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有8个街道办事处,102个社区,15个行政村,总人口71万。以漫长的历史为根基,碑林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有四处,省级六处,市级一处。这里有堪称中国金石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刻读书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因驰名中外的“西安碑林”而得名的碑林区,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71万,是一个文化教育发达、文物名胜荟萃、科技力量雄厚、市场经济繁荣的城区。
碑林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闻名于世被称为“金石宝库”的西安碑林;有闻名遐迩、保留完好的明城墙、小雁塔、宝庆寺塔、卧龙寺、八仙庵等文物景点。在这里,书院、寺院、城墙、街坊、牌楼以及仿古建筑各具风格;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金石文化相互辉映,使碑林区成为西北地区最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城区。
行政区划
碑林区辖8个街道:
南院门街道 辖竹笆市、大车家巷、芦荡巷、南院门、保吉巷、南广济街、钟楼、印花布园、书院门、德福巷等10个社区居委会。
柏树林街道 辖三学街、端履门、菊花园、骡马市、开通巷、屹塔寺、马厂子、东仓门、下马陵、东大街、建国路北段、建国路南段、和平路北段、和平路南段等14个社区居委会。
长乐坊街道 辖兴庆、伞塔、新兴、孟家巷、长乐、更新、北廓门、金花、景龙、环东、八仙庵等11个社区居委会。
东关南街街道 辖大新、曹家巷、卧龙、东关、古迹岭、仁厚庄、仁厚一、金花、永宁、互助、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2个社区居委会(前10个为社会社区、后2个为单位社区)。
太乙路街道 辖乐居厂第一、乐居厂第二、兴庆南路、南二环、经九路、环南路、太乙路、建东街、安东街、火炬、铁安街、铁新村、信号厂、中铁一局、七七一所、西安交通大学等16个社区居委会(前12个为社会社区、后4个为单位社区)。
文艺路街道 辖文艺北路一、文艺北路二、文艺南路、环南路、雁塔路中段、雁塔路北段、测绘路、建设西路、友谊、明胜路、建科大、友谊东路等12个社区居委会。
长安路街道 辖新西里、夏家庄、朱雀南、朱雀北、振兴、仁义、永宁、光荣、政治学院、西勘设计院、三五三八厂等11个社区居委会,草场坡、永宁、南廓、冉义、南关等5个村委会。
张家村街道 辖军工、含光一、含光二、科研、鸿雁、交通、水文一、水文二、白庙、红缨、黄雁、融信、太白、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文康、友谊等17个社区居委会,黄雁东村、黄雁西村、西何家、边家、白庙等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2005年10月19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5]285号)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驻地由书院门迁至南二环西段。
人口数据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98755人,其中:南大街街道 10944人、和平路街道 22234人、柏树林街道 34449人、南院门街道 13447人、长乐坊街道 75654人、东关南街街道 65638人、太乙路街道 123675人、文艺路街道 98950人、长安路街道 71815人、张家村街道 137364人、碑林区虚拟街道 44585人。
经济发展
碑林区是传统的商业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商业闹市。开元商城、西安饭庄、清雅斋饭店等商业饮食网点与众多的专卖店、小商店交相辉映。南大街拓宽改造后新建的钟楼饭店、并有与世界品牌接轨的高档消费场所中大国际、世界金花等,还有西北二轻展销中心、古都大厦、中汇商厦、新世界酒店、西安百货大厦等商场、饭店多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风格别致,大中小型商店配套成龙已成为新的繁华商业大街。与此同时,碑林区又是西安市南部文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闻名中外的大专院校10所、中专技校14所、专业科研机构26个,有体育场、跳伞塔、文化馆等体育设施,为“科技兴区’的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科技资源的配套保障。区内主要企业有以西安漂染厂、西安纺织技术研究所、西安贸易中心为主体,联合区内23家纺织、服装、印染行业、工商企业和科研单位组成的西安金龙纺织集团公司;有西安互感器厂、西安冷冻机厂,无线电厂等。
悠久的历史,中心的地理位置,使碑林区不但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西安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区域内现有专业市场、批发市场50多个,形成了以纺织品、副食品、工艺品、服装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群,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各具特色的步行街、商业街、豪华气派的商业大厦,人们在欣赏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现代都市的魅力。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就在该辖区,仅一千四百多米长的大街两侧就有商家500余个;大商厦更给这条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开元商城的大气,唐城大厦、百盛购物中心的雄伟,长发祥的悠久,让人留连忘返、乐此不疲。
工业发展
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西安中心城区的地位,使碑林区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区内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纺织、印染、轻工、机械、化工、医药、电子仪表及传统工艺加工等行业已颇具规模,其它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崛起,使碑林区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全区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2亿元,位居西安十三区县之首。区内有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东大街、南大街,现已形成了西安现代化的新型购物中心。区属16家商业公司中,以秋林公司为代表的4家商厦,被誉为西安商界“四小龙”。区内现有专业市场、批发市场68个,形成了纺织品、副食品、工艺品、服装等大型专业市场群,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它所具有的集聚、辐射、服务潜能也越来越被众多的经营商、投资者看中,成为汇聚贤才、谋求发展的重要基地。
科研教育
碑林区也是西安最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区内有17所大专院校、47个科研院所和70余家科研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6000多人,全区人口中平均五人中就有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科技实力在西安市名列前茅。雄厚的科技优势为碑林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九九一年,经国务院批准,区内创建了总规划面积达6.08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碑林科技产业园。齐备的科研、生产、服务设施及机构,一整套全新的、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管理、运营体制为园区内170多家企业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外部环境,其中有近30家企业经国家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状况
辖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南大街、和平路,太白路、含光路、朱雀大街,文艺路、雁塔北路、金花路、长安北路、建国路、太乙路等交通干线贯通南北,东大街、咸宁西路,环南路、友谊路、南二坏等交通干线沟通东西。区内有电车线路2条,公交线路数十条。
景点介绍
碑林博物馆
位于今文昌门内西侧的三学街上,北宋京兆学旧址北面。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唐代开成年间所刻的《十三经》而建)宋代为孔庙,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碑碑林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千平方米。西安碑林是我国保存古代碑刻时间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方,从1950年起,曾经有多次整修,扩充陈列室,调整内容,增加了碑石,目前碑林博物馆主要由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组成。现在共有7个陈列室,6个陈列廊,8个碑亭,共存碑石1788座,其中新增678座,包括碑48,墓志509,经幢50,造像牌70,刻线画1幅,是一座书法艺术宝库,其中,还有共临时巡回专题展出的陈列室四间。碑林的历史北宋佑二年(837年)命国子监祭酒,郑覃等勘定经典,刻成《开成石经》。这批石刻与唐玄宗亲笔写刻立的《石台孝经》原先立在唐代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
小雁塔
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兴庆宫公园
兴庆宫公园位于西安古城外东南角,因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兴庆宫位于唐长安城的隆庆坊,为唐玄宗未当皇帝前曾与其兄弟居住于此。公元712年玄宗即位后,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建为宫,将“隆庆坊”易名“兴庆宫”。兴庆宫是唐玄宗朝代政治中心所在,也是和他的爱纪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宫内原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物。 今日的兴庆宫公园,是1958年在原兴庆宫遗址地修建的,沿用当年兴庆官池、堂、楼、亭方位和名称而设计,现沉香亭是在唐代沉香亭原址仿建的。
关中书院
位于大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中段路北西安师范学校处,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月。书院中建讲堂六楹,题匾名“允执堂”。讲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建有生徒宿舍号房各六楹。堂前有方塘半亩,竖亭其中,砌石为桥。堂后(1612),增建“斯道中天阁”,至此,书院已出具规模清康熙三年(1664),对书院进行修整,扩大了院基,大门移为南向,外建石牌坊,上书名额曰“关中书院”。
卧龙寺
卧龙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9月,是我国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现占场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公顷,省图最初名为陕西图书馆,附设于 西安梁府街 的学务公所内。1915年迁至当时的闹区之一—南院门,1927年更名 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1931年7月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1937年4月更名为陕西省立西京图书馆。1949年5月西安解放,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1950年4月更名为陕西省西安人民图书馆。1953年7月2日,定名为陕西省图书馆。图书馆现藏书248万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140万册,中文线装古籍近 40万册,外文图书21万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42万册,其他资料4万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