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位于苏州大市中心,东依阳澄湖和昆山,西衔太湖,北接无锡和常熟,南临苏州古城区、工业园区和高新区。总面积41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35.50万人(2006年底)。相城区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14个高速出入口,京沪高铁、沪宁城铁均在相城设站。相城区文化底蕴浓厚,孕育出了陆逊、陆贽、姚广孝、沈周、文徵明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还形成了以“御窑金砖”为代表等“相城十绝”文化遗产。相城区,拥有阳澄湖水面的三分之二,水产资源丰富,其中:阳澄湖大闸蟹驰名海内外。
区人民政府驻元和街道。邮编:215131 代码:320507 区号:0512
行政区划
相城区辖4个街道、4个镇:
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
镇: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相城经济开发区
历史沿革
相城因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在阳澄湖畔“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其他,欲筑城于斯”而得名。
200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相城区辖原县级吴县市和陆慕、蠡口、黄桥、渭塘、太平、湘城、阳澄湖、北桥、黄埭、东桥、望亭、通安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陆慕镇。2001年2月28日,相城区正式挂牌。
地理位置
相城区地处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东距上海85km,西距无锡30km,北至南京198km,南至杭州150km。京沪铁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227省道、苏虞张一级公路纵贯南北,是苏州市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交通节点。
物产资源
相城区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阳澄湖16.65万亩水面,属相城区境内面积12.48万亩,占全湖四分之三。素以“青北、白肚、金爪、黄毛”著称得阳澄湖清水大闸蟹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相城区占全湖蟹产量得6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享有“中华之最”的中国珍珠城出场的太湖淡水珍珠工艺品在2001年APEC财长会议期间被指定为馈赠各国财长夫人的专用礼品。此外,御窑金砖、陆慕、九龙砖雕、渭塘琴弓、袁氏堂蟋蟀盆、黄桥青铜器、黄凓瓜子、湘城麻饼等传统手工艺品,特长享誉中外。
经济发展
建区以来,相城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7%。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区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年均增长23.5%、25.5%和30.4%,逐步形成了特种化纤、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4%,初步形成了以传统商贸业为龙头,专业市场为特色,新兴服务业为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全区拥有蠡口国际家具城、中国珍珠宝石城、中翔商贸城等专业市场17家,4星级以上标准酒店4家。
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又跨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6亿元,增长12.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万元,分别增长10.1%、11.2%。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830亿元、工业利税83亿元,分别增长7.6%、7.5%和1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4.8%。创新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省级37个;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4只;建成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有1人入选“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授权专利717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新增市知名商标4个、市名牌产品17个。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加强,新建污水提升泵站4座、污水管网100公里;62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基本完成。建成阳澄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6个。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深化,实施节能技改项目57个,节约标准煤2.8万吨。全区完成COD减排量2000吨、SO2减排量8000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利用。
工业经济
5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新技术企业,2008年全区工业经济完成工业产值761.93亿元,销售收入733.40亿元,工业利税72.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比重达62.24%,工业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93家。
2008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55亿元,同比增长22.2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各行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分别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10.98亿元,增长2.7%,批发和零售业亿38.62元,增25.1长%,住宿和餐饮业亿3.19元,增长24.9%,房地产业15.96亿元,增长24%,金融业16.56亿元,增长27%,其他服务业25.23亿元,增长23.4%。
全区完成服务业投资87.53亿元,增长13.1%,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服务业投资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2.9%,比工业性投资高5%,服务业投资总量超过二产投入13.28亿元,成为了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动力。
全区服务业实现税收11.51亿元,其中国税3.46亿元,地税8.05亿元。全区新批外资企业服务业项目10个,注册资本24908万美元,同比增长58%;服务业到帐外资6133万美元,占比达24.6%。
2008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5家;完成注册外资8.03亿美元,其中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2亿美元;有验资报告到帐外资3.7 亿美元,其中商务部确认到帐外资2.54亿美元;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8.0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8.4亿美元;新开工企业50家,新开业企业44 家,新批自营生产企业117家。完成外经合同额2205万美元,外经营业额1323 万美元,劳务输出人数425人。
阳澄湖
农业经济
2008年,是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喜庆之年,也是我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及时应对、克服并战胜了大雪灾害和“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强,“花城”建设取得显著业绩,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显著加快,农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着力推进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市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荷塘月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二期、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二期、迎湖优质水稻示范区及区级阳澄湖消泾高效渔业示范区二期等四大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荷塘月色二期占地3000亩,今年已投资6000余万元,以莲花为主题的多个小岛以及荷诗长堤已基本建成,相应配套水利设施也已基本到位。已建成观景台、候车亭、涵洞、木栈道、亲水木平台等多个配套设施项目,游览车、荡舟、荷文化长廊、茶楼、餐厅等已对游客开放。与东山御封茶厂已成功合作开发了具有国家专利的荷叶茶,延伸了产业链。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取得成功。
自去年10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菊花展、小荷夏令营、百名儿童画荷大赛、世界休闲小姐巡游、中日青少年围棋友谊赛,以及采莲节等多项重大活动,影响日益广泛。望亭虞河蔬菜示范区二期今年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新建设施大棚200亩,其中新建钢管大棚175只、高档连栋大棚3只、3600M2,并建有自动喷滴灌、泵房、电力、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示范区获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9个,产品已成功打入欧尚、家乐福、园区湖东及贵都邻里中心等,优质的农产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的普遍好评。预计,今年示范区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股农人均增收1500元。望亭迎湖优质水稻示范区连片面积1千余亩,新增投资600余万元,填平鱼池125亩,新建沟渠5500米,改造机房泵站1只,铺设水泥路面5700米、道渣路700米,添置乘座式、手扶式插秧机各二台。成立苏州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注册“金香溢”商标。今年小麦平均单产350公斤、较大面积增产23%。无纺布育秧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取得成功。水稻机插秧得到推广。示范区全部种植常优1号水稻良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预计水稻单产650公斤以上,较大面积增产10%,亩均效益617元。该示范区已被定为永久性示范区,并努力朝着有机农业的目标迈进。阳澄湖消泾高效渔业示范区二期投资200万元,整治土方3500立方米,整改鱼池200亩,铺设进排分离配套水系1000米,扩容400KVA电力设施,新建一级净化池30亩、二级净化池45亩,新增微管增氧设施面积250亩。阿科曼生物膜净化水循环利用试验获得成功并进入实用阶段,实现了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及内循环水资源的节能利用。高效设施农业稳步发展。全区新增高效农业(渔业)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3055亩。新增钢管大棚700亩、防虫网500亩。目前,全区拥有省、市、区、镇四级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1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区级4个、镇级6个,已建成总规模47585亩,涉及粮食、特种水产、蔬菜园艺、休闲观光产业,形成了四级示范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示范、辐射、带动、增收作用已日益显现。养殖水净化实验、水稻有机种植试验、畜禽粪便造粒综合利用实验均获成功,得到了省、市的肯定和推广。
经济开发区
相城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2年1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各大开发区的中心位置。开发区南面以沪宁高速、京沪铁路、312国道为分界线,北临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面紧靠苏嘉杭高速公路及205省道,西依苏州市中心东环路北接线。东南距苏州工业园区5公里,东距昆山开发区20公里,南距吴江开发区20公里,西距苏州新区15公里。
开发区更是处于各大空港的中心地带。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5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南距杭州萧山国际150公里,西距新启航的硕放国际机场20公里。货物的海上通道可以选择东距120公里的上海港和北距90公里的张家港。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低的投资成本、周道的亲商服务以及在苏州工业园和苏州高新区的产业辐射带动下,至今已集聚了200多家内、外资企业,涵盖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高科技行业。
开发区优越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保证了客商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采莲住宅小区、采莲商业广场、打工住宅楼的规划建设大大缩短了投资者和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两者直线距离仅五分钟车程;在水一方大酒店、南亚宾馆等星级酒店能缓解客商的旅途劳累;中兴高尔夫球场和规划中的阳澄湖休闲渡假区是工作者休闲渡假、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苏州国际外语学校可解决外商子女的就读问题;投资两亿元的相城人民医院时刻成为客商们的身体健康保障。
城区建设
城区综合功能得到加强。中心商贸城建设初见成效,漕湖产业园“九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到位,相城科技创业园一期主体建成。阳澄湖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莲花岛沿湖景观改造工程。高铁新城核心区道路建设顺利推进,朝阳小区主体竣工、朱巷小区开工建设。区域路网更为完善,新建道路52条、119公里。深化公交优先战略,新增公交线路6条,新建候车亭200个,新投入使用农村客运站7个,新增出租车319辆。做好了京沪高铁、城际铁路、轻轨2号线等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生态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种植各类花卉2000万株。花卉植物园、三角咀湿地公园、环漕湖景观、万亩城市森林公园等工程进展良好,新增村庄绿化合格村90个、市级村庄绿化示范村12个,顺利通过省级村庄绿化整体推进区验收。我区被评为“绿色苏州先进区”。成功承办了第二十三届全国荷花展、第四届中国?苏州美食节,举办了首届阳澄湖旅游节等活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基建投入达5亿多元,陆慕高中、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成投用。卫生计生工作扎实推进。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断巩固,人均参保额增至320元,参保率达99.9%,参保农民实现刷卡看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建成“农家书屋”101家,实现村(社区)级全覆盖。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复查。我区运动员张浙慧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柔道女子78公斤级金牌,实现我区体育竞技成绩历史性突破。
交通运输
相城以“规划在先、道路先行”理念规划城市,依托原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绕城高速、312国道、227省道贯穿境内的优势,大手笔启动现代交通建设,以“每星期筑路1公里”的速度开展“网格化”路网框架建设,形成了“九纵九横两联一环”快速通道。全区各地5分钟内即可上高速。未来的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将设在相城区。随着这些“城市血管”的迅速延伸,全区实现了公交线路网络化,实现了城区路路通公交、农村村村通公交。根据相城区的交通规划,区内将形成方格网的道路,并与轻轨形成多层次、系统化、布局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
科技教育
2008年共组织申报市级以上的科技项目260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6只、国家火炬重点高新企业3家、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3项、省支撑计划项目14只、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国际合作项目3项、海外科学家江苏发展专项1项、省高新产品25只、省民营科技企业25家,市级科技项目160项。取得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只、省科技支撑项目(农业)1项、批准省级科技创业园1家、省自主创新试点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8只及2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新标准认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321件和489件。
目前,全区有独立建制公办中小学26所,其中小学13所、高中2所,完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9所,中心幼儿园13所。每个乡镇(街道)都有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协调发展得到进一步推进。3周岁以上儿童入园(学)率达到99.3%。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9.95%、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28%。成人教育培训质量不断提高。依托各乡镇(街道)成教的阵地和资源,围绕服务“三农”和“富民强区”,全面普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培训,积极推行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达95470人次。
卫生文体
2008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总数138个(含私营医院、门诊部、诊所13个)。全区医院、卫生院床位总数为1079张,千人拥有床位2.95张。全区共有卫生工作者1593人,其中,医生数528人,护士数476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1.46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护士1.30人。全区卫生系统固定资产3.99亿元。2008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79.28岁,传染病总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婴儿死亡率3.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全区各医院、卫生院完成门急诊224.46万人次,出院病人4.82万人次,病床使用率69.52%。
2008年,全区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55610平方米,基层文化建设实现“六个全覆盖”:评弹书场全覆盖、特色文化场馆全覆盖、广场文化全覆盖、数字电影全覆盖、村级图书室全覆盖、文化信息工程共享点全覆盖。全区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组织开展了三大系列78场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截止2008年底,全区公益性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33930平方米,人均1.20平方米,建有篮球场80个,健身点218个,晨(晚)练点15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2人,各级体育健身俱乐部122个,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