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辽源市,别称“东北小上海”,吉林省辖地级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属低山丘陵区,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5138.72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全市常住人口为94.38万人。
辽源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清代康熙年间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因首开中国人工驯养梅花鹿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弛禁后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
辽源市是一座位于吉林省中部转型核心区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曾经有过因煤而兴、因煤而立的辉煌,被誉为“东北小上海”。城区龙首山、北山、栾架山、向阳山、黎明山五山呼应,东辽河、渭津河、梨树河、半截河四水环绕,玄门第一塔—魁星楼矗立于东辽河畔。先后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吉林省双拥模范城”“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辽源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
龙山区 面积
25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136200。
西安区 面积
17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136201。
东丰县 面积252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136300。县人民政府驻东丰镇。
东辽县 面积2174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136600。县人民政府驻白泉镇。
【历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间,辽源境内正式划为盛京围场,直到光绪四年(1878年),盛京将军曾祺以“鲜围场地多被流民私垦”为由,向清廷奏请开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奉天军督奏请,在今辽源境内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西部称西安县,东部称东平县,隶属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城原拟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瘩西侧(今龙首山)设置。大疙瘩在围内层峦叠嶂,绣壤相错;有山谷之险,足以控制四方;又通途畅行,居民已聚。因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军督曾祺、咨商荒务大臣廷杰,改勘城基于大疙瘩山,西至半截河,南至东辽河,北至半截河,方圆1里,面积541亩。将全县9个半围划为4保16社。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知县贵良到任既添修衙署、复倡本城商民捐造城门(即东吉、西宁、南康、北寿四门)。东平县始划乡牌,设置保甲,将全县22围划20个乡、12个镇、248个村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西安县隶属辽宁省。
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西安县、东平县行政公署,隶属辽宁省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废除海龙府。6月,辽宁省改为奉天省,西安县、东平县归奉天省辽沈道管辖,同年3月东平县改名东丰县。民国九年(1920年),西安县、东丰县归奉天省直属。民国十五年(1926年),西安县、东丰县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由于土地大量开发,人口再次大增,成为奉天省闻名的农业集散地。随之,县城各种店铺门房相继建立。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实行省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西安县、东丰县直属辽宁省管辖。
东北沦陷时期,西安县、东丰县先属伪奉天省,后属伪四平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31日,拟将西安县更名北丰县,但未被推行,仍称西安县。11月至次年1月,属辽北省第三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辽北省二专署,5月属中共辽宁省分委二专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西安县、东丰县获得解放。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三专署。10月15日,中共辽北省委决定建立西安市。属辽北省直属。原西安县城区和矿区划为市辖范围,同时成立西安市人民政府,与西安县首次分设。
1949年,先属辽北省。5月1日后,隶属辽东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为辽东省政府直属市。
1952年4月3日,因西安市与陕西省西安市重名,更名为辽源市。
1954年6月,辽东省撤销,辽源市和西安县、东丰县划归吉林省通化专区,辽源市仍为省直属市。
1956年8月1日,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改隶吉林省怀德专区。
1958年,辽源市划归吉林省四平专区。东辽县、东丰县划入四平专区。
1959年3月23日,撤销东辽县,东辽县并入辽源市。
1962年5月28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69年5月14日,撤销东辽县建制,划入辽源市。
1976年1月22目,恢复东辽县建制。2月1日,市、县分开办公。
1980年1月29日,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辽源市仍属四平地区代管。
1983年8月,辽源市升级为地级市。10月,恢复东辽县建制,隶属辽源市管辖(市、县四合四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南北长104千米,东西宽82.8千米。总面积为5138.72平方千米 [15],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8%。最东从东丰县的沙河沿上游中心线至东丰县永合乡的沙河沿、叶家崴子、后半拉山与梅河口市分界;最西端位于东辽县的泉太镇老营村的老营甸子,沿东辽河西南与辽宁省西丰县相邻。最南端在东丰县和平镇的马家沟、泉眼沟、伍家沟、冷家堡与辽宁省清原县接壤。最北端在东丰县的西大岗岭、郎头山脊、二道河口至伊通河上游中心线与伊通县相连。
地形地貌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向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属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沟川河谷纵横交错,地面切割破碎,山、丘、台、谷交错分布。海拔高度250米~900米之间,最高处在东丰县庆岭南山(海拔914米),最低处在东辽县双城村一带(海拔230米),相对高差为684米。长白山的分支哈达岭余脉由东北经辽源市中部斜向西南延伸,由此向西北、东南两侧逐渐倾斜,构成辽源市西南部最高(海拔600米以上),东北部较高(海拔500~600米),中部一线略低(海拔400~500米),西北部最低(海拔350~400米)的“双马鞍型”地势。
气候特征
辽源市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升温迅速、干燥,多西南大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盛行东南风;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多晴好天气,盛行偏东风,始降霜雪;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盛行东南风。常年平均气温为6.1℃,全市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常年极端最低气温-41.0℃,极端最高气温38.9℃。年平均降水量642.2毫米,其中5-9月降水量522.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1.4%,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多风向为ESE风。年平均蒸发量1339.8毫米。平均无霜期为221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396.6小时。主要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大风、寒潮、雷暴、暴雨、暴雪和霜冻等。
水文水系
辽源市跨辽河、松花江两个流域三个水系。东辽县及城区属东辽河水系。东丰县属辉发河和饮马河水系。境内有东辽河、莲河、梅河、伊通河及若干支流。其中,东辽河是辽河左侧一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萨哈岭西侧的安福村,自东向西流经辽源市区、东辽县、伊通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县及辽宁省的西丰、昌图县,在辽宁省的福德店附近与西辽河汇流入辽河。
辽源市境内流域面积261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0.9%。该河是辽源市区城市供水、东辽县农业用水的主要河流。莲河是辽源市另外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镇老爷岭,是东丰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境内河长45千米,流域面积1048平方千米。流经东丰县10多个乡镇后,在梅河口市莲河村汇入辉发河。
梅河是东丰县境内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东丰县小四平乡,于梅河口市区汇入辉发河。境内河长48千米,流域面积416平方千米。伊通河是饮马河支流,境内河长18.2千米,流域面积151平方千米。全市河流密布,河长在3-10千米的有257条,全长1543.6千米。河长在10千米以上的以56条,全长888.4千米。其中主要河流有23条,西部12条,东部11条。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坡降陡,河床浅,多弯曲,地表径流快,汇流时间短,河道多沙滩,河床不固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辽源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278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所,招生4405人,在校生10808人,毕业生287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0所,招生760人,在校生4694人,毕业生561人;普通高中11所,在校生18373人,毕业生4164人;初中54所,在校生22353人,毕业生6875人;小学60所,在校生43911人,毕业生6897人;幼儿园138个,幼儿15123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304人,毕业生62人;全市工读学校1所。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3%,学前毛入学率97%。
文化事业
辽源市共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7个。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辽源博物馆名录:辽源市博物馆、辽源市民俗博物馆、东辽县民俗博物馆、东丰县博物馆、东丰县农民画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辽源市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
医疗卫生
辽源市医疗卫生机构1041个,其中,医院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92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49 人;注册护士人数4425人;药师(士)331人;技师(士)617 人;卫生监督员68人;其他423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194张。
【交通运输】
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辽源市全境,辽西铁路、伊辽高速、营梅高速、吉草高速、辽西高速、辽长铁路贯通。
公路
过境高速公路:辽长高速、营东高速、集双高速、伊开高速辽源三环路绕城段(筹建)、辽开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双辽至松江河高速辽源段(筹建)
铁路
辽源站原名西安站,始建于1927年7月,同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归奉海铁路公司所管,后归奉天铁路局管辖。 2003年5月8日辽源站站舍和站前广场重新改造,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位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西宁大路1708号,有四梅铁路,辽开铁路,长辽铁路。
【风景名胜】
◆福寿宫
福寿宫坐落于吉林省辽源市龙首山南麓,是东北最大的道观之一,被誉为“华夏玄门第一楼”的辽源魁星楼便矗立于此。
福寿宫神像百尊,楼台殿阁,房屋百余间,青砖青瓦,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红漆门柱,绿树掩映,高雅清幽。
宫内藏有大量道教经典、道教乐章、乐器和道教法器、祭器。
有道士50余人。每有庙会,万人空巷,香火鼎盛,盛况空前。为东北著名道教洞天之一。
◆辽源魁星楼
辽源魁星楼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中心龙首山上,东辽河畔东北最大道教福寿宫内。气势雄伟宏大,风格独特壮观,为我国玄门(道教)塔楼之最,内供奉世界最大铜贴金神像,是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下面一二层是辽源市博物馆,上面七层为宗教活动场所。当前,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入辽源,远远就能望见高高矗立在龙山之巅的魁星楼直插云霄,景象蔚为壮观,不但成为辽源的一道美景,也给辽源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辽源魁星楼已成为辽源的一张城市名片与地标建筑。
◆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曾关押二战期间盟军中级别最高的战俘。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原有的20多间囚室仅存5间。还有地下室、地下通道和新修缮建成的约360平方米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史料展室。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西北角发现一个面积约30平方米砖砌水泥勾缝地下室,并有一长3米、宽0.8米的地下甬道,在甬道内发现两枚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壳,一个短把锹、一件短把镐和一个搪瓷盆。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是二战时期留下的遗迹之一,在二战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世界的影响较大。它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辽源二战时期盟军战俘营遗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9年10月,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吉林省东辽县,距东辽县县城1.5公里,距中心城市辽源市1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四梅铁路在县城通过,并设有停靠站,303国道横穿县区全境。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级景区,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的主体聚龙潭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以水产养殖、生态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聚龙潭水库于2001年10月1日竣工投入运行,水库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库容2414万立方米。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地处长白山余脉、乌龙山脚下,汇梨树河等八河而成,水草丰美,多产珍禽异兽。潭水幽深清澈、鳞波渺渺,群山千树、环绕四周,百鸟栖集、山水相谐,美不胜收。
◆辽源国家矿山公园
辽源国家矿山公园于2010年5月获得资格认证。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参观、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带。
辽源自1911年就开采煤炭资源,积淀了丰厚的矿业遗迹和人文历史。其中,“日伪时期死难矿工陈列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信一坑”、“泰信采炭所”、 “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西安矿业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本大佐旧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矿山公园内珍贵的矿业遗迹不仅是科考、科普、旅游参观的重要场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
◆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
吉林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地处长白山脉哈达岭南部,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山脉纵横起伏重叠,构成较为复杂的山峦峡谷台地。
全区山脉中上部较为陡险,下部较为平缓。最高峰为小寒葱顶子,海拔620米,其余山峰400—600米。丰富的森林季相景观是公园的一大特色,一年四季,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堂,美的仙境。总面积为7480公顷。
公园内原有道观,现存有遗迹,早年香火十分旺盛。现仅山脚下有坐棺两处(塔形建筑,上部已被毁),彼此相距4米左右,高约5米,为6角形。相传原道观的两位道长寿终坐棺而死,死后葬于此地。将此处辟为文化古迹宗教区,共占地0.5hm2,建筑面积500m2。将原有道观进行修复。新建一座山神庙,建筑面积200m2。另外,仿照古代的修葺方法,修建长680米的柳条边墙、封堆、边台,恢复历史陈迹,向游人展示当年柳条边墙和边台体系神密的原貌。在柳条边墙西侧修建草堂一座,建筑面积400m2。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安仁路36号,规划控制区100万平方米,核心馆区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20.69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遗址专题陈列馆。
2007年12月,“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文物馆”更名为“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截至2019年末,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馆内藏品数量达23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3件/套。
1983年11月2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将矿工墓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20日,辽源矿工墓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立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特色辽源】
辽源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和“中国棉袜之乡”等诸多名扬全国的美誉。
中国梅花鹿之乡
盛京围场辽源的养鹿历史悠久,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辽源市下辖的东丰县景色秀丽,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山溪交错,四季分明,风光宜人的天然景色造就了东丰县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养殖梅花鹿基地。东丰县资源丰富,早在清朝初期就被辟为皇家禁垦围场,野生梅花鹿在这里生息繁衍。清光绪初年,被列为“养鹿官山”,开始人工训养,至今已有200多年。辽源东丰,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鹿业发展史,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马记鹿茸”被国家确定为优质鹿茸的验收等级标准和出口质量免检商品,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1992年,清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全国政协常委溥杰先生亲自题词“神州鹿苑”,寄托了他对鹿乡发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亲笔题词“中国梅花鹿之乡”,表达了少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2000年,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同志题词“东丰--中国梅花鹿之乡”。2004年4月,被中国农学会特产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中国琵琶之乡
辽源显顺琵琶学校是由全国著名琵琶教育家周显顺先生创办的,是全国第一所、也是惟一一所特色品牌学校(前身为周显顺琵琶培训中心,成立于1983年)。20余年来,显顺琵琶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琵琶专业人才。截止到2006年,输送到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的就有130多名,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就有37名,其他学生分别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院校。
寒暑假期间,培训了来自北京、香港、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武汉、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的琵琶专业在校学生及青年教师百余名。有些已成为国内一些音乐院校的琵琶教师及各大乐团的骨干力量。
这一备受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为此,2004年5月,辽源市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了“中国琵琶之乡”的称号。
中国农民画之乡
辽源东丰的民间绘画,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发展的。回顾他们创业的初始,是在所谓“山光地落,日子特紧”,最贫穷的秀水公社(现更名为红石乡),稀稀落落的草屋里,隐伏着几位对民间绘画艺术的追求者,他们劳动之余经常聚在一起用绘画打发枯燥的日子——这就是东丰县民间绘画最初的艺术萌芽。是东丰县文化馆的艺术开拓者,才使秀水公社的艺术幼芽破土而出,并以他们为种子,根植在全县。可以想见,当年的开拓者们,踏着过膝的百里雪原,忍饥受累,甚至付出血的代价,为寻访农村的绘画人才,是何等的艰辛。开拓者们以真挚的爱心来团结、扶持这几位绘画的年轻人,可以说,民间绘画的花朵,是爱心和热泪培植的,从而得到社会的赞许,并得到文化部授于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
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该县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县域文化已初步形成特色。一些浓缩地域风情和乡土气息、展现当地农民精神面貌的特色文化——农民女子时装队、农民女子篮球队、农民小剧团、农民诗社、微型剪纸等在全省声名鹊起,其中以渭津镇农民业余小剧团最具代表性。这个小剧团始建于1983年,是由农民组织起来的民间业余群众文化团体,历经风雨,几经周折,始终把弘扬民间艺术与唱响时代旋律结合起来,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把欢乐撒向千家万户。1992年这个团所在的渭津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二人转”之乡,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棉袜之乡
辽源生产袜子自1937年开始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在2005年前,辽源就有大小袜企40多家,袜机总量2000多台,年产棉袜1.5亿双。2005年,辽源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试点,辽源市委、市政府乘此着手对全市袜业资源整合,于2005年6月,在辽源经济开发区财富路正式挂牌成立了吉林省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在辽源甚至在国内袜业也是最大项目的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在辽源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占地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园区分五年二期建设。一期产量达到20亿双,二期产量达到40亿双。园区完全建成后,将安置8万人就业,占辽源地区总人口的1/10。
2008年初,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正式命名辽源为“中国棉袜之乡”。现在,东北袜业园正在做大袜业规模上下功夫,规划到2010年园区入园企业500户,生产能力达到20亿双,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袜生产基地,使辽源袜业成为远洋巨轮,在世界的商品经济海洋乘风破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