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全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荣县、富顺二县,面积4375平方公里。境内中浅丘陵起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标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间,城区海拔高度为280米至400米。市内河流主要为沧江水系,沱江下游段流经市境127公里。釜溪河为沧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远河注人,流域总面积为
3 490平方公里。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荣县,属岷江本系。

自贡是天府之国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之一。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幅员面积4
37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814平方公里.1989年,全市总人口 294.3万人,市区人口96.94万。
【行政区划】
自贡市共有四区、两县。面积4 373平方公里,总人口 294.3万人。
自流井区
面积152.9平方公里,人口34.29万。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
贡井区
面积417.63平方公里,人口29.5万。辖2个街道、10个镇。
大安区
面积398.81平方公里,人口44.30万。辖4个街道、9个镇、3个乡。
沿滩区
面积469平方公里,人口39万。辖11个镇、2个乡。
荣县
面积1598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21个镇、6个乡。
富顺县
面积1336.26平方公里,人口101.55万。辖22个镇、4个乡。
【历史沿革】
自贡历史悠久,因盐建镇、置县、设市。建市前,自贡地区分别归属荣县和富顺县。
远古时期,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归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蜀仍为侯国),置巴郡,时荣县境归秦之蜀国,富顺县域属巴郡治理。
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以道统县,荣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称建昌道),富顺归下川南道(次年改称永宁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复省,富顺、荣县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沦陷,川盐济楚,富荣盐场在保证瞎转需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战方面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克服两县长期分治盐场的弊端,加速盐业经济发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荣县第二区两者紧密相联的的主要产盐区,面积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贡井之合称名自贡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贡市正式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隶属川南行政公署。
1952年川南行署撤销后至今,自贡市一直隶属四川省人民政府。解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78年4月荣县划归自贡市,1983年3月富顺又划归属自贡市管辖。

半城青山半城楼——自贡
【自然地理】
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与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地相邻。
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贡一年四季中,开春的时间较早,春节过后,回温很快;夏天温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贡的秋天较短,常见绵雨天气;冬天温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总的来说,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
境内中、浅丘陵起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标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间,城区海拔高度为280米至400米。市内河流主要为沧江水系,沱江下游段流经市境127公里。釜溪河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远河注人,流域总面积为3490平方公里。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荣县,属岷江本系。
自贡现有耕地217万亩,成片森林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生物物种繁多,查明植物近800个(系)科,动物70多个(类)目。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自贡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尤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和彩灯文化著称于世。
【交通概况】
自贡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内宜高速公路为依托,遂筠路、资贡路、隆雅路等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与相邻市(县)的进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级或二级以上水泥砼路面。截止2000年底,全市有公路21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公里,一级公路37公里,二级公路204公里,高级和次高级路面798公里,中低级路面1218公里。全市96个乡镇中,有76个通水泥路,11个通油路。目前,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速公路的开公建设,自贡市公路将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自贡境内只有一条铁路——内昆铁路,设自贡站、自贡南站、俞冲站、大山铺站,自贡火车站位于自流井区罗湾,从自贡乘坐火车可以抵达成都、广州、贵阳、昆明、宜宾、重庆、昭通、内江等城市。自贡火车站市内售票处在假日大酒店旁。
自贡公路交通比较方便,与成都、重庆、宜宾等周围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从自贡出发可以到达成都、重庆、南充、泸州、宜宾、德阳、广安、达州、武汉、南京、苏州、温州、杭州、宁波、嘉兴、台州、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省内外大中城市。

【旅游资源】
自贡,位于"天府之国"──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其特有的风采和格韵,卓立于中国城市之林。既有千载盐都的盛誉,又有恐龙之乡的称谓,亦有南国灯城的美名,1986
年,自贡市由国务院颁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后又相继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自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宜人,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迩。
“自流井——恐龙风景名胜区”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上井盐的运销方式和中浅丘陵地形条件,以自流井、贡井为主体的城市布局与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溪交错穿插,形成了融山、水、城为一体的“半城青山半城楼”的山林城市风貌。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区,虽楼宇参差,市井繁华,却仍见山林穿插、碧水中分。在青山绿水环抱之中,在数百株古榕的掩映之下,仍可见到保存尚为完好的各式盐业同乡、行帮会馆,以及石板铺就的传统街区和高数十米的采卤木制井架——天车市花紫薇、市树香樟遍布全城,飞红嵌玉,将盐都点缀得更加清秀、含蓄、典雅。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素有"盐都"之称,其悠久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时(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盐井而置富世县,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镇。自贡井盐场奇观--天车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镇置荣州,改镇为公井县。清咸丰三年(1853
年),大平天国攻占南京,淮盐受阻。 川盐济楚,得以运销两湖淮盐引岸市场。1937 年抗战军兴,海盐停滞,川盐崛起,再度济楚,有设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将川盐史上称为富荣盐场的东西两场--自流井和贡井从富顺、荣县划出合并而建立省辖的自贡市。 自贡因盐设镇、设县直至因盐设市之路,是一条典型的资源开发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在我国古代科技史、经济史和城市发展史上自贡都占有重要地位。以井盐文化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市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的西秦会馆和燊海井,荣县大佛、富顺文庙,以及吴玉章故居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贡灯会
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间艺术游”、“中国百姓生活游”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自贡灯会吸引了近1.5亿中外游客,被誉为“高品味的艺术”、“流动的文化旅游资源”、“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第十五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天下第一灯”。
2、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
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
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万块以上, 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3、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区11公里。是我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状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大山铺发掘的各种恐龙及伴生物化石数以百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恐龙动物群”。其中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4、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并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载,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较旧地址拓出十数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壮丽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建筑,平面组合,总体方正,强调对称,中轴明确。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有京华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
5、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中国井盐历史文物为基本功能,是中国较早设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以清代建筑“西秦会馆”为馆址,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标本,从钻井、采卤、输卤、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革和发展,生动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6、荣县大佛
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来坐佛佛像,世称荣县大佛。拂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为中国第二石刻大佛。
7、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8、自贡世界地质公园
自贡地质公园的地学内涵极为深广,特别是在以恐龙化石为主体的极其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典型的侏罗纪地层剖面,完整的井矿盐遗迹等方面,都具有全国和世界意义的科学价值,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历史宝库。
9、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桫椤树--唯一现存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自贡市荣县金花乡。桫椤为一古稀植物,属真藏纲中的薄囊亚纲桫椤科中的一种,因其为木本,所以又叫树蕨。与恐龙同期生长,并为恐龙主要食料之一。现存的桫椤,是未遭第四纪冰川破坏而保存下来的古老孑遗,人称"植物活化石"。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的8种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目前生长着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椤群,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是与恐龙化石配套的自贡极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上这一地区峰峦叠翠,蕨类密布,清新质朴的原始风情,数百亩的森林资源,以及周围的瀑布、钟乳石、石人峰、一线天、九桥十八洞等奇观异景和坐落其间的水库,山环水貌,碧波荡漾,现已成为旅游的好去处。
10、高石梯森林公园
高石梯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位于自贡市荣县(旭阳镇),总面积182.13公顷,1993年被四川省省林业厅定为省级森林公园。
11、飞龙峡风景区
飞龙峡风景区位于自贡市区西南部,距城区15公里,规划总面积为45.57平方公里,是国家“AA”级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时也是自贡市近郊唯一的生态型景区。景区平均海拔365米,最高海拔497.7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年均气温17.1℃,湿润凉爽,气候宜人。
12、江姐故居
从大山铺镇市街出发沿蜿蜒的水泥路向江姐故居行进。来到江姐故居,占地250平方米的故居已被挤得水泄江姐塑像不通。江姐的堂侄江子刚激动的说:“没想到今年春节会来这么多的游客,大年三十那天的游人比赶场的人还多,有从上海、浙江、广东来的,还有从成都、重庆、昆明顶地专程驾驶私家车来的,甚至还有从香港、澳门等地过来的。他们来此瞻仰江姐故居,凭吊江家祖先坟墓,寻觅江姐小时候走过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据不完全统计,从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来江姐故居的游客不少于2万人。”来自自贡城区的小朋友文诺天说,“今天外公外婆特意带我来瞻仰江姐。以前从历史书上读到江姐印象就很深,现在实地参观了她的生活环境,以及陈列的老虎凳、竹签等刑具,很形象地感受到江姐的成长过程。让我真正懂得了我们都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辈用鲜血换回的美好生活。今年的春节太有意思了”。
13、吴玉章故居
吴玉章故居位于四川省荣县东南,距县城约15公里的金台乡蔡家堰村,今尚存土木结构房屋三间,其中两间有楼,占地面积96平方米。1958年,吴主章回县,将旧宅捐赠办师范。1983年师范搬迁后,办起蔡家堰中学(今名玉章中学)。
1988年吴诞辰110周年,国家拨款,在紧连旧居之西重建吴玉章故居,整修至双石乡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桥。修葺后的吴玉章故居,占地15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大门门楣悬挂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匾“吴玉章故居”。门内两边柱上刻有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院坝正中安放吴玉章半身雕像。雕像基座正面刻有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题词:“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基座背面阴刻吴玉章的生平简介碑文,文字为繁体正楷。堂屋门楣悬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匾额“革命前躯”。
14、仙市古镇
自贡仙市古镇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建筑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祠堂众多。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韵味充满了这个古镇,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南华宫(建于公元1962年)、天上宫(建于1850年)红墙黛瓦、众鳌高翘、雕梁画栋、木雕飞禽走兽、花草虫鱼,造型各异、栩栩如生。仙市镇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美食文化】
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鲜明风味和品位。
昔时盐帮菜,于川菜系独树一帜,在小河帮堪称翘楚。倍受显贵称奇、贤达称道;食者倾心、闻者倾慕。由盐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历久弥新,口碑相传,业已成为在餐饮界颇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著名品牌。
自贡盐帮菜在其两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厨和烹饪大师。清末盐商李琼圃撰著了《琼圃菜谱》,记载了各色盐帮菜的烹饪要诀,惜已失传。名厨董俊康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做的一道香酥鸭,倾倒了电影大师卓别林;陈建民大师上世纪中叶把盐帮菜传到了日本上流社会;刘锡禄豆花更在日本成为雅俗共赏的美味。发明火边子牛肉的曾树根,将水煮牛肉做到极致的范吉安,首创牛蹄熊掌的叶掌盘,以“无汁葱烧鱼”享誉盐场的林青云,擅作鱼翅海参宴的栗焕章,以浓味冷吃兔闻名遐迩的刘义公,以一席“大满意”惊绝盐场并入调四川饭店的黄三胖,被众多中央领导称道的倪树章,都是盐帮菜的领军人物。新中国建立后,更有号称四大金刚的樊德崇、李绍光、倪少云、陈德章,再加上邹青云,时称“五朵金花”,他们为传承和发扬盐帮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贡餐饮和盐帮菜在其演进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令闻者嘴馋神往、来者大饱口福的餐饮名店。如“天德园”、“鹿鸣春”、“金谷园”、“快园”、“好园”、“怡园”、“吊皇楼”、“大码头”、“留芬酒楼”、“蜀江春”、“文兴园”、“新津菜社”、“岷江饭店”、“华北食堂”等,这些名店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招牌菜名播远近,长期受到顾客青睐,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既是自贡各界人士常来餐饮聚会之地,又是外来各地人士慕名就餐会友之处。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口碑相传,长盛不衰的老字号。改革开放以来,自贡餐饮业更获得了长足发展。以盐帮菜为主要内涵的餐饮名店不仅薪火相传,而且涌现了一批新的名店,“锦府盐帮菜”名噪京城,在休闲城市成都,会吃、好吃的成都人对自贡“盐府人家”、“蜀江春”、“阿细”的菜品亦赞赏有加。在自贡,“盐商菜”、“私家菜”、“盐都会馆菜”、“南国宴”、“蜀南宴”、“蜀江春”、“阿细”、“留芬酒楼”、“盐帮传人”,均受到消费者的交相称誉,生意日隆,历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