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按地形地貌分为北部风沙滩区、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分别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
全县辖13个乡、9个镇,214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29.1万,其中农业人口25.2万。县人民政府驻张家畔镇。
行政区划
靖边县辖9个镇,13个乡、1个国营农场:
镇:张畔镇、东坑镇、青阳岔镇、宁条梁镇、周河镇、红墩界镇、杨桥畔镇、王渠则镇、中山界镇
乡:龙洲乡、海则滩乡、黄蒿界乡、席麻湾乡、大路沟乡、乔沟湾乡、小河乡、天赐湾乡、高家沟乡、五里湾乡、杨米涧乡、新城乡、镇靖乡
农场:国营靖边县新桥农场
历史沿革
置县初县域无考。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新城堡为县城:“东与怀远县清平堡接壤,一百二十里;西与定边县柳树涧接壤,一百二十里;南与保安县牛头坡接壤,一百一十里;北至边墙十里”(乾隆手抄本《靖边县志稿》)。光绪年间(1875~1908),镇靖堡为县城:“东至崔家畔一百里,与怀远县之狄青原接界;西至二道渠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茶店圾接界;南至黄花池滩二百一十里,与保安县之柳沟接界;北门外即边墙,出口至四朴树六十里,与怀远县之本塔儿梁接界;东南至沈家园子八十里,与安塞县之平桥接界;西南至阔阔川二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侯家岔、甘肃省安化县之乱石头接界;东北至毛乌素六十里,与怀远县之许家沙畔接界;西北至史家地坑一百一十里,与定边县之二十里塘接界。计东西广二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光绪本《靖边县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吴旗县成立后,三边分区将靖边县的凤凰、罗涧两区划给吴旗。1949年吴旗县撤销,凤凰、罗涧两区划归靖边。1950年吴旗县恢复,上述二区又划给吴旗。1954年,按照陕西省民政厅通知,将靖边县的巴兔湾划给乌审旗。1958年,横山县的石湾、马家窑等6个乡划归靖边县。靖边县总面积为5300平方公里。1962年缩小区划,石湾等6个公社复归横山县。 1972年,靖边县杨桥畔公社的墩渠、八岔、清河3个大队划归横山县。

地理气候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120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半干旱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7.8°C,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降水量395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份。
自然资源
靖边县自然资源富集,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控制面积4300平方公里,控制储量3200亿立方米,属世界级整装大气田。在气田的开发利用方面,年净化能力5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已投入营运,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的输气管线已建成投运,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靖边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1亿吨以上。目前,全县石油年产能达300多万吨,境内有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榆林炼油厂。县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厚,储量大,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优质煤储量达35亿吨,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已启动。
靖边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红柳河、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各类水库40多座,建成淤地坝784座,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居陕西省第一位。全县水资源总储存量为1631.4亿立方米,每年水资源总量为3.433亿立方米,每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2.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200立方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
靖边县地域辽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全县人均土地31亩,是全省平均值的3.3倍,现有耕地168万亩。全县林草保存面积345万亩,林草覆盖率为45.2%,是陕北唯一一个基本不向黄河输入泥沙的县份。
靖边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方面甘草、远志等植物分布广、数量多,是良好的中药材。此外,还分布着几百年生的怪柳、文冠果等植株,已列入古树名木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南部山区的石貂、山猫,北部沙区的荒漠猫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靖边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天然气、石油资源开发的带动下,靖边县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全县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化格局迈进,地方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6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3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42元。实现财政收入1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目前跨入陕西省经济强县前五名,并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前十行列。2009年进入全国百强县排名全国第93位,2010年进入全国百强县排名全国第95位.靖边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工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靖边依托资源优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以油气化工、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建筑建材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畜、草、薯三大主导产业。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8.74亿元,人均GDP达10500元。县财政增长更是突飞猛进,1992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仅有582万元,2000年已突破1个亿,2003年财政收入已达3.89亿元。目前列入陕西省经济强县前五名,并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靖边正成为中国西部的投资热点地区。
围绕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三个转化”。目前,靖边境内原油年产量达200多万吨,建成了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炼油厂,建成年净化能力42.5亿立方米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靖边至北京、西安、银川等地的输气管道已建成通气,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靖边至上海段于2003年10月1日开通,2004年9月6日新疆至靖边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新疆来气还需在靖边加气加压,靖边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另外,靖边还建成10万吨甲醇厂和2×2.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厂。
农业发展
靖边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潜力大,畜、草、薯、菜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马铃薯、小米、荞 面、杂豆、油料等农产品和草畜产品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靖边无膻系列羊肉,陕北白绒山羊羊绒,优质牧草种植、加工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脱毒马铃薯基地。
交通状况
县内交通便利,307国道和210国道穿县城而过,靖边至榆林、靖边至(定边县)王圈梁、靖边至安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靖边至子洲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过境的太(原)中(卫)铁路已开工建设,靖边即将成为连接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的交通枢纽。
靖边区位优势明显,2002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2005年靖边至定边王圈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阿北高速公路(内蒙古阿荣旗至广西北海)和GZ35国道(青岛至银川)高速在靖边县城交汇,穿越靖边的交通大动脉中卫至太原铁路也将开工建设,届时,靖边将成为全国县级城市少有的。
社会事业
靖边城区建设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人口10万多人(含流动人口4万),城内高楼耸立,道路通达,街道宽敞,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格局。随着城市气化工程的实施,天然气用户已达3000多户,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全县有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7所,小学285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近8万人,共有教职工4772人。2001年被省政府授予“两基”达标县。2004年靖边中学晋升为全省重点中学,县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2005年靖边一小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学。
全县有医疗机构34个,病床570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628人,拥有美国GE螺旋CT,日本东芝全身CT,意大利CU3三维彩超和意大利PT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2001年建成西北五省区县级最先进的多功能演播厅,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能接收中、省、市及自办节目27套。
名胜古迹
靖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县内文物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统万城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都城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长城遗址和汉唐古墓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在靖边的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过46个日夜,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此外,芦靖湖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南部群山中钻井林立,别有特色。
县境内文物遗址和人文景观丰富。位于县城东北58公里处无定河北岸的统万城,是东晋(公元317至420年)时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虽经战乱等人为破坏和1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部分城垣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国家、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境内还有秦、明朝长城遗址和汉代、唐朝的古墓群。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46个日夜,至今革命前辈的旧居保存完好。
统万城遗址 大夏国国都,建成于公元418年,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虽不见当年的刀光剑影,也不闻羌笛胡笙,但历经千年风雨的城墙,支离破碎的瓦砾,仍然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登高望远,发思古之幽情,收沧桑于眼底,让游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古长城遗址 万里长城蜿蜒曲折,时隐时现,高高耸立在千沟万壑之上。
革命旧居 靖边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曾在靖边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生活战斗了64个日夜,中共著名的“小河前委扩大会议”就是在小河召开的,这些旧居依然保存完好。
民俗文化
热情豪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如泣如诉的陕北道情,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随处可见,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土特产品
靖边县是马铃薯主产区,年产马铃薯50多万吨,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和“有机转换食品”。绿色食品荞麦、绿豆等小杂粮,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出口日本。以大蒜、辣椒、洋葱等为主的6万多亩大田蔬菜以其无污染、无公害的美誉而销往全国各地。全县羊子饲养量已达100万只,年生产优质羊肉5000多吨,品种有萨福克羊、白绒山羊、小尾寒羊、杜泊羊等。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饲草资源,靖边羊肉无腥无膻,肉羊羊肉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有机转换产品”,是真正的陕北优质绿色食品。陕北白绒山羊以其产绒量大、绒色洁白、强度大、纤维细长、繁殖性能强等优点,被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
此外,靖边的柳编制品、中草药材已打入国际市场,精制蜂蜜获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芦河系列白酒曾多次在国家、省、市酒类评选中获奖,其中有两个品种获1993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田源粉皮畅销省内外;小米、绿豆、葵花油等农产品和剁荞面、油炸糕、羊杂碎、凉粉等地方风味小吃也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