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处,嫩江大断裂贯通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齐齐哈尔是中国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省辖的地级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商贸和交通的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交界,哈大齐工业走廊西端。全市辖七个区、一个市、八个县。人口561.1万(市区143.9万)。面积43000平方公里。齐齐哈尔又称鹤城,国内著名湿地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此,数字简称7732。
齐齐哈尔旅游景观独特,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南32公里处,是全国最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世界珍禽丹顶鹤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这里又被誉为“鹤的故乡”。
“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古称卜奎(达斡尔语“吉祥”之意)。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府和建国初期黑龙江省省会曾设在这里。集聚着汉、蒙古、朝鲜、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柯尔克孜、锡伯等35个民族。
【行政区划】
现辖7市辖区,1县级市,8县。
市辖区:龙沙区、铁锋区、建华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县级市:讷河市
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克山县、泰来县、克东县、龙江县。
【历史沿革】
约万年以前齐齐哈尔就有人类生活遗迹。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发了嫩江流域。
齐齐哈尔始建城于金朝初。当时齐齐哈尔一带居住着室韦部。天会三年二月,金太宗把庞葛城分给乌古、敌烈二部。《东北历代疆域史》和《黑龙江古代简史》均记载庞葛城即今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古城址位于今日梅里斯区哈拉古城址。
Image:Yingenmen.jpg 现在的齐齐哈尔城,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齐齐哈尔在达斡尔语中意思是山间的草原。《满族大辞典》中称之为“齐齐哈尔清代驻防城”。1665年,清廷在此设卜奎驿站。清政府为抗击沙俄入侵,清康熙十三年移吉林水师驻齐齐哈尔现齐齐哈屯。康熙二十二年定齐齐哈尔为水师营制,隶属黑龙江将军衙门。康熙二十三年于齐齐哈尔设火器营。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卫,康熙三十年建齐齐哈尔城,是为齐齐哈尔新城。康熙三十八年设黑龙江将军衙门,光绪二十年(1895年)置黑水厅。
1931年日本侵占齐齐哈尔。满洲国成立后,设立龙江省,齐齐哈尔为省会。1936年升为齐齐哈尔市。曾为嫩江省、黑嫩省省会。光复后,齐齐哈尔成为新的黑龙江省省会。1954年黑龙江省会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成为省辖市。
【气候特点】
齐齐哈尔市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东部和南部地势低洼。齐齐哈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严寒,夏秋凉爽。年降水量415毫米,年均温3.2℃,1月均温-25.7℃,7月均温22.8℃。
齐齐哈尔市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至126°、北纬45至48°,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大兴安岭接壤,土地总面积为4228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00至500米之间。
齐齐哈尔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齐齐哈尔市年平均气温在0.7至4.2℃之间,南北相差3.5℃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
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
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8年底,齐齐哈尔市拥有耕地面积2602万亩,草原面积1145万亩,林地面积560万亩,水域、苇塘面积275万亩,荒地195万亩。
齐齐哈尔市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含生草暗棕壤、草甸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含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草甸土(含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层状草甸土)、沼泽土(含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盐化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含草甸黑钙土型砂土、黑钙土型砂土)。齐齐哈尔市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透性好、质地轻、地势平的优点。
林木资源
1998年,齐齐哈尔市林业用地面积68.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1.5万公顷,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共4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6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7%。
水利资源
齐齐哈尔市主要江河有嫩江、诺敏河、雅鲁河、罕达罕河、乌裕尔河、音河等170余条,有湖泡800余个。齐齐哈尔市入境水总量丰沛。齐齐哈尔市地下水含水层15个。在平原潜水分布区,含水层调蓄能力强,补给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齐齐哈尔市江河天然水质好,地下水可满足饮用水要求。
矿产资源
齐齐哈尔市的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已发现的矿产分为5大类47个品种,其中,非金属矿藏有4大类(石、砂、土、灰)19个品种,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储量较大的有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火山石、沸石、麦饭石、玄武岩、花岗岩、硅藻土、膨润土等。市区附近还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经济发展】
齐齐哈尔是“一五”期间国家投资兴建起来的重工业基地,是典型的一市多镇工业城市。全市拥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群,已形成机械、冶金、发电、电子、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医药、造纸、食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富拉尔基、碾子山等卫星城。
其中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有被称为“掌上明珠”的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有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车集团,有被誉为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有国防教育基地——华安集团等实力雄厚的老工业基地,有超大型家具木门企业——华鹤集团,还有黑化集团、黑龙集团、雄鹰集团、金鹤门业等新兴的企业。齐齐哈尔主要工业产品有上千个品种,其中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大型的金切机床、铁路货车、特种钢、汽车、锅炉、冰刀、猎枪、家具、木门等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有全亚洲第二大火电场黑龙江第一,第二电场,全国知名企业,黑龙江一重集团。

齐齐哈尔站
【交通运输】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枢纽。
铁路通达7县6区,境内有滨州、平齐、齐北、富西4条铁路57个车站,齐齐哈尔火车站每天发出旅客列车58列,其中直达北京的4列、省城哈尔滨的11列。
公路全市公路网络发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公路总里程5474公里,雨天通车里程4293公里。全市有货运汽车18000辆,客运汽车14000辆。
水运嫩江水上交通畅通,机动船上溯可达嫩江县,下行可至哈尔滨市。富拉尔基拥有千吨级泊位2个,年物资吞吐能力近26万吨。
民航航班已开通齐齐哈尔至北京、广州、上海、沈阳、大连、天津、黑河、海拉尔、青岛等多条航线。
【旅游资源】
齐齐哈尔市交通便捷,通讯设施完备,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典雅的古建筑、悠久的历史遗迹。特别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之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天然成趣的明月岛;湖光山色、亭阁别致、风景秀丽的龙沙公园;新石器时代的昂昂溪文化遗址、大乘寺、清真寺、关帝庙、石碑山、塔子城等历史文物遗迹,为旅游者所青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吸引了世界珍禽丹顶鹤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齐齐哈尔又被誉为鹤乡。得天独厚的冬季冰雕雪景更是蔚为壮观,为中外旅游者所赞叹。
【景区景点】
龙沙公园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国家旅游风景区AAA级景区。原名“仓西公园”或“西花园”,始建于1906年,是一座百年古园。当时由于时任黑龙江巡抚的程德全捱叹“塞北无佳境”而兴建。该园占地64公顷。其中劳动湖水域面积为20公顷,园中数目达2万多株,饲养动物100多种。园内古迹众多,有“望江楼”、“关帝庙”、“寿公祠”、“象鼻亭”、“格言亭”、“旧俄国领事馆”、“遗爱亭”、“天远阁”“藏书楼”等。其中“望江楼”为上的牌匾“望江楼”三字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题写。春夏之际,劳动湖畔杨柳拂岸,游人如织。登上望江楼凭栏远眺,市区景物尽收眼底。它以北国疆域特有的风光,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人。
望江楼
始建于1908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1950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修缮,增修了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光临齐齐哈尔市,到望江楼观光赏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刘伯承副委员长来齐齐哈尔市视察,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神清气爽,嫩江水碧波荡漾,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朱老总即兴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将其制成黑底金字的长匾悬挂于飞檐之下,故改称为“望江楼”。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庙位于龙沙人字画(现已散失)。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整修后的关公庙为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反映出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高10米,三铺顶,殿堂中央为3尊高大塑像,关羽居中,周仓和关平分列左右;墙上绘有以关公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重彩壁画。后殿为老君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公祠
即寿山将军祠。建于1926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卜。袁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后裔。甲午战争中,寿山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升任黑龙汀将军,驻齐齐哈尔。同年8月,沙俄军队逼近齐齐哈尔,并撕毁和平城协议,发动突然袭击。寿山拒绝诱降,并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卧棺中,命从人枪击,壮烈殉国。后官府为彰其忠烈,修祠以纪之。寿公祠为一座青砖灰瓦二进式祠堂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共12间殿堂组成。前殿(亦称将军殿)和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式相同,均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前殿有寿山画像、部分遗物及生平事迹介绍;后殿原有寿山父亲富明阿(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的寿山将军金身泥质塑像。1986年寿公祠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乘寺
原名大佛寺,始建于1939年,1943年竣工,占地4万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由山门、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组成。正殿周围有7座配殿,配殿为抖拱式建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均高4米,宽3.3米。长8.3米,各5间。7座配殿与山门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与山门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距山门26.3米的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宽均4.6米,长12米,各5间,中三间连贯为一。供奉弥勒佛祖,坐北面南,高4米,下首左为阿弥陀佛,右为燃灯佛。东单间供奉观世音菩萨,西单间供奉地藏王菩萨。距天王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大雄宝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体建筑,高4.8米,宽8.3米长12米,各五间。屋脊上雕有背驮1.5米高宝塔的麒麟,排檐下为各种珍奇动物的彩色木雕。正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隔扉后为坐南面北的观世音菩萨。东单间供奉太上老君,西单间供奉孔圣人。距大雄宝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藏经楼(后殿),两层,每层高4米,各五5间。楼下中室供诵经用。距藏经楼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北配殿。新辟有五百罗汉堂和全市最高观世音(高8米)供奉殿。
黑龙江将军府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
黑龙江督军署古建筑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卜奎大街北段东侧,市博物馆北邻,现存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和一组“凹”字形的三栋平房,房屋前后二进,恢弘高大,全部为青砖素瓦,是绝无仅有的弥足珍贵的晚清建筑。督军署营建于清末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任期,完成于周树模任黑龙江巡抚之期,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清末、民国、伪满直至解放初期,这里都曾是黑龙江省的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督军署建成之时,也正是政权更迭频繁之际,军阀拥兵割据,战乱连年,先后有宋小濂、朱庆澜、毕桂芳、鲍贵卿、孙烈臣、吴俊生、万福麟、马占山等在此办公;解放后这里曾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这所重要的历史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很好的保护,经过修缮清理后已成为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昂昂溪古文化遗址
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由39处遗址、遗物点组成,分布在嫩江中下游的大小沙丘上,与之相伴生的是洼地、沼泽和湖泊。这些遗址留下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28年,一名俄国铁路员工首先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昂昂溪五福车站南1.5公里处进行4天考占发掘,出土大量小型压琢石器、陶器、骨器等;1932年梁思永发表44页近7万字的大型考占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的这种以细小压琢石器为主的原始文化类型被称为“昂昂溪文化”,在中同和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载入《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中国名胜辞典》。昂昂溪遗址成为中同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对此都有高度评价。解放后,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对该遗址的科学性及抢救性的发掘,获得较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被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文物局“八五”保护规划之中。
金长城(金东北路壕界边堡)
齐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工:程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属于东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长城最早的一段。金廷为了巩固新领土,保卫金都上京,也为了继续扩大战果防止北部骚扰,决定派大将婆卢火于天辅五年,即公元121年开始治边修长城。史称婆卢火治边有功,屡受嘉奖,最后殉职于这条长城线上。齐齐哈尔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在墙内侧有屯驻军兵的戍军堡。因此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工程配套、结构合理。又因元代以后长期荒芜、人迹罕至而保存较好,现状可观。因铁路滨洲线、牙林线,公路碾北线及雅鲁河水道均由金长城处通过,碾子山区段的金长城,当是参观、游览的最佳处。
【特色活动】
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
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是展示绿色食品发展成就、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交流与合 作的全国性盛会,始于2001年,时间定于每年的8月28日,由国家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
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绿博会以“绿色、健康、合作、希望”为主题,以“倡导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推进绿色革命”为宗旨。博览会期间,除举办大型开幕式和文艺表演外,还举行绿色食品及生产资料展示交易、科技成果推广、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绿色食品知识讲座、经济发展战略论坛、生态旅游观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及投资企业参展和购销,成交项目、数量和引进资金额逐届提高,成果十分显著,充分展现了“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乃至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的辉煌成果,以及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较大的促进作用。
齐齐哈尔观鹤节
齐齐哈尔观鹤节是在城庆三百周年的基础上创办的,首届始于199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它是集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文化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观鹤节以鹤为媒,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和“团结、友谊、合作、发展”为宗旨,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为目标,使齐齐哈尔扩大了对外交往,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鹤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每年8月12日,以大型文艺表演拉开观鹤节的序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展示了鹤城的精神风貌;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和艺术家的加盟,又为节日增光添彩。节日期间招商洽谈踊跃,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购销两旺,成果十分喜人。而翩翩起舞、仙姿高雅的丹顶鹤更令游人流连忘返。自2001年以来,观鹤节又同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同时举办,使观鹤节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取得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是融文化艺术、观光旅游、体育竞技、招商引资、集市购物为一体的节庆活动。自1963年创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了30届,每年12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2月中旬结束。为期两个月的冰雪盛会,己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冬季冰雪旅游项目
。
冰雕艺术是由古老的“灯会”、“冰灯”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它充分利用北方冬季的气候,采用人工浇注和雕、砌、堆、筑等工艺,使其成为人造的冰雪景观。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右岸,是全国5个市辖民族区中惟一的达斡尔族区。全区总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
每年九月初召开的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是蒙古、达斡尔族传统的草原盛会。届时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曲棍球等传统体育游艺比赛,演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进行物资及科技信息交流。
中国·碾子山登山节
碾子山区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北部,是大兴安岭的余脉,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神秘传说的蛇洞山,有清澈的雅鲁河,有近千年历史的金长城,有体现石文化的世纪广场。
从2001年起,碾子山区为打造“山水旅游城”的品牌,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推动旅游、发展区域经济为目标,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碾子山6·2
8登山节”。
登山节以经贸洽谈为重点,以旅游观光为特色,依托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塑造地方形象,繁荣区域经济,现已成为黑龙江省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盛会。通过举办登山节,全区的旅游事业得到发展和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