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美丽、富饶、古朴、自然,无任何污染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位于祖国的最北边陲,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山峦叠嶂,林莽苍苍,雄浑八万里的疆域,一片粗犷,被誉为我国“金鸡冠上的绿色宝石”。大兴安岭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景观奇秀、民风淳朴。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26亿立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地理坐标北纬50°08′至53°34′东经121°11′至127°02′。大兴安岭地区疆域广阔,东西长410公里,南北宽386公里,行政区面积8.3万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528.7米,系呼中区伊勒呼里山主峰又称大白山。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80-110天,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达到-52.3℃,素有“高寒禁区”之称。大兴安岭地区,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
【行政区划】
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辖2个镇,6个乡,8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委员会,即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白银钠乡、鸥蒲乡、金山乡、三卡乡。
塔河县辖3个镇,3个乡,29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即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
漠河县辖4个镇,1个乡,4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即西林吉镇、兴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 加格达奇区辖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即加北乡、白桦乡,卫东街道、红旗街道、曙光街道、长虹街道、东山街道、光明街道。
松岭区辖3个镇,8个居民委员会,即小扬气镇、古源镇、劲松镇。
新林区辖7个镇,17个居民委员会,即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碧洲镇、宏图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
呼中区辖4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即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
林业区划
国家林业局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局)辖10个林业局,61个林场。 松岭林业局(驻小扬气镇)辖5个林场,即绿水林场、古源林场、大扬气林场、壮志林场、新天林场。
新林林业局(驻新林镇)辖8个林场,即塔源林场、宏图林场、新林林场、大乌苏林场、碧洲林场、翠岗林场、塔尔根林场、富林林场。
塔河林业局(驻塔河镇)辖6个林场,即瓦拉干林场、蒙克山林场、塔林林场、绣峰林场、盘古林场、沿江林场。 呼中林业局(驻呼中镇)辖6个林场,即雄关林场、呼源林场、苍山林场、宏伟林场、呼中林场、碧水林场。
阿木尔林业局(驻漠河县劲涛镇)辖6个林场,即长山林场、依林林场、龙河林场、兴安林场、红旗林场、青松林场。 图强林业局(驻漠河县图强镇)辖7个林场,即奋斗林场、二十八站林场、育英林场、壮林林场、潮河林场、卧龙河林场、潮满林场。
西林吉林业局(驻西林吉镇)辖5个林场,即河湾林场、前哨林场、河东林场、古莲林场、金沟林场。 十八站林业局(驻塔河县十八站乡)辖6个林场,
即十八站林场、查班河林场、小根河林场、白银纳林场、永庆林场、双河林场。 韩家园林业局(驻呼玛县韩家园镇)辖1个林场,即韩家园主伐林场。
加格达奇林业局(驻加格达奇区)辖10个林场,即古里林场、白桦林场、东风林场、翠峰林场、跃进林场、多布库尔林场、达金林场、大黑山林场、大子扬山林场、罕诺河林场。
黑龙江省所属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营林局系统辖3个县林业局,6个林场。 呼玛县林业局(驻呼玛镇)辖十二站林场、三卡林场、金山林场、嘎拉河林场。
塔河县营林局(驻塔河镇)辖二十二站林场。
漠河县营林局(驻西林吉镇)辖漠河林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为东胡部落联盟体属地。西汉时期,为汉廷护乌桓校尉和辽东属国都尉双重统辖。三国、两晋时期,为鲜卑拓跋部辖区。北魏时期,岭南为乌洛候地,岭北为室韦地,均隶属北魏王朝。
隋唐时期,为室韦督都府属地,受平卢节度使管辖。辽代,岭南为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岭北为乌吉敌烈统军司所辖。金代,岭南归蒲与路所辖,岭北为东北路招讨司所辖,北部为乌古敌烈统军司所辖。
元代,成吉思汗于1214年,将岭南分封于大弟弟拙赤·哈萨尔和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将岭北分封给三弟帖木哥·斡赤斤。1288年,元朝实行行省制,为辽阳行省开元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指挥都司管辖。今漠河县为木河卫管辖,塔河县为塔哈卫管辖,呼玛县和新林区为额克卫管辖,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和呼中区为坚河卫管辖。
1949年4月11日,岭南隶属于新成立的呼伦贝尔盟。9月,岭北呼玛县隶属于黑龙江省新改称的黑河专员公署。 1951年10月31日,岭南由呼伦贝尔盟新成立的鄂伦春族自治旗领导。
1991年,国务院确定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家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成立。
【地理气候】
地势呈西高东低,位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区地形总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属浅山丘陵地带。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区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森林覆盖率79.83%。截止2008年末,全区有林地面积665.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14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等。
动植物资源
大兴安岭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着野生维管束植物900多种,包括笃斯、红豆、山葡萄等野生浆果;黄芪、灵芝、五味子等药用植物;木耳、蘑菇、猴头等食用菌类;蕨菜、百合等山野菜。这里有鸟类250种(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6种。哺乳动物5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猞猁、马鹿等。这里还有味道鲜美的冷水鱼类哲罗鱼、细鳞鱼等均为水中珍品。
矿产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素有“乌金铺地,黄金镶边” 之美誉。 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43种(含亚矿种),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靶区。在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先后发现了漠河砂宝斯岩金矿、新林塔源铅锌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现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开发和冶炼加工的潜在经济区。
水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60.76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储备78.04万千瓦,电站装机容量可达89.6万千瓦,年可发电25.3亿度以上。
【经济发展】
纵观大兴安岭地区的开发历史,它经历了“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的发展过程。1998年以来,在国家天保工程、西部开发等政策的支持下,全区逐渐摆脱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经过“十五”时期的调整和发展,林区经济社会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确立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和“生态立区、项目兴区、工业富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工作思路,抢抓有利机遇,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特色发展之路。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较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加格达奇火车站
【交通状况】
大兴安岭地区境内有嫩林、伊加铁路。客运列车南出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出可直达海拉尔、满州里,林呼、塔韩支线贯通区内全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嫩漠公路、111国道、黑河公路均与大兴安岭相连,直通哈尔滨并加入黑龙江省内各地市公路网,公路通车里程达1560公里;水上航运沿黑龙江顺流而下直通佳木斯,哈尔滨,经俄罗斯庙街可出海实现江海联运。
漠河机场是我国在最寒冷地区、在永冻土地质条件下建设的首个机场,是祖国最北端、北纬50度以上建成的第一个民用机场,是我国第一个实现运营由机场集团公司管理,应急救援、公安、急救、消防由地方政府负责,成本由国家、地方、企业共同分担的小型机场。漠河机场飞行区技术人员等级为4C级,设计2015年旅客吞吐量为12.2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为720吨,飞机起降架次3588架次,机场总占地面积158.7万平方米,跑道长度2200米、宽45米,航站楼、航管楼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航管、导航、助航、灯光、通讯、供电、供油等配套设施齐全。漠河机场已于2009年6月18日正式通航。44年前,英雄的开发建设者们挺进高寒禁区,铸造了大兴安岭精神。今天,新时期的大兴安岭人又征服长年冻土,在中国的最北极,成功地架起了一条空中“天路”。
【旅游资源】
大兴安岭的旅游资源占据了当今世界三大旅游资源——森林、冰雪和海洋中的两项,种类众多、功能齐全、含量巨大。这里天蓝、水净、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堪称一方人间净土。中国旅游专家对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是:神奇天象、本态自然、神秘民族、迤逦界江、浩瀚林海和高寒冰雪。截止到2009年9月,全区共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10家。其中,AAA级的有7家,分别是北极村、北山公园、地区资源馆、万亩种子园、新林大乌苏鹿苑、塔河栖霞山公园和图强林业局博物馆。AA级的有漠河五六火灾纪念馆和兴安湖渡假村。A级的有古里旅游区。
【史迹遗存】
嘎仙洞石室
“嘎仙洞”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 的意思。“鲜卑石室”嗄仙洞是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嘎仙洞是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西北有一向上的斜洞,坡度约20°。主洞中部放置一块约3米见方的天然石板,地下堆积较厚的青苔。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在地表以下1.3米的黄色粘沙土层中,曾出土有打制的石器,表明这里可能存在着更早的文化遗存。
雅克萨古战场遗址
雅克萨古战场位于漠河境内。1650年(清顺治七年)9月,我国领土漠河雅克萨被沙俄侵略军强行占领,并修筑大量工事,取名阿尔巴津诺。1684年雅克萨已成为沙俄侵华的军事基地。清政府为稳定边塞,收回领土,于1685年开始了雅克萨之战。康熙皇帝趁平定三藩、台湾已统一的有利时机,对沙俄侵略者实施反击,并一举取得了胜利。雅克萨之战沙俄侵略军以失败而告终,签署了中俄两国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现在,在雅克萨古战场遗址上,当时的炮台、城堡仍清晰可见。
李金镛祠堂
位于漠河金沟林场。清代爱国名人李金镛,清光绪十四年奉朝旨深入漠河开矿屯垦。2007年,漠河县投资650余万元在原址上进行重、扩建。祠堂主殿陈列着李金镛塑像、清政府有关老沟金矿事宜的奏折及部分实物文本。东厢房为幕僚馆,陈列着刻有协助李金镛创办和管理金矿的90余名幕僚的浮雕画;西厢房为功德馆,陈列了2000余件出土的采金工具和20余幅图片,充分展示了当年老沟金矿的采金生活,讲述了李金镛为国为民、镇守边疆作出的卓越贡献。
胭脂沟
位于漠河县西林吉镇,又称老金沟。它全长14公里,是额木尔河的支流,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相传,1877年一位鄂伦春老人在此葬马掘穴,不但发现了许多金苗,还在老沟河底捞起的河沙中发现金沫几乎占了一半。此消息迅速在周边地区传开,吸引了大批俄国人来此窃采黄金。与此同时大批中国人也逐渐寻金而来,仅1883年至1884年两年就盗采21.9万余两。1887年清政府指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办,调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主持办理漠河金厂。仅1889年清政府从这里就获得黄金达两万两,1895年获5万多两,老金沟的黄金开采达到了顶盛时期。胭脂沟开采黄金100多年来,这里的沙土已被筛淘过几十遍,但至今仍可淘到黄金,可见黄金储量之丰富。
【风景名胜】
神州北极
黑龙江漠河县、抚远县与新疆喀什市、海南省三亚市是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极点的行政区,并称为中国“四极”。漠河县北极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村落,一年四季不断有游人寻北而来。这里有“最北一家人”、“北陲哨兵”、“北极沙洲”、“北极林海观音”等众多最北特色景观。
北极光与极昼极夜
北极光现象是大气层受到太阳发射出的带电粒子的冲击而引起大规模放电形成的。极光瞬间变幻,一般可分为弧状极光、带状激光、片状极光、放射状极光等。全世界只有芬兰、阿拉斯加等少数高纬度国家和地区可以观测到北极光。漠河县的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五花山
每年9月开始随着气温的变化,山上的树叶便开始逐渐变黄,整个大兴安岭也开始由北向南呈现出秋光绚丽、层林尽染的景象。大兴安岭的五花山红似丹霞,绿如翡翠,黄像傲菊,橙似火焰,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每到这个季节,都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映山红滑雪场
位于加格达奇光明社区南部3.9公里处,山顶可俯视兴安美景,鸟瞰加格达奇市容。这里每年积雪期 180 天以上,从每年的
10 月下旬到次年 5 月上旬均可以开展滑雪旅游活动,是我国纬度最高、雪期最长、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滑雪场,也是我国初冬滑雪胜地、晚春滑雪的乐园。
映山红滑雪场占地 16 万平方米,山顶海拔 581.252米 ,垂直落差近200米 ,有初、中、高级雪道及雪圈娱乐道、单板公园道共计6条,全长
5500多米。一些滑雪队在这里进行全运会、大冬会的备战训练。
大白山风光
大白山在北温带最大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峰。山势南陡北缓,海拔较高,峰顶为1528.7米。它具有典型的森林植被垂直带景观特色,5、6月份的时候往往可以见到山巅白雪皑皑,山下万木葱绿的景色。大白山山腰有山泉,山顶多石海,石头上多生有石耳。山坡下部平坦的地方则形成了石堆、石海、石河。90年代后期,这里就成了一些旅游网站和登山爱好者、驴友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
吴八老岛
位于黑龙江上游413公里处,黑龙江主航道我方一侧,现归呼玛县三合村管辖。它由三个椭圆形彼此孤立的沙岛组成,枯水期连成一片,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因三合村居民吴相连,绰号吴老八,全家五口在岛上居住耕种土地而得名。吴八老岛历来属于我方领土,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吴八老岛”事件。1969年5月12日至9月6日,苏方向我方进行了多次射击,共八千多发子弹,射击最大纵深约1000多米。如今经中俄堪定国界后确定吴八老岛为中国领土,三合村民依旧在岛上耕种生活。如今,游客可以乘船登岛游览,不但可以品尝黑龙江鱼的美味,还可参观边防山顶观察哨,看到俄方村民的生活活动的情景。
【民俗风情】
鄂伦春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在大兴安岭主要分布在塔河县和呼玛县。鄂伦春族世代靠逐狩猎为生,上世纪50年代,他们才走出白桦林,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鄂伦春”是民族自称,鄂伦春语称山顶和鹿为“鄂伦”,称人为“春”,故“鄂伦春”意为“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鄂伦春族被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服装以狍式为主,狍皮服、狍皮帽是鄂伦春族人的传统服饰之一。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不仅保暖御寒,还是狩猎的极好伪装。鄂伦春族最擅长手工艺品,能将桦皮经蒸煮后制成饭盒、针线盒箱子或者轻巧的桦皮船等桦皮制品,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曾受到过朱鎔基总理的赞许。
【大兴安岭地区的特殊性】
说它特殊,原因有三:
一是大兴安岭地区地跨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其行署所在地的加格达奇区在内蒙古境内,松岭区也在内蒙古境内,这两个区在行政上隶属黑龙江,但在地理上属于内蒙古,内蒙古的地图上将这两个区划归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这两个区在鄂伦春自治旗的行政体系上连乡镇都不是(当然内蒙古管辖不了这两个区),因为这个原因,黑龙江省每年都要支付一定的土地补偿费给内蒙古。
二是,作为地区,其行署所在地一般都是县和县级市,行署所在地是“区”的建制的,全国仅此一个!
三是,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官方只承认大兴安岭的3个县,而不公开承认大兴安岭的4个区,这4个区没有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不在国家各项统计范围之内,这4个区的人口被计算在塔河县人口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黑区”。
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中找不到加格达奇等4个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