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鸡西市在地理位置上处在东经130°24′24″—133°56′30″,北纬44°51′12″—46°36′55″,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牡丹江市、七台河市毗邻,东、东南与俄罗斯交界,总面积22,531平方公里,被誉为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
鸡西市辖鸡冠区,城子河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六区,以及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三个县级市,总人口220万,市区六区,人口116万,非农业人口105万。其中,鸡冠区,城子河区两区为市中心区,人口68万,中心区城市人口63万,农业人口5万。
【行政区划】
2010年,鸡西市辖6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
鸡西市 面积23040平方千米,人口220万(2010年)。
鸡冠区 面积 144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邮编15810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
恒山区 面积 587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15813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8万)
滴道区 面积 515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邮编15815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4万)
梨树区 面积 396平方千米,人口 9万人。邮编15816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7 万)
城子河区 面积 181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邮编15817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3万)
麻山区 面积 411平方千米,人口 4万人。邮编158180。(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3万)
虎林市 面积9329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邮编158400。县人民政府驻虎林镇(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2万) 密山市 面积7724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邮编158300。县人民政府驻密山镇(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6万)
鸡东县 面积3753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邮编158200。县人民政府驻鸡东镇。(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13万)
【历史沿革】
今鸡西市境内隶属燕国辽东郡。
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 300 年),燕国击破东胡,获地千余里,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东北部地区为肃慎族人生息之地,鸡西地区属辽东郡管辖。
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 225 年),泰国兴兵攻燕,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设置右北平、辽西、辽东
3 郡,鸡西地区属辽东郡管辖。
民国元年( 1912 年 1 月),北京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东北 3 省及内蒙古 4 盟地区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县行政长官称县知事,其行政机关一律称县知事公署。吉林省密山府改称密山县。
1919 年,勃利设县治。今鸡西市鸡东县的城子河区、滴道区、鸡东县的大部区域隶属于吉林省密山县;今鸡西市梨树区的全部区域和麻山区的土顶子村、共荣村、吉祥村隶属于穆棱县。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蜜山县称蜜山县。 1932 年 3 月 1 日 ,日本关东军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
1934 年 12 月 1 日 ,由原黑龙江省呼兰等 15 县、 1 旗与原吉林省阿城等 12 县合并,成立伪滨江省。今鸡西市境域由原吉林省改属滨江省密山县、穆棱县管辖。
1945 年 9 月 3 日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伪满洲国夜垮台。同年 11 月 21 日 ,中共在佳木斯成立合江省政府。
1946 年 3 月 1 日 ,鸡宁县临时政府成 立,隶属合江省东安专署。 4 月 15 日 ,绥宁省政府成立,鸡宁县隶属绥宁省。
5 月 13 日 ,中共东安地委决定成立鸡宁县政府不,隶属关系未变。 1947 年 5 月 10 日 ,永安县政府成立,辖永安、黑台、连珠山、下亮子、东海区。
7 月底,中共合江省委决定撤销永安县与鸡宁县合并。同时决定将东海、向阳、下亮子区划归鸡宁县,共余 4 个区划归蜜山县。同年
10 月 1 日 ,牡丹江专署与省撤销,鸡宁县属合江省管辖。 1949 年 5 月 1 日 ,合江省建制撤销并入松江省,鸡宁县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
7 月 30 日 ,鸡宁县改称鸡西县,隶属关系未变。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鸡西县隶属松江省。 1954 年 6 月 19 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将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新年的黑龙江省。同年
8 月 1 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市成立。鸡西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
1983 年,实行市管县领导体制。 10 月 18 日 ,中共鸡西市委、市政府和牡丹江地委、牡丹江行署根据黑政发函[
1983 ] 38 号文“鸡东县划归鸡西市管辖的通知”,在鸡东县召开接交大会。至此,鸡西市辖 6 个区、 3 个县(市)、
49 个乡(镇)。
【自然资源】
鸡西市野生资源比较丰富,药材上百种,山产品 300 佘种,蕨菜、薇菜等闻名中外。有虎、熊、鹿、貂、狍等 39 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鱼类
65 种,其中翘嘴红鲅 ( 大白鱼 ) 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鸟类 180 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4 种: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植物
460 多种,其中国家二级植物 9 种:兴凯松、兴安桧、野大豆等。
鸡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发现56个矿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钾长石、大理岩、黄金、铂、钯、矿泉水等。煤田分布广、煤种齐全,有焦煤、气煤、肥煤等7个煤种,总储量80亿吨,年产原煤3000万吨;石墨总储量7.8亿吨,居亚洲之首,年产量7万吨;硅线石储量4000万吨,年产量3000吨;大理岩储量6.3亿吨、黄金储量大于5吨。
鸡西河川秀丽。未开垦荒地面积4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4%,其中草原沼泽面积为22万公顷。水系资源丰富,62条主要河流总径流量89.4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穆棱河,境内流径长502公里。地下水总储量98.4亿立方米,全地区水资源总量为5393亿立方米。全市林地总面积6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592万立方米,年采伐量42.6万立方米。
鸡西市野生资源丰富。药材上百种,山产品300余种,蕨菜、薇菜等闻名中外。有虎、熊、鹿、貂、狍、狼等39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鱼类65种,其中翘嘴红鲅(大白鱼)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鸡西休闲广场
【经济发展】
鸡西市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产粮地区之一。耕地总面积55.4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全市有11个大型国有农场,粮食平均年产量200万吨。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2个,有9个品种、2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产值达6亿元。
鸡西市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中俄边境线长631公里,现已开通密山和吉祥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年过货量可达200万吨,过车能力600-900车次/日,验放能力可达85万人次/年。
【交通运输】
铁路
有着“中国第二大煤都”之称的鸡西,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修筑铁路,进行铁路运输。在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在东北铁路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图佳线等干线铁路也都这里通过。目前鸡西火车站已经开通了往返长春、牡丹江、密山等地的客运列车,乘坐安全舒适。
公路
以201国道为主干,方虎公路、鸡图公路等省县各级公路组成的公路交通网络覆盖了鸡西全境,使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3100公里。位于兴国中路257号的鸡西市公路客运总站是国家一级汽车客运站,公路客运覆盖东北三省的各个大中城市,目前开通有往返哈尔滨、沈阳、佳木斯、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密山等地的客运班车。
航空
鸡西兴凯湖机场位于鸡东县哈达镇,是我国最东部的支线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跑道长2300米、宽45米,站坪面积1.65万平方米,设有2个C类机位,高峰小时最大保障能力为3架C类飞机。
【旅游资源】
鸡西市生态环境良好,天蓝、地净、水清,是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边境游、跨国游的基础条件。有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北国绿宝石兴凯湖;有水深流急的乌苏里江;有二战遗址、被称作“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有举世闻名的中苏自卫反击战发生地珍宝岛;有祖国最早看到日出的边境山峰之一神顶峰;有历经百年沧桑的“东方第一庙”虎头关帝庙;有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麒麟山、卧龙湖、哈达河、八楞山、凤凰山森林公园、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辽金古城遗址等旅游景区。
鸡西市麒麟山
麒麟山风景区是鸡西十大风景区之一,它位于201国道兴农收费所以西75公里,距鸡西市区42公里、距七台河40公里、佳木斯大170公里。景区内著名景点有:一线天、卧佛岭、百鸟园、野猪洞、圣人广场等。娱乐项目有:狞猎场、钓鱼场、旅船、游泳馆、滑雪场等,还有棋牌室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等娱乐场所。为多好深层次开发,争创国家AAA级旅游区,风景区加大了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景区内设高、中低档的客房共70间200张床位,含大小5个会议室和一个可容纳
300报告大厅及商务中心。圣人广场的“金榜留名”、“成才树”等人文设施更为风景区增添文化气氛。景区每日可同时接纳300人的食宿,是办班培训、商务洽谈及召开会议的理想场所。
【民俗风情】
鸡西地区是祖国东北边陲开发较早的地区。早在六千年前,鸡西地区的先民——肃慎人就开始生息繁衍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渔猎文明——新开流文化。以后,肃慎人的后裔——挹娄、勿吉、女真人的足迹又遍及了鸡西大地。唐朝时,鸡西地区正式和中原地区有了交往,渤海国在此设立了东平府(府治在今密山市),鸡西地区正式划入了政权版图。
鸡西的古代居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遗迹,至今已发现的文物遗址达成123处之多,其中古墓葬9处,古城址15处,革命文物遗址15处。有7处文物遗址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鸡西市刀背山墓地、滴道区的万人坑和炼人炉、鸡东县的永安大锅盔山金代古城、密山市的新开流遗址、虎林市的虎头侵华日军地下工事和虎头关帝庙),11处遗址被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鸡冠区烈士墓、梨树东山烈士墓、城子河小城山古城、恒山区柳毛乡小四平山古城、鸡东县平阳镇八角楼、向阳古城、金城古城、密山市的大珠山古城、承紫河古城、虎林市的安兴古城、迎南古城)。征集文物标本近三千件,其中已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90余件。
【美食小吃】
鸡西人的“吃”文化同其它北方城市没什么差别,以鲁菜为基础发展进来的北方菜丰富多彩,偶尔流行起新花样。不过,在鸡西,有一道饮食受到了市民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喜爱,乃至在“市花”、“市徽”始终难产的情况下,这道饮食便公然地成为了“市吃”,它就是鸡西冷面。
鸡西冷面是“中朝合壁”的产物。冷面本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成圆面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以前汉族人看到压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称为“盒勒面”。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过生日时吃冷面的传统,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了纤细绵长的冷面,就会预兆多福多寿、长命百岁,故冷面又名“长寿面”。凡遇喜庆节日,或新婚嫁娶,或客来宾至,这也是主人招待客人的食品。几十年前鸡西就有专门的冷面馆,在当年繁华的商业区有一家特别出名,鸡西人都称为“鸡西大冷面”,那饭店历经时代变迁,位置有所变化,但名称仍然保存,仍然赫赫有名。冷面在鸡西历经演变,不断创新,放宽了原材料选择范围,溶入了东北人饮食口味,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比如,在鸡西称“冷面”,既是指“面”,又是指“菜”,是主副食的统一称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冷面离不开冷面菜”,冷面的原料限于荞麦面和小麦面。再有,朝鲜冷面辣中带甜,鸡西冷面多偏重于咸口、酸口,牛肉汤也被酱油清水汤替代,牛肉片和水果片有的则干脆省略。至于冷面菜,朝鲜族原有的只有白菜等几种辣泡菜(也称京渍),而鸡西冷面菜以辣拌为主,多达五十余种,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基本口味都是一个:辣。经过这些改造,正宗的朝鲜冷面反而不被鸡西人看好。去过朝鲜、韩国或国内延吉等地的鸡西人,品尝当地冷面,总感到不如咱鸡西的冷面“有味儿”。在鸡西人眼里,鸡西冷面倒成了“地道货”。当然,鸡西冷面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加工过程,必须现吃现压,保持口感新鲜,这和有些大城市把冷面加工成象挂面那样的干货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