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武汉市 | 宜昌市 | 黄石市 | 襄阳市 | 十堰市 | 荆州市 | 荆门市 | 鄂州市 | 孝感市 | 黄冈市 | 咸宁市 | 随州市 | 仙桃市 | 潜江市
   天门市 | 神农架林区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的相关信息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
湖北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湖北最佳旅游时间
湖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夏炎冬寒,所以到湖北旅游最好是在春秋两季。

湖北旅游特别提醒
1.在武当山如果遇上暴雨须暂避,因为暴雨和雷暴多连在一起,暴雨如果引发泥石,雷暴亦常作滚地雷,容易伤人。
2.鄂西土家族偏处于西隅山区,离宜昌和湖南武陵山区较近,路程安排可自宜昌过江前往,或由咸丰去湘西武陵源地区。

湖北娱乐指南
湖北省有着古老的楚文化和带有巫楚意味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已经有了民间歌舞,而一些祭祀中的舞蹈表演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湖北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就是在源远流长的楚地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在湖北的街头巷尾,最常听见的就是汉剧、楚剧以及荆州花鼓戏,传统的保留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以及《窦娥冤》等,游客在此可领略到比京剧古老得多的剧种的独特韵味。
首页 >> 湖北 >> 咸宁市 >> 通城县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咸宁、岳阳、九江金三角的中心交汇点,区位独特,交通发达,汉时属长沙国下隽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岳九铁路交叉过境;著名景点有“华中第一瀑”之称的白水岩瀑布,“江南药库”之称的岳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黄龙山等。全县通行方言为汉语通城话(湘赣语交汇现象、属赣语大通片)。面积1172平方公里。总人口47.7万人。

行政区划

  通城县辖9个镇、2个乡:

  镇: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沙堆镇

  乡:四庄乡、大坪乡

历史沿革

  周朝属楚国,秦朝属南郡。汉朝,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置下隽县;汉武帝时属长沙国;建武十三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下隽县隶之。三国,属吴国,为周瑜封邑。南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改下隽县为上隽县,设锡山市(今隽水镇)。梁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废上隽县,分立乐化县、下隽县,隶属上隽郡。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乐化、下隽并入蒲圻县,属荆州夏郡。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分蒲圻南境置唐年县(今通城、崇阳境),隶属鄂州。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改锡山市为镇。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更名为通城镇。五代,杨行密(公元902-903年),改唐年县为宗阳县,南唐又改宗阳县为唐年县。北宋,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为崇阳县,属鄂州。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崇阳县南上隽、乐化、天宝3乡置通城县。此为通城设县之始。元朝,属武昌路明朝,属武昌府。清朝,属武昌府。中华民国,属江汉道,民国21年后,属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属大冶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通城、崇阳合县。1960年1月,属武汉市。1960年12月,恢复通城县,属孝感专员公署。1965年8月,属咸宁专员公署1998年12月,咸宁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咸宁市,通城县属咸宁市。

气候水利

  通城地处中纬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山区)至16.7°C(城区)。7月最热,1月最冷,最高气温为39.7°C,最低气温为-15.2°C。无霜期为258天左右,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城区)至1600毫米 (山区)。主要灾害有低温、旱涝、连阴雨、大风、冰雹、高温。

  本县雨量充沛,溪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县内有溪港135条,溪流汇集成隽水河主流、菖蒲港、铁柱港、沙堆河四大河流,在崇阳境内其它三条河流全部注入隽水河主流经赤壁、嘉鱼注入长江。其中:隽水河县内长43公里,年径流量2.44亿立方米;菖蒲港全长37公里,年径流量3.08亿立方米;铁柱港全长24.68公里,年径流量2.04亿立方米;沙堆河全长23.5公里,年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境内有中小型水库73座,总蓄水量16811.6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六座,即云溪、阁壁、龙潭、百丈潭、左港、东冲,年蓄水量分别为3620万立方米、1142万立方米、972万立方米、1380万立方米、1340万立方米、1093万立方米。县委政府抓住蓄、引、提和工程配套4个环节兴修水利,形成以百丈潭、东冲 、云溪、龙潭和阁壁5座中型水库为骨干的4大灌溉体系。大小水电站127处,装机162台,23745万千瓦,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被列为全国400个"十五"规划重 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

经济建设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8亿元,增长15.9%;规模工业增加值20.99亿元,增长40.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7亿元,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6亿元,增长25.2%。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引进项目5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20万美元,增幅均位居全市之首。全年新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有4个,其中三赢兴电子、杭瑞陶瓷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

  “三争”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共储备项目935个,列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项目545个。全年共争取上级投资项目48个,到位补助资金1.68亿元,争取资金总额居全市第三位。特别是通城至赤壁天然气管道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常岳九铁路和通城至嘉鱼高速公路已列入2011年全省重点前期推进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年开工建设项目2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4亿元,同比增长57.2%,增幅居全市之首。

工业经济

  “一区多园”建设稳步推进。开发区二期建设全面启动,陶瓷产业园、宝塔科技园建设快速推进。马港镇、麦市镇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关刀、五里、沙堆、石南等乡镇工业小区的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园区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达到84家。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分别增长79.4%、40.3%、78.6%、90.5%。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40.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1%,同比提高8.5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完成1890万美元,同比增长23.4%。

  主导产业继续壮大。涂附磨具、生物制药、云母制品、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分别增长57.2%、55.7%、74.1%。投资2000万元的平安电工二期建成投产,产能、税收可望实现倍增。与此同时,建材、陶瓷等新型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新建了一个年产能10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投资2000万元的混凝土搅拌站正在加快建设;陶瓷产业园已有两家企业入园。

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达到1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家,达到80家。

  特色板块加快建设。以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培育发展万头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和“150”模式养猪大户为重点,加快推进油茶、生猪产业发展,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药材、茶叶、速丰林种植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完成5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14个示范村和石南、麦市两个试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清洁家园”、“百镇千村”、“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等活动,麦市镇被评为“全省生态乡镇”,宝塔村被评为“全省生态村”,陈段村、下畈村已申报第三批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合资金2280万元,完成11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低产农田、低丘岗地改造、村组公路硬化、沼气池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交通状况

  目前,全县拥有公路1245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085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国道25.67公里,县道70.62公里,乡村道680公里,全县现有等级公路242.42公里,有二级公路74公里,有高级、次高级公路118公里。构成了城通乡,乡通城的全方位公路格局。县城北靠武汉,南极长沙,西去岳阳,东通九江。武(汉)长(沙)公路,通(城)临(湘)公路,通(城)修(水)公路,杭瑞高速,通平高速,岳九铁路沟通了通城与周边各大中城市的联系。

  近五年,共投入资金4700多万元,投工570多万个,新修公路六条32公里,改造公路6条55公里,新修、翻修油路37公里,新铺设水泥路面38公里,新建桥18座580多米,全县所有乡镇100%通等级公路,占72%,99.2%的村通公路或机耕路。

历史文化

  通城县别称银邑,汉为下隽县地,故简称隽。通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风景秀丽 。县域内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人居住。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建县至今。先后孕育了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宋代丙辰科状元杨起莘、左阁丞相方迪、吏部尚书户部尚书方琳、兵部尚书镇夷将军方琼、开国元帅罗荣桓、抗日将军黄全德、革命烈士赵世当、革命母亲黄菊妈、空军少将徐水香、为敦煌藏经洞保管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汪宗翰、江南神童吴寿平、唐朝父子待郎金兴政、金同庆等一批名人。

  隽水流域蕴藏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有唱腔优美,旋律明快,极具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通城花鼓戏。千百年来,在通城流传不衰,脍灸人口、为广大群众所津津乐道的通城民间故事《张家十伢》以及传唱在乡间田边地角,悦耳动听的原生态山歌民乐等等。素有“茶叶之乡”、“牲猪之乡”、“建筑之乡”、“云母之乡”、“砂布王国”、“天然药库”、“鄂南明珠”等美誉的通城县,位于幕阜山北麓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县名源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之意。三省通衢的隽邑大地上,承载和孕育着四十万勤劳、睿智、朴实、善良的隽水儿女。

人文景观

  千年古寺白玉寺: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嫦娥峰,唐时为山神土地庙、寺庙始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今日更是香火旺盛、信士众多(每逢初一、十五,信士上百人)。几经朝代更替,寺庙也几经损毁,又几度修复。寺庙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米,内有佛像一百多尊、铜钟一、老鼓二、古香炉多个、天井二、古石刻近百块等等.....

  普救寺:始建于南北朝陈南时期,重建于公元2002年。天台宗智觊祖师云游此地,夜闻神鹿叫,环顾此地,见风景独特,就地建寺。明有永历皇帝到此,清有乾隆皇帝夜宿庙中,乾隆皇帝下旨免黄袍山皇粮国税。普救寺位于黄袍山润田村夹井峡谷上、鹿叫山南侧的一山谷中,三面环山、竹林环绕。

  黄袍山:位于通城县东25公里,主峰华罗寨海拨1368米,是湖北十大名山之一。清代庠生吴家琏赋诗《黄袍山》云:“天匠裁成褕制工,搜悬负扆卓东峰。含风褶漾翩迁浪,映日襟湛衣帻踪,花乡青岩披锦翟,紫凝秋嶂晒黄袍。无人敢着仪威赫,长挂崇山袭犷侬。”从山形俊逸秀美的角度来解释“黄袍”之名。清代正位礼生吴镇题《黄袍山石溪瀑布》云:“谁把素丝织缟绫,高悬青嶂漂澄泓。

  华罗寨:名源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寨,招兵买马,护卫一方乡民,建华罗国,号称“兵马十万众 宅舍十万间 粮食十万担金银十万斤”,既拒黄巢起义军,也不服腐唐之治。华罗寨系黄袍山主峰,海拔1386米,位于湖北省通城县东,东与崇阳县高枧接壤,南与江西修水相邻。华罗寨峰下为大盘山,大盘山在民间传说为盘古开天地之所在,因为神话,不足为信。黄袍山下有一岩名石溪岩、又名玉溪岩、白水岩等,有大水,奔涌泻下而成巨瀑,名黄袍山白水崖瀑布,岩顶海拨约330米,岩高若210米,宽若50米。 早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就有黄帝在此建立兵寨,其后又有商朝末年姜尚在此点兵,汉室武帝及其亲信卫青在此培育勇士,三国时期是西蜀东汉的必争之峰,初始是东汉隐兵之地,后是西蜀前沿练兵之所。

  黄袍山瀑布:又名白水崖瀑布 白水岩瀑布 石溪瀑布等,黄袍山瀑布 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东侧,白水崖海拨高度约330米,上有大水从岩石上端倾泻而下成大瀑布,名黄袍山白水崖瀑布。瀑布单级落差约210米,瀑布岩右上有天然石洞,内约数十平米,可以容近百人。黄袍山白水崖瀑布曾被开国主席毛泽东、开国元勋罗荣桓、唐朝诗人李白、宋代黄庭坚等称之为“华中第一瀑”“楚天第一瀑”。 黄袍山白水崖瀑布 清朝诗人 严遂成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 有如长竿倒拍肉飞仙,中绝援绳跃复上。 伏犀埋头不敢出,怀宝安眠遮步障。 我欲割取此水置袖中,曰恒燠若书乾封。 叩门絜瓶滴马鬃,搞苗平地青芃芃。 岂不贤于谷泉之在香炉峰,坐享大名而无功。

  锡山:又名银山,位于通城城南2.5公里处,主峰海拔471米,其北峰名九宫,今县城隽水镇即唐代因山得名的锡山市。锡山奇峰突起,浑然有力地融在起伏的山脉之中,显得雅致而又磊落。山上曲径通幽,奇岩异动,松竹苍翠,风景秀丽,旧时有“银山八景”(瑞庆峰、映天池、积翠岩、金轮岭、邀月台、钟秀泉、碧澜溪、栖霞石)之称。锡山脚下有银禅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曾毁于战火,几次维修扩建,而今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寺门口那副楹联:“银岭云开空界自成清净色,泉湖月皓圆光常现妙明心。”让人在品味中荡涤尘心。

  九宫山:峰原比锡山峰高,是主峰,两峰合在一起叫银山,有银矿。紫微大帝一次来到银山主峰(即原九宫山峰),休息了三天。人坐的地方被压缩了九尺,成了山洼,就是现在的样子。紫微大帝临行时说:“这哪里是银山,只不过一堆锡罢了。”从此,银矿里的银子都变成了锡,山名也就改叫为锡山了。人们失去了银矿,生活很苦,后来就有人给紫微大帝修了座庙,昐望产银的日子再回来。结果,庙就在紫微大帝坐过的地方建了起来,命名“九宫庙”,并请了真人罗公远(又名罗思远,著名道仙)来此修道炼丹,因此,该山因庙名而得名“九宫山”,又因罗公远的修炼而得别名“罗公山”。同治六年(1867)修《通城县志》卷三记:“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

  黄龙山:位于通城县东南,距县城约40公里,是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只角楼是黄龙山的顶峰,同时也是通城县的最高点,海拔1528米。山上景点颇多,其中八处最为著名,被誉为“黄龙山八景”,即:金竹扫台、湫池胜景、石田三亩、凤凰池、寒牛不出拦、宝镜石、玉女峰、点头石等。历代文人名士纷纷慕名游览。唐代吕洞宾、宋代黄庭坚都曾游山赋诗。明初刘伯温游览名胜后,赋诗一首:黄龙美景尽幽幽,三亩石田气势猷。幕阜行观南北地,峰尖坐看东西州,湫池塘阔藏蛟鲤,只角楼高近斗牛。青竹台上劳到扫,凤凰池畔壮旅游。”日本四大教名之一的黄龙教也发源于此。

  李自成墓:为通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九宫山北麓,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李自成坟”。清末有俗语:“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1971年,湖北发电机厂在此处建厂,遂将墓依原样向东迁徙300米。工人在墓周植树,维护修缮。1991年因大雨,山体滑坡,墓遂倒毁。 1996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再度策划培修李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于九宫园艺场内,依原式样扩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广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县委书记熊传经,县长阮英梓撰“重修李自成墓记”。

  通城药姑山:古名龙窖山。位于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境内,系幕阜山余脉,主峰海拔1261.1米,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处通城、崇阳、赤壁和湖南临湘之间,距县城西北方向25公里。龙窖山地势险峻,山高林密,生态环境良好,有江南天然药库之称,明代杰出的医药家李时珍多次到龙窖山采集药物标本。传说神仙吕洞滨也多次按落云头迷恋山中美景。

民俗文艺

  通城花鼓戏又名通城提琴戏,源于湖南临湘花鼓戏今岳阳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琴腔”为主调,融合湖南长沙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以及通城,本地山歌、夜歌、民间道教音乐。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唱腔曲调有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打采调)等及各种花腔小调。因通城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的“琴腔”为主调,也据说是为了和原来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今荆州花鼓戏)”所谓的“通城花鼓戏(打锣腔)”区别开来所以称其为“提琴戏”。后又因与长沙(益阳)花鼓戏其相互融合,故复名“花鼓戏”,民间剧团奇特地称其为“提琴花鼓戏”。 但并非是指所谓的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通城打锣腔)。

  通城花鼓戏的传统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和神话、传说。其中早期的“二小”、“三小”戏,亦都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泥土气息浓厚,生活情趣丰富。一些多角色的大本戏,具有反抗封建道德、追求婚姻自由以及惩恶扬善的内容。这些传统剧目,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大剧目有:《七姐下凡》、《母女讨饭》、《慈母泪》、《三子争父》、《赶春桃》、《双合莲》、《张广大上寿》、《刘海砍樵》、《赵五娘》、《三宝记》、《卖茂郎》、《二姐下凡》、《三子贵》、《买程卖柴》、《金钗冤》、《韩湘子》等。 小剧目有:《补缸》、《讨学钱》、《药板凳》、《驼子回门》等。

  通城山歌民歌题材广泛,旋律高亢优美,句式变化不一。有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童谣、摇儿歌等。1981年,普查收集了400多首。其中,收入《湖北民间歌曲集成》的64首,编入《咸宁地区民歌集》的72首。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