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玛县,隶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大渡河上游,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壤塘、色达县接壤,西部与四川省色达县和州属达日县为邻,北部与州属久治县相连。土地总面积为6138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8.03%。班玛县有10289户、31794人。班玛县下辖1个镇和8个乡。32个村(牧)委会,2个社区,113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
【行政区划】
班玛县辖1个镇、8个乡:
镇:赛来塘镇
乡:多贡麻乡、马可河乡、吉卡乡、达卡乡、知钦乡、江日堂乡、亚尔堂乡、灯塔乡
【建置沿革】
唐贞观八年(634年),党项诸部内附,今班玛县地入唐版图;唐贞观十年(636年),吐蕃王国军队进入青海南部,今班玛县地被吐蕃占领;唐会昌二年(843年),吐蕃王国发生内乱,青海南部包括今班玛县地区在内的各个部落头人各自为政。 宋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军进军西藏,今班玛地区及青海省南部地区归属蒙古汗国;宋嘉熙十六年(1252年),忽必烈发兵南征云南大理,取道阿坝、甘孜大小金川,波及玛柯河流域。 元中统元年(1260年),班玛地区属今四川省境内的“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府”节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率青海蒙古军进军康区转赴西藏,在此前后,今班玛地区归属于青海蒙古右翼。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今班玛隶属于四川成锦龙茂道松潘漳腊营;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延派大军进剿果洛,路经班玛;清宣宗道光七年(1827年),头人合琼杰从今班玛县吉里堂康干部落带领7户牧民星夜逃至今玛多县黑河乡尕拉拉措一带居住;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成宁玛派寺院卡昂寺(今达卡乡境内);清德宗光绪六年(1880年),多智乾第三世活佛旦欠尼玛重建知钦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今班玛隶属果洛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张国涛率部到达任玉;同年7月,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军才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十六、十七、十八师、模范师及军直属机关万余人从四川省色达县渡过多柯河,翻过楼赛山,进则荣沟,出叶昂沟,渡过玛柯河到达任玉(今班前乡)地区,并沿玛柯河西行至王柔、阿什姜寺,经子昂沟、作毛沟等地,同年7月26日,进入四川省阿坝县。 1953年7月22日,果洛工作团派出以罗德干为团长、黑振德等为副团长的白玛本工作团(即班玛工作团)一行40人初探班玛,经过30天进入班玛寇垠卡地区(今莫巴乡政府驻地);同年8月14日,班玛工作团团务委员会成立,并将驻地迁至赛来塘(今班玛县城所在地);同年8月25—28日,班玛工作团在寇垠卡召开会议,确定了全面开展工作方法与步骤;同年9月1日,班玛工作团开始到各部落开展工作。 1955年4月,班玛县正式成立,县人民委员会驻莫巴乡(现赛来塘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班玛县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大渡河上游,东南部与四川省阿坝、壤塘、色达县接壤,西部与四川省色达县和州属达日县为邻,北部与州属久治县相连。东西长约137千米,南北宽约96千米。班玛县土地总面积为6138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8.03%。
地形地貌 班玛县地处青川边沿,属高山地。境内山脉纵横,山峰重叠,河流交错,山大沟深,其间有许多小块较为平坦的草原地和狭窄的河谷地带,这是班玛县地形特征的总面貌。班玛县整个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地面积约占面积的90%。班玛县河谷地主要分布在玛柯河、多柯河两河流域。河谷地带均生长着密集的灌木林,杂草纵生,且岩石遍地。
气候 班玛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2℃,平均降水量752.7毫米。 [23]气候受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冬春寒冷且多风,夏秋温暖而湿润,年平均最高气温8.4℃—11.6℃,最低气温-6.8℃—-4.0℃,年平均气温2.4℃。
水文 班玛县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玛柯河、多柯河、克柯河和洛曲等河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班玛县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乡寄宿制小学10所,乡村幼儿园12所;有专任教师266人,其中中学教师92人,小学教师174人。
文化事业 班玛县文化事业机构1个,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达5万册,文化馆1个。县级综合体育场(馆)2个,足球场4个,电影院1个。电影放映队1个,县级电视转播台1个,县级有线电视台1个。
医疗卫生 班玛县有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共47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民族医院1个,县级疾病预防机构1个,县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个、县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32个。
【风景名胜】
班玛藏族碉楼群
班玛藏族碉楼群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落之一。分为石碉、木碉、混合碉三种,其中石碉最有特色。外墙全用石片砌成,按照类似榫卯的结构,大小相扣、横竖交错,使墙体受力均匀,不易裂缝、倾斜。
玛柯河林区
玛柯河林区位于青海果洛州班玛县东南方向,属于大渡河上游地区,和四川省壤塘县接壤。是中国高寒林区重要的生物种群库,林区内共有植物67科220属466种。野生动物分布有白唇鹿、金钱豹、雪豹、雉鹑、金雕等11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还有棕熊、猕猴、小熊猫等2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和10余种省级保护动物。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班玛县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9个,省级文保单位7个。 2020年,班玛县发现石棺葬,这是青海省果洛州首次发现石棺葬。班玛县县城附近的采青滩班玛矿泉水建设区施工时,挖出一具骨骸,疑似古墓葬。后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实地考察,确定此处为典型的石棺葬。该棺墓侧卧人体遗骨一具。遗骸两侧为多片版岩构成,无随葬品。为确保考古价值,要对石棺葬近20米的半径范围进行地面剥层勘察,但未发现有新的石棺葬出土。
时令节日 班玛民间以藏历记年。藏历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生肖记年,如:金兔年、木马年、火龙年、土鸡年,并分为阴阳二气。岁时节日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少宗教活动又有牧民群众参加,久而久之便成为全民族的节日活动。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过年仪器的准备工作,先是煮蕨麻、磨碎曲拉、准备酥油糌粑、红白糖,做成“信木”,俗称藏民点心,还要炸油饼、煮羊肉、购买糖果糕点和烟酒等。
交际礼仪 班玛部落里来了喇嘛高僧、友好部落的头人等被看做是全部落的贵宾。外乡人来到部落谋求生活得到头人允许后,部落群众热情帮助安置,并给予物质方面的资助,使其能很快安定生活。远离家乡的外人或该民族的人在部落里被招赘为婿,均被看做众人的女婿,藏称为“木华”。牧民间有了婚丧之事时均互相帮忙,一户有丧,众人悲伤;一人有喜,大家欢喜。 盟誓是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和部落之间的交际仪式之一。过云部落里有大的征战等行动,均举行“煨桑”盟誓,以保证全部落齐心协力。在调节纠纷、解冤仇或商定婚约后,无论部落之间或牧民之间,都要以誓约保证信守,对败誓或背誓者,要给予严厉谴责。赠送哈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礼节。馈赠哈达时,必须双手捧献,接方也须双手领受。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用一只手受礼。洁白的哈达是班玛藏族人民作为表达内心崇敬的神圣礼物,视哈达为连结心愿和誓言的金钱,常以哈达献给活佛、寺院神佛塑像和尊贵的客人,表示崇高的敬仰之情。在盟誓和缔结婚约之后,互相交换哈达作为守约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象征。
民歌和曲 班玛地区的民间歌谣较为丰富,民间流传的歌谣大致可分为祈愿歌、赞颂歌、喜庆歌、劝戒歌、相马歌、情歌、诉苦歌和折嘎歌等类型。班玛地区主要传唱的是祈愿歌(祭祀的歌曲)、劝戒歌(劝导人向善的歌曲)、诉苦歌(诉说苦难的歌曲)、折嘎歌(一种富有特色的藏族民间说唱艺术,由专职的民间艺人演唱,即兴编词、边演边唱)。
舞蹈 班玛的舞蹈主要内容有:一种是祝愿“吉祥如意”的;一种是教人孝敬父母、喇嘛的;还有一种是情彻舞,诙谐幽默,一般属欢乐取笑的游艺,边舞边歌,有问有答,饶有风趣;也有宗教舞蹈。舞蹈的特点是全体跳舞者均戴面具,穿戴各色类似戏装的衣裳,还有手鼓、刀、斧之类的道具。每一出舞蹈必有一僧侣,头带黄色法帽,身穿袈裟,手捧哈达和点燃的高香,在前边带路,称“福那哇”。还有音乐伴奏的“跳神”(其中有法王舞、鹿舞、狮舞、骷髅舞等)。哑剧形式的逗笑节目如《阿扎拉》(头带印度、尼泊尔面具),《木才让》(寿星),还有类似藏戏的舞蹈如《格萨尔》《智美更登》等。宗教舞蹈的乐队,由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组成。吹管乐以唢钠为主旋律,配有小铜号2—3队,小的一尺多长,形似牛角,一节组成;大的一般由三节组成;最大的2米多长,号口直径达1尺多,只能吹单音,打击乐器有手鼓和钗钹,另有海螺一双。
藏戏 藏戏是一种以唱为主,说、唱、诵、舞、表、技融于一体的艺术剧种,是从宗教祈神仪式中分离独立成戏的,很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演出时,伴奏乐器类型较多,其中竹丝乐器为主,如:笛子、萧等。演出类型包括广场藏戏和舞台藏戏。
其它 班玛地区的绘画、泥塑、工艺品制作虽则落后于其他地区,但它别其特色,壁画、版画、多见于寺院的墙壁和经文石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人物形象生动,山川、花卉、鸟兽、和谐交织、富有生活气息;佛像泥塑,也多造型优美,逼真传神;人们常用的佩刀、首饰、器皿等工艺制做都有较高的水平。建筑艺术独具风格,寺院和农区石碉房的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雕楼精美。用乱石砌成的雕房墙壁,高耸两三层,平齐严整,棱角笔直表现了藏族人民的建筑技能和智慧。
【地方特产】
班玛县地方特产有班玛藏雪茶:“班玛藏雪茶”是以生长在海拔3200米-36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可河原始森林河谷地带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嫩叶为原料,利用“传统+现代”制茶技术精心加工制成。
【荣誉称号】
2020年4月,班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6月,被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省军区命名为青海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16日,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