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山西的相关信息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十二至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四至零下七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从北向南四至七个月。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山西旅游特别提醒
山西省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

山西娱乐指南
山西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娱乐活动,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和威名远扬的山西锣鼓。
山西地方戏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山西农村,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都要唱戏,所以看戏、唱戏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外,还有50多个小剧种。既有非常古老、专为迎神赛社用的赛戏、队戏、锣鼓杂戏,也有年轻的沁源秧歌、琴剧;有以彩扇为道具的左权小花戏,也有用刀枪武打的祁县武秧歌;有悠扬婉转的眉户戏,也有粗旷沙哑的耍孩儿等等。这些民间小戏虽然没有四大梆子精致、华丽,但它和群众离得更近,更有生活气息
山西锣鼓是山西民间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它节奏欢快、音色铿锵、气势恢宏、形象壮美,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坚强性格以及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
山西的锣鼓种类很多,仅锣就有盘形的锣、笠形的钱、杯形的铃等。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小的直径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径140厘米,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样子就更多了,有单面蒙皮的板鼓、鱼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头作架子的的拨浪鼓、衔鼓、花鼓、腰鼓、书鼓、托鼓、堂鼓、战鼓、平鼓、编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车鼓等等。种类不同的鼓,敲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几面鼓,还有的边敲边做各种动作。根据节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太原锣鼓、花鼓、转身鼓、扇鼓等,还有威名远扬的威风锣鼓。
首页 >> 山西 >> 太原市 >> 娄烦县
娄烦县行政区划图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东邻古交市,南毗交城县,西接方山县,西北与岚县相衔,东北部与静乐县接壤。全县辖8个乡(镇),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境内西北部群山环绕,东北部丘陵起伏,山脊与毗邻县(市)成天然分界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2708.9米,最低海拔1030米。娄烦地处内陆山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明代贤臣王希曾,清代廉吏姚士村,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黄埔军校学生郭炳、段补琪等人,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行政区划

  娄烦县辖3个镇、5个乡:

  镇: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

  乡:庙湾乡、马家庄乡、盖家庄乡、米峪镇乡、天池乡

历史沿革

  “周王绘图有楼烦国”。楼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今天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现在的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乐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至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 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西汉因置楼烦县,治所在今朔城区夏官城村。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在汉代属汾阳县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牧苑。西晋末,因战乱刘琨徙楼烦县民越过陉岭重置楼烦县,县址在今原平市大阳村。北齐县废。隋大业四年(608年)复置楼烦郡,辖静乐、临泉、秀容(今忻州市)3县,郡治在今宁武县宁化乡。筑楼烦城,其地址在今娄烦县境旧娄烦镇旧址(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唐代郡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名为宪州。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在宪州城又增设楼烦县, 成了州县两级所在地。唐初宪州辖楼烦、天池、玄池三处牧马监,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时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谓。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唐初为楼烦监牧地,置监牧使。五代北汉宪州与楼烦县沿唐制。北宋及金,楼烦改属岚州。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楼烦县并入管州,改置楼烦巡检司。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楼烦县改属永宁州。明初废县为镇,并入静乐县,设巡检司,属太原府。清延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娄烦为镇,属忻州府静乐县管辖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府,改州为县,并于各省设道,静乐县属山西省雁门道。全县划为三个区,今娄烦县大部分地区为原第二区,为楼烦镇,直到1940年1月“晋绥事变”前夕。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属晋西北行政公署三专署静乐县,1949年10月至1971年4月,娄烦境域一直属静乐县。1940年1月7日,中共静乐县委在娄烦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此后,县政府机关一直常驻于娄烦地区,所属地域也大部分为今娄烦县,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11 月晋绥边区将原归八专署管辖的静乐县改称娄烦县,同时划归三专署管辖,县政府设在娄烦镇。1946年2月娄烦又归静乐县,并属六专署。1958年,修建汾河水库时楼烦镇为水库淹没区,原地居民西迁至何家庄、童子崖重建楼烦镇。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娄烦县,属吕梁地区。1972年4月1日改属太原市至今。县人民政府驻地娄烦镇。

历史失误

  把“楼烦”改为“娄烦”是文革时期的产物。由于当时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历史知识和地名标准化意识,在上报文件中误将当地群众所写错别字“娄烦”作为标准地名,以致被国家正式命名。“楼”和“娄”虽半字之差,但对于其县域历史品牌的延续和文化资源的借重都将是无形的损失,因为,“地名是区域文化的广告词”,而区域经济的发展终将以文化论输赢。

地理气候

  娄烦属山多坡广的黄土高原,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289.8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3%。其中:耕地283.15平方公里,林地337.02平方公里,城镇工矿占地28.73平方公里,其余为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干旱、霜冻、水土流失及农作物病虫害等现象较多,“十年九旱”、“春冻早霜”是其主要特点。

资源物产

  娄烦属山多坡广的黄土高原,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289.85 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3%。其中:耕地283.15平方公里,林地337.02平方公里,城镇工矿占地28.73平方公里,其余为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

  娄烦县水资源丰富。汾河位于县城东部,纵贯南北,流经境内37公里。境内较的河流还有:涧河、岚州河、赤泥河、细米河、天池河、西川河、南川河。流域面积922.8平方公里。洪水总量:丰水年6847万方,平水年5441万方,中等干旱年4251万方。全县有清水河沟40余条,均属小泉小沟水,年清水总量为218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据初步测算,丰水年13971万方/年,平水年12051万方/年,中等干旱年10771万方/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9万吨/日。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自来水三种。全县水域面积6.75万亩,占总面积的3.48%。全县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因地处山区,水源与土地和村庄的高差较大,目前全县水利设施还比较差,大部分水资源白白流走,难以满足全县农作物灌溉和缺水山区人畜饮水的需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

  娄烦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大理石、硅、铝钒土、石灰石、石墨、汉白玉、石英石、磷、石膏、云母、水晶石、铜、金等。尤其煤、铁、硅、大理石较为丰富。煤储量达15亿吨,以肥气煤为主,另有焦煤、汽煤等品种,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煤质好等特点,发热量均在8000大卡/克以上。主要分布在境内南北两端,煤田面积65平方公里。铁矿储量在6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尖山、皇姑山一带,含铁品位均在45%以上,可露天开采,是太原市主要矿源之一。硅矿储量为100万吨,主要分布在米峪镇乡,硅的含量达98%。大理石储量1亿立方米,品种主要有米红、灰兰、黑色、白色四种。石灰石遍布全县。

  生物资源分布广泛。农作物品种主要有莜麦、谷子、山药、玉米、高粱、糜黍、豆类等。蔬菜品种主要有黄花菜、茴子白、白菜、大蒜、萝卜等。林木中针叶林以落叶松、红松、白松、云杉、柏树为主;阔叶林以杨、柳、榆、槐为主。果树种类主要包括苹果、梨、桃、葡萄、杏等。野生果树主要有山桃、山杏、酸枣、山定子、鸡桑等,此外,灌木中沙棘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梅花鹿、鹿麝、豹、黑鹤、白天鹅等。其它野生动物还有狼、狐狸、獾、野猪、野兔、狍、黄鼠狼、松鼠、灰头鹦鹉、野鸡、画眉、大雁、燕、杜鹃、啄木鸟、鹞子、鸽子、麻雀、黄莺、斑鸠、蝙蝠、乌鸦、喜鹊、猫头鹰、百灵鸟等。之外,还有鱼虾、龟蛇等。全县牧坡广阔,草原丰盛,品种繁多,据调查有4000余种。中药材药用植物有24个科,400多种,主要有冬花、党参、白芷、枸杞、板兰根、甘草等。另外,马家庄乡杨湾村近年引种的西洋参已获得成功,其品质可超过原产地。

工业企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境内只有国营工业企业1处,年产值36万元, 而后私营工业较快发展,逐步向公私合营转化。进入60年代,国营企业发展迅速,集体企业开始起步。1971年建县初,娄烦县工业门类单一,仅有县铁厂、化肥厂、陶瓷厂、农具社、农机厂及马家岩煤矿等几个企业,工业总产值仅为122万元。进入80年代,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特别是近几年来,娄烦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浪潮中拼搏,面对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煤炭行业“关井压产”,环保政策实施力度加大、企业自身竞争力较弱等因素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工业系统各部门、各企业围绕“抓调产、挖潜力、促生产、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资金,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千方百计的在困境中谋发展,县铁矿、马家岩煤矿、黑山岔煤矿等几家企业终于冲出低谷,摆脱困境,效益大增;已停产企业中的大户企业如汾源铁厂、汾源焦化厂等也相继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到2002年底,全县县营及规模以上企业20户,生产企业12户。分别为:联泰公司、开元冶炼公司、继亨铁厂、第二水泥厂、马家岩煤矿、黑山岔煤矿、中心洗煤厂、利民煤炭气化公司、天弟源冶炼公司、环宇磁选厂、天然参补食品有限公司、大鑫元冶炼公司。其中,煤矿2户,马家岩煤矿、黑山岔煤矿,年生产能力30万吨;铁厂3户,联泰公司、继亨铁厂和天弟源公司,年生产能力12万吨;炼焦3户,中心洗煤厂、大鑫元和利民焦化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水泥1户,第二水泥厂,年生产能力5万吨;选矿2户,开元冶炼公司和环宇磁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生产企业中,国营2户:马家岩煤矿、中心洗煤厂;委托经营企业有黑山岔煤矿1户;承包租赁企业3户:联泰公司、继亨铁厂、第二水泥厂;股份制企业1户:开元冶炼公司;民营企业5户:汾源焦化厂、天弟源冶炼公司、环宇磁选厂、天然参补食品有限公司、大鑫元冶炼公司。全县县营企业职工在册人数1760人,在岗人员144人,离退休职工516人,下岗职工1100人。 200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8376万元,增加值3374万元。全县主要工业品产量:原煤43.66万吨,生铁10万吨,焦炭73.93万吨,精矿粉29.41万吨;水泥1.22万吨。

  近年来,娄烦县紧紧抓住能源市场好转的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充实壮大民营企业。同时通过优化创业环境,使全县的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先后发展了万光煤焦集团公司、巨海焦化厂、利民焦化厂、新开元公司、长铭公司、华圆冶炼公司等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到“十五”期末,全县民营企业达到762家,民营企业总产值达14亿元,增加值达38510万元。民营企业上交税金15400万元,占到了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8%,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

  全县煤储量达15亿吨,以肥气煤为主,另有焦煤、汽煤等品种,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煤质好等特点,发热量均在8000大卡/克以上。主要分布在境内南北两端,煤田面积65平方公里。1949年,全县有马家岩煤矿1处,总产值36万元,煤炭年产量2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煤炭企业迅速发展。2004年全县有煤炭企业28家,后经整合,2006年合并成14家,主要有黑山岔煤矿、麻地湾煤矿、宏安煤业公司等。

  该县煤炭储量较多,煤质好,埋藏浅,解放前就一直有人从事采煤事业。1949年,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我县延伸煤炭发展产业链,开始从事炼焦生产,主要由马家岩煤矿兼营。当时焦炭年产量0.05万吨,采用土法炼焦。1996年,全县焦化企业发展为12个,年产量40万吨,所产均为机焦。目前,全县炼焦企业主要由万光、巨海、利民等,全部采用新型炼焦工艺,具有能耗小、污染小、利用率高等特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

  该县铁矿储量在6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尖山、皇姑山一带,含铁品位均在45%以上,可露天开采,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矿源之一。1987年该县开始从事铁矿采选冶炼生产,年产量5.25万吨,产值313.6万元。1996年,全县从事铁矿业生产的企业增加到了46个。铁矿石总产量98.05万吨,精矿粉22.5万吨,铁矿粉品位在46%—52%之间。近年来,该县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投资,扩容提质,现有从事铁矿业生产的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200万吨,所产铁矿粉品位在65%左右,铁矿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农业发展

  娄烦县地处吕梁山区,位于太原市西北95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东依古交,南毗交城,西邻方山,北连静乐,西北与岚县接壤。东西南三面环山,山脊与毗邻县成天然界线,最高海拔2800多米,最低海拔1000多米。现有农业人口9.6万人,其中:劳力4.5万人。

  全县总面积1289.85平方公里,合1934780亩。按地貌特征大体可分为山地、丘陵两大单元,其中:山地面积1108410亩,占总面积的57.3%,丘陵面积为826370亩,占总面积的42.7%。从整个地貌看,娄烦属土石山区。全县土壤母质是由石灰岩、沙岩、片麻岩三类母岩演变而成的,可分为四个土类,即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草甸土,褐土是全县的骨干土壤。全县原有耕地26万亩,退耕还林后为17.3万亩,其中:梁地14.74万亩,坪地2.56万亩。全县土壤含氮量大多在0.0353%—0.33%之间,最高为1.336%,最低为0.17%,平均值为0.0844%,速效磷最高为48PPM,最低为1PPM,平均为5.07PPM。速效钾最高为638PPM,最低为20PPM,平均值为329PPM。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征是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较小,光照充足,湿热同季,分季节看: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夏季炎热、雨季集中,春季风多、升温较快,秋季短暂,天气凉爽。全年平均气温在7.1℃—8.1℃之间,无霜期为120—140天,年平均降雨428毫米,全年偏西风,年平均风速2.5米/秒。日照总时数为2872.6小时,有三分之二的日子是晴天,促进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全县由于气候、土壤、地形发生的变化,构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农作物品种的分布有所不同,山区以莜麦、山药、豆类为主,谷子杂粮为辅;丘陵以谷子、山药、玉米、高梁、糜黍为主,其它杂粮为辅,沟川以玉米、谷子、高梁、山药为主,其它杂粮为辅,经济作物主要以向日葵、胡麻、菜籽等油料作物和蔬菜、中药材为主。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7.3万亩,其中玉米1.5万亩,谷子3万亩,以山药、豆类、莜麦等为主的小杂粮8.65万亩,经济作物3.55万亩,中药材0.5万亩,果树面积以分散庭院种植为主,共计面积为2.5万亩。

  全县现有农技中心、农业中心、蔬菜办三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农技中心、农业中心、蔬菜办共有农技人员52人,基层八个乡镇农技站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8人。现有农技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17人,初级24人,技术员29人。

新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们积极引进优质小杂粮新品种,加强示范推广,推广品种主要有:晋谷21号、晋谷29号、晋燕7号、晋燕8号;中绿1号绿豆、晋豆15号、晋豆19号;山药有紫花白晋薯7号;鲜玉米品种有中糯1号、中糯2号;荞麦有苦荞新品种。目前,全县小杂粮优种覆盖率达89%,小杂粮生产基本实现了优种化。经济作物主要有星火向日葵1号;蔬菜主要品种有铁头茴子白、超级无筋架豆、红胡萝卜等,良种覆盖90%以上。

  为了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全县确立了200户条件比较好的农业科技示范户(粮食28户,蔬菜40户,果树38户,畜牧94户),按照政府给补助,专家开处方、农民出收据的办法,把一些主推品种、新型农药、化肥等优惠、优先提供给示范户,通过他们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农户,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此外农业部门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种植指导和田间管理培训,向农民推广地膜有机旱作、土壤平衡施肥少耕穴灌聚肥节水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参加省市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名优特农产品生产情况:娄烦县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水质良好,污染少,农作物病虫害少,农作物种植主要施用农家肥,大部分为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的小杂粮远销省内外,深受人们欢迎,其中:马铃薯、莜麦、荞麦、绿豆、谷子被评为“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4.6万亩,马铃薯连续6年获得德国国际生态组织有机产品认证。2004――2006年年娄烦县富康有机食品加工厂生产的珍利来甜糯玉米、娄烦县天然参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晶乐”牌谷子、莜麦、荞麦、绿豆、马铃薯、结球甘蓝、胡萝卜等七个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

城市建设

  那是1937年前后的静乐县娄烦镇。1971年后,娄烦镇才划入太原市,建制为县。出娄烦旧城东门,便能望见汾河静静流淌。河宽不过百米,水深也仅米余。“水很清,掉根针也能看得见”。梁全正幼时常同伙伴在河里戏耍。那时候,河上还能走筏子,就连汾河在当地的一条支流———涧河里还偶有人溺水。从云顶山原始森林中砍伐下来的木料,被锯成约莫3米长的椽子,春汛时节每40根一批扎成简易木筏,一次二三十批,顺流而下,就这样游走了数十年。那几十年里,云顶山下的森林线缩回去十数公里,慢慢退却到山脚、山腰、山顶,直到1998年南方洪水的警钟敲响之前。即便如今,依然有零星的非法伐木声“咄”、“咄”地撞击人们的耳鼓。

   东街、南街、上街“三道街”,既是城池中心,也是当时最繁华的去处。镇子上三成左右的人在此做买卖为生。老梁回忆说,有卖米、面的陆成行,那会儿人不聪明,不造假,米、面质量好得很;有售药的德成永,药材真、全,上年头的东北老山参也能买得到,只要有钱;有卖陈醋的永恒店,温和但有味道,比现在两块一袋的好多了,再也吃不到了,其余还有晋川通的糕点、涌泉源的粉条等等。每年四月廿五庙会,商家出钱请晋西北的名角们唱几台道情戏,岚县、古交、静乐、交城等地的群众提前一两天动身前来赶会,每次足有两万余人,热闹非凡。

  “三道街”西北是县衙旧址,地基比城中其他建筑明显高出一截,多数旧居当时仍然留存。明季之后,娄烦多数时间被归入静乐县治。但春秋即有楼烦国,秦汉设娄烦郡,唐时王毛仲在此筑宪州城。从汉初至宋,娄烦一直作为中央政府直管的牧马基地,唐时称作牧马监。这也是当地有监河(后改名涧河),有孙悟空故乡之称的历史渊源。

  当时的富足皆自汾河滋养。然而,1958年兴建汾河水库,选址恰恰就在娄烦旧城、当时的娄烦镇所在,良田、家园一夕泽国。近2万人从娄烦镇迁徙到如今县城所在,背山面河,空间狭仄,到2004年仍然只有两条长仅百米的“大街”。

  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282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8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491万元,工矿区私人建房11640平米,投资328万元,农村私人建房8741平米,投资383万元。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到2002年底县城规划区面积为4.7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2.3平方公里。县城主干道有南大街、北大街、滨河路三条,总长9.2公里,道路两旁架设了路灯,并铺了彩砖,进行了美化,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日供水量达6000吨的自来水厂1座,日处理污水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集中供热设施1处,供热面积为96700平方米,有效地控制了县城烟尘排放以及污水直排河道,污染省城水源地---汾河水库。

   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2年县城居民住宅总面积约276000平方米,其中:宿舍楼64幢,建筑面积达19200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生活用燃气普及率达到7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教育事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娄烦的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教学规模逐年扩大。

  2004 年底,全县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86 所 , 其中高中1 所 , 职业高中1 所 , 初中10 所 , 小学173 所,幼儿园81 所。在校学生 20007 人。全县在普及程度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了 99.8 %,中、小学流失率分别控制在 0.3% 和 3.7% 以内;初等义务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了 98.5 %和 96.3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了 100 %;县城、农村 3 — 6 周岁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 91.2% 和 72.2% 。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全面展开,1700 多名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全县高、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68 %、 91 %,小学教师 34% 达大专学历,初中教师 40% 达到本科学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了 100% 。幼儿园园长培训合格率达到 100% ,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合格率达到 51.3% 以上。2004 年,全县中、小学毕业合格率分别达到 94.1% 、 92.05% 以上,高考一次达本科线人数 76 人。

  娄烦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教育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教学规模逐年扩大。学前教育顺利通过了省级“普三”验收,全县发展幼儿园81所,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2%,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8.3%。高考一次性达本科线人数连续三年翻两番。先后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5272平方米,新建校舍26000平方米,完成了娄烦中学、育才中学的建设任务,有14所学校新建了二层以上教学楼,9所学校的信息设备达到了一类标准。新购大型教学设备540件,图书2.5万册、试验仪器63套、体育器材10000余件,电教仪器500余件,全县中小学拥有电脑数量由50台增加到510台。有10所中学安装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装置,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三年来,累计完成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34000余人次,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事业

  娄烦县把“科技兴县”作为全县发展的总体思路,有力地促进了娄烦科教事业的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科技机构有:娄烦县科学技术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各种专业学会。娄烦县科技队伍发展很快,农民科技致富的意识越来越强。科技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认真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县”的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全县成立科教兴县领导组,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逐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科技干部组织网络,同时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日益增强,到2002年底,累计建成科技示范村11个,科技示范户149户,科技示范基地10个,即:盖家庄乡盖家庄村人工种植牛黄示范基地、杜交曲镇策马村梨枣、骏枣示范基地、罗家曲村特种养殖示范基地、米峪镇乡独石河村西太绵羊、犏牦牛繁育示范基地、马家庄乡杨湾村西洋参栽培示范基地、静游镇上静游村圈养绒山羊示范基地、娄烦镇城北村温室葡萄栽培示范基地、新良庄村高腿小尾寒羊养殖示范基地、天池店乡河北村黄芩栽培示范基地、庙湾乡老马坪村紫花苜蓿种植示范基地。 2002年全县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有3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有736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有3052人。全县成立科研协会8个,共有会员420人。

文化旅游

  娄烦县的文化事业自建县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94年起,中央文化部开始对娄烦实行定点扶贫。娄烦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发挥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创建文化队伍,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建成县文化综合楼1幢(内设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市场稽查队等)。发展马家庄乡等5个文化站,兑集沟、尹家窑2村级示范文化室、李建堂1个示范文化个体户。建成了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等一批革命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顺利跨入了省级文化先进县的行列。传统的民间艺术有旱船、笼灯、高跷、威风锣鼓、剪纸、面塑、花灯、烟火、响工、秧歌等。娄烦县于1992年成立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下设文学、创作、绘画、雕塑、影视艺术,民间文艺、书法、音乐、戏剧、舞蹈、道情、美术、摄影、集邮等协会。有一定影响的文学作品有:离休干部李有奎著的《树根造型与根艺品欣赏制作探索》;李国成编写出版的《娄烦概览》、《娄烦史话》以及其学术论文《孙悟空原型是娄烦人》等;李梦白编辑出版的《娄烦古今诗文集》;郭俊生编写出版的《曲终人散》、《水滴石穿》;张贵桃编写出版的《娄烦民歌俗话集》。 2002年全县文化机构共16个,影剧院1座,露天舞台65个。

  一方水土,一方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奇的故事,给娄烦这方水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娄烦县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县境内有高君宇故居、米峪镇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胜地,也有云顶山、花果山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在这片风土人情浓厚的土地上,民间艺术与文化丰富多彩,剪纸、面塑、刺绣与道情、二人台等民间文化艺术深得人们喜爱。近年来,全县进一步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力度,投资2000万元修建了“文体中心”,健全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部分村建起了文化站。承办了全国门球赛山西省冠军赛。县史志、文化、文联、文物等部门工作人员共编纂出版各类书籍20余本。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与祥和的社会环境,为建设和谐娄烦奠定了可靠的精神文化基石。

文物遗址

  楼烦古国都城遗址:位于马家庄乡城东沟西北一里处。春秋时古楼烦国曾建都于此。后被赵武灵王所破,现城垣残迹犹存。曾出土春秋战国的陶器、刀戟、铜剪头和战马骨骼等。

  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属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娄烦县静游镇峰岭底村,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的诞生地及16岁以前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高君宇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曾出席共产国际远东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接见。他还同蔡和森主编中共最早的机关刊物《向导》,并出任过孙中山的秘书。他还是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高君宇故居座落在峰岭底村中部东端被称作“高家崖”的一条山沟中。故居依山而建,座北朝南,以砖窑洞为主,共有房窑70余间,皆为灰砖青瓦,为晋西北农村特有的建筑风貌。始置建于清末同治年间高君宇祖父时。1996年10月,在高君宇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高君宇故居”修复工程竣工并正式对游人开放。由文化部捐赠的高君宇全身铜像屹立在下院的中央,再现了高君宇当年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呼号的风貌。在高君宇出生的窑洞里悬挂着彭真、薄一波、许德珩等同志为高君宇题词的书法字画。彭真同志的题词是:“高君宇同志是山西省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太原的共产党共青团是在他的联系下建立起来的。他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薄一波同志的题词是:“革命先驱”;许德珩同志的题词是:“革命先驱,青年楷模”。现在“高君宇故居”已成为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米峪镇战斗纪念地遗址: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国练村。由“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烈士陵墓、米峪镇战斗遗址3部分组成。1940年6月1日700余名日寇向我根据地疯狂“扫荡”,在此被贺龙司令员指挥的120师358 旅的独立第四团和716团包围,激战3天3夜,全歼该敌。 这是一次驰名晋绥的歼灭战斗。在战斗中一百多名八路军指战员永远长眠在娄烦县的土地上。1995年7月,参加和指挥过米峪镇战斗的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杨秀山将军重返娄烦看望老区人民时,题写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碑名。并在1996年经全县共产党员捐款,于清明节在国练村潘南公路东侧建起了“米峪镇战斗纪念碑”。碑身的正面锲刻着杨秀山将军题写的碑名为“抗日殉国烈士,永垂不朽”,碑身的背面是记述米峪镇战斗和建碑经过的碑记。1997年清明节,在文化部驻娄烦县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经过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义务劳动,在米峪镇战斗最激烈的战场和掩埋牺牲烈士遗骨较多的国练村西山的烈士岩上,建起了“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陵墓”。国练村中还保存着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战士用火攻焚烧被日寇占据负隅顽抗的楼房遗址。遗址由8孔砖石窑洞及砖木结构的大门组成。遗址上弹坑、焦痕至今清晰可见。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已被山西省和太原市确定为青少年“德育示范基地”。

  三教寺:位于娄烦县城南1公里处,原址在今汾河水库淹没区,始建于北朝北周,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寺。1958年修建汾河水库,三教寺大雄宝殿迁建至娄烦县城。全殿均为木结构建筑,雕梁画柱,屋脊两侧插有吻麝,前庭飞檐上构建13组大型莲花拱斗,整个建筑结构精致壮观,巧夺天工。1999年开始,经太原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三教寺再次根据原规模和原样式迁建至现址。大殿内除塑有佛、道、儒三教始祖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外,还有文殊、普贤、观音、十八罗汉等,并修复山门和西方三圣殿,再现了精美宏伟的古建结构和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2000年9月,该寺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河水库:山西省最大的水库。位于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地处汾河上游的吕梁山腹地,海拔1000余米。水库大坝距太原城区98公里。该工程于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于1961年竣工,总库容7.2亿立方米, 库区最大水面积32平方公里,最高水位在海拨1130米,水容量相当于北京十三陵水库的十三倍半,水面积相当于200多个颐和园昆明湖。水库主体工程---大坝,为土质结构,采用水中倒土法,逐层加固而成,为世界第一例。汾河水库是以灌溉、防洪、工业用水兼发电为目的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1987年,汾河水库建成一座年发电量700万千瓦时的电站。 据统计:汾河水库投入运行三十多年来,产生的防洪、工农业用水、发电等效益达40多亿元。总之汾河水库是20世纪末汾河流域最大的可以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因此被誉为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汾河水库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包括宁武、静乐、岚县、娄烦四个县的范围),库中适宜养浅、中、深层鱼类。品种有鲤、鲫、黄、草、娃娃鱼等十多种,并有大量的龙虾、龟、鳖等水产品。汾河水库绝不仅仅是一个宏伟壮观的水利枢纽工程,也不仅仅是一个鱼禽类的养殖场,它诱人的魅力还在于它是隐蔽在黄土丘陵中的一面碧绿的人工湖泊,以及与这山水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是一个在华北仅有,全国罕见的颇值一游的旅游胜地。

  云顶山:因山顶高耸入云而得名,位于山西省娄烦县西南部,距娄烦县城23公里,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及北武当山紧连,主峰海拔高2708米,为太原市最高峰,森林总面积4万余亩,为太原市最大的原始林区。云顶山气候凉爽,古树参天,四季常青,山花烂漫,山顶开阔,青草茵茵,池水涟涟。有各类植物1400余种,主要特产有云蘑、药材等。林中栖息着褐马鸡、金钱豹等285种珍禽异兽。特别是《西游记》故事实景更加引人入胜。主要景点有:悟空出世、师徒对话、三圣问天、八戒看山、高山情侣、情人树、日出云顶、夕照牧归、绿天冰地、飞泉瀑布等。

  周洪山:原名周公山,位于县城北部7.5公里处,海拔1767米。登临山顶,能够俯瞰周围数县之境貌。《永乐大典》载:“周洪山,石峡外,娄烦西。西北十里,有渥洼泉,汉武帝得神马于渥洼水中。”山顶普净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龙王庙等殿堂。山腰有明代高僧辉天和尚墓塔。每年端午节与农历七月十五日,周洪山要举办传统庙会。周洪山也是明末清初李述孔、李宗盛领导交山农民军的主要根据地。

民族宗教

  佛教在境域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和碑石记载,唐时,境内佛教已相当兴盛。清末民国初年,境内有佛教寺庙10余处,僧人100余人。佛事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打会、送忏、发引、祈雨、打孔雀、祭白雨、祭仔方、谢土等,其中尤其以打会、祈雨、发引声势浩大,除举行繁琐的宗教仪式外,念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境内多数居民每到佛教节日,都要到临近寺庙烧香拜佛,平时在家里也有供奉佛像的。抗日战争时期,各村寺庙大部分毁于战乱,佛教活动逐渐消失。80年代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本县佛教活动又恢复起来。1992年,娄烦镇佛教信徒自发组织复修周洪山寺庙4处,开始有太原崇善寺的服制师傅和忻州令狐村净莲寺僧人住持。每逢农历五月端午和七月十五“孟兰盆节”时,有60多位居士来此进行佛事活动。1994年,五台山集福寺僧尼仁广师傅来娄烦周洪山普净寺住持。

  天主教于清代光绪年间传入,抗日战争时期,境内天主教活动消失。90年代初,天主教再次传入本县,民间信徒主要分布在米峪镇乡的柴厂村、米峪镇村以及马家庄的潘家庄村、西会村等地。米峪镇乡柴厂村天主教盛行,几乎全村信仰天主教。1996年,太原市天主教协会集资在该村修建了天主教堂。

   基督教最早于民国15年(1926)传入,当时由2名挪威牧师进行传教,在岩头村居住近10年,教徒仅3人。抗日战争时期传教活动停止,基督教在娄烦境内消亡。1994年9月,该教再度传入境内,信教主要分布在杜交曲镇、天池店乡、娄烦镇等地。

  1995年,为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成立了娄烦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全县现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3大宗教,信教群众625人,其中:信天主教515人,基督教56人,佛教54人。现佛事活动地只剩周洪山普净寺1处。天主教现主要分布在米峪镇乡的柴厂村、米峪镇村和马家庄乡潘家庄村、西会村等地。基督教主要活动地区有杜交曲镇、天池店乡、娄烦镇等地。

土特产品

  莜面面食---面粉洁白,含糖量少,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食品。历来誉满三晋,名传皇家国府,曾为贡品之一。莜面不仅吃起来味美可口,而且含有多种营养成份,蛋白质占有很高比例,被专家鉴定为“粮中之王”。

  吕梁山牌西洋参---属引进的娄烦土产,由于受娄烦西南山区的气候和土壤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土产。该产品1998年通过国家中药管理局人参制品及系列产品质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总皂甙含量高,品质好,颜色正,香气浓,口感适中(微苦微甜)。产品无农业残留,有害元素铅、镉、汞、砷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1999年获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同年被中国农业博览会山西组委会认定为山西名牌名品。2000年9月,由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批准颁发中草药类商标注册证,商标名称为“吕梁山牌西洋参”。

  “晶乐”牌系列饮料---以娄烦无公害胡萝卜、西洋参及优质矿泉水为原料,生产“晶乐”牌胡萝卜饮料、“晶乐”牌纯净水等系列饮料。胡萝卜俗称“小人参”,含有大量胡萝卜素,以及铁、钙、磷、尼克酸等成份,具有下气消积、和胃健脾、养颜驻容、增强抗病能力的特殊功能。娄烦县自古就有种植胡萝卜的传统,其洼地、坪地的胡萝卜色鲜、个大、匀称、又甜又脆。本品精选当地无公害胡萝卜新品种“八寸人参”,保持其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优良品质,含胡萝卜汁30%,水果汁10%,分别有苹果、葡萄、蜜桃、沙棘、桔子等六种风味,饮用它,尽可得胡萝卜营养和南北果韵。

  云顶山蜂蜜---成份除单糖、双糖、蔗糖外,矿物质含量在0.05%左右,包括铁、铜、钾、钠、钨、镁、磷、硅、铝、铭、镍和钴等,蛋白质含量0.8%左右,并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及B族维生素、烟酸、泛酸、于酸、生物素等。具有抗菌、抗癌、补脑、壮体、调节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等药物作用。产品经山西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产品执行标准为二级,质量等级为一级。

  皇姑山的蘑菇---其中一种香菇,直径约七八厘米,菇体肥大,香味远散。远望如朵朵云彩,放着亮光,当地俗称“云盘”,另外还有顶土、百灵子等优良品种。它与羊肉搭配炒菜或做成汤是上等佳肴,而且是滋肺补气治疗咳嗽的良药。该香菇曾在广州交易会上被专家鉴定胜过佛教圣地五台山与东北长白山的蘑菇,可惜只在皇姑山与毗邻正背山小范围内出产,因其产量不高而弥足珍贵。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