增长29.5%;科学技术支出653万元,增长18.1%;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879万元,增长42.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73万元,增长4.9%;医疗卫生支出4942万元,增长29.2%;环境保护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19万元,增长15.7%;农林水事务支出4032万元,增长36.2%;交通运输支出和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2095万元,增长75.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9.8%,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102.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9.5%。
农业建设
在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角下,渭滨区立足城郊型农业的特点,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城市、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原则,下大力气调整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城郊川道区围绕市区东扩和开发区建设,抓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山塬区继续有序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突出发展蔬菜,鼓励设施化栽培,建设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反季节农业生产基地。后山区坚持以“鲜、活、杂、优”取胜的路子,积极发展干杂果,扩大肉牛、肉羊养殖规模,提高林、果、牧三大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抓好天然林保护、清姜河资源保护、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动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相结合。
基础设施
近年来,渭滨立足区情优势,着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走依托城市服务农村建立“三大产业带”实现经济跨越的路子。分布于远近郊的第一产业带,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使农民初步走上了小康之路。环绕城市的第二产业带,以国家一级企业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40多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形成了电子、机械、桥梁、冶金、化工、建材、轻工、食品等10多个工业体系,区内有三家股份公司成功实现了股票上市,长岭冰箱、宝花空调、大型钢桥、石油钢管、钛镍材料、真空开关、包装材料等大批名优产品风行全国,并销往海外。市区第三产业带,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管理服务高效有序,沿8条主干街道商厦林立,人流密集,交易活跃,成为宝鸡市最繁华的街区。位于市区中心地段的渭滨经济管理试验区内经营环境优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密集,食品、服装、餐饮、娱乐业繁荣兴旺,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渭滨区已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开放城区,全区社会安定,城市文化水平有新的跨越,人民生活有新的提高,先后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科技工作先进区、卫生模范城、社区服务示范区和双拥模范城等称号。
科教文卫
教育事业实力增强。2009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8513人,在校生21599人;普通高中招生4639人,在校生13877人;初中招生5651人,在校生16577人;小学招生4352人,在校生28421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0566人。渭滨区共有普通中学29所,其中:完全中学8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58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渭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239个,医院床位数达到3898张,卫生技术人员378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93人。投资600万元完成了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配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平台33家;新农合资金运转良好,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渭滨区参合农民达到105522人,占实有农业人口的98.1%,其中个人筹集合疗基金2038660元,民政投入71780元,总基金达到401.10万元,人均住院报销958.17元。渭滨区无甲类或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2009年1-10月份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851例,丙类传染病6种1073例,辖区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63人,诊断病例11人。乙肝疫苗接种率93.1%;乙脑疫苗接种9576人,接种率93.1%,对娱乐等场所的529人进行了HIV检测,对509名甲状腺患者免费发放碘化油胶丸治愈480人。
旅游风景
渭滨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青铜器之乡。区内秦岭山脉和渭水之滨的鸡峰山、天台山、大散关、炎帝陵、石鼓寺、龙凤山等景区谷幽峰奇、遗迹斑驳、风景秀丽,是集山岳风光、历史遗址、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城郊型风景旅游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