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南襄盆地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湖北西部支点城市,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和汽车工业基地。襄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评价襄阳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汲取山水之精华”,此番评价已经镌刻在诸葛亮文化广场的诸葛亮青铜塑像底座上。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卧龙),三国名士庞统(凤雏),魏晋隐士司马徽(水镜先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襄阳),张继、杜审言、文学家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米襄阳),“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1986年襄阳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
【行政区划】
襄阳市辖3个市城区,3个县级市,3个县。
襄城区 面积684.8平方千米,人口47.3万人。邮政编码441021。区人民政府驻檀溪路60号。
樊城区 面积566平方千米,人口66.1万人。邮政编码441000。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
襄州区 面积2306平方千米,人口90.5万人。邮政编码441100。区人民政府驻航空路181号。
宜城市 面积2115平方千米,人口51.3万人。邮政编码441400。市人民政府驻鄢城街道。
枣阳市 面积3277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邮政编码441200。市人民政府驻北城街道。
老河口市 面积1032平方千米,人口47.1万人。邮政编码441800。市人民政府驻公园北路。
谷城县 面积2553平方千米,人口52.3万人。邮政编码441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县府街。
南漳县 面积3859平方千米,人口53.3万人。邮政编码441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保康县 面积3225平方千米,人口25.5万人。邮政编码441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沿革】
周朝时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境内主要有邓、谷、罗、随、唐、厉、卢戎等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上述诸国设置县、邑,见史载者有随县、邓县和鄀、酂、卢等邑,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秦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以北的地区。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用。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本县属山南道襄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本县辖境遂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1643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清朝时期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1952年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辖)。1983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市)。2010年12月9日正式改为湖北省襄阳市(地级市)。

【地理环境】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汇入汉水处,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交汇于境内,1950年设市,为鄂北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襄阳按照建设“襄十随”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和宜昌、襄阳分处鄂东和鄂西南、鄂西北的“金三角”阵型,将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稳固支架。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1332.8公里。
襄阳市地貌多姿,属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地处武当山、桐柏山之间,为波状土岗,素称“鄂北岗地”,西部为荆山山脉接武当山余脉的山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汉江和唐、白、滚、清河冲积的较开阔平原,东部为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全区岗地面积占65.8%,低山丘陵面积占有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21.2%。
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富饶多样
襄阳市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根据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点,襄阳市全境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区由武当山脉东端和荆山山脉北段组成,覆盖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的全境,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西部山区海拔多在400米以上,其中保康县境内的关山海拔2000米,既是襄樊全境最高点,又是汉江与长江的分水岭。西部山区物产丰富,类型多样,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地带以及与随州、钟祥、荆门交界地带,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陵以低丘为主,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西部山区和东都低山丘陵之间的中部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枣阳,老河口3县市的“三北”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三北”岗地海拔在85-140米之间,沿河冲积平原海拨在90米以下。宜城市境内的八角庙海拔44米,为襄樊全市最低点。“三北”岗地岗顶宽平,岗垄相间,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汉江流城两岸河谷小平原和大面积冲积平原属江汉平原北端的组成部分,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上乘,是水稻、小麦、棉花、牲畜、禽蛋、水产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市土地资源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可利用、亟待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尚有800多万亩,可供养殖利用的水面也很多。全市种养殖业及多种经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 优势显著
襄阳市地理位置的优越,还表现在既有充沛的降水,又有众多的河流和库塘,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蕴藏量都很可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全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全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自丹江口水库坝下陈家港流入襄樊境内,经老河口、谷城、襄阳和襄樊市区,南出宜城市岛口村入钟祥市,境内汉江全长216公里,有30条支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汉江水系条件与欧洲著名的莱茵河相当。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5座,堰塘88461口。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开掘便捷。另外,水质好是这里水资源的又一显著特点:地表水矿化度低,总硬度适中,多属软水,可广泛用于灌溉和饮用(例如境内的长216公里的汉江,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清澈如镜);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也较低,多属中性及弱碱性水,均可作为生产和生活用水。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水资源条件。
生物资源 多姿多彩
襄阳市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使其生物资源绚丽多姿,并呈现出南北兼备的鲜明特色。就植物资源而言,境内植物区系成分多属亚热带区系的科属。其中木本植物多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全市森林总面积约1300万亩,其中用材林约900万亩。常见的树种约64科236种,其中稀有珍贵树种也不少。经济林木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型的油茶、木梓、茶叶、柑桔、棕榈等林木,又有暖温带果树,如板栗、枣、梨、苹果、桃等,还有大量的山林土特植物。拥有各类林特产品500种,常见的有300种以上,如山葡萄、猕猴桃黑白木耳、香菌等,以及稀有名贵中药天麻、黄连、当归、灵芝、党参、猴头等等。至于草本植物和乔木,其种类更是繁多,中国南北生长的,在这里大都可以见到,如紫薇,已被确定为襄樊的市花。若就动物资源而言,境内动物也具有种类繁多、南北过渡性明显的特征,但更富于南方色彩。据调查统计,全市常见兽类有40多种,鸟类30多种,约有昆虫50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兽类有8种,鸟类有5种。
矿产资源 独具特色
襄阳市矿产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主要矿产区之一。现已查明有37个矿种,200多矿点。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钢、铝、钒、铅、锌、金、银、钛、锰、钴、镓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萤石、石棉、煤等。属于大型或特大型矿床的主要有:磷、金红石、耐火粘土、重晶石、铝土矿等,磷矿总储量5亿吨以上,稀有矿种金红石总储量56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2.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提前实现GDP“四年翻番”目标。市区经济居于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市),经济总量全省第三位。根据湖北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计划,预计十二五末襄阳GDP至少达到5000亿元。同时,2011年实现四个“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3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35.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34.5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298亿元。
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到2009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17.3%,农业增加值200.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6.67%。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60亿元,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业加工大市初具规模。
襄阳市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金融业继续发展壮大,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襄阳市的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银行(原襄樊市商业银行)等15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此外,近期亦将有兴业、浦发等商业银行入驻;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
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

【交通运输】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如今的襄阳更是交通优势突出,“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格局”是襄阳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写照,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十分迅速,以襄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与周边城市相联,距武汉290公里,并可与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发夕至。
水运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可通航500吨级船舶。汉江襄阳码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营运。西汉时期,襄阳码头已成为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2007年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准《襄樊港口总体规划》,汉江襄阳港被定位为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成为汉江中、上游广大地区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平台。汉江中下游的航运建设工程正掀起高潮,除已建成的崔家营、王甫洲枢纽,已开工的兴隆枢纽外,汉江下游千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已开工,新集、碾盘山等枢纽正加紧进行前期工作,通行千吨级船舶指日可待。
航空
襄樊刘集机场位于襄樊市东北角,距市中心18公里,机场于1989年12月14日正式通航,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新建的民用机场。目前,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线,其中到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每日执飞,而到其他三个城市的航班并不是每日开通;此外,从2008年2月1日起开飞了到西安、福州的航线,航线执行机型CRJ,班期为每周一、三、五。(除了刘集机场外,襄樊托管的老河口市也有老河口机杨,老河口机场位于老河口市城区东郊,现已开通飞往北京、佛山的航班。)
铁路
襄樊位于汉丹、焦柳、襄渝三条铁路线的汇合交叉点,是一等甲级客货运站。车站有开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青岛、广州、西安、福州、太原、洛阳、无锡等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省内城市的列车。2009年10月1日,在祖国60华诞之际,襄樊与武汉之间开通了动车组,成为华中地区首条开通省内动车组的城市,往返襄樊与省会武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成为襄樊交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高速公路
该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0公里。襄十高速公路:襄(樊)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樊段98.53公里;襄荆高速公路:襄(樊)至荆(州)高速公路襄樊段57.15公里;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樊)高速公路襄樊段91.09公里;樊魏高速公路:襄(樊)至南(阳)高速公路襄樊段22.81公里;麻竹高速襄樊段(在建)。
【文化艺术】
在文化上,襄阳南北文化交汇的特点更为显著。上古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这里既受到“文王化王国”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的南方文化风俗的深刻影响。襄阳建有山陕会馆、河南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徽州会馆等全国20多个地区的商业办事机构。在艺术上,襄阳也是南北戏曲交流的通道,形成了独特的唱腔“襄阳腔”,而襄阳花鼓则是南北戏曲与本地民间曲调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另有襄阳火炮,襄阳小曲。
我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我市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襄阳楚国历史800多年,在襄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500多年。自西周初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丹阳,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鄢郢,历时300多年;从定都鄢郢,先后经历了十代楚王,到迁都纪南城,历时186年。这里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这里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无不彰显着襄阳荆楚文化的厚重。

【旅游资源】
襄阳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炎帝神农氏、汉水女神等神话传说的重要发源地和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襄阳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春秋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国家名胜风景区——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名作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檀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襄阳主要旅游景点: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凤凰温泉(AAAA级)、襄阳古城墙、仲宣楼、米公祠(AAA级)、夫人城、习家池、广德寺、锦绣园(AA级)、庞公祠、鹿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襄阳王府绿影壁(A级)、五道峡风景区(AA级)、襄阳北街、昭明台、黄家湾
鱼泉河漂流、五山镇堰河乡村旅游区(AAA级)、南河小三峡景区、白水寺风景区(AA级)、熊河风景区(AA级)、九道河漂流、承恩寺、龙王峡漂流、白竹园寺风景区、张自忠将军纪念馆(A级)、唐梓山旅游度假区、薤山旅游度假区(AAA级)、野花谷风景区、水镜庄风景区(AAA级)、香水河风景区(A级)、汤池峡温泉(AA级)、襄阳凤凰温泉(AAAA级)、枣阳九连墩楚墓、白竹园寺风景区、青龙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老河口百花山森林公园。
【美食小吃】
襄阳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该地区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湖北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湖北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宜城盘鳝、大虾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也很多,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尖、牛油面、红油豆腐面、襄阳酸辣面、酸浆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大都当作早点或夜宵,小吃正因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带有地方风情的小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与食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