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江苏的相关信息
江苏旅游投诉电话
江苏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江苏最佳旅游时间
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苏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江苏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江苏娱乐指南
江苏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由于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富庶,所以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比较丰富。尤其是地方戏曲品种繁多,具有很高的价值。流传较广的有昆剧、淮剧、苏剧、扬剧、淮海剧、柳琴剧、滑稽戏、木偶戏、苏州弹词、苏州评话等。
昆曲又名“昆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剧种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为起源于昆山而得名。昆剧剧本有很强的文学性,表演风格优美,曲调细腻婉转,悠雅动人。
淮剧又称“江淮戏”,是由当地的民间小调和敬神的香火戏融合发展而成,唱腔脆滑爽朗,朴实浑厚,具有浓郁的苏北乡土气息。
苏州弹词是一种综合性说唱艺术,表演者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并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苏州方言素有吴侬软语之称,音调轻细柔软,令人回味无穷。
首页 >> 江苏 >> 南京市 >> 南京市江宁区

  江宁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江南佳丽地”的南京市南部,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介于北纬30°38′~32°13′,东经118°31′~119°04′之间,总面积1577.75平方公里。东与句容市接壤,东南与溧水县毗连,南与安徽省当涂县衔接,西南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西与安徽省和县及南京市浦口区隔江相望。江宁区下辖9个街道办事处,114.6万(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江宁区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江宁区辖9个街道:东山街道、秣陵街道、汤山街道、淳化街道、禄口街道、江宁街道、谷里街道、湖熟街道、横溪街道

历史沿革

  历史上江宁仅县以上建置的名称有40个之多。“江宁”不仅为县名,还曾为郡或府之名。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始用江宁名称,至2009年已有1 728年的历史。江宁地域建置更迭频繁,沿革复杂多变,或数县并存,或侯国与郡县同列,或一县统管,或二县同城分治。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朝以前,今江宁地域属荆蛮之地。春秋时代,江宁属吴国。战国初期为越国管辖。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属金陵邑管辖。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废金陵邑设秣陵县,又另设丹阳、江乘县,同属会稽郡。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江宁地域为江都国,分置秣陵、胡孰、丹阳三侯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废江都国,复秣陵、江乘、胡孰、丹阳等县,均属鄣郡。晋太康元年(280),改建业县为秣陵县,恢复胡孰、江乘二县,又析秣陵西南置临江县。隋开皇九年(589),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并入江宁县,属蒋州。至隋大业三年(607),废蒋州,复置丹阳郡,江宁县属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江宁县更名归化县,与丹阳、安业等县属扬州郡。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天佑十二年(915),建升州大都督府,治上元县。宋开宝八年(975),改江宁府为升州府,辖江宁、上元二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建康府为建康路,辖江宁、上元等县。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都应天府,以为南京。江宁、上元县属应天府。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辖江宁、上元等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府,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废江宁、上元二县。次年废南京府设江宁县。民国22年(1933)2月10日,江宁自治实验县成立,直属江苏省政府。民国23年(1934)县治由南京迁至东山镇,与南京市分开,属江苏省管辖。民国27年(1938),江宁地区先后建立江宁、横山、上元县抗日民主政权。期间,汪伪在东山镇建立伪“县政府”。1949年4月24日,江宁县解放。4月28日,江宁县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宁县属镇江专区,1958年7月改属南京市,1962年5月复归镇江专区,1971年3月重新划归南京市。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

地形地貌

  江宁境内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地貌类型比较齐全。常态地貌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其中丘陵岗地面积最大,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形同“马鞍”。境内有大小山丘400多个,主要山峰有东北部的青龙山、黄龙山、汤山、孔山等,海拔约300米,是宁镇山脉主体;西南部的横山、云台山、天马山、莺子山等,海拔多在250米~350米,多系茅山余脉;中部的牛首山、方山等,海拔200米~243米。境内河道主要有秦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秦淮河为区境最长的河流,位于境内中部,纵贯南北,经南京市雨花台区入江,支流密布,灌溉全区一半以上的农田。境内西部濒临长江,江岸线长22.5公里,水面3667公顷。流入长江的主要干流有便民河、九乡河、七乡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境内主要湖泊有百家湖、杨柳湖、西湖、白鹭湖、南山湖、甘泉湖等。

江宁风光

气候特点

  2005年,江宁区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与常年相当,春末夏初大旱,属较正常的年份。年平均气温16.7℃,比常年15.6℃偏高1.1℃,除1月、2月、8月、12月以外,其余各月份均高于常年。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8℃,出现在1月1日。全年总降水量959.6毫米,比常年1037.6毫米少78.0毫米。其中2月、4月、7月~9月和11月份偏多,其余各月偏少,尤其是5月~6月降水量只有115.1毫米,不足常年同期的一半。春末夏初全区丘陵山区严重干旱,造成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秧田缺水移栽,植伤严重。≥0.1毫米雨日全年108天,比常年少10天。年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25天,出现在11月15日~12月9日。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8天,出现在8月28日到9月4日,过程雨量达57.1毫米,年一日最大降水量86.4毫米,出现在7月11日。6月26日入梅,入梅迟,梅期短,梅长仅5天。年日照总时数2022.3小时,比常年2099.9小时偏少77.6小时,其中3月~6月和12月偏多,其它月份偏少。年无霜期243天,比常年225天长18天。

自然资源

  江宁区实际控制面积为15.7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03万公顷(耕地5.85万公顷、园地0.25万公顷、林地2.4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2万公顷);建设用地3.65万公顷(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36万公顷);未利用地1.05万公顷(未利用地0.35万公顷,河流水面等其它土地0.70万公顷)。

  江宁区水资源丰富,分为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长江过境水平均过水量达9730亿立方米;秦淮河及其支流、水库、塘坝的地表水容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汤山温泉、冷水泉、祈泽泉、横望泉、一柱泉、宫氏泉、杨柳泉、方泉等,流水终年不断。著名的汤山温泉水温50℃~60℃,按照内热带的地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深处。温泉的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相差1.5℃,温泉水的流量为20升/秒,平均每昼夜流量为150吨~500吨。

  江宁矿藏资源丰富,多种多样,主要矿藏有6类25种。金属矿种有铁、钒、铜、锰、钴、金等,其中铁矿储量达3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1%,铜井金矿是全省最大的金矿。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岩、硅化石、重晶石、钾长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耐火泥等20余种,其中石灰石的储量最大,探明储量5亿吨左右;硫储量2000万吨,约占全省储量的35%。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脊椎动物有290余种,主要分为家禽家畜、野兽、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珍贵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獐、獾、穿山甲、龟、鳖、刀鱼、鲥鱼、鳗鱼等,其中中华鲟、扬子鳄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区有木本植物和药用植物1000余种,较珍贵的有雪松、柏树、银杏、枫树、金桂、银桂、榉树,明党参、夏枯草、板兰根、桔梗、苍术、百部、柴胡、女贞子等。

江宁区 地税办

经济发展

  江宁区2010年上半年全区GDP突破300亿。2009年全区全年GDP突破500亿。2008年全区全年GDP440亿。2003年全区实现GDP168.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57.9:33.1,形成了以外向为主导、工业为主体、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行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均为全国先进单位。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出口创汇3.7亿美元。第二产业不断壮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7.6亿元,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3.8亿元;基本形成了日用轻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汽车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 第一产业稳定发展,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3年江宁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粮经比调整为26.5:73.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正在朝着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增长,贡献份额大幅上升:2003年江宁三产增加值5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旅游、教育、金融、保险、信息、社区服务等得到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00公顷,增长8.06%。全年粮食总产量21.07万吨,比上年减产1.77万吨;油料总产量5.37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5.0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68%、5.35%;蔬菜总产量61万吨。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调优,全区粮经比由上年的31.2∶68.8调整为35.8∶64.2,粮食作物所占比重比上年回升4.6个百分点。全年林业产值3459万元,同比增长4.4%,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933公顷,新增绿地89.3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5.2%和30.1%,居省、市各区县前列。全区通过3年“绿色江宁”工程,累计新增成片造林造绿面积1万公顷,是前15年植树造林面积的总和。牧业产值7.51亿元,同比增长2.04%;渔业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7.49%。饲养奶牛2.39万头,比上年增长9.13%,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总数50%左右;牛奶产量7.54万吨,增长18.7%。生猪饲养量46.96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家禽饲养量826.58万只,比上年下降17.1%;肉类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禽蛋产量2.42万吨,比上年下降4.3%;水产品产量4.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84%。全区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比重分别达到45.5%和42.9%。全区优质粮油、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养殖业等特色基地加快发展,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4个,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7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6个,创市级名牌农产品7个。

  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5.6亿元(市评价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4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4.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30.1%;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0%;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7.13亿元,同比增长23.8%。伴随着工业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也有所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55.72亿元,同比增长21.18%;工业产品产销率97.8%,同比增长0.6%;实现工业利税总额39.63亿元,增长13.16%;实现工业利润24.46亿元,增长3.16%。

贸易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达225.27亿元、13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和39%。其中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87亿元,同比增长35.43%;房地产投资30.76亿元,同比下降3.23%;农村非农户投资84.79亿元,同比增长53.5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96亿元,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投资1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3%,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达到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第三产业投资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46∶55.8∶42.74调整为0.87∶57.94∶41.19。全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4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1.2%。

  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在各行业中,批发业3.09亿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53.54亿元,同比增长9.4%;餐饮业8.84亿元,同比增长69.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6.94亿元,同比增长3.6%;集体经济4.98亿元,同比增长18.5%;私营企业7.14亿元,同比增长16.9%;个体企业37.3亿元,同比增长19.9%;股份制企业1.76亿元,同比增长13.9%。

  2005年,全区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创新招商举措,拓宽招商领域,实行多形式招商,全区外向型经济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75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0个,比上年减少2家;协议注册外资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9.9%;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5%;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加1.14倍。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10万美元,新增劳务输出200人。

  全年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2%;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7.3%。金箔集团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横溪、陶吴两镇农业旅游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龙山上庄园、淳化牛奶园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南山湖、银杏湖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汤山明文化村积极启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江宁宾馆、金旺宾馆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

城市建设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投资16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标准化改造50公里、自然村公路 “水泥化”50公里;投资3500万元完成公路危桥改造和撤渡建桥37座,在全市率先实现“无渡区”目标;投资500万元完成禄口机场东大门至铜山集镇道路改造工程;淳湖公路养护改善工程和大谷线道路改造工程进展迅速。二是继续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改扩续建城北西路、文靖西路二期工程等5条城市道路建设;完成天印大道、宏运大道、文靖东路交叉路口等主干道绿化改造,新增道路绿化面积近2万平方米;长江引水二期工程管线全线贯通,完成开发区净水厂扩建工程,铺设城市供水管线18公里;积极推进天然气置换工作,新铺设煤气管道70公里,新发展用户8000户,至年末,全区有6.2万户用上天然气。

南京南站[效果图]

交通运输

  2009年,全区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785万吨,货运周转量10636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1.9%和38.0%;全年完成客运量18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9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6411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下降2.2%。江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距离市中心仅7公里。处于国家、省为南京构筑的大交通网络枢纽地位,全区已形成了快速立体交通网络。

  江宁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有等级公路1800多公里,公路密度达1.2km/(km)2,居全国第一。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超过7000万吨。境内有104国道、312国道、205国道及沪宁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宁高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及横跨江宁的南京绕越高速。做为南京三环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汤铜公路由东北向西南横跨江宁全区。

  江宁境内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9年禄口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8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超过20万吨,位居全国第五,并进入快速发展期。另,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

  南京是连接华中、华东、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启,津浦、沪宁、宁芜,京沪高铁 沪汉蓉宁杭,宁安铁路铁路交汇于此,货物可达全国各大城市。华东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南京南站位于江宁岔路口地区。江宁距离火车站7公里。

  江宁距亚洲内河第一大港口新生圩港仅17公里,东距入海口347公里。南京港拥有万吨以上泊位16个,年货物吞吐量已达一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已达200万标箱以上。港内可常年停泊5万吨级的远洋货轮,每月均有发往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的航班。

科技教育

  2005年,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54项,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0项、国家创新基金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项。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0家,全年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40个。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建设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年内,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引进推广新品种150多个,新技术50多项,新增产值2.2亿元,辐射示范带动全区面积2.1万公顷。

  2005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5.18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4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初中入学率99.9%,高中入学率92.2%,高中入学率逐年提高,比上年增加1.31个百分点。现有小学56所,比上年减少19所;小学在校生4.34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6周岁~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幼儿园58所,在园儿童1.49万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到63所,其中民办学校7所(小学至高中段3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1所)。全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生4198人,被各类高校录取3321人,录取率79.11%,比上年下降6.2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421人,比上年净增379人,本科录取率33.8%,继续位居南京市前列。是年,全区共有22所学校通过省级示范初中验收,占全区独立初中的88%;江宁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区”。

体育馆

文化卫生

  2005年,成功举办第五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创作文艺作品145件并在舞台上演。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农民叔叔上学记》等4篇征文获三等奖;在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中,《致小泉纯一郎的一封信》获一等奖,《战争、和平》获三等奖;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文艺大赛暨第十一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梁帆等24人分获声乐、绘画、书法、器乐、朗诵、主持人比赛的“十佳”、“十优”奖项;在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上,书法作品《对联》获金奖,舞蹈《小雨点》获二等奖。完成郑和墓园环境整治工程,成功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祭扫仪式”。继续加快全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终端4.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18.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创建“全省有线电视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005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卫生机构床位2951张,其中卫生系统机构29个,拥有床位1318张;卫生技术人员2413人,执业医师696人,注册护士745人,其中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1974人,执业医师555人,注册护士566人。全面实施以风险福利型、门诊、住院双报销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覆盖率100%,群众参加率94.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加快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区医院、第二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开发区同仁医院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区中医院病房楼改造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区完成17个水厂改建任务,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万人;完成改厕1.81万户,改厕普及率50%。

  2005年,建成区体育中心“一场一馆”,圆满完成“十运会”摔跤、女子足球等比赛任务。参加省、市比赛共获奖牌120枚,其中获得金牌56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次,参加人数2万人,全区新建16个全民健身点。

社会保障

  2005年,全区加大环保绿色创建力度,百家湖街道太平社区获国家级“绿色社区”;百家湖街道学府社区、东山街道外港社区、方山街道科苑社区获省级“绿色社区”;东山街道邵圣社区和章村社区、方山街道方山社区获市级“绿色社区”;上峰镇获市级环境优美镇称号。

  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1.08万人,比上年增长3.54%,其中男性人口40.42万人,增加1.37万人;女性人口40.66万人,增加1.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74万人,出生率9.3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5.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计划生育率98%。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8628元,比上年增长10.0%。据农村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77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6%。据城镇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97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

  2005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2145家,比上年末净增475家,参加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职工分别为10.53万人、7.2万人和7万人,养老新增参保2万人,参保覆盖率98%。全区共有2200家单位、1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单位增加451家,人数增加1.5万人,参保率9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2.12亿元,比上年增加0.55亿元,基金征缴率达到99%。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推荐城镇人员就业近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兴办家庭型创业组织760个。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2.8%。

阳山碑材

风景名胜

  青龙形胜,秦淮逶迤。江宁似一颗明珠,青龙脚下镶嵌;江宁像一个巨人,秦淮玉带缠腰。江宁地处六朝古都南京,从五代杨吴时代起,江宁、上元两区同城而冶,一直到清末。南唐、明代初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在今南京城建都,实际上是在江宁、上元的地域中。今天的江宁区可以说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江宁又处在秦淮河、长江交汇处。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在这块山川秀丽而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江宁有着秀丽的山川,众多的名胜,丰富、璀灿的文化遗产。说山,汤山、孔山、青龙山、横山以及云台、天宝、白头诸山,岗岭绵绵,林木森森;牛首、祖堂、方山等,更是山秀景幽、自古闻名。说水,古老的涂淮河上承溧水、句容主源,下经南京入江。说到古迹名胜、文化遗产,六代繁华、朱明鼎盛,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和动人的畲族。

  江宁的山川形胜,曾引得历代诗人文士泼墨挥毫,发于题咏,传诸后世。“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是“诗仙”李白的隽语;“谢公含,世去值艰难”,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山的慨叹。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清代性灵派大诗人袁枚等等,都曾在江宁写下大量诗篇,赞美这里的山川人文,寄托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怀念。

湖熟文化

  在秦淮河流域,在长江岸边,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长方形、椭圆形、或是圆形的平顶土丘,仿佛是一个露天的土戏台。考古学者们考证证明:这叫“台形遗址”,这是远古文明的佐证。湖熟文化遗址就是其中最早发现的一处。

   湖熟文化遗址发现于1951年。这年春,考古专家们先后调查了紧靠湖熟镇北,高出地面约十余米的城岗头、梁台等台形遗址。接着又考察了湖熟镇西北约500米处的小宝塔山和鞍岗头、老鼠墩等五处,收集了大量的文物。有的断层中还有一米厚的贝壳层,这是古文化遗址的明显标志。专家们考查后认为秦淮河两岸凡是高岗都可能有这种文化遗存;南方的史前文化似为另一系统,它与黄河流域古文化遗址有许多不同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掘,考古学者们认为“湖熟文化”大体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我国历史上曾有“泰伯奔吴”的故事,湖熟文化大约就产生于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

节庆活动

  江宁区禄口曹村、沈庄一带流传“高台狮子”相传悠久、技巧较高,动作细致,情趣可掬。演员在叠起的3张桌子和1张板凳上表演自如,并能在高台上翻滚倒立。近年来推陈出新,口耳眼尾均能活动,深受观众喜爱。

  在江苏江宁县淳化乡新庄村东山附近,有一处绝幽名胜-虎洞,自古闻名。这里虽无奇峰险壑,但松竹繁茂,郁郁葱葱,四季如春,层林尽染,如遇东升朝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景色更加宜人,人称“虎洞明曦”,乃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相传,这一带地方过去很富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是,有一年却干旱无雨,水涸田裂,眼看噩运就要降临。于是,人们纷纷敬神拜佛,求雨消灾,无奈天公并不作美,饥渴的人们只有望天兴叹。突然,从东山的一个石洞中跑出一只五彩斑斓的猛虎,径直跑到山下,前爪不停地刨土。众人闻虎色变,惊恐万状,四散奔逃。几天后,有些胆大的人出于好奇下山看个究竟。真是奇迹:原来在虎刨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口清泉,水质清澈甘甜,汨汨奔涌。众乡亲都说这是“神虎”搭救。从此,人们就把“神虎”奔跑出来的洞口叫做虎洞。“神虎刨泉”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地方特产

  南京云锦:南京江宁织造的云锦一向以柔韧的质地,经久不褪的艳丽色泽独步天下,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锦。

  湖熟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

  金箔工艺品:江宁金箔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为中华传统生产工艺。1克黄金锤打出来的金箔可覆盖0.47平方米的面积。主要用于建筑、服饰、工艺品、佛像装饰贴金以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