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10 公里,总面积332 平方公里,人口50 万。是西安集纺织、印染、航天、航空、农副生产为一体的近郊区。境内陇海、西康铁路横亘东西、贯通南北。 108 、 210、310 、312 国道穿境而过, 101 、 102 省道、西临、西闫、西蓝、绕城高速公路、东三环公路境内交织成网,是陕西省“米”字形高速公路交通网的中心。长安八水之三水浐、灞、渭河境内萦绕, 10 多个变电站覆盖全区,水、电资源充沛。
灞桥
区内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址、隋汉灞河古渡遗址、汉文帝霸陵、黄巢练兵遗址,文化底蕴深厚。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千载闻名,白鹿塬、鲸鱼沟、洪庆山竹翠林青,瀑布景观,浐、灞、渭水潺潺,湖光山色,旅游自然资源丰富。 20 多个军工企业、国有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遍布全区,行业齐全,科技实力雄厚;中小学、 医院,邮电局、所、金融机构分布全区,设施先进,形成了全方位服务网络。
行政区划
灞桥区辖9个街道:
纺织城街道 辖向阳、六棉、五环、四棉、三棉、一印、纺医、向民、纺星、电建等10个社区居委会,枣园苏、枣园刘等2个村委会。
十里铺街道 辖十里铺、长乐坡、长石、华清园等4个社区居委会,草南、草北、张家坡、黄家坡、高楼、尉家坡、长乐坡、小寨、张家湾第一村、张家湾第二村、十里铺、董家门、尹家街、米家崖、蒋家湾、李家堡、周家坡、苏王、老人仓、杜家街、秦孟街、杨家湾等22个村委会。
红旗街道 辖陕水、红旗水泥厂、电力机械厂、半坡等4个社区居委会,南江、常家湾、赵家庄、高桥、神鹿坊、湾子、三殿、神峪寺沟、穆家王、马家沟、五星等11个村委会。
席王街道 辖唐都社区、车站社区、电厂社区、汽配社区、空军工程学院、西安市机瓦厂等6个居委会,唐家寨、苏家营、水沟、堡子、永丰、梁家街、安家、香王、新寺、曹堡、上庄、下庄、董家、南程、席王、卞家、闫家滩、草滩、柴马、柳巷、官厅、汪新、南牛寺、郭渠、北牛寺、安邸、陈家坡、东蒋、东李、东张坡、高家沟、何家街、寇家、刘村、龙湾、马渡王、马家湾、马什字、毛东、毛西、毛窑院、莫灵庙、任家坡、三杨坡、石家道、塘坪、王家坡、魏家巷、西蒋、西李、西张坡、肖家寨、杨圪塔、赵巷等54个村委会。
洪庆街道 辖洪庆、庆华、向阳等3个社区居委会,栗沟、野鸡胡、常王、水泉子、阴坡、丁张胡、上鲁峪、下鲁峪、郭李、安家、车丈沟、唐刘、王柯寨、吴肖亚、新兴、燎原、王村、岳家沟、枣官瓦、街子、砚湾、东候、西候、惠东、惠西、路家湾、田王、赵东、赵西等29个村委会。
狄寨街道 辖交大思源培训学院居委会,狄寨、寨子、迷村、杨家沟、南枝白、南枝魏、鲍旗寨、北大康、狄村、东车、杜陵、江村、金星、南大康、南寨、牛角尖、潘村、庞家、塘村、五一、西车、夏寨、小康、新华、姚家沟、张洪寨、张李等27个村委会。
灞桥街道 辖建材、核锻、灞桥街、朝阳等4个社区居委会,白庙、东渠、读书、段家、方家、郝家、黄邓、豁口、康家、刘家底、吕家堡、秦家、上桥、邵平店、宋围、雾东、雾西、西渠、下桥、香湖湾、香阳、歇驾寺、谢二、谢一、熊家湾、灞桥堡、灞桥街、卞家、小寨、新兴等30个村委会。
新筑街道 辖新筑社区居委会,半坡、北舍、仓门、东王、高寨、贺韶、解放、骏马、兰家、陆东、陆西、南陈、南吴、潘罗、三合、三里、上双寨、围墙、西王、西庄、下双寨、新寇、新农、新寺、杏园、杨贺、杨庄、于家、骞村等29个村委会。
新合街道 辖党家、东唐、贵王、和平、侯家、呼家、李家、罗百寨、马寨、陶家、肖闫、新合、展家、班家、草店、东阳、兰家庄、南郑、三郎、深渡、水流、西堡、兴南、余家、滋合周等2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2000年,灞桥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纺织城街道、洪庆街道、红旗街道、席王街道、十里铺街道、新筑镇、灞桥镇、狄寨镇、新合乡、水流乡、灞陵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94084人,其中:纺织城街道 95596人、十里铺街道 45830人、红旗街道 55513人、席王街道 42585人、洪庆街道 67649人、狄寨镇 35016人、灞桥镇 50018人、新筑镇 39154人、霸陵乡 20717人、新合乡 21227人、水流乡 20779人。
2004年,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灞桥区灞桥镇等4个镇建制设立灞桥等4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市政发[2004]88号)精神,经灞桥区人民政府2004年8月5日第七次常务会议研究,撤销灞桥、新筑、新合、狄寨4个镇人民政府,分别设立灞桥、新筑、新合、狄寨4个街道办事处,属区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各镇政府改为街道办事处后,其行政区域和办公地址不变。9月1日各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灞桥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倾斜。境内地貌多样,山、川、沟、塬、滩俱全,平原居多。全区土地面积约331.53平方公里(497297.3亩),其中耕地面积195.68平方公里(293486.4亩),可开发土地量较大。 水资源丰富。"八水绕长安",灞桥据其三。区内灞、浐、渭三河交汇常流,流长60公里,流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在区内流长约10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灞河在境内流长约34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产河在区内流长约11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灞桥区内产、灞、渭三水是西安市区唯一的活水资源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8种矿产,构成矿床2处,矿点10处,矿化点6处。其中,金矿化石英脉宽约1.5米,出露长10米,含金量2.2克/吨;石墨矿体1500米长,200--250米宽,平均厚度111.47米,储量9325.9万吨,矿物产量640.1万吨,属大型石墨矿床;铸型沙矿断续出露达1000米多,可采厚度2--4米;建筑材料用粘土矿,分布面积约98.2平方公里,蕴藏量4亿多立方;另外,肪石英、花岗岩、泥岩、细沙岩、方解石、云母等矿体也均有一定开发价值。区内地热开发面积60平方公里,已打出热水井4眼;白鹿塬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有用矿物质含量高,有益元素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灞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三辅盛地"之称誉。长安八景,灞桥有二,"水清碧如带,柳絮随风舞"的"灞柳风雪";"入暮晴霞红一片,尚疑峰火自西来"的"骊山晚照",气势磅礴、墓制独特的汉文帝霸陵;氏族公社史前文化的半坡博物馆、龙山文化米家崖遗址;茂林修竹、山光水色、瀑流溅玉景色宜人的鲸鱼沟自然风景旅游区;爱国将领孙蔚如、孔从洲、享誉海内外的作家陈忠实就是这方水土养育的代表。灞桥区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经济发展
灞桥区是西安市的东大门,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人口50万。域内资源广博,物产丰富,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中最具开发潜力和独特优势以及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的一片热土。
灞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半坡遗址、老牛坡文化、古灞河桥以及灞柳风雪等名胜古迹享誉海内外,爱国将领孙蔚如、孔从洲及著名作家陈忠实等更是近代灞桥这片神奇土地孕育出的优秀儿女。
"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产、灞、渭三河穿境而过,年过境客水总量达64.02亿立方米,加上1.8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累计65.8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为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西临、西蓝、西阎、绕城等高速公路和陇海、西康等穿境铁路有机地把灞桥和全国各地连通,为发展大流通产业提供了绝佳的便利条件;沿产、灞、渭三河两岸和骨干道路两旁大量集中连片的待开发土地,为发展以房地产和旅游为主的三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础建设
“大水”工程建设
抓住“水”资源,以打造西部第一水城为目标,以高尚住宅、生态旅游为中心,以浐、灞、渭三河水系生态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堤防,筑坝蓄水,加快浐灞河城市段、灞河入渭段、浐灞三角洲、渭河灞桥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浐灞河综合开发、浐灞水上运动公园、浐灞三角洲国际会展中心、广运潭、浐灞生态医疗保健中心、灞柳生态园、半坡湖生态园、浐河城市段咸宁桥以南商业一条街等项目。在浐灞三角洲形成水面1万亩,占地12平方公里的景观区。建设大型湿地主题公园,搞好湿地的开发利用。
“大绿”工程建设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三河周边绿化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生态保护环,建成灞、渭两河绿色风景线,采用灌、乔、草相结合,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加强洪庆山、荆峪沟小流域治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沿主干道实施绿化,建立绿色通道。搞好红旗坡、狄寨塬、洪庆山、灞渭三角洲林木管护,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营造绿色灞桥,打造城市“绿肺”。
生态经济开发
搞好浐灞河沿岸的土地储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容积率,保持河流自然景观、视野开阔、通透。注重组团招商,营造独具吸引力的企业参与治理开发环境。通过沿河开发,形成以房地产、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其他相关产业配套的三产发展区,把浐灞河沿岸建成西安的“浦东”。
环境保护
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田洪地区污水处理厂和新筑地区污水处理厂,对洪庆地区、新筑物流园和灞柳生态园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铺设纺织城、席王地区排水管网;改善唐家寨水库周边环境,实施唐家寨污水库治理和狄寨大学园排污工程,集中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加强浐灞河流域水源地保护,实施浐河排污处理截流工程,改善河流水质,实现辖区无劣五类水体。坚决禁止新上污染项目,彻底关停污染企业,取缔小造纸企业、小煤厂,控制二次扬尘。加快天然气站建设,改善燃料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继续抓好改煤工作,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强化工业粉尘治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配合实施江村垃圾沟卫生填埋二期后续工程,争取实施垃圾运输道路改线工程,解决垃圾清运过程中的污染;新建洪庆建筑垃圾再生综合处理场,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旅游资源
白鹿塬
白鹿塬距西安公里,坡道较缓。据《三秦记》载:“周平王时,有白鹿出于此而得名。”后因宋天圣年间,大将狄青在此安营扎寨,又称狄寨塬。《辞源》载“白鹿塬即灞上。”“汉高祖灭秦还军灞上。”《史记》载“王翦伐荆秦始皇送至灞上”即此。白鹿塬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秦为古长安城东的天然屏障,也是古帝王将相射猎游乐之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古圣先贤、帝王将相留下了难以记数的辞文华章。“灞上”曾演出了多少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唐代诗人讫干《灞上诗》就生动的描写了白鹿塬宜人风光。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塬》即以此地为历史背景。名人名著的社会效应为白鹿塬增添了不少光景。西安著名作家陈忠实著《白鹿塬》一书后,此地蜚声海内外。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东郊灞桥区半坡村北,是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1954~1957年,5次挖掘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发现房屋遗址45座,围栏2座,储藏窖穴200多个,陶窑遗址6座,墓葬250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万件之多。生产工具主要是用骨石两种原料做成。石制工具有斧、锛、凿、刀、铲、砍伐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和纺轮等,骨制工具主要有刀、锥、铲、凿、针、箭头、鱼钩和鱼叉,其中以骨鱼钩和骨针最为精美。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内以从事农业为主,兼有打猎、捕鱼、家畜饲养和陶器制作等生产活动。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按种类分有钵、盆、碗、壶、瓮、罐、甑等;按用途分为饮食器、储藏器、炊器等;按质料分为粗砂陶、细泥陶两种。主要颜色为红色,其次是灰色和黑色。整个遗址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氏族公墓区组成,居住外围设有壕堑,兼作防护和排水之用。房址大小不等,多为半地穴式,其中有公共仓库和家庭住房,面积较大的房屋为氏族首领的住房,兼作氏族成员聚会处。遗址墓葬集中,排列有序,分屈肢和仰身直肢葬。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主要是陶器。许多陶器底部有席纹和布纹,细泥陶器上多施以红底黑花彩绘,以几何图形最多,也有动植物形象。这表明半坡人不但掌握了实用陶器的制作技术,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能力。有些陶器上刻画着简单的标志符号,共有22种113个,可视为早期文字的雏形。
绑子井
“绑子井”位于灞桥区席王街道官厅村西临高速公路北侧。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谋图把汉室宗族斩尽杀绝.王莽追刘秀至官厅村北小桥边,刘秀无处栖身,随藏桥下躲过追兵,保住了性命.因天气炎热,加之因逃一天,刘秀口干舌燥,实在想找个地方喝口水.但见桥西路旁老白杨树下有口水井,水离地面不过二尺多,清澈见底。他越看越口馋,就是没有东西打水,这时一卖油朗从此而过,见其绕井而转,便知其意,就放下担子,顺手把卖油用的“梆子”递给刘秀,刘秀接过“梆子”一提一口,饮个痛快。刘秀登基,建立了东汉后,想起他逃亡之事,就赐名那座小桥为“刘秀桥”,道旁喝水之井为“梆子井”。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事,就特地刻制了一个木梆子挂在杨树下,供过往行人喝水消暑之用.
汉薄太后南陵
汉薄太后南陵为汉文帝刘恒之母一一薄氏之墓。位于狄寨乡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薄氏,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的纪宾。刘恒被封为代王后,尊她为代太后;恒继皇帝位后,尊之为皇太后。薄太后陵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葬南陵","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地一百一十多亩。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quot;汉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园南侧有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