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山西的相关信息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十二至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四至零下七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从北向南四至七个月。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山西旅游特别提醒
山西省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

山西娱乐指南
山西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娱乐活动,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和威名远扬的山西锣鼓。
山西地方戏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山西农村,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都要唱戏,所以看戏、唱戏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外,还有50多个小剧种。既有非常古老、专为迎神赛社用的赛戏、队戏、锣鼓杂戏,也有年轻的沁源秧歌、琴剧;有以彩扇为道具的左权小花戏,也有用刀枪武打的祁县武秧歌;有悠扬婉转的眉户戏,也有粗旷沙哑的耍孩儿等等。这些民间小戏虽然没有四大梆子精致、华丽,但它和群众离得更近,更有生活气息
山西锣鼓是山西民间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它节奏欢快、音色铿锵、气势恢宏、形象壮美,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坚强性格以及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
山西的锣鼓种类很多,仅锣就有盘形的锣、笠形的钱、杯形的铃等。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小的直径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径140厘米,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样子就更多了,有单面蒙皮的板鼓、鱼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头作架子的的拨浪鼓、衔鼓、花鼓、腰鼓、书鼓、托鼓、堂鼓、战鼓、平鼓、编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车鼓等等。种类不同的鼓,敲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几面鼓,还有的边敲边做各种动作。根据节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太原锣鼓、花鼓、转身鼓、扇鼓等,还有威名远扬的威风锣鼓。
首页 >> 山西 >> 长治市 >> 黎城县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县境东西宽约22.2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3万。县政府驻黎侯镇。现辖5镇4乡251个行政村。黎城是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繁荣、前景美好。

行政区划

  黎城县辖5个镇、4个乡:

  镇: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

  乡: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洪井乡

历史沿革

  黎城,春秋为黎侯国。汉、三国迄两晋,为潞县也。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废潞县,置刈陵县,县冶设于今李庄乡古县村,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隋开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二年(905)改为黎亭县。五代唐复为黎城县。宋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并入潞城县;元右元年(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金属河东南路潞州,贞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右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元属晋宁路潞州。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1930年(民国19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1937年(民国26年)山西确立专署 ,署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0年(民国29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1941年(民国30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1943年(民国32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1945年(民国34年)11月5日复合为黎城县。1948年(民国37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区署,黎城仍为其属县。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气候特点

  黎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象,为半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而多雨,秋季有时涝有时旱一般比较凉爽。

  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0.7℃,最热月为7月份(历年平均23.6℃),最冷月为1月份(历年平均-4.3℃);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3℃(2002年7月15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2℃(1972年1月28日,2002年12月26日)。气温的全县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等温线的走向与等高线的走向基本一致,最暖的地方为清泉、漳河沿岸,最冷为樟树垴。

  2、降水量 历年平均降水量519.0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最高年760mm,最少年仅有340mm。年内分布亦不均,主要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到全年降水的60%以上,日最大降水量108.2mm(1996年8月4日)。降水量的区域分布为: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也随之增大,山区比平川年降水量偏多100mm左右。

  3、其它气象要素 历年平均无霜期184天,最多风向为东北风(NE),最大积霉深度22cm,最大冻土深度60cm,全年平均大风日数为8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48.5时。

   4、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是影响该县农业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群众中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春旱几乎年年都出现,只是程度不同,较为严重的春旱平均一年半一次,伏旱平均二年半一次,其次气象灾害是干热风、冰雹、大风、雷电等。 

地形地貌

  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系复杂的山脉盘结而成。纵观全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复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县境内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的全榆洼顶,海拔为2020米;最低的黄崖洞镇清泉村清漳河谷地,海拔为622米;县城海拔为750米;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全县山区约占总面积的58%,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1%,平川约占总面积的11%。

  山地地貌:分布我县西北部,海拔1212--1560米,相对高差在1000米以上。山体主要由石英砂构成。山岭顶部及缓坡上覆盖着深浅不均的黄土。该区山峰突起,地形险要,雄伟壮观。黎城县较著名的大山有76座,县境东部有东大寨脑、大雨槐脑、马鞍山等18座,以东大寨脑为最高,海拔1,360米;南部有瓜皮岭、洪山、桃儿山、东向交等4座,以东向交为最高,海拔1273.5米;西部有全榆洼顶、马尔背、广志山等20座,以全榆洼顶为最高;北部有黄岩脑、牛王盘、板山等34座,以黄岩脑为最高,海拔2008.5米。境内诸山,均属太行山的余支。

  丘陵地貌:主要为边山残存的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分布于山地和山间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560--970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丘陵区黄土覆盖深厚,坡度较大,森林覆盖较差,故侵蚀严重,沟壑交错,梁峁纵横。

  河谷平原地貌:分布于源庄、南委泉、西井、东崖底以及平头、上遥、西仵、程家山等乡(镇)的河谷地带。海拔560--770米。由于河谷狭长坡度大,三级阶地和洪积扇发育不好,一级阶地分布较为普遍,是河谷地貌的主要单元。

资源丰富

  全县总土地面积1665987.8亩,其中耕地面积300564.2亩,园地面积31585.9亩,林地面积422911.3亩,牧草地面积347769.2亩,建设用地面积74781.4亩,未利用地面积410284.8亩。全县土壤划分为二个土类(褐土、草甸土),三个亚区,20个属,59个土种。其中以 褐土为最多,占总面积96.8%, 遍布在全县各乡镇。其次是草甸土,占总面积的4.3%, 分布在清漳河、浊漳河及其支流两岩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

  现发现各类矿产21种,探明储量的5种,矿种多、储量大。在各类矿产品资源中,铁矿优势最为突出,探明总储量为1.03亿吨,保有储量为9500万吨,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该县人均占有铁矿650吨,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6倍;铁矿主要产品精矿粉硫磷含量低,品位可达72%以上,仅次于瑞典,被誉为“黑色金子”。除此之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其中,硅矿储量5亿吨左右,白云石储量5亿吨左右,钾矿储量5亿吨左右,石膏矿储量5000万吨。其它磷矿、大理石、石英矿等矿产资源富集。为该县工业特别是矿产冶炼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证。

  黎城县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和清漳河,分别从南北由西向东过境,以横岭为界,流入浊漳河的有平头河、中庄河、原庄河、小东河,流入清漳河的有龙王庙河、大南河、白寺交河、南委泉河、柏官庄河、源泉河、香炉交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851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储量0.97亿立方米,重复水量为0.88亿立方米。

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区位、资源、人文、生态四大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县、工业强县、能人活县、环境立县、和谐兴县”战略,积极推进“三化”建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较上年增长9.6%;财政总收入完成2.76亿元,增长11%;工业增加值完成8.51亿元,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7亿元,增长 16.3%。

  按照“产业为要、规划为先、重点突出、全面推开”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以核桃为重点的干果经济林、以尖椒为重点的经济作物、以党参为重点的中药材、以奶牛为重点的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新上了三泰科技万吨山杏仁深加工、阳关生物蛋白5万吨饲料加工及万头养殖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新组建农户公司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9家,初步形成了“县有战略,乡有规划,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完善村镇规划,彰显农村特色。严格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彰显地域特色,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实施保护性开发和改造。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大力实施街巷硬化、街道亮化、庭院美化、环村绿化和沼气建设工程,全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科技活动室、卫生计生服务所、休闲健身场所、便民店和标准化小学建设,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四是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农广校、职业中学等培训基地,大力开展“温暖工程”和“阳光工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已培训8000人。

  坚持以工业新型化为方向,把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型产业的培育壮大,扎实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在总量、效益、实力上的快速提升。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铁”字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依托矿、延伸矿、超越矿,围绕培育壮大矿山、钢铁、铁合金、电石、焦化等支柱产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联营挂靠、股份合作,积极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的新路子,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加速发展新型产业。依托铁矿、硅矿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粉末冶金、聚合铝、橡塑磁粉、工业硅等新型材料产业,积极打造全市新型材料工业基地。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太行钢铁公司,延伸炼铁—炼钢—轧材产业链条;依托粉末冶金公司、长福矿业公司、山西国磁公司,延伸原矿开采—精矿粉生产—还原铁粉—粉末冶金压件(橡塑磁粉)产业链条;依托容海裕丰公司、晋能铁合金厂,延伸硅矿开采—硅铁、电石—硅锰合金、铬铁产业链条;依托长福焦化煤气公司,延伸煤炭—炼焦—煤化工产品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下游产品,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城镇建设

  近年来,以塑造良好对外形象、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创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作,积极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镇成果,不断加快城镇特色化进程。按照“北扩东延南进西连”的县城发展思路,继续完善实施“东居西贸南园北政”的县城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铺开了黎侯大道拓宽改造、县城集中供水、供气等多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拉大县城框架,提升承载服务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因地就势,建设植物园、水上公园和民俗文化园,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建设外城具有现代气息、内城具有古黎文化特色的优美县城。

  突出抓好生态旅游。聘请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制订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勘测了黎城旅游环行路,明确了“五线十沟”旅游开发重点,致力打造显山露水的“太行风光百公里画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铺开了县一中教学楼和公寓楼、二中教学楼建设,启动了职业中学教学楼建设,对全县156所中小学实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卫生工作。对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规范,农民健康普查活动深入开展。全面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了城乡低保制度,拓展了低保范围,全县2700余人享受城镇低保,4000余人享受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均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完成了三级标准化环境监测站建设,积极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例达到85%。努力维护和谐安定。开展了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和打击“黑砖窑”专项行动;加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

交通事业

  近年来,黎城县始终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公路建设为主的“三步走”战略,五年迈出了三大步,构筑起了以高速公路国道为主干线、县乡公路为支线、村村通水泥路纵横交错的出境跨区大交通网络。全县境内公路里程总计为1069.8公里,其中国道98公里,高速公路26.8公里,县道105公里,乡道190公里,村道660公里。特别是长邯高速公路西接长太、长晋高速公路,东连邯郸京深高速交汇点,是我省重要的出境公路之一。

  2001年以来,黎城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村村通”班车(公交车)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通水泥路村249个,通村水泥路(油路)总里程达到890公里,全县99%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乡镇通车率为100%,行政村通车率为99%以上,使农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十一五”期间,黎城县将修建公路里程500公里,总投资22388万元。工程全部实施后,全县公路将全部等级化,路面全部高、次级化,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重点,构建“十个大循环,十条出境公路”的路网新格局。

卫生事业

  该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3所,其中县直单位5所,乡镇卫生院及分院16所,村卫生所312所,个体诊所8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东阳关镇中心卫生院、西井镇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卫生院;上遥镇中心卫生院、南委泉卫生院、黄崖洞镇中心卫生院为一级乙等卫生院。

  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要求,紧紧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大好机遇,着力改革农村卫生体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通信事业

  黎城网通在全县分布58个程控接入网点,全县251个行政村百分之百通程控电话,现电话用户突破2万部,到达23000部;拥有技术先进、四通八达、高速率、广覆盖的通信基础网络,同时具有独立完整的本地数字电话交换网、无线市话网和IP骨干互联网,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网向综合网、由窄带网向宽带网、由电话网向信息网的转变;小灵通业务异军突起,宽带业务全面提供ADSL、FTTX+LAN、WLAN等丰富接入手段,宽带用户、小灵通用户迅猛增长。

基础设施

  县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 2002年,被国家爱委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该县“全国文明城镇”称号,成为两块“金字招牌”。全县邮电通讯发达,电力传输通达,城乡基础条件完备,硬件环境极佳。

西

社会事业

  科技培训每年达15000人次以上,发放科技宣传资料4万多份,科技培训260余场,发挥高科技示范园区作用,努力引进试验新品种累计达60多个。据统计,近几年我县先后成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10多项,有不少已成为促进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骨干品种,如日本三樱椒、早实核桃、美国油葵等。在申报项目中,竭诚服务,严格把关,三年来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69个,其中报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省级火炬计划3项,省级星火计划3项,省级农业攻关计划1项,省级星火学校1个;申报市级火炬计划17项,市级星火计划28项,市级重点科技推广计划6项;市级农村技术承包集团项目9项,获得省市农技承包奖、科技进步奖11项,引进科技资金125万元。专利申报上克服困难,主动工作,两年来成功申报专利6个。

旅游资源

  黎城县属太行山腹地,四面环山,地形复杂。北部山区地形奇特,丹霞地貌,东南、西南部丘陵起伏,岗坡势缓,是八百里太行雄奇风光独特的一段,素有“太行画廊”、“世外桃源”之称。境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山有80余座,其中板山、黄崖洞、性空山、杨歧山、广志山等较为著名。人民大会堂“山西厅”的核桃木刻“太行日出”的原景,就采自该县板山风景区。该县山体石灰岩壁众多,形成了大量溶洞奇观,已开发探明的有白云洞、砺峪洞、昭泽龙洞、白龙洞等,为我国北方之罕见。壮美的自然风光,为该县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目前,该县已经建成或正在开发的有黄崖洞、广志山、性空山、源泉“小江南”、洗耳河、溶洞和杨歧山等七大景区。其中,黄崖洞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爱主义教育基地,是山西省十大“著名风景区”之一,是集旅游观光、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黄崖洞: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对狭长的河谷平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四周奇峰绝崖,巍峨雄浑,集太行雄奇、壮美于一体,是一处新开辟的旅游胜地。黄崖洞,陡峭的山势,奔腾的飞瀑,葱茏的林木,构成了一处天然的公园。

   广志山:在黎城与襄垣两县搭界处有一座海拔1807米高的广志山。广志山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基于广志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解放以后,黎城县在这里建立了药材场,进行经济开发。他们种植品质优良的党参、连翘、黄芪、柴胡等数十种名贵药材;还饲养着许多活泼可爱的梅花鹿,鹿儿活蹦乱跳,煞是好看。

  老君庙:在广志山翠松之间,掩映着一座千年古刹---老君庙。老君庙始建于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是上党地区员古老的寺庙之一。供奉的乃是道教鼻祖、曾将孙悟空炼成钢筋铁骨、火眼金晴的太上老君。老君庙在古时曾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前后三殿,一殿更比一殿高。大殿悬梁挑角,雕梁画栋。可惜年久失修,现仅存梳妆楼、戏楼和厢房数间。

   城隍庙: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 门楼正中横挂一匾,上书“群峰环翠”。屋顶形制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正脊、吻兽、垂兽、戗脊兽、套兽,均为黄绿相间琉璃造。山花出际施博风板,悬鱼作卷云如意式 斗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用材粗壮宏大,巍然壮观,为黎城古建筑之冠。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六椽伏前后接乳,通檐用五柱,基本上为现代风格,台基边长18米,呈正方形,台高1.37米。 殿内一排前金枝,屋顶形制为悬山顶,正脊、吻兽均为黄绿相间琉璃造,斗拱均为五铺作双下昂,威严肃穆。

文化底蕴

  黎城县历史悠久。当前发掘的“靳家街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期时代就有人类在黎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文明历史长达2700多年,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女娲补天、蚩尤争天、许由洗耳、燕王争雄、西伯戡黎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均产生于此;岚山夜雨、萧寺晨钟、壶口故关、黎侯古郭、白岩晓烟、金牙晚照、玉泉漱石、田溪洌水等“古八景”和飞阁流丹、中天落日、金牛眸月、瓮廊险道、三皇远眺、白云洞天、赤罅素湍、蓝天游鸭等“新八景”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北齐摩岩造像、宋代文庙、元代圣源王庙、许由洗耳河、大舜井、冯奉世墓等文化古迹星罗棋布,遍布黎城大地。黎城人民民性纯朴,风俗敦厚,勤劳善良,忠厚朴实。在长期的改造自然与对敌斗争中,黎城县人民孕育了许多留存青史、催人奋进的不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黎城人民创造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黄崖洞精神”,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创造了抗日史上的奇迹,威名远扬,彪炳千秋;和平建设年代,黎城人民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勇进渠”精神,建成了黎城的“人工天河”,与河南林州红旗渠齐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黎城人民铸就了不畏艰险、拼搏奋进的“矿山精神”和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环卫精神”,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