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荔湾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部,东与越秀区相连,北部、西北部与白云区水陆相通,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所在地。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行政区划】
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多宝街道、昌华街道、逢源街道、龙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桥中街道、白鹤洞街道、冲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围塘街道、茶滘街道、东漖街道、海龙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
【历史沿革】
2005年4月28日,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荔湾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荔湾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3年)。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荔湾区常住人口92.50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72.68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0.72万人,户籍死亡人口0.5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7‰。
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概况】
2016年荔湾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13.34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862.32亿元,增长8.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5:19.7:7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0.6%和99.3%。经济密度18.29亿元/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荔湾区基础教育各类学校196所,其中,幼儿园103所,小学52所,初中31所,高中9所,特殊教育2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99052人,毕业学生22121人,专任教师6774人。当年初中升学率100%,区属高中高考上线率99.82%,其中,本科上线率85.8%,一本、二本、专A及总上线率都取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创历年新高。全区共有33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已有42所学校完成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10所家庭教育学院实验基地已有讲师成员近200人,开通“荔湾家庭教育微课堂”,形成线上线下宣传网路。
文化 2016年,荔湾区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60场,主要有“贺中秋 迎国庆”——2016年广清两地粤剧艺术交流惠民演出、水上花市系列、粤剧粤曲私伙局、木偶剧、第十三届穗港澳粤剧日展演等演出活动。全年发放文化惠民劵5000张,组织200场电影和100场演出进社区,举办书画展、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惠及人数32万人次。区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53.42万人次、向读者推出新书约12.51万册、外借图书36.21万册次、新办借书证3872个、向街道图书馆外借图书8.38万册,每周开放时间为64小时。粤剧博物馆和十三行博物馆建成开放,博物馆建设有新进展。粤剧博物馆总藏品数约4096件/套,其中,捐赠1441件/套。自2016年6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人数8.68万人次,接待团体参观229场次。十三行博物馆总藏品数1648件/套,全部由社会热心人士无偿捐赠。自2016年10月开馆以来,累计接待人数9.45万人次,接待团体参观367场次,荣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荔湾区关爱下一代教育活动基地”等。
卫生 2016年,荔湾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0个,其中,医院23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门诊部57个、区疾控中心1间和其他医疗机构96间。年末全区拥有床位557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268人,其中,医生3129人。全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515.64万人次,增长11.5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248.93万人次,增长22.9%,门诊量占全系统门诊总量比重48.28%。常住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2.01%。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5%,其中,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性精神性疾病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1.5%。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781例,丙类传染病5317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90.34/10万,丙类传染病发病率555.10/10万。
体育 2016年,荔湾区举办和承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30多项,参加人数约13万人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区籍运动员参加全国以上赛事获第一名7项、第二名8项、第三名3项,参加全省赛事获冠军17项、亚军5项、季军12项,在全市锦标赛中,获团体总分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2个。不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安排建设26条健身路径、2个篮球场、3个社区体育活动室,推动白鹤洞街七人制小型足球场建设。另外,西郊泳场二期进入收尾阶段,其儿童池建成开放;体育馆整合场地后增设跆拳道、舞蹈等培训项目。
【交通运输】
荔湾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西部,繁华市区之一,老八区之一,地处珠江东、北岸,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北接火车站、白云机场;南有人民桥、珠江隧道贯通珠江两岸;西边有珠江大桥飞架东西,连同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广铁路广州货运南站及广州港新风作业码头;更有107国道,广佛高速连接广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广州地铁Ⅰ号线及内环高架路纵贯全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荔湾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商家必争之地。荔湾区自古以来即是广州市最有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 荔湾区水陆路交通便利,北接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南连洲头嘴码头和横贯珠江两岸的交通捷径珠江隧道;西连广佛、广清、广花等公路交通出口;可通世界各地口岸的新风港;在建中的广州市地下铁路分别从东西、南北走向横跨全区。 老城区房屋密集,地面交通仅依赖于中山路、东风路、花地大道等少数几条主干线,但作为补充,地铁的出现使得荔湾区的交通问题迎刃而解。地铁一号线设置的站点几乎覆盖了荔湾区的所有商业旺地,并且大大缩短了芳村与老城区之间的距离。在对外交通方面,荔湾区内分布着广州市的许多大型客运站,这里既有通往省内的各路班车,也有开往全国各地的客车。
【风景名胜】
斗姥宫 斗姥宫,位于金花街斗姥前和芦荻西的交会处。斗姥宫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广州城坊志》载:"斗姥即摩支利神,明两广总督熊文灿平海寇,于空中见之,遂立庙以祀。"斗姥宫是道教宫观,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
海山仙馆 海山仙馆,是清代道光年间富商潘仕成在城西荔枝湾营造的一所私人庭园。虽然馆舍已湮,但曾以其庞大的规模、岭南水乡的庭园特色、丰富的多学科藏书享誉岭南,有"岭南第一景"之称。
醉观公园 醉观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中275号,芳村大道山村桥侧,紧靠花地河,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清末民初,芳村有八大名园。建国初期,八大名园中的醉观园、留芳园、群芳园、新长春园、翠林园等园合并为一,改名为醉观花园。1983年10月市政府决定定名为“醉观公园”。市一级保护文物“六松桥”和市级文物“小蓬仙馆”坐落在园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