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车牌编号:川U。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13县。2003年底总人口84.7万,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建州。到2003年,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上世纪50年代各族人民踊跃投身民主改革、禁烟禁毒、发展生产,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完成了史称“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之后,30余年森林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改革开放20余年来,阿坝州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所预言的那样“三军过后尽开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阿坝州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迎难而上,一曲曲华彩乐章在新世纪奏响。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3个县。面积84242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2004年)。
马尔康县 面积
6639平方千米,人口 5万。邮政编码624000。县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
汶川县 面积
4083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000。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
理 县 面积
4318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623100。县人民政府驻杂谷脑镇。
茂 县 面积
407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200。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
松潘县 面积
8486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3300。县人民政府驻进安镇。
金川县 面积
5524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4100。县人民政府驻金川镇。
小金县 面积
5571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624200。县人民政府驻美兴镇。
黑水县 面积
4154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3500。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
壤塘县 面积
6836平方千米,人口 3万。邮政编码624300。县人民政府驻壤柯镇。
阿坝县 面积10435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4600。县人民政府驻阿坝镇。
红原县 面积
8398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624400。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
九寨沟县 面积
5286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3400。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
若尔盖县 面积10437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4500。县人民政府驻达扎寺镇。
【历史沿革】
1950年设茂县专区,属川西行署区。茂县专署驻茂县,辖茂县、汶川(驻威州镇)、理县、懋功、靖化、松潘等6县。 1952年茂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1月1日撤销茂县专区,改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原懋功县改称小金县(驻美兴镇);原靖化县改称大金县;由松潘县部分地区设置南坪县(驻南坪);理县驻地迁杂谷脑。原阿坝地区改设阿坝县(驻中阿坝);原黑水地区改设芦花县(驻芦花);原若尔盖地区改设若尔盖县(驻纳摩寺);大金县的绰斯甲地区建立县级行政委员会(驻周伞)。将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分别建立相当于区的政权机构,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区马尔康暂设相当于县级的行政机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10县、1县级行政委员会、1县级办事处。
1954年芦花县改名黑水县,若尔盖县由纳摩寺迁驻达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设阿坝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刷经寺。
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土)改设为马尔康县。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改为绰斯甲县,驻地迁观音桥。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
1958年阿坝藏族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县城。由壤塘行政委员会设立壤塘县(驻南木达)。撤销茂县、汶川2县。同年7月7日由原茂县、汶川2县全部辖区和理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驻威州镇)。理县迁驻刷经寺。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59年壤塘县迁驻壤塘;理县迁驻哈拉玛。 1960年撤销理县,以原理县和阿坝县的部分地区设立红原县(驻哈拉玛);原理县的其余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撤销南坪县,并入松潘县。大金县改名为金川县。撤销绰斯甲县,并入金川、壤塘2县。阿坝藏族自治州辖9县、1自治县。
1963年恢复南坪(驻南坪)、汶川(驻威州镇)、理县(驻杂谷脑)3县;茂汶羌族自治县由威州镇迁驻凤仪镇。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1987年,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气候环境】
阿坝州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样的气候。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属大陆高原性气候,四季气温无明显差别,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
山原地带为温凉半湿润气候,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气候呈垂直变化,高山潮湿寒冷,河谷干燥温凉,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降水集中,蒸发快,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带,海拔2500~4100米的坡谷地带是寒温带,年平均气温1℃~5℃,海拔4100米以上为寒带,终年积雪,长冬无夏。
【自然资源】
阿坝州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奇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林、畜、药、果生产基地之一。耕地八万公顷,主要作物有玉米、青稞、黄豆、土
豆、小麦、葫豆、荞麦、油菜、亚麻。有草场42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0%,载畜330万头,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禽、皮、毛、乳、油、骨等畜产品畅销全国。
阿坝州有森林3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6%,生长着松、桦、杨、槭 等40余种珍贵树种。经济林木以小金、茂县苹果、金川雪梨驰名中外。野生中药材1232种,全州年产量药材8.5万吨,盛产虫草、贝母、天麻、黄芪、麝香、熊胆、鹿茸、党参最为名贵。野生动物有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水獭、獐、鹿、熊、豹等50多种。矿产资源己探明矿种60种,矿产地318处,有8个矿种名列全省前列,有优势的矿种有铀、金、铁、锰、钛、锡、钨、铅、锌、煤、大理石、金刚石、锂辉石、石英等数十种,泥炭储量达70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水力蕴藏量1933万KW,可开发量为1300万KW,工业有冶金、电力、采矿、化工、机械、食品、酿造等20多种门类,尤以阿坝地毯、皮革、红原奶粉、硅铁、铝锭、电解锰、金钢砂、小四轮拖拉机、牛奶分离器、中成药等产品享誉大江南北,有些已远销国外。
【经济概况】
旅游业是阿坝州的主导产业。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以及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200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0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68.25万美元。
经济发展现状--2003年,全州生产总值51.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1997年的30.4:39.0:30.6调整到了2003年的22:40:38,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2003年,全州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422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4596元。确保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和社会低保金100%发放。
财政金融--200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83万元,财政支出185218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20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9.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30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5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0.0%。全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525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218万元。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27.5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51.5%,其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单位的增长幅度,投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
交通通信--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018公里,其中国道922公里,省道1425公里,县道1610公里;全州省道好路率达85.5%,县道好路率达71.5%。2003年9月,九寨黄龙机场通航。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移动通信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
水电工业--截止2003年底,全州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396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0多亿度。水电工业已成为全州工业的第一支柱。全州人均装机容量1520瓦,人均发电量5984度,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均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
【生态建设】
全州365.4万公顷天然林实施了有效管护,截止2003年底,营造生态公益林129万公顷,飞播造林4.4万公顷,封山育林36万公顷,建设绿色通道1962公里,新增林业用地1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1.6%提高到22.59%。1999年以来,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0万亩,荒山造林26万亩。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4处。已建立九寨沟、夹金山、甘海子、雅克夏等4处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教育文卫】
截止2007年底,全州现有大专院校1所,在校学生5911人;中专4所,在校学生3411人;小学691所,在校学生99522人;初中49所,在校学生41730人;高中18所,在校学生12471人;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
8264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3%,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站38个。全州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55台,电视转播发射台130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9%。全州有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2007年末,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2609张,卫生技术人员30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73人,注册护士436人。
【风景旅游】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的梯级过渡地带,生活着80多万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幅员
83426平方公里。阿坝历史悠久,远在一万至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成为红军长征留驻时间最长,留下文物、遗址最多的地方。1950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阿坝州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各项事业空前发展。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团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走进阿坝就是走进自然,走进阿坝就是走进风景。阿坝,东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灵山秀水于胸怀,蕴奇妙人文于眼底。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隔山相望,奇幻的飞水、渊潭,绝妙的喀斯特地貌,再衬以雪景区,四姑娘山景区,一日四时不同天,双桥沟、锅庄坪、尖子雪山景点喜景点,流云山岗轻抹浓裹,冰斗瑚沙棘林风娇波池卜民江大峡谷自西东来,流泉飞瀑穿行其间Z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深邃、神秘、秀险;三江生态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带您走进远古;九曲黄河第一弯,鸥鸟翔集、沙洲点点;川西北大草原辽阔无垠,牦牛帐房追赶着季节,静寂的绿野,天籁的自然;降扎温泉、米亚罗红叶温泉,灵泉圣水洗浴民俗。530条河流、540个湖泊、2980座山峦,蕴藏无数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阿坝藏羌民族勤劳智慧,历史文化旅游景观丰富,民俗风情多彩多姿。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桃坪羌寨、嘉绒藏碉、寺院古利等建筑古朴久远,精妙绝伦,是藏羌民族文化艺术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天文、地理、美术、医学等包罗万象,文物名刹不腹枚举。藏羌民俗风清古朴而多姿多彩,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1935年4月进驻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达16个月,留下数处会址、遗址、文物等,还有鲜为人知的红四方面军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国遗址,以及后来建造的松潘红军长征总碑园、亚克夏雪山红军烈士陵园等。
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古老智慧的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森林公园式的阿坝州,造就了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风景名胜】
花湖
花湖又名美朵湖,位于四川省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热尔大草原,地处全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湿地——若尔盖湿地,纵横数十公里,浩原沃野,广袤无垠,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原野绿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澜,活蹦乱跳的牛羊,如散落在草原的颗颗珍珠。有黑颈鹤、高原鱼类等10多种高原湿地类世界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主要繁殖栖息地。草原上鸥翔鹤舞、水草丰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花湖是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浮光跃金,一碧万顷,湖岸边芦苇草丰茂。黄鸭、溪鸥、黑颈鹤常栖于湖畔,嬉水自乐,旱獭、灰兔穿梭出没。天鹅、白鹤、黑颈鹤成群结队,或舞姿翩翩,或翱翔于蓝天,欢快的百灵鸟在空中翻飞、身临其境,犹如进入梦幻的动物王国。壮观的草原蜃景更是妙不可言。
阿坝神座
神座――是一个即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又有海子、河流、沼泽、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原生态的自然景区!神座――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丝毫污染,即有林业、牧业又有农业,宁静安祥,特别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原生态的"世外桃源"。
西距成都450公里,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将森林和草原分开,神座村就座落在这条河流的西侧。神座,"神仙居住之地",这样一个美好的名字,并不是现代人推敲和构思出来的。因为这个宛若与世隔绝的村落,她从古至今就被称为神座!就像神座村由古至今延续的善良质朴的民俗民风一样悠久。
阿坝县各莫寺
在阿坝州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便派别寺院。为阿坝州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为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这一。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原名法相寺,至今200余年。
【地 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地震后的汶川震中位置:汶川县映秀镇 都江堰市西21km (267°) 崇州市西北48km (327°)
大邑县西北48km (346°) 成都西北75km (302°)
历史背景:汶川地震是中国自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国务院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火炬将暂停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