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图片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旅游相关信息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交通
自驾:
沪宁高速线路
沪宁高速→中山门出口→中山东路→龙蟠路→雨花东路→出口往右转直行
二桥高速线路
二桥高速→宁镇公路→新庄立交→九华山隧道→龙蟠路→雨花东路
宁杭高速线路
宁杭高速→机场高速→花神庙立交→雨花广场→雨花台景区南门

公交:
夫子庙至雨花台风景名胜区:44路/49路(夫子庙上,窑湾街下,3站);换88路、26路、101路区间、101路(雨花台下),下车向南230米。
乘26、88、105、202、204、305路到“雨花台”站下,回走至丁字路口;33、101、102、106、137、164路到“立交桥”南京雨花白癜风研究院站下车往西250米
乘南京地铁1号线到“中华门站”3号出口向东300米(注2、16、49路到“雨花台”站下,过铁路天桥左转到丁字路口)。

气候条件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
夏热冬寒”是南京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显著气候特征,通常12月份下雪机会最多,如果您有缘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显妩媚动人。

景区购物
红色旅游纪念品有各类雨花台革命烈士事迹介绍书籍,有《雨花忠魂》、《南京英烈》、《永远的丰碑》、《铁窗岁月》、《斗争纪实》等。特色旅游纪念品有雨花石、雨花茶和旅游小商品等。
首页 >> 江苏旅游景点 >>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北部中华门外
电话:025-52411523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获得荣誉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
免费(部分景点收费)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开放时间
淡季:6:30-17:30 旺季:6:30-18:30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
153.7万平方米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导游图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导览图

 

  南京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城聚宝门(今中华门)以南,雨花台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有各类林木30余万株,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自古便是江南地区登高揽胜之佳地。

  雨花台最早记载于公元前1147年,泰伯在这一带传礼授农,南梁天监六年(512 年),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此设坛说法,感动上苍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改名为雨花台,并沿用至今。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达10万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雨花台烈士陵园,这是新中国后建成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

  【发展历史】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南京雨花台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
  三国孙吴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东晋时期,胡人压境,都城南迁,豫章太守梅赜带兵抵抗,屯兵于此。为纪念梅将军的高风亮节,后人在此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梅岗遂得名。
  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雪映山眉紫,烟消树顶圆",这些美妙的诗句,正是历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写照。
  宋代金兵大举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雨花台痛击金兵。
  明、清两代,雨花台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雨花台一带成为当时有名的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三上雨花台,现景区内的"乾隆御碑"正是其第一次游雨花台时所题。雨花台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都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
  太平天国时期,天京保卫战中,忠王李秀成同清军将领曾国荃曾在此血战经年。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曾和清兵在这里展开激战,史称"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在这次激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革命军中出现了一支以辛亥革命女杰尹维峻为队长的女敢死队,她们奋勇厮杀,至为壮烈,为争夺雨花台要塞屡建战功。这次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南京得以光复,对稳定革命形势以及孙中山最终定都南京起了决定性作用。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就率领随从六人,专程骑马到雨花台视察,对雨花台之役给予高度评价。民国初年,将雨花台之役阵亡的200多位将士遗体及其战马合葬于此,垒筑成两座土冢,树碑纪念。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重修了墓冢,新建了花岗岩贴面弧形照壁,成为辛亥革命在南京的一处重要纪念地,也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景区建设】

  风景区的建设可分为三个时期。

  1949至1979年,根据“先绿化、后建设”的方针,主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造林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陆续兴建了大规模的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依次展开。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进行大规模的景区景点建设,修复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点,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馆和江苏省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完成了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以及生态密林区的建设。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 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

  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碑前还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在纪念碑南边的山岗上还有一座呈"U "字型,颇具民族风格的花岗岩结构的大型建筑--"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主要景点】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当年,在中国建筑界,杨廷宝先生和梁思成齐名,被誉为“南杨北梁”,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他创作设计的。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屋顶,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重檐形式,加以简化,轮廓简洁而庄重,富有纪念性的美感。屋面特别的白色琉璃瓦,白色马赛克饰面的外墙,白色大理石窗框以及白色栏杆,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浑然一体的白色,与馆周围的绿色树林形成明显对比,在阳光下显得分外巍峨壮丽。 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日月同辉”花岗石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也是纪念馆的馆徽。门庭南上方刻有邓小平手书的馆名。纪念馆整个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1988年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内陈列着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史料。他们当中,有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有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泽东介绍入党的毛福轩、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朱克靖、八路军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等。1999年,纪念馆陈列进行改造。新的陈列融多媒体系统、随身听讲解系统、灯光音响系统以及著名艺术家创作的背景音乐和美术作品为一体,成为同类场馆中的一朵奇葩。

  江南第二泉

  雨花台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品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当前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

  纪念碑廊

  纪念碑廊位于纪念碑护墙内侧,东西各90块黑色磨光花岗岩石壁上镌刻了由国内36名书法家书写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义论》3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烈士就义群雕

  位于雨花台北殉难处,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再现了革命烈士就义时的英勇形象。

  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米的制高点上,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宽7米、厚5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前立有一尊5米多高的革命烈士青铜塑像。碑身正面“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为邓小平题写。碑身背面刻有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所撰的碑文。

  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西展开长90米,南北伸展宽49米,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为传统大屋顶造型的现代建筑。

  照壁

  《国际歌》和《国歌》照壁位于纪念池南北两端,花岗石质地,分别用汉、蒙、藏、维、壮5族文字镌刻。

  忠魂亭

  忠魂亭位于雨花台中心纪念区最南端,1996年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捐资建造。为尖顶方形四门的钢混结构。“忠魂亭”三字由江泽民题写。整体建筑由忠魂亭及其周边广场、思源池和忠魂颂浮雕构成。

  梅岗与梅廊

  东晋梅岗,又称梅岭岗,东晋初期,胡人压境,都城南迁,豫章太守梅赜带兵抵抗,屯营于此。为了纪念梅赜将军的高风亮节,后人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遂称为梅岗。到明清时,这里已形成梅海,与钟山脚下的梅林成为南京东郊、南郊两大赏梅胜地。为重振梅岭雄风。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在此复建梅岗,由“访梅亭”、“问梅阁”、“寒香轩”、“曲”四部分组成,曲折幽深的长廊与周边的千树梅花相映成趣,成为南京市的重要赏梅之地,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的重要分会场。

  曦园

  曦园坐落于雨花台风景区东岗,占地36.5亩,植物苍翠欲滴,建筑古色古香,于小巧玲珑中容纳悠远开阔的内涵,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曦园成为雨花台风景区接待贵宾的场所,曦园既是通往梅岗春季赏梅游线上的要道,也是联通雨花阁,乾隆御碑亭、木末亭等山前山后古迹名胜的枢纽。

  木樨苑

  绿化以桂花为主。配以野生杜鹃(映山红)。桂花,古称木樨。1999年在此建木樨苑,由桂花专类园、假山瀑布、流杯亭、木樨榭、曲桥、小径等部分组成,占地12亩。桂花专类园栽植了26个品种的千株桂花,湖堤上垒起了高达8米的假山群,瀑布从假山顶向南喷射,转而往东一泻而下。苑内花树常开,绿草如茵,春季杜鹃红满山,夏季竹林翠幽深,秋季桂花香四溢,初冬红叶染层林,寒冬苍松势尤存,木樨苑充溢着诗情和灵气。

  南门休闲广场

  景区南大门占地面积约297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由二个亭式建筑、二个耳房组成,成条状对称布局。建筑轴线达80米长,房屋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浇灌框架结构,外坪为干挂金山石板和绿色玻璃幕墙。高度为3.1米至3.7米。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十分协调。门式建筑轴线中间部分设置了小型喷泉水池,长12米,宽4.5米,形成树冰状、鼓泡状及彩虹状等形态各异的水体造型。距小水池4米距离处又设置了一座塑假石水池,长25米,宽8米,居中以园林造石手法塑造了一块长17米,宽2.5米,高近3米的仿真雨花石,形象逼真,石纹清晰,石面上镶嵌雨花台三个金色大字,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就,每个字高宽各约1.2米,是风景区入口处的标志性题名石。整座建筑是新颖、具有现代气息的门式建筑的代表。

  怡苑盆景园

  怡苑建于80年代初期,占地2公顷,由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设计,是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园中园。迎门而立的是灵动的假山,各色花木,布于其前。两旁是对称的花房,山后是水池。2亩大的池内,鱼翔浅底、鸳鸯戏水、野鸭呱呱。苑内圈养了蓝、白孔雀及八哥、虎皮鹦鹉等。2002年在怡苑建成了大型现代盆景馆、银杏林广场、瀑布水景、自然山石与溪流、旱喷景观、木桥、怡亭等设施。盆景馆内种植了南京地区罕见的椰子树、假槟榔、美国金琥及侏罗纪时代的亿万年活化石植物“桫椤”等,集中展现了南国特色植物风光。苑内还配植了鱼鳞木(亿万年前成活至今的活化石植物,又名珍珠黄杨)、映山红、金银花、金银木、羽毛枫、榆树桩、雀梅、赤楠等形态各异的古桩盆景和菖蒲、鸢尾、灯心草、野生兰花等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楼台亭阁、鸟语花香,构成了一幅动静和谐的绚丽彩图。

  竹林

  雨花台景区的竹林,是南京市区最大的连片竹林。请看这万株翠竹,端直挺秀,疏密得体;林中一片静谧,风雅宜人,疏风醉影。此刻竹径小路就是无声的导游,请各位沿路欣赏两边的竹姿,近显远隐,层出不穷,配以小亭小景,真可谓“竹径条条通幽处,游人处处画中行”。刚毅不拔、傲雪不凋,竹的魅力在此得到充分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游人到此观竹态、赏竹影、闻竹声、学竹品,给人以无限的力量、激情和雅趣。

  天降花雨区

  天降花雨区入口处的照壁上“天降花雨”碑刻由南京著名的寺院——栖霞寺的住持隆相大师亲笔题写,具有世外高人的神韵。壁照前设置的雨花宝鼎1.8米,为圆形三足鼎,立耳,圆形腹。腹下微敛,三柱足中空。鼎腹前后饰蟠螭纹图案,意为一方圣土,其间点缀梅花,意为天降花雨。鼎腹的四面分布“雨花宝鼎”四字。鼎腹蟠螭纹图形为经典的古代饰纹图案,铜鼎的纹饰格式均参照经典的古代铜鼎的模式设计,造型质朴、大方,并具有雨花宝鼎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内涵。雨花宝鼎的周围栽植单瓣樱花,利用早樱凋谢时落英缤纷的景象,体现“天降雨花,坠地成石”的主题,营造出“游人不知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的意境。神光法师虽已一去不返,但那落花如雨的玄妙一刻却被永远地定格下来。

  雨花阁

  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雨花阁,复建于1997年,坐落在古雨花台遗址上。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尤其是城南雨花台附近一带寺庙林立。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反映了当年的景象。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神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北宋末年,古雨花台上始有建筑物,后被毁于大火。至晚清,在遗址上又建云光寺,后毁于兵燹。如今复建的雨花阁,阁叠三层,檐卷四重。内厅有巨幅神光法师说法瓷砖画,追寻雨花台历史源头。内存一尊讲经石座,四周散缀99粒雨花石,营造出神光法师讲经讲得天花乱坠的场景,讲经石座后墙上,悬挂30米长《法显和尚西天取经画卷》,详细的描述了比唐僧西天取经早300年的法显和尚到西天(锡兰)取经,在雨花台译经的全过程。凸现了雨花台千年历史的丰厚底蕴。外阁环以南郊名胜图,陈列文物古玩仿古器物。由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尉天池领衔的22位书法家书写的44条楹联条幅装点着楼台回廊。

  雨花石文化区

  作为雨花台风景区六大功能区之一,是集中展现开创和发祥于雨花台的雨花石文化独特魅力的主题园区。它位于雨花台风景区东南部,面积约3公顷。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的雨花石,最早产于雨花台。南朝时期,相传高僧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说法,感动上苍,天降雨花,坠地成石。这个神话传说,不仅使雨花石上升为天赐神品,也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雨花石文化由此发祥,绵延至今,在一脉相承中,蔚为大观,美不胜收,雨花石进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珍爱,成为金陵古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物。

  雨花石文化区分为“神话传说”、“科普展示”和“溪滩观赏”三大部分,由天降雨花广场、踏花寻石甬道、《雨花石的传说》暨《登台问天》雕塑、雨花石博物馆、雨花茶馆、雨花溪滩、植物观赏等景区(景点)组成,其中雨花溪滩层积厚达三十公分的雨花石,为中外游人尽情体验“到雨花台捡雨花石”的乐趣,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

  甘露井

  南京最古老的甘露井,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水质清纯甘甜,被人誉为“甘露井”。1997年,雨花台风景区建甘露井亭于其上。亭呈八角,秀亭空透,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大家注意向上看,亭顶部开有"天井",与古井水面相辉映,形成“坐井观天,井天一色”的独特景观。

  二忠祠

  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下剖腹取心,宋高宗赐谥号,建“褒忠祠”,是祭祀杨邦乂的祠堂。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大都(现北京)的途中经过建康(南京),在《怀忠襄》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乂的敬仰之情和殉国之志。因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他,遂改名“二忠祠”。1998年复建"二忠祠",其主体建筑为九檩举架单檐歇山仿古寺院建筑。祠宽15米,进深10米,屋面正脊高9.9米。祠堂正门25米处砌筑了硬山式折线形照壁,长6.88米,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篆刻在黑色磨光花岗岩上。

  清乾隆御碑

  清乾隆皇帝游雨花台时所题诗句的碑刻-乾隆御碑。乾隆弘历是位心怀大志,胸有谋略,且潇洒飘逸,风流倜傥的皇帝。他即位后,承袭了他祖父康熙大帝的遗业。康熙帝曾六下江南,以巩固对汉地的统治,乾隆帝自称效法皇祖,也先后六次到江南巡游。在驻骅南京时,三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此御碑即为三次题诗的诗碑。碑高2.55米,宽0.8米,厚0.21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碑身正面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游雨花台所题之诗。诗曰:“崇岗跋马晚春情,凭览遗台触概情。便果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碑背面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所题之诗:"闻道文枢问病由,雨花摩诘座无留。法师便果诚能致,已落人间第二筹"。1997年,雨花台风景区在其上建四角亭,供人们浏览休憩;并在旁边开辟了雨花喷泉,这是具有电动程控功能的喷泉,分为内外三圈上百个喷水头,几分钟内可变幻出各种水流轨迹,游人坐亭观景,顿感清新爽快,如沐春风,似饮甘露,将现代的感觉融入古典的意境之中。

  李杰墓

  李杰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南角,北纬32°15′,东经119°8′,三忠祠旁,四周翠竹环抱。李杰墓坐北面南,规制颇宏。现有神道碑一通,石刻4对8件,即石羊二、石虎二、石马二、石武将二。分列神道两侧,神道碑通高3.94米,宽1.20米,厚0.33米,碑额高0.80米。龟趺长2.50米,宽1.20米,高1.45米,龟趺首残缺,后修复。碑额周饰浮雕云纹螭龙中,镌刻有“宣武将军佥广武卫指挥使司事赠骠骑将军佥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铭”及“洪武三十一年(1388)夏五月二十一日立”等字。碑文为明初文学家宋濂奉敕撰写,武林翁孜镌刻记载了李杰的生平事迹。石羊作跪卧状,左石羊下巴,羊角及左耳残缺。石虎作蹲式,左石虎头部缺损,右石虎左耳残,脚残。石马旁有拉马侍者牵马敬立,左石马夫臂部缺损;右石马双耳残缺,石马夫头部缺损,手臂断裂。石武士按剑而立,顶盔贯甲,威武雄壮,左武将右耳残缺。

  明太监义会碑

  明代“南京司礼监等衙门太监等官义会碑”碑身通高2.64、宽0.84、厚0.23,底座高0.84,宽0.94、厚0.42米,通体无剥蚀,碑文字迹清晰。碑首双凤欲衔,云纹作饰,圭首额书竖题阴刻篆书:“皇明”二字:“皇”字长18公分,宽15公分,“明”15公分见方。碑身阳面自右向左横书“南京司礼监等衙门太监等官义会碑”十五个字,每字约6*4公分,碑文竖行书写镌刻楷书分六排,姓氏每字4.5公分见方、名讳桑梓每字3公分见方:第一排王章、王弼、党存仁、舒忠、赵继暹等5氏;第2—4排,每排6公,列刘登、赵秀、贺贵、王德、马龙、张宠、(佚名)、孙相、王守谦、李利、刘尚忠、朱相、刘芳声、李奉、杨安、刘王、李荣、周元诏等18氏;第5排李国祥、刘进朝、杨奉等3氏;最后一排仅朱有光氏,计列27氏(见附)名讳、桑梓。其中顺天府人最多,10位;保定府5位;关中4位;西安府2位;河间、真定、南阳、湖广各1位;无籍贯2位。第12氏可能因故得罪于世,名号俱废,只知是关中咸阳氏。文字基本可辨,个别字漫浸不清。周边饰有薄纹,碑身阴面素面,无文无饰。碑座云纹飞鹤为饰,略有残缺。碑身乃青石质,碑座为汉白玉材质。明太监义会碑原俯在地下,背面素面,所以多年没有注意。后在文物工作者的请求下,请诸多人夫翻过,才现出文字。经多方考证研究,并请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先生评定,确定明碑无疑。

  【特产】

  雨花石

  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为古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的沉积物。形成距今约1200万——300万年的地质时代,即中新世、上新世,乃至第四季早期.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的重要地层,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雨花台砾石层中的砾石来源与长江及支流有关。关于雨花台砾石层的砾石来源有两种假说:一是远源,即来自长江中游一带;二是近源,即来自南京附近。李立文教授经过对幕府山、铁心桥和秦淮新河畔的原生玛瑙标本及湖北松兹、四川宜宾的玛瑙质砾石标本的研究后认为:雨花台砾石层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既有远源,也有近源,并以近源为主。

  雨花茶

  雨花茶,是雨花台50年代引种创制的茶中珍品,色泽翠嫩,滋味香淳,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园位于陵园景区西南部,占地4.5公顷。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