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 密云历史悠久,古人曾誉为“燕国天府”。秦代设渔阳郡;隋为檀州;明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民国初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1958年9月28日归北京市所辖。密云县既是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又是全国绿化先进县。2008年,密云县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2008年10月28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授予密云县“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密云县旅游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项目众多。密云水库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燕山群峰环抱之中,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此辽阔的水面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目前,密云县森林覆盖率达57%,可称是净水、净气、净土的绿色公园。
【行政区划】
密云县辖2个街道、17个镇、1个地区(民族乡):
鼓楼街道、果园街道、檀营地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密云镇、溪翁庄镇、西田各庄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太师屯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大城子镇、东邵渠镇、北庄镇、新城子镇、石城镇。
【历史沿革】
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燕大将秦开击退东胡,收复密云地区,并在此地设郡,郡址在今密云县统军庄村南的南城子。因其位于渔水(现白河)之阳,故称之为渔阳。这是文字记载县境内最早的行政建制,故密云县被称之为渔阳古郡。秦县境内设渔阳郡、渔阳县,郡县同址。密云县域内建县始于此。西汉时期,县境内为渔阳郡的渔阳、犷平、宰奚三县分治。西晋初,郡、县均废,改属燕国,后又复郡、县之置。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83年),密云地区始寄治渔阳县境内,同时寄治的还有安州及所属密云、安乐、广阳3郡7县。密云之名始于此。密云县原建于河北丰宁县境内,治所在丰宁县大阁镇东北的南关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县域内置檀州(今不老屯镇燕乐村),辖密云、燕落二县。后为州、为郡、为县,数度兴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省檀州入密云县。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民国初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1958年9月28日归北京市所辖。
【人口特征】
全县常住人口176071户,4265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589户,144852人,男74507人,女70345人;农业人口109482户,281674人,男140171人,女141503人。
少数民族情况:全县共有少数民族29个26372人。其中蒙古族555人,回族4155人,藏族2人,维吾尔4人,苗族50人,彝族18人,壮族196,布依5人,朝鲜57人,满族21172人,侗族13人,瑶族13人,白族10人,土家72人,哈萨克1人,黎族4人,傈僳族8人,佤族2人,土族6人,达斡尔族3人,仫佬族9人,羌族4人,撒拉族1人,毛南族2人,仡佬族2人,锡伯族3人,鄂温克族2人,裕固族2人,鄂伦春1人。
【自然地理】
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县城距北京东直门65公里,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7.33%,名列京郊之首。境内无农药残毒,无人为公害,即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又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被海内外朋友誉为净水净土的绿色乐园。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北京市密云县土地总面积3344167.6亩,其中农用地2309789亩,占69.1%;建设用地488520.4亩,占14.6%;未利用地545858.2亩,占16.3%。
密云河流众多,主要属潮白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14条,年平均自然流量达13.5亿立方米,潮白河纵贯南北,汇合于县城西南3公里处。众多的河流,使密云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除拥有占地224平方公里的密云水库外,还有23座中小型水库。
密云水库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燕山群峰环抱之中,水面面积188平方公里,蓄水量43.75亿立方米,约占全县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此辽阔的水面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83万公顷。与水库配套兴建的26座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9.4万千瓦,发电量居京郊之首。
【经济发展】
到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04.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1.74亿元。 密云工业开发区位于密云县城西南,1992年5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2000年升入北京市级开发区。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区内建立“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基地”、2000年北京市科委批准建立“北京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2002年北京市经委在区内建立“北京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基地”。
2004年,密云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20.80亿元,与2000年同比增长12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同比增长72.7%,大农业总收入实现22.98亿元,同比增长116.0%,养殖业总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29.0%。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总体翻了一番。
【交通状况】
交通条件便捷通畅,京承、京通两条铁路线贯穿密云,境内有14个客货站。京密、京顺等6条公路干线连村连 镇,四通八达,县城距北京65公里,到首都机场40公里,
至天津唐沽港165公里。
【旅游资源】
全县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达100多处,已开发、开放景区25处,有的在华北地区甚至全国都享有盛誉。如云蒙山怪石林立,植被茂密,瀑布众多,被誉为“北国黄山”;云岫谷景区冰川巨砾、水秀石红,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狩猎场,并且享誉京城;司马台长城以其“惊、险、奇”和独特造型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称为“中国长城之最”;黑龙潭山峰耸立,瀑布高悬,循溪探胜,潭石嵌涧;清凉谷景区四季山泉喷涌,其中“千尺珍珠瀑”使人赞叹不已。游山玩水之后,不防吃吃农家饭,住住民俗村,或是享受一下云湖度假村三星级的待遇,渔阳商务会馆、檀州宾馆二星级的饭菜。北大教授称赞密云为“北京山水大观,首都郊野公园”。
【景区景点】
潮河
潮河位于北京东北。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草碾沟南山,经滦平县到古北口入北京市密云县境。潮河因水流湍急,其声如潮而得名。入市境曲折南流在密云县城西南河漕村东与白河汇流后,称潮白河。密云水库建成后,潮河分为密云水库上游和下游两段,在密云境内上游长24公里,流域面积234.5平方公里,为山地;下游长31公里,’流域面积216.8平方公里,为平原。沿途有牤牛河、汤河、安达木河、清水河和红门川河五条较大支流。潮河在历史上称蓟运河,常因暴雨和入境容水宣泄不及而泛滥成灾。1949年后疏挖河道15公里,筑堤13公里,打坝70道,改滩造田0.28万亩。密云水库建成后,下游洪水灾害基本解除。
白河
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独石口乡,在白河堡水库上游进入市境后曲折南流,经延庆、怀柔,在怀柔县汤河口与汤河汇合,流至密云县城西南河漕村东与潮河汇流,称潮白河。密云水库建成后,被分为两段,上游为山地,集水面积9076平方公里,有白马关河、蛇鱼川河两条支流汇入。白河在历史上称沽水,经常泛滥成灾,明、清两代为防御洪水曾修筑密云护城堤坝数十道(见白河古堤)。1949年后,又疏挖下游河道5.2公里,密云水库建成后下游水灾基本解除。
安达木河
安达木河曾称“乾塔木河”。位于密云县东北山区。发源于河北省滦平县涝洼村北山区和承德县乱石洞子,分别由北岭和黑关入密云县境,在曹家路村东汇合后称安达木河。境内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364.31平方公里,均为山地。流域内建有遥桥峪水库。流经密云县3个乡,至桑园村西入潮河。
沙河
沙河源于怀柔县枣树林村的各山沟,经椴树岭、峪道河注入大水峪水库。下游至邓各庄一段,右岸有河防口支流;左岸有密云县境内的牛盆峪、小水峪、白道峪诸流汇入。沙河主流于东流水庄东分为3股。东股南下于张自口村西北、中股二道河子于南房村西、西股罗家沟于王化村东铁路桥北侧各自注入雁栖河。流域面积287.04平方公里。枣树林村因地处迎风坡面,造成暴雨异常,被列为1942年以来海河流域十二个最大降雨点之一。
红门川河
红门川河位于密云县东部山区。源于河北省兴隆县 黄门子村东,从密云县龙潭岭入境。全长20.5公里,沙厂 水库以上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均为山地。流经密云县
3个乡,至邓家湾入潮河。下游建有沙厂水库,蓄水2120 万立方米。沿途有达峪沟、碰合寺、龙门沟等10多条小河汇入。
小东河
小东河位于顺义县城东北部。发源于密云县河南寨 乡,流经贾山、马坊,于史家口东入潮白河。河道全长18公里,上口宽22—31米,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上游支流峪于沟建有唐指山水库。
白马关河
白马关河位于密云县北部山区。发源于密云县番字牌乡良营子村东沟,流经番字牌、冯家峪两乡,过保峪岭村入密云水库,系白河支流。全长34.5公里,流域面积
227.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年均流量4300万立方米。支流上流建有3座小水库和5座小塘坝。
错河
错河发源于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乡太保庄南山北麓,自北向南流至刘家店乡北店村入千谷县境,后于马昌营乡前荷营村东南汇入泃河。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494平方公里,行洪能力200至400秒立方米。河西北店村处吉山顶上有两峰似驼峰,并有古庙。
古楼峪河
古楼峪河源头位于密云县云蒙山,因流经古楼峪峡谷,河从峡名。在鹿皮关的大关桥下汇入白河,全长10公里。落差达800余米,形成黑龙潭、白龙泉、珍珠串、葫芦潭、山神眼等18个名潭。
圣水泉
圣水泉位于密云县南5公里的圣水山北山根。明朝万历初年,戚继光观览圣水泉后,捐款在泉旁修建了一座龙女庙和一座过凉亭(又称初月亭)。在凉亭的前边,还用河卵石砌筑了一个长方形的滴水池,使圣水泉的水绕过庙、亭以后,从山石缝隙间滴入池内。滴水入池所发响声,
似古琴鸣响,故称之为“圣水鸣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