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武汉市 | 宜昌市 | 黄石市 | 襄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荆门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随州市 | 仙桃市 | 潜江市
   天门市 | 神农架林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潜江市的景区景点
   

首页 >> 湖北 >> 潜江市
区号:0728
邮编:433100
面积:2004平方公里
人口:100万人
位置: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
行政区划:辖6个管理区(农场)、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 个办事处、10 个镇、3个原种场
 

地区概况

潜江市行政地图

  潜江市位于东经 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间,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394公顷,城镇人口48.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36万)。辖15个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管理区。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16个县团 级国有农场。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始建县。1988年5月撤县建市,1993年11月被评为全国明星市,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此前由荆州地区管辖),多次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市。

  潜江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东邻武汉通黄石,西接荆州达三峡。 318国道和宜黄(沪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襄岳两条二级公路纵贯南北。是全省平原湖区惟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境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 “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就在境内龙湾镇,东周楚灵王离宫章华台距今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龙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被定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仅近百年来,就有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辛亥革命先驱、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诚,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发起人之一刘静庵,首任监察部长钱瑛,著名剧作家、文坛泰斗曹禺等享誉神州的杰出人物。

行政区划

  潜江辖6个管理区(农场)、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 个办事处、10 个镇、3个原种场。
  园林办事处 潜江开发区 竹根滩镇 西大垸管理区 总口管理区 高石碑镇 老新镇 杨市办事处 渔洋镇 周矶办事处 周矶管理区 张金镇 高场原种场 广华办事处 熊口镇 王场镇 龙湾镇 熊口管理区 运粮湖管理区 浩口镇 积玉口镇 后湖管理区
  江汉石油管理局(广华、向阳、五七)

历史沿革

  潜江市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本县属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还苦于水患。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市林木良种场

自然资源

  水利
  潜江市,为古云梦泽一部分,长湖泄洪道田关河横穿东西,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及其分洪道东荆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潜江得益于水,也受制于水。既有汉江、东荆河洪水之“外患”,又有内垸因降雨量不均导致的渍涝干旱之“内忧”。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潜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灾作斗争的历史。围绕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工程体系,以水利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建国以来,全市人民以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争取国家支持投入两手抓,坚持防洪抗灾与水利建设两手抓,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坚持建设与管理两手抓,开展大规模的治水活动,水利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昔日“水袋子”、“旱包子”,成了今朝的“聚宝盆”、“大粮仓”。
  水产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9—1988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发展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林业
  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美誉。以水杉为市树,素有水杉之乡的美誉。1978年市市林木良种场林木良种场的《水杉、池杉、落羽杉良种繁育技术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单位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在其培育的水杉种子园和兴隆河杉林带拍摄《水乡园林》纪录片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世界强烈反响,《水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获省人民政府星火科技二等奖,被国家授予国家水杉种子园基地和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林业科技成果在全国全省得到表彰,掀起了水杉造林,绿化家园,建设水杉园林之都的热潮,在此江汉油田水杉种子园等一批大型的水杉苗圃基地建成。1988年12月26日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到潜江江汉油田水杉种子园,在水杉纪念碑上亲笔题写了“江汉水杉纪念碑”,由此世界上第一个水杉主题公园诞生--江汉油田水杉公园。1992年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同志为潜江江汉油田水杉公园题写了“水杉园林”。一个水杉之乡的园林城市享誉中外。
  矿产
  一、土地资源结构
  全市土地总面积 2894263.5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4%。2002年底耕地面积1667325亩,占57.6%;园地面积25978.9亩,占0.90%;林地面积10637364亩,占3.68%;草地182.5亩,占0.006% ;水面731697.15亩,占25.2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0241.75亩,占7.0%;交通用地77449.5亩,占2.68%;未利用地75775.05亩,占2.62%。
  二 、矿产资源结构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 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

交通条件

  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潜江市是湖北省3个直管市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中国明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水与天门相望,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潜江市集中力量大办交通,办大交通,取得显著成效,是全省唯一平原湖区公路网络试点和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度和通达度均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64.64公里,21个区、镇、处、场通二级路,371个自然村、分场都通了公路。市域“五横三纵”(五横:广泽大道、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运拖公路、华容公路;三纵:潜监线、荆潜线、幸福公路)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相通,内畅外连的公路网络已具雏形。流经境内的汉江航运四季通畅,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红旗、泽口两个港口。全市交通正趋于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镇处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综合运输智能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现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客车舒适化、货车专业化、船舶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10辆13036座,货车3000辆12901吨,园林城区出租汽车250辆,镇处出租车193辆。2003年,全市共完成公路客运量9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35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409万吨,货物周转量48078万吨公里。全市客运班线已达141条,日发班次1350个,客运网络的触角已延伸到全国26个省市。乡村客运班线11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全市现有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以下乡镇客运站16个,另有一个一级客运站正在建设中。现有一类维修企业8家,二类维修企业34家,三类维修业户360家,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A级站1个,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有装卸搬运业户10家,有各类运输服务业户27家。全市基本形成以园林和广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连通乡村,辐射市外的客货运输网络。

旅游观光

  潜江,北依汉水,南临长江,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园林”的美称。被旅游界专家誉为“水乡园林生态旅游城”。潜江东有全国特大城市武汉市,西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电旅游城和荆州古城,南有千古名楼岳阳楼,北有隆中和武当山,是三峡、三国、三楚旅游线的必经之地。汉宜高速公路和 318 国道横贯东西,襄 ( 阳 ) 岳 ( 阳 ) 公路纵贯南北。
  潜江的生态环境优势非常突出。潜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林是潜江的特色树种,全市绿化覆盖率 35 %,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河在城中,城在河畔”的水乡园林特色。潜江市多次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明星城市等光荣称号。潜江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平原城市中独树一帜。
  潜江主要旅游自然资源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即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
  森林公园。位于东城区杨市办事处,占地 100 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是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返湾湖。原为洞庭湖泊的一个支湖,湖泊水面 1 万亩,是潜江境内最大的自然湖泊。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返湾湖开始旅游开发,现已成为颇具水乡情调的休闲度假胜地,湖区有别具水乡特色的餐饮、住宿、游乐等设施。
  借粮湖。位于潜江市西北边陲,与荆门、荆州两市接壤,面积 5 万亩。是一个集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为一体的优良旅游资源,现在正在开发中。
  田关河旅游风景区。位于田关河排灌站,其过河索道、人工水杉林等构成独特的河滩风景。
  汉江民俗风景区。以汉江泽口、红旗两个码头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饮、休闲为特色的民俗风情区。
  潜江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潜江提供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主要有章华台、曹禺著作陈列馆、李汉俊陈列室等。
  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2000 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曹禺著作陈列馆。位于潜江东城区,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曹禺的生平史迹。曹禺之墓设在潜江森林公园内。 李汉俊陈列室。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是潜江袁桥人,在袁桥修有李汉俊纪念碑和李汉俊陈列室。

地方特产

  一、潜半夏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二、锅奎
  锅奎是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考成。潜江锅奎品种很多,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最有名气的是猪油锅奎。其次是冲担锅奎,主产在竹根滩。因其形状与当地农民挑柴草用的两头带铁扦的冲担一样,故名。与其他锅奎要在鏊锅中烤制不同,它是一种特制的烤炉中烤成的。出炉后,又香又脆,能保持旬日,因此还可充当干粮。砍锅奎是潜江最早的锅奎,最正宗的锅奎,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它的本名就是锅奎,前面未有任何限制词,加“砍”(还有人加“白”〕是人们为了以此区别于其他锅奎。它不要任何佐料,面粉本色 ,好的砍锅奎(或白锅奎〕是“肉”少且泡,“皮”厚且焦。潜江人常爱把砍锅奎的两皮掰开,夹入一根油条混吃,并视此为最好的早点。
  三、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四。五七油焖大虾
  2002年江汉油田五七钻前小区零零散散出现几家经营龙虾食品的个体户,颇受部分食客的欢迎。江汉油田五七社区中心敏锐嗅到龙虾市场的商业气息,经过一年多的筹措,2004年夏季占地4000平方米油焖大虾美食城开业,将五七油焖大虾一炮打响。生意火爆不仅吸引油田人,周边地区的食客也纷纷赶来品尝这诱人的火红龙虾,五七虾市由此正式形成。
  五。黄湾藕
  黄湾藕是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曾有很多外地人试图引种黄湾藕,都没有成功。为了保护这一名贵土特产品不变质,黄湾人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不让藕池受到任何污染。
  六。尝相思
  湖北省潜江市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特色调味品、风味菜肴和其他风味食品的研制与开发的专业企业。
  公司的前身是国有潜江市尝香思调味品厂。2003年10月,在潜江市委市政府“一主三化”战略决策的指引和周矶管理区党委的领导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民营化改革。改制后的公司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尝香思”牌“香辣牛肉酱”系列、“香辣三丁菜”系列和“香辣脆脆响”系列,系发掘民间工艺秘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精炼而成。产品以“观其色华润悦目,闻其香温馨诱人,品其味浓郁醇厚”而卓然成家。一经面市,便得到国家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权威评价,从而在繁花似锦的调味品与风味食品市场上独领风骚。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