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长沙市 | 株洲市 | 湘潭市 | 衡阳市 | 益阳市 | 常德市 | 岳阳市 | 邵阳市 | 郴州市 | 娄底市 | 永州市 | 怀化市 | 张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天心阁的风景图片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
 
天心阁旅游相关
交通信息
在市区乘坐122、130、167、171、311、314、402、406、803、908路公交车在“天心阁”站下车即到;或乘坐2、143、145、358、803、804、901路公交车在“天心阁西门”站下车即到。
首页 >> 湖南旅游景点 >> 天心阁
天心阁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路17号
电话:0731-85829982

天心阁获得荣誉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

天心阁门票价格
普通门票价格为30元/人次

天心阁开放时间
7:30——17:30

占地面积
846 m2

著名景点

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

天心阁导游图
天心阁导览图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天心区天心路17号。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天心阁。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天心阁景区因天心阁而命名,以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为主要景点,与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组成景区核心景观。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天心阁主楼原为一层建筑,至清乾隆年间加高到两层,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44年)《四库全书》总阅官李汪度所作《重修天心阁记》为证。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后复修城垣,将原两层扩建为三层。阁楼由主阁及南北两副阁组成,主阁三层高14.6米,副阁两层高10米,中间以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属典型的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

  【历史沿革】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始建天星阁,初为观星相的灵台。当时星相家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上应天心,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墙上建“天心阁”以应之。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所作的《分地方申详》,以及清初著名学者李文炤(1667~1731)《七跂》诗,所知最早记载了天心阁。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经略洪承轴对城墙与天心阁进行了一次彻底修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城南书院重修天心阁,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湖南学政李汪度为之作《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墉跨其首……冈形衍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使天心阁名声大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城南书院院长罗畸等捐款重修天心阁。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清军在此筑炮台固守,太平军未克,萧在阁前阵亡。战后废修城垣,将城谯楼二层改三层,并在楼的左右,仿文润阁造式,增建二轩。仍名天心阁。设炮台九座,并设外墙。清同治四年(1865年),巡抚李翰章对天心阁进行了一次精心修葺,历时五个多月,耗费十五万余千文(包括1861年的修葺与1864年的新建)。
  维新时期,维新组织南学会经常在天心阁聚会,唐才常、秦力山常在此宣传维新思想。
  辛亥革命前,湖南革命人士陈作新等常到天心阁集会,商讨光复计划。
  民国二年到民国七年(1913~1918年),青年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经常到天心阁游览、学习。民国五年(1916年)秋,湖南省府当局为方便长沙市民生活与商贸活动与天心阁北面百米处城墙之上建午炮亭(又名“午炮台”),每至正午十二时鸣炮报时。民国十三年(1924年),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将天心阁辟为湖南省的第一个公园。委派张孝准为筹备主任,由省警察厅长刘武负责实施此项工程;同年于阁之左右仿北京文澜阁规制,增建南北二轩,接以复道,气势尤显壮观。阁下辟为园林,今存熏风亭等胜迹。民国十三年(1924年),拆除城墙,唯天心阁一段城墙得以保留。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任湖南省省长的唐生智决定重修天心阁,同年由鲁岱主持完成。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在阁北建“国耻纪念亭”,并拆除原“午炮亭”。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红军攻克长沙,彭德怀等在此召开重要会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长沙建市,天心阁又得以大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天心阁毁于“文夕大火”,仅存城垣,蒋介石、周恩来等人曾登临天心阁古城墙视察灾情。抗战胜利后,于阁旧址建单屋茶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心阁辟为天心公园。毛主席、周总理、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此视察。
  1983年,天心阁依原阁旧貌重修,复建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主阁,增建了两座二层辅阁。
  1984年,天心阁落成。阁楼总建筑面积847.36平方米,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46根圆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2000年10月,天心阁再做修缮,阁外辟开放式绿色小公园,原来上阁处的青石板长坡被拆除。

  【主要景点】

  天心阁主体

  天心阁的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又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相随,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岳麓山为屏。

  天心阁重新复建名阁于明城垣上,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高出市区30米,居高临下,俯瞰万家。主阁3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32副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悠清越。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留为广庭。广庭东面筑以拉弓山墙和腰门。

  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炮洞均加修葺,更显古城嵯峨、面目一新各楼高耸之壮观。正如清代诗人李绍隽所咏:“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我今一登临,极目真穹廓。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湘水作带环,麓屏为扁钥。远浦送帆来,晴岗凝翠幔。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胜迹昭,纵笔摇山岳。”

  古城墙

  据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记载,长沙的城池始建于战国时期。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秦朝番阳令吴芮因率越人助刘灭秦有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长沙王,并封立长沙国。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湘水”篇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

  由此可见,长沙较大土城墙早在2200余年之前就已存在。

  民国十二年(1923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以市政公所总理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

  太平军魂

  “太平军魂雕塑”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它以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不幸殉难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太平天国将士们前仆后继、顽强奋战的精神。

  雕塑高6米,重100吨,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优质将军花岗岩制作。

  月城

  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是筑在城门外用来屏蔽城门的小城,共目的是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据《武经总要前集·守城》云:“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

  明洪武五年(1372年)长沙府卫守御指挥使邱广用砖石改造土城墙时,九个城门外均未筑月城。据清《湖南通志》载: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长沙知府王期升增建月城”,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并将阁下的城墙加石增垒,筑成内外两城,外城又筑成南北两个月城。

  清同治三年(1864年),巡抚恽世临为扩建天心阁的需要,重垒阁下月城与城墙。

  关于月城的具体用途,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邹欠白所著《长沙市指南》云:“阁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时守城藏兵之处也。”天心阁下月城内有五百平方左右的面积,可以藏兵数百人,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作战时,士兵可以轮番登上城头,下阵的士兵可以下到月城内,得到及时休整,且比较安全,保护兵力,同时也便于迅速替补作战中的阵前减员。

  2、月城城墙壁上有八个大炮洞,火炮隐置洞内,可避免敌炮的轰击,士兵也比较安全。

  3、一般情况下,月城筑在城门外,用以保护城门,守城方多了一道防御工事,增加了敌方攻城的困难。而天心阁下没有城门,不管敌方怎么强攻,当然总是不得而入。

  这对于不了解天心阁下无城门的敌方来说,如同误入了一个迷魂阵,始终攻而不克。这样一来,守城方便可控制敌方兵力,并增加其伤亡。

  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长沙城的城楼唯独天心阁最高大,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便将天心阁为主攻目标之一,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与兵力,这也许就是天心阁下的月城产生了迷惑的作用。

  崇烈门

  崇烈门,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的日寇。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为旧读,是忘记的意思。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映山楼

  映山楼,是长沙天心阁景区内一处集品茶、接待、牌艺、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她位于天心阁古城墙东北角,远眺湘江且遥望岳麓映山红,故名“映山楼”。

  其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具典型明清古典特色。环境幽雅、功能齐全、服务上乘,营业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具备容纳100人的大型会场,设有大小雅间12个。

  映山楼自2004年元月重新装饰营业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两万人次;同时,并出色地接待了国家重要领导李铁映同志、泰国公主诗琳通殿下、日本鹿儿岛市市长及世界旅游小姐一行的参观、考察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中国长沙首届星城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初赛”;接待各社会团体、单位在此举行联谊、联欢活动达二十多场次;各种大小会议八十余次。

  映山楼作为天心阁古城下的主要景点深受政府部门的关注,文化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发掘。

  名人石刻画廊

  《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主讲,朱洞为创始人;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下面三位都是岳麓书院的高材生: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 “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文章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影响至现代;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工资和房租两项,并说过:“廉才君子以自责,不宜以责人;惠者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茗香园

  茗香园,位于景区古城墙之下,主要对游客提供茶水、棋牌等休闲娱乐项目。

  熏风亭

  “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熏风亭。

  其时,国难重重,民生困苦,人们期望有一种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儿童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亭内刻有一篇何元文先生所撰的《薰风亭记》与一副对联,联云:“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此亭毁于“文夕”大火,《记》亦无存。

  逸响亭

  逸响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崇烈亭

  崇烈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清末民初,为统一全城时间,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以报时。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政府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崇烈塔

  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文昌帝君、魁星像陈列展示厅

  文昌帝君、魁星像陈列展示厅位于天心阁主阁一楼,正中央供奉着“文昌帝君、魁星神像”,是保长沙文运昌盛之举。

  在这两尊神像的两边石柱牌匾上刻有曾国藩题写的对联:上联是“垂训意无穷,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下联是:“读书期有用,居仁由义,岂徒在科第文章”。从曾国藩的这幅对联可以看出,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不经过科举,士子们是不可能获得一官半职和有所作为的;而要获取功名,还得靠自己读书的刻苦和对纲常名教的执着。上方题有“文运昌盛”四字牌匾,预示着湖南人杰地灵,文运昌盛,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展示厅右边墙面青石板上刻有“历代湖南状元名录”,左边刻有“历代长沙进士名录”和“明清长沙府著名科举人才名录”,细心的游客朋友都会发现,湖南历朝历代金榜题名考中状元者只有15人,而考中进士之人达1300人以上,同时,位居显赫,大有作为之人均在进士之中!

  【历史文化】

  天心阁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仍被广为传颂。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后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中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