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所辖的一个县,是广西土地面积第一大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区。地处南贵昆经济区中心,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商品集散地。县域总面积5577平方千米,辖5镇5乡4民族乡165个行政村。田林县常住人口为224828人。
田林有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的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也称马神甫事件)遗址,大阳盘,周马峡谷,平塘老狼洞,平山三穿洞、仙人洞、“桂西第一峰”岑王老山原始森林风景区等。各族群众能歌善舞,“乖呀咧”曲调沁人心脾,壮族歌圩、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铜鼓舞、扁担舞、敬酒歌,汉族的山歌、唢呐、八仙、哭嫁歌,苗、彝族的婚嫁习俗,以及平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定安镇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等,构成了田林独特的人文景观。
【行政区划】
田林县辖5个镇、9个乡:
镇:乐里镇、旧州镇、定安镇、六隆镇、浪平镇
乡:那比乡、高龙乡、百乐乡、者苗乡、平塘乡、利周瑶族乡、潞城瑶族乡、八桂瑶族乡、八渡瑶族乡
【建置沿革】
秦时,东南部属象郡,西北部属夜郎部落,西南部属句町部落。 汉时,东南部属郁林郡广郁县,西南部属群舸邴句町王国,西北部属夜郎王国。 三国时期,东南部属交州郁林郡,西南、西北部属益州兴古郡。 晋时,分属广州晋兴郡、宁州兴古郡句町县。 南北朝时,分属南宁州晋兴郡广郁县、宁州西平郡句町县。 隋时,分属郁林郡宣化县、南宁州总管府昆州统管。 唐时,东南部属岭南西道邕管田州如赖县,西北部属黔中道双城州、盘州。 五代十国时,属南汉,东南部属田州,西北部属大理。 宋时,属广南西路邕州右江道统管,分属泗城州(羁縻州)、利州、路程州、上林峒。 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两江道,分属田州路的利州、泗城州及来安路的路城(今潞城)州、上林峒、安隆峒。 明时,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右江道,分属泗城州、上林长官司和安隆长官司。 清时,属广西省右江道泗城府,分属西林县、凌云县和西隆州。 中华民国时期,1~23年(公元1911~1934年),隶属广西省,分属西林、西隆、凌云3县。24年冬,从西林县划出潞城、八桂、供央3个乡及者苗乡央边村,西隆县划出旧州、南角2个乡,凌云县划出乐里、浪平、百平3个乡共8个乡置田西县(四等县),属广西第五(百色)行政区,县治在潞城圩。 解放后,初期仍置田西县。1951年1月,凌云县利周乡划入,属第二区。1951年8月西林县裁撤,将定安、八渡、高阁、者苗4个乡划归田西县,置田林县,属百色专区。1953年3月起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后又称州)。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属百色专员公署。1969年属百色地区。2002年开始属百色市。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县地处广西丘陵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东北有青龙山,西北侧有金钟山,南面有六韶山作外围屏障。全境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较高。向东南、向北逐步倾斜。地貌类型县境以山地为主,由土山(砂岩与页岩)和石山两类组成。 县境范围近似正方形,都是山地,无一处平原,有海拔2026.5米的“桂西屋脊”岑王老山,也有海拔200米的河谷低地,垂直高度差异明显。整个地势,东北、西北、西南及中部高,河水向西北、北和东南分流。石山集中在县境东北部和西北部,多溶洞;其余为土山,山上林深草密;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0多座,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因地势、日照、辐射、热量、雨量的差异,形成温暖、温凉、高寒3个气候区。全县有“三最”:总面积5577平方千米,为自治区之最大。
水文特征 全县河流全长866.3千米,河面宽30~100米,河床高2~6米,总流域面积5577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2388.48多公顷,多年平均流量57.14立方米每秒。河流多属季节性溪河,水量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年际变动大,丰水期流量与枯水期流量相差大。丰水年(涝年)常造成涝灾,枯水年(旱年)往往出现旱灾。土山区地表径流多,岩溶地区地表径流少。境内河流分为右江和南盘江两大水系,有12条河流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
气候特征 全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因处于低纬度,太阳辐射量较强,温度较高,热量丰富,雨量适中,气候温暖,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雨热同季。但随着海拔的升高,地貌的各异,气候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较大,形成许多不同的小气候,为农林牧生产提供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田林有民办幼儿园共71所,其中县城民办幼儿园14所,乡镇民办园48所,村级民办园9所(已休园4所),已经确定营利性民办幼儿园20所,其余53所为非营利民办幼儿园。田林有53所运营中的小学/中心校以及15所运营中的中学。
医疗卫生 田林现有田林县人民医院、田林县中医医院和田林县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和遍布各乡镇的卫生院。
【交通运输】
县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324国道(盘县-百色公路)、357国道和G78汕昆高速公路(隆百高速公路),其他道路有通往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省的217省道和通往凌云县、乐业县的794县道等。 324国道、G78汕昆高速公路:从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入境,途径乐里镇、潞城瑶族乡、旧州镇等,进入隆林县沙梨乡; 357国道:从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入境,途径利周瑶族乡、乐里镇、六隆镇、八桂瑶族乡、八渡瑶族乡、定安镇等,进入西林县那劳镇; 217省道(旧州至那腊公路):接贵州省312省道,从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经车渡入境,途径旧州镇、平塘乡、隆林县介廷乡、田林县那比乡等,接云南省239省道进入云南省富宁县阿用乡; 794县道(乐业至河口公路):从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入境,途径浪平乡、利周瑶族乡、乐里镇等。 2022年12月29日,广西田林至西林高速公路(简称田西高速)正式通车。
【风景名胜】
钳牙峡
“周马峡”位于流经田林县八桂瑶族乡弄瓦村的驮娘江上,从六隆镇的周马屯上溯七八百米便到。又名“鸳鸯峡”,土名为“内钳”。“钳”,壮语意为“陡峭”,又因其最险处的江流一分为二,水窄约1米的右支称“钳布”(公),有礁石能通航;水宽达3米的左支称“钳牙”(母),可以通航。以水宽可以通航的一支为名,便叫“钳牙峡”。峡长1.5千米,两岸石壁削立,最高处离水面约360米,左岸即为云南省地界。枯水期,江面最宽处10多米,最窄处3米。
三穿洞
位于田林县浪平镇大保村,百乐河第三次潜流洞下,因而得名。洞口直径约40米。洞分上下二洞。从洞外的麻青石阶进入上洞。下洞也有木板梯通至上洞。上洞宽敞平坦,可容上万人。又分明暗两洞:明洞有“天窗”;暗洞曲折直桶山腹。1895年,在明洞修建云帘寺,有庙宇楼台三座,暗洞有丁木佛数尊。
“西林教案”遗址
位于现田林县定安镇,1852年起,法国侵略者派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到田林县定安镇一带,以传教为名进行非法活动。马赖等人目无官府,肆意横行。1856年2月,西林县知事张鸣风顺应民心,依法将马赖及其忠实信徒白小满、曹贵(女)等三人在定安教场斩首示众,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事件,也称马神甫事件。法国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借口,与英国侵略者串通一气,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在西林县城定安镇建起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镇从此成为法国传教士宣传洋教的一个据点。 鉴于“西林教案”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的前奏的特殊历史意义,1994年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驮娘峡
驮娘江,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境内,地处云、桂两省(区)交界。距富宁县城102千米,距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73千米。驮娘江左岸是一高大的原始岩林山,岩壁从江底直立千尺。此峡的凶险,清康熙五年,广西西林县知事王维淮在路经此峡时题《舟过钳牙》,对之作了描绘,整段驮娘峡长约3千米。 驮娘江流域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自然生态保护区。
岑王老山
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和广西盆地接壤的斜坡地带,是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带,地貌属云贵高原外围的桂西山原中山地形,主峰岑王老山海拔2062米,是百色最高峰桂西之巅,广西第四高峰,地跨田林、凌云两县的利周、浪平、力洪、玉洪四个乡,东西长20.48千米,南北宽19.08千米,总面积18994公顷,距百色市80千米。保护区成立于一九五五年,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文化】
民歌 民歌分为传统民歌和创作民歌两种。传统民歌广泛存在于民间,一代传一代,口传心记;创作民歌系解放后见诸报刊的新民歌,多为七言四句。 壮族民歌宋代就有。父教子,母教女,老教少。一个传歌,听者甚众,一传十,十传百,流传广泛,老少皆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论日常生活,走村串寨,赶街集会,敬席贺寿,生养死葬,褒贬形势,都用歌来表达问候、爱憎、祝愿、尊敬;路遇,用歌代问;一个屯来了女的(或男的),晚上便去邀歌。盛大的歌节是“吼敢”(hueu gamj),即歌圩。不少青年男女在“吼敢”时认识而成夫妻,都是以歌为媒。这种婚姻,最能白头偕老,永不离异。 壮族山歌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相 当高的水平。千百年来,壮歌经过不断创造、润色、提炼,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戏曲 田林县的戏曲以北路壮剧为主。北路壮剧,即流行于广西西北部壮语方言地区的壮剧,源于旧州镇。 北路壮剧原叫“土戏”,诞生于乾隆三十年,起源于田林县旧州镇。它的形式经历了八音班、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方戏、搭台戏等阶段。北路壮剧的音乐经过艺师的不断改革,已有三十六声腔。“正调”唱腔是北路壮剧的主要唱腔,由旧州山歌发展而成,调式稳固明朗,旋律恬静优美,素来男女通用。北路壮剧的行当较齐全,主要有生、旦、武、丑四大行当。生角有小生、中生、文生、穷生、公子、老生;旦角有小旦、正旦、花旦、摇旦、彩旦;武角有武生、小生、老生、武旦;丑角有大丑、小丑等。壮剧用本地壮话演唱,不少民间谚语、俚语、格言脍炙人口,主要伴奏乐器马骨胡是壮剧独特的乐器。北路壮剧于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田林还流行邕剧、粤剧、彩调、闹灯等戏曲。
舞蹈 田林县境内有春牛舞、铜鼓舞、盘王舞、花扇舞、花灯舞和八仙贺寿舞等多种舞蹈。
【地方特产】
八渡笋 八渡笋因以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八渡瑶族乡为代表正宗产地而得名,作为八渡笋竹之夏笋,是田林县历史悠久的著名传统特产。清代列为皇帝贡品。当时曾由西林县籍的岑春煊(清朝宠官,太子少保后任两广总督)家族每年专人到八渡乡博峨村采购送进京城。清道光年间,有广东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县驮娘江一带收购八渡笋、云木耳,经水路销往东南亚各国。
食用菌 田林县种植的食用菌质量优良、朵大柄短,现年产量约137吨。田林县比较有名的菌类主要是云木耳,云木耳简称云耳,是田林传统的出口特产,产品朵大肉薄、晶亮透明,质量好,主要用于食用、药用。各乡(镇)均有出产,但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主要为农户零星栽培和野生。现云木耳的年产量约为1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