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山西的相关信息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十二至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四至零下七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从北向南四至七个月。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山西旅游特别提醒
山西省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

山西娱乐指南
山西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娱乐活动,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和威名远扬的山西锣鼓。
山西地方戏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山西农村,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都要唱戏,所以看戏、唱戏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外,还有50多个小剧种。既有非常古老、专为迎神赛社用的赛戏、队戏、锣鼓杂戏,也有年轻的沁源秧歌、琴剧;有以彩扇为道具的左权小花戏,也有用刀枪武打的祁县武秧歌;有悠扬婉转的眉户戏,也有粗旷沙哑的耍孩儿等等。这些民间小戏虽然没有四大梆子精致、华丽,但它和群众离得更近,更有生活气息
山西锣鼓是山西民间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它节奏欢快、音色铿锵、气势恢宏、形象壮美,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坚强性格以及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
山西的锣鼓种类很多,仅锣就有盘形的锣、笠形的钱、杯形的铃等。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小的直径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径140厘米,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样子就更多了,有单面蒙皮的板鼓、鱼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头作架子的的拨浪鼓、衔鼓、花鼓、腰鼓、书鼓、托鼓、堂鼓、战鼓、平鼓、编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车鼓等等。种类不同的鼓,敲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几面鼓,还有的边敲边做各种动作。根据节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太原锣鼓、花鼓、转身鼓、扇鼓等,还有威名远扬的威风锣鼓。
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隰县
隰县行政区划图

  隰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县政府驻城关镇。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隰县文物古迹三十馀处。以城西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隰县土特产金梨,以个大、汁多、营养丰富而闻名全省。全县总人口99691人,其中城镇人口21137人、农业人口78554人。县政府驻地为龙泉镇。

行政区划

  隰县辖3个镇,5个乡:

  镇:龙泉镇、黄土镇、午城镇

  乡:城南乡、阳头升乡、寨子乡、下李乡、陡坡乡

历史沿革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8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浮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隰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至今。

气候环境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全县主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大部分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年平均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平均150——160天。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风、雹、霜等自然灾害,尤其旱灾较为严重。

临汾隰县风光

自然资源

  隰县共有土地2119588.7亩,其中农用地1391187.6亩,含耕地314608.7亩(基本农田206734.5亩)、林地826320.3亩、园地96287.3亩、牧草地95087.2亩,其它农用地58884.1亩;建设用地41203.7亩;未利用地687197.4亩。按2003年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约3.2亩。

  隰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截止2003年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白云石、硅石、高龄土、澎润土、高铝粘土、石灰岩、石英岩等。其中煤分布较广,在紫荆山断层东西两侧150平方米范围内,埋藏有2号主焦煤;花岗岩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储量约3亿立方米,该县花岗岩主要色泽有紫红色、黄、白色、芝麻黑等;大理石面积约3平方公里,储量为1亿立方米;白云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储量约9000万立方米;石灰岩面积约40平方公里,储量8500立方米;石英岩面积约8平方公里,储量大约3000万立方米;石膏面积约1平方公里,储量约170立方米。

  隰县境内河流较多,其中流入昕水河的三大支流有东川河、紫川河、刁家峪河,三条河流均为常年流河。由于隰县地处黄土残垣沟壑区,植被覆盖较差,因此,夏季每遇暴雨,河水便将大量泥砂携带注入黄河,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昕水河的一般支流。

  隰县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类16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2种,节肢动物10种,环节动物1种。大型动物有金钱豹、梅花鹿、狼、野猪、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麝等;三类保护动物有燕子、猫头鹰、蛇等八种。

  隰县边缘为森林草原地带,中部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野生牧草种类繁多,有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它植物145种,共474种。其中优质牧草有百余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其中甘草、枸杞、桔梗、柴胡、生地、远志、茵陈等在全国颇负盛名。

经济发展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2003年年生产总值达到40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1%,增长幅度比2002年提高4.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10481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70万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长值13301万元,增长9.2%。三项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6.1、40.8、33.1。在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第一产业拉动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085元,增长34.8%。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年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23万元,比2002年增长10.8%,2003年全县财政支出10041万元,比2002年增长2.6%。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2003年统计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分别比2002年上涨8.7%、1.7%、5.5%、5.9%,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比2002年下降1.8%、2.7%、5.6%、2%。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376万元,比2002年增长98.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02万元,是2002年的3.86倍。截止2003年该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原煤233800吨,比2002年增长40.1%;发电量2418万千瓦时,增长8.6%;水泥7万吨,增长56.3%;生铁213013吨,是2002年的5.7倍;焦炭75000吨,减少39.6%;食用植物油271吨,是2002年的11倍。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农业总产值18709万元,比2002年增长21.1%,粮食总产量49976吨,增长11.4%;油料3503吨,增长8.2%;烟叶733吨,增长26.2%;蔬菜12192吨,减少1.1%;瓜果类5237吨,减少0.5%;水果12918吨,增长6.2%。2003年该县扩建5000亩优质水果和6000亩优质干果基地,果品套袋8000多万个,同年8万亩马铃薯、3000多亩烤烟、近万亩中药材出口;截止2003年该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8500千瓦,比2002年增长4.0%;2003年农用化肥施用量16046吨,比2002年增长2.1%;2003年农村用电量510万千瓦时,比2002年增长4.7%;2003年地膜覆盖面积3636公顷,比2002年减少0.4%;2003年农药使用量61吨,比2002年增长8.9%。

  按2003年比例统计:隰县林地面积80.03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27.23万亩,人工林面积31.7万亩,灌木林9.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9.2万亩,四旁植树160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提高到2003年的32.8%。天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栎类;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刺槐、杨树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杵条、沙棘、刺梅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等。退耕还林成效显著,造林绿化工作继续加强。截止2003年该县共完成造林面积7.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营造“三北”防护林1.5万亩,天然林植被恢复2.5万亩。完成了城区万亩绿化,在城川百华里绿色走廊植树78万株,坡面造林80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高处眺望隰县

第三产业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9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22.3万元,增长10.4%;邮政业务总量277.1万元,增长9.9%。市话机总数7152部,增长16.4%。其中2003年新增1009部,农话话机总数2047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20户,比上年增长59.3%,其中2003年移动电话新增3470户,2003年新开通小灵通业务,用户达719户。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3580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061万元,分别比2003年年初增长20%和10.4%。银行现金收入158611万元,比2002年增33.7%,现金支出158605万元,增长31.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6万元。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各项保险费用收入944.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32.1万元,2003年支付各类赔款91.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66.2万元,人身险给付金额25.4万元。

  按2003年比例统计:该县共有民营企业25个,从业人员3763人,营业收入19944.8万元,完成增加值5819.4万元,上缴税金399万元。

交通运输

  隰县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纵贯南北,境内长52公里;山西省省道汾(西)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115公里,乡村公路48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教育医疗

  按2003年比例统计:中考、高考、职业对口考试好于往年。改造学校危房6405平方米,两所“四化”学校通过市级验收。2003年全县普通中学招生2413人,其中高中267人;在校中学生6940人,其中高中927人;毕业中学生1677人,其中高中208人。2003年全县小学招生2805人,在校小学生11017人,毕业小学生2159人。

  综合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结合防治非典,2003年隰县新建了县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启动了疾控中心扩建项目,配置了CT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截止2003年末,该县共有卫生机构36个,医院床位315张,卫生技术人员465人,其中中西医师207人,护师78人,中西药师35人,检验及其他技师35人,中西医士61人,护士、助产士21人,其他初级技术人员21人。

隰县小西天千佛庵一景

旅游资源

  隰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建于明崇祯年间以悬塑闻名中外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原名千佛庵,明崇祯七年由东明禅师创建),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观楼(古楼)。另外,玉泉寺、南北朝石佛窟、灵隐寺、紫荆山原始森林、马刨泉、鹿鸣谷等名胜古迹亟待进一步开发建设。

  2007年4月22日 晋西革命纪念馆在隰县奠基开工

  在晋西这块热土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纪念馆设计总占地面积15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总投资1050万元,建设工期两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展厅,以及文物库、影视厅等附属设施工程。

主要物产

  隰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梨果、烤烟、油料、药材和蔬菜等。截止2003年梨果面积达23万亩,主要品种有酥梨、晋蜜梨、黄金梨、红富士等。2003年隰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

  中国金梨之乡——隰州以盛产金梨而闻名全国,由于当地土质疏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隰州金梨比普通梨的含糖量高4%以上。明清时就是朝廷贡品,素以降火、止咳、清除便秘享有很高盛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的指定饮品。

  “隰州”金梨汁就是以金梨为原料,采用纯物理技术科学配制而成;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原汁含量高达60%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各种理化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隰州金梨汁根据消费者需求现已开发出易拉罐、玻璃瓶、软包袋等高、中、低不同规格3种包装6种系列产品。

  产品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卓越的性能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名牌产品”等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十六个省市和地区。

光荣传统

  (一)历史人物 隰县知名历史人物有:清左都督马逢和、知州钱以垲、知县李婷龄、工部左侍郎李呈祥。

  (二)现代革命史和现代革命人物

  隰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9年,隰县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35年,隰县第一支人民武装——罗镇堡工农红军游击队成立。1936年2月下旬,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莅隰,给隰县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红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成立了工农红军隰县支队。4月间,发展成为几百人的地方武装,更名为工农红军晋西游击支队,4月下旬500名队员编入红十五军团,补充了红军队伍。1936年3月,10余名进步青年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创建了隰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明志沟支部委员会。1937年5月,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总会派候梦梅住牺牲救国同盟会隰县分会特派员来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10月,成立了**隰(县)、灵(石)、汾(西)中心县委。12月,**隰县县委成立,属**晋西特委领导。1938年3月,隰县三区建立了**隰县县委,属**洪赵特委领导。1938年,分别成立的两个县委统一为隰县县委,有党支部30多个,党员1910人。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亦称晋西事变),全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隰县党组织转入隐蔽,坚持地下斗争。为保护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和党组织,1941年春,**洪赵地委和**沿黄河工委(简称沿河工委,后改称沿河地委),把隰县划为隰东、隰西两个县。1945年,**吕梁区党委重新组建**隰县县委,成立隰县民主政府。1946年11月28日,陈赓将军和王震将军率部解放隰县。从此,隰县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隰县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其代表人物有:徐登甲曾任晋绥分局沿黄河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隰、大、蒲、永、石五县工委书记,在隰县的一次战斗中牺牲。靳麟生任解放军一二0师营职干部,在解放平遥县城战斗中英勇牺牲。刘武任岳北行署教育科长,早年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被党组织派往隰中任校长途中遭阎匪暗害。李福寿任隰县游击大队副连长,为掩护战友转移,独撑危局,直到弹尽壮烈牺牲等。

 (三)劳动模范

  自1998年以来,获得省级劳动模范的有5人:王金虎、张定一、殷照义、曹忙小、丁和顺;获得地(市)级劳动模范的有31人。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