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武汉市 | 宜昌市 | 黄石市 | 襄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荆门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随州市 | 仙桃市 | 潜江市
   天门市 | 神农架林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的相关信息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湖北最佳旅游时间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所以到湖北旅游最好是在春秋两季。

湖北旅游特别提醒
1.在武当山如果遇上暴雨须暂避,因为暴雨和雷暴多连在一起,暴雨如果引发泥石,雷暴亦常作滚地雷,容易伤人。
2.鄂西土家族偏处于西隅山区,离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区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过江前往,或由咸丰去湘西武陵源地区。

湖北娱乐指南
湖北省有着古老的楚文化和带有巫楚意味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已经有了民间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湖北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就是在源远流长的楚地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头巷尾,最常听见的就是汉剧、楚剧以及荆州花鼓戏,传统的保留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以及《窦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领略到比京剧古老得多的剧种的独特韵味。
首页 >> 湖北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利川市

地区概况

  利川地处湖北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与重庆四县两区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利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银利川”、“贡米之乡”称号,自古以来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总面积4600余平方公里,东西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辖2街道、7镇、5乡。总人口91.37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59.2%。

  利川是世界优秀民歌之一《龙船调》的故乡,利川曾先后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歌舞之乡”、“中国诗词楹联之乡”、“十佳书香县市”、“湖北省作协创作基地”、“湖北摄影之乡”称号。

行政区划

  利川市辖2个街道、7个镇、5个乡:

  街道:都亭街道、东城街道

  镇:柏杨坝镇、建南镇、汪营镇、忠路镇、团堡镇、谋道镇、毛坝镇

  乡:元堡乡、凉雾乡、南坪乡、文斗乡、沙溪乡

 

历史沿革

  利川古为廪君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朐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蜀汉建兴八年(230年)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一说盐水县在今长阳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五代仍唐之旧。宋,复改清化郡为清江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南宋,县属龙渠县地。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十三年(1735年)改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以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袤,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民国初,属湖北省荆南道,后改施鹤道,废道后直属省。19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1932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于湖北省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隶于鄂西州。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同意撤销应城、蒲圻、沔阳、石首、麻城、利川六县分别以原县行政区设立六个市,均为县级市”,10月1日,召开撤县建市庆祝大会,庆祝利川市成立。撤县建市后,隶于恩施州(鄂西州于1991年更名为恩施州)。

地理环境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处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为清江、郁江发源地。东距省会武汉市公路711公里,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城公路100公里。地跨东经108°21′~109°18′,北纬 29°42′~30°39′。东与恩施市接壤,南与咸丰县毗连,西南与重庆黔江、彭水两县相邻,由西至北依次与重庆石柱、万县、云阳、奉节诸县毗连。东西距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05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地势地貌
  市境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市境中部,将全境截分为南北两半。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地理位置高于周边各县市。

  河流
  发源于境内的清江、郁江、毛坝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顺着地质构造和山势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状水系。主要河流有:属于由西向东流入长江的清江水系;由东南、西南流入乌江的郁江、毛坝河的乌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东北流入长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长江水系。最大河为清江、郁江。清江发源于西部的都亭山,郁江发源于佛宝山。境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59.19亿立方米,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500多立方米,比全国人均值多一倍以上 。

  气候
  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409.2小时。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9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风大雪多,易涝少旱,年平均气温11.1℃,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时数1518.9小时。

自然资源

  境内生物、矿产、水能、风能资源丰富。现有维管植物191科、557属、103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2种,三级保护树种13种。境内盛产坝漆、黄连、莼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遗树种水杉树的发祥地,因此利川被誉为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水杉之乡。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主要粮食作物10余种,家畜家禽10余种。矿产资源门类齐全,已初步探明有43种,111处矿点,天然气、卤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蕴藏量较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0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千瓦;风电理论储量180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水电建成装机25万千瓦,风电建成装机37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14.5万千瓦,在建风电装机13.2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利川市户籍人口94万人,少数民族55.65万人,占利川总人口的59.2%,其中:土家族49.28万人,占52.43%;苗族5.71万人,占6.07%;蒙古族0.24万人,占0.2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42万人,占0.45% 。

  民族
  利川市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11个民族。

经济概况

  2017年,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8804万元,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386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30503万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915万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0.1:27.6:42.3调整为28.79:28.04:43.1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 %、6.7%、6.1%、16.1%、9.2%和9.1%。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60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21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370866万元;林业总产值20077万元;牧业总产值184668万元;渔业总产值417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402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0927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3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年末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61家。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2134万元,比上年增长51.7%。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52万元,比上年增长0.43%,实现增加值67073万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0家,期末从业人员3419人。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42190万元,增长18.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53426万元,下降3.0 %;第二产业投资246174万元,增长35.1%;第三产业投资1042590万元,增长16.1%。
  2017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22655万元,比上年增长0.01%,其中住宅完成投资3444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商品房销售面积89.5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336159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7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2所,其中:小学122所,普通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5所,中职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37所;另有不计校数的教学点173个,附设幼儿班229个。在校学生143241人,其中:小学69733人,初中31084人,高中14027人,特殊教育学校119人,中职3562人,学前教育24716人。全市共有教职工7726人,其中:小学3197人,普通初中165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65人,高中823人,特殊教育25人,幼儿园1687人;专任教师6797人,其中:小学3189人,普通初中1641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65人,高中767人,特殊教育25人,幼儿园839人。全市各类学校占地总面积3068963.8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286131.56平方米。

  科技
  2017年末全市共有科技推广服务机构66个,农民技术协会14个,市直专业学会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73人。全市争取科技项目资金累计185万元;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院企共建和校企共建活动并建立了14个合作平台;申请专利393项,组织实施了科技活动周,发放技术资料3.5万余份、接受咨询3000人次、展出展板70块、科普培训10场、进校园举办科普讲座 。

  文化
  2017年底,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1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文联协会9个,体育协会14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43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2017年,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建成269个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广场320个、百姓大舞台50个、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565个,建立9个乡镇文化分馆、14个乡镇图书分馆。2017年,市图书馆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外借图书13万(含电子文献)余册次,开展流动图书车下乡服务80余次,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0余场次。全年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成功举办“凉城利川·欢乐一家亲”系列文化活动之“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广场舞大赛、第五届戏迷票友京剧演唱会、第十二届“索华杯”最美舞姿大赛、“喜迎十九大·争创新业绩”美术书法作品展及文艺演出系列文化活动。山茶花艺术团《节哟节》参加全州广场舞大赛获第二名,并代表全州参加全省第三届广场舞大赛获老年组第二名。
  目前,全市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州级11项、市级42项。全市已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4名,其中国家级1名,省级5名,州级5名,市级43名,全友发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录。编辑出版了《利川戏剧曲艺》、《利川民间歌曲集》、《利川遗风》等3部非遗系列丛书。歌曲《龙船调的家》获2017年湖北音乐第七届声乐作品“金编钟奖”,该奖系湖北省音乐专业最高奖。《大山坳的篮球梦》在中宣部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30分钟作品),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7优秀原创网络视听作品”(优秀网络短片奖,全国仅3部作品获奖)。雨燕长篇小说《盐大路》获“土家族优秀作品奖”,该奖项属中国土家族文学创作的最高殊荣。
  2017年,组织元旦万人徒步,举办了2017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利川站比赛、全民健身联赛、“百盛”杯LCBA男子篮球争霸赛、乡镇篮球赛等系列群众体育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承办了“国际汽车城杯”中欧篮球明星对抗赛、民体杯全国高脚竞速比赛、中国CBSA中式台球冠军赛、“苏马荡杯”中国龙胄最美乡村门球赛、省第二十七届毽球锦标赛、第二届湖北·利川旅游城市民族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邀请赛及州青运会等国内外高规格体育比赛,打造了城市名片。在恩施州八运会上,利川代表团获得110枚奖牌,其中金牌33枚、银牌36枚、铜牌41枚,获优秀组织奖;州青运会中获金牌28枚、银牌29枚、铜牌27枚,获得男女篮球冠军。

  卫生
  截止2017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45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3个、县级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414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41人,注册护士2014人。卫生机构床位 4919张。

  社会保障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1.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66.9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83万人,城镇化率43.1%,比去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442人,出生率为10.9‰;死亡人口5683人,死亡率为5.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3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1元,增长9.4%。
  2017年末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3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9%。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2299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2348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9951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2057万元,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8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971万元。
  2017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拥有床位907张。全市特困供养3853人,共发放供养金2464万元。其中城市特困集中供养30人,分散供养2人,共发放供养金27万元;农村特困集中供养486人,分散供养3335人,共发放供养金2436万元。全年共实施医疗救助30894人,合计支出救助医疗资金4701万元。

  宗教
  天主教:1837年天主教传入利川,并在花梨岭设经堂。随着传教活动的展开,利川先后有多处设立了教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5年),比利时籍主教德希胜、神父梅立森和武修士3人,奉大清光绪帝“敕建”,在其本国和美、英、法、德、意大利、波兰、荷兰等十三国的经济援助下,修建了花梨岭天主教堂。建国后,花梨岭天主教堂均由国内神甫驻堂,文革期间,开办了“五七”干校,其后又先后办起了国营玉米杂交场、烟草种子站、花梨村小学等。1988年,经利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了花梨岭天主教堂,并正式依法登记注册。2002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天主教宜昌教区委派朱锦龙神父到花梨岭教堂管理至今。
  佛教:东晋咸康年间来凤建成仙佛寺,利川即有居民前去顶礼膜拜,此后,佛教便在利川传播开来。至清末,利川境内佛寺林立。每逢庙会,香客云集。在改士归流(清雍正十三年)之前建成寺庙34座。随后的几百年中,因为时局的变迁,寺庙被毁或占用。2008年,经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复同意,湖北利川市重建白云寺。建成后的白云寺是利川市第一座合法佛教寺庙。白云寺建设总体投资规模预计为5000万元。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设施。白云寺现任住持由荆州章华寺方丈上心下继大和尚兼任,寺内常住僧人有释惟贤、释惟银。

交通运输

  利川市境内,318国道,350国道,242国道,沪渝高速,利万高速,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横贯全境,到2017年底,全市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978公里,硬化里程3900公里,全市5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境内的G50沪渝高速、利万高速,318国道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249省道(利川--奉节)起于利川小柏杨,止于重庆奉节交界的土地垭口,全长58.831公里。249省道(湖北利川-湖北咸丰-湖南龙山)连接利川咸丰两地。350省道贯通利川重庆石柱两地。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是沪汉蓉高速铁路的一部分。利万高速公路全长105公里,已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线13座隧道和27座桥梁,目前从利川驱车到万州只需1个小时左右。利川境内铁路线长度60公里。利川火车站有通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南昌、贵阳等方向的列车。
  火车站:利川火车站、凉雾火车站
  机 场:恩施徐家坪机场、万州五桥机场

民间文化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恩施州来凤县河东还保留着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摆手舞的习俗,每逢摆手舞节,身穿土布长衫、头缠青色丝帕的男子和身着土布服饰的女子,汇集于摆手堂前,尽情地欢舞。来凤县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摆手舞节日盛会 。

  土家服饰
  土家族服饰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

  利川灯歌
  利川灯歌是利川民间逢年过节、喜庆集会,载歌载舞,划地为台,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古时,只在春节元宵演唱。由于其演员化妆、舞姿已具戏剧雏型,所以俗称“灯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利川灯歌逐渐与年节习俗分离,成为一种群众喜庆休闲,随时都可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利川灯歌所玩之灯——彩龙船始于明末清初,所唱之歌——又称灯调,由本地传统民歌结合玩灯特点世代演唱而成,别具特色。歌唱内容多为本地风俗人情和男女情爱,语言质朴,方言方音,衬词多,衬词美,妙趣横生,魅力无限,民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旱地划船,巴山楚水,舞的是龙舟竞渡,演的是彩龙飞舞,唱的却是上山砍柴、园里种瓜、妹娃拜年,生活、劳动情景趣味盎然,巴、楚文化完美溶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灯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

  “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家族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造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

  肉连响
  肉连响是产生于利川市都亭、汪营、南坪一带,流行于全市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人们习惯称之为“肉连响” 。肉连响起源时代无详考。肉连响主要动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颤步绕头转身”、“鸭子步”、“双打”、“十响”、“七响”、“四响”、“三响”等。在动律上讲究“圆转”,顺着相击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柔美协调。肉连响本无唱腔和伴奏,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加上舌头和手指弹动声响伴奏,增加舞蹈的欢乐气氛。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司制度
  从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县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屯置所,举办儒学,“文武相维,土流间用”。至明末,境内共有支罗、官渡、朱砂、马桥、木栈、孙家、九渡、三渡、忠孝、马道、松木、元里、中坝、擂鼓、太平等屯10余处,逐渐冲破了长期形成的“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锢。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罗土司黄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罗所。明万历十四年(1586),龙阳垌土司归流,编籍万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内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等5土司全部改土归流,次年置利川县。结束境内土司制度的历史。民国时期,境内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业已形成。长期居住在境内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为主,旧时统称为“本地人”或自称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范围内保持着自己的一些民族风俗和习惯。

当地特产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唐代即为贡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人工经营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元明,清时已成药农主业。晚清时,利川建南土司连农祝庭槐通过黄连屯集,一次交易换回白银十二担 。黄连主要产区有建南、汪营、忠路、谋道、佛宝山等五个乡镇区。全市种植黄连的村有110个,村民小组970个,农户3万多户。黄连常年留存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3000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总收入5亿元,其中3万余户连农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户均收入3300元,占药农家庭现金总收入的60%;利川黄连专业性企业16家(含专业合作社),资本总额达500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香连药业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其“香连片”已列为国家应急药品储备品种。2010年,“利川黄连”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准国家工商局注册。2010年和2011年,经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审后,分别授予利川市建南镇“中国黄连第一镇”和利川市“中国生态黄连之乡”称号。

  利川莼菜
  莼菜又名水葵、马蹄草,属于睡莲科莼菜属,为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利川蔬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的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食用部分是带有透明胶质的初生卷叶和嫩梢,口感滑润,营养丰富。莼菜透明胶质中含有“莼菜多糖”,这是一种酸性果多糖,由岩藻酸、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
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促进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功能,对癌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透明胶质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丝氨酸,具有保健美容的功能。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著名传教士路易·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发现莼菜。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会社社长高野善隆先生来到利川,考查佛宝山的野生莼菜资源,发现利川莼菜果胶丰富,芽粗壮,品质远高于杭州西湖莼菜,极为赞赏。198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杨金月先生到利川采风,在佛宝山拍摄了一组发现野生莼菜群落的画面,随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引起中外许多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利川市是莼菜的一个起源地。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会社黑羽帮彦部长和工程师池内文男先生来到利川洽谈莼菜的基地建设、莼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相关事宜。1993年9月,利川“福宝山”牌莼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利川莼菜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在2011年全国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价值评选中,利川莼菜品牌价值为4.6亿元。

  利川山药
  利川山药有着1500年的种植历史,生长在海拔800-1500m的无任何工业污染“世界硒都”之称的恩施山区,土壤ph值5.5至7.0,土层厚度大于100CM的黄棕土,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种植出来的是富钾含硒的有机食品。特点是皮薄(呈淡紫红色)、去皮后色白、高粘液质、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绵和。现代药学营养学分析显示,利川山药含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及矿物微量元素,尤含丰富粘蛋白,是润养身心、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药两用绿色植物资源。团堡山药,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质凝白,气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渣,具“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

  柏杨豆干
  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茶叶
  茶叶是利川富民兴市的产业,全市以毛坝、忠路、沙溪三乡镇为主产茶区,涉及6万多农户,20余万农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近30%。利川推广的无性系良种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福云六号、龙井长叶、龙井43号、鄂茶1号、鄂茶10号、中茶108等和黄金叶、毛坝早一、冷后浑等地方良种。现已注册的商标品牌有“雾洞”、“星斗山”、“星斗绿屿”、“富硒”、“玉洞春”、“杉王”、“毛坝宜红”等,其中“雾洞绿峰”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99年、2003年、2006年连续三届列入湖北省十大名茶。2009年,“星斗山”、“星斗绿屿”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2011年“富硒”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现有14家企业获得QS认证,三家企业共9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重点产区毛坝镇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十大茶叶名乡镇、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6年11月,“利川工夫红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注册认证。

旅游资源

  利川境内自然景观奇特秀丽,丰富多彩。位于谋道集镇东南的水杉古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树龄达507余年,人称“天下第一杉”。位于毛坝乡东南部的星斗山,植被区系庞杂,起源古老,植物种类丰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古遗址15处、古墓葬18处、古建筑33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7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1处,均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城东北6公里处的腾龙洞,是中国已知的最大的岩溶洞穴,被中外专家认定为世界特级溶洞之一。位于团堡乡境内的玉龙洞风景区和凉雾乡境内的水莲洞公园,经当地政府开发建设,初具规模。位于谋道集镇东南的水杉古树,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树,树龄达500余年,人称“水杉王”、“活化石”、“天下第一杉”。位于毛坝乡东南部的星斗山,以其植被区系庞杂、起源古老、植物种类丰富著称于世,人称“华中天然植物园”,成为恩施州第一个、湖北省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5月,腾龙洞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2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2013年龙船水乡创建4A景区;2014年大水井创4A;2018年初玉龙洞成功创建4A。
  至2017年底,全市有 A级旅游景区9家(其中4A级5家,3A级2家);星级旅游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8家),城区在册登记的宾馆饭店近200家,床位8000余张;旅行社26家(其中1家分社,12家门市部);旅游车队2家、旅游购物商店20余家、规模以上餐饮企业37家、星级农家乐200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11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 间接从业人员近3万人。

  腾龙洞
  腾龙洞系国家AAAA级景区,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洞穴中排名第七,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腾龙洞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距湖北利川市城区6公里。景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该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终年恒温14一18℃。
  1988年,经25名中外洞穴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级洞穴之一。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级权威刊物《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震撼腾龙洞"。因为腾龙洞的宏伟盖世,海军69l艇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利川艇”。
腾龙洞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是旅游、疗养、探险、地质考察的理想之地。
  2015年12月,利川腾龙洞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龙船水乡
  利川龙船水乡系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西部凉城——湖北利川市,距利川市10公里,距凉雾乡镇1.5公里,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80米。景区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因著名土家民歌《龙船调》起源于此而得名。夏季平均气温24℃。顺清江泛舟而下,江水碧绿如缎,风光秀丽,春意盎然;两岸山峰耸峙,波光峰影,丛林相映,充满诗情画意。龙船水乡风景区是一处中国最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是理想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龙船水乡集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水洞水莲洞,八百里清江源头最美丽的三渡峡,水莲洞有旱洞2000米,有大佛洞、观音洞、舒心泉、樨牛洞等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这里,恬静幽雅,天然与人工造型鬼斧神工。
  水洞全长5000米,是国内最长的水洞,被称作"天下第一水洞"。洞中有始建于清朝年间的观音洞,内有稀有的透明鱼。洞内乘舟游览,欣赏土家妹子的山民歌,妙趣横生。洞外泛舟漫游,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佛宝山
  佛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莼菜发源地和世界著名民歌“龙船调”的故乡,处于全国“百佳呼吸小城”湖北省利川市境内,镶嵌在张家界、长江三峡、恩施大峡谷、腾龙洞旅游圈上,总面积46平方公里。
  佛宝山原名福宝山,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平均海拔1450米,坡度5-30度,大小山脊30条,大小河流29条,自然湖泊5座。山水相连,浑然天成,素有清江、郁江两江源头之美称。境内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典型亚热带北缘湿润区气候,年均温10.1℃,多年平均降水量1315mm,平均相对湿度82%。
  佛宝山东距利川市城区23公里,总面积44.5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海拔1758.5米。
  2003年6月佛宝山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星斗山自然保护区;2004年莼菜、黄连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底佛宝山风景区评为AAAA级景区及佛山水库被确定为利川城区备用饮用水源。

  大水井
  大水井古建群系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水井村,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井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其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建筑雕梁画柱,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和李氏宗祠三部分组成,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
  "李氏宗祠" 和"李氏庄园" 两大建筑分别建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相距200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宗祠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玉龙洞
  玉龙洞系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樱桃井村,距团堡镇8公里处。因洞内化学沉积物洁白如玉和洞中一景酷似飞龙,故名玉龙洞。
  玉龙洞位于千口坡的半山腰上,洞口高5.7米,宽12米,洞内一个主洞三个支洞,全长1630米。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内终年恒温14-18度,仅中层洞穴面积就有10余万平方米,中层洞有各种景观80多处。其景观小巧玲珑,景点多姿多彩,十分集中,被中外游客誉为鄂南溶洞中一颗灿烂的洞穴明珠。

  朝阳洞
  朝阳洞风景区系国家AAA级景区,位于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距318国道干堰塘处3公里,离利川市城区23公里,距齐岳山跑马场仅5公里。初步探明洞穴长度10余公里,洞穴面积20多万平方米,首期开发1.5公里,因洞穴面向东方而得名。
  朝阳洞在巍巍的齐岳山脚下更显得几分灵秀,洞中游"聚仙厅",跨"银河响水",过"野生峡",进"宝德门",观"蓬莱仙境",使人体会到沧海桑田的美妙变迁,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美不胜收,乐不思归。

  苏马荡
  苏马荡,位于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地处长江南岸,海拔1500余米,面积20平方公里,距利川城48公里。一边是纵横奇美的磁洞沟峡谷,一边是一望无际的苍茫林海,一边是南方最大的草场齐岳山。
  苏马荡在土家族语言中是"老虎喝水的地方"的意思,西与重庆万州接壤。景区森林密布、气候凉爽、宁静自然,风情独特,是人们休闲、度假、纳凉的绝佳去处。
  苏马荡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左右,是盛夏"绝无仅有"的天然空调。苏马荡景区万余亩的森林基本上处于次原始森林状态,植被保持了多样性,千年杜鹃、满山红叶、天然园林、植物奇观独具特色。景区内有着石英沙地貌所特有的优质矿泉水,苏马神水、凤凰泉闻名遐迩。有"中国最美小地方之美誉" 。

  齐岳山
  齐岳山──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海拔较高,本名七曜山,现称为齐岳山。位于湖北省恩施的利川市西部,西边与重庆石柱、万州接壤,距利川市仅30公里,318国道从景区穿过。
  齐岳山自重庆石柱进入利川境内后,由西南向东北绵延,莽莽苍苍,长达125公里,总面积562平方公里,主峰1911.5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
  这里夏季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现有跑马场三处。是南方人难得一见的草原风光;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又是一派北国风光,是度假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