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62.5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行政区划】
南沙区辖4个街道、6个镇:
街道: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港湾街道
镇: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南沙区属南越 。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民国三十七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
1957年3月,珠海县万顷沙区划入中山县,改称中山县万顷沙乡,南沙随改属中山县万顷沙乡。大虎、小虎、沙仔岛划入中山县黄阁乡。1961年3月,南沙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长沙、义沙属番禺县大岗公社。1975年1月,番禺县改属广州市管辖。1987年1月20日撤区改镇,南沙区域有黄阁、万顷沙、新垦、横沥、南沙5个镇和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92年5月20日,番禺撤县改市(县级),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中共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委员会、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2012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广州市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南沙区管辖。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年末,南沙区常住人口62.51万人,户籍人口37.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占50.08%,女性占49.92%。2013年,南沙区户籍出生人口4247人,出生率11.53‰;死亡人口2325人,死亡率6.31‰;自然增长人数19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
民族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以汉族为多,其中汉族占92.1%;少数民族有壮、瑶、土家、苗、侗、布依、满、回、蒙古等34个。
【经济概况】
2013年南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95亿元,比2012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4.7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7.34亿元,比2012年增长8.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74.31:20.63。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年末,南沙区共有学校81所,其中小学59所,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南沙区有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20所、区一级学校49所。南沙区中小学在校学生5945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568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148人。南沙区共有专任教师409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06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1.65%,大专以上上线率达90.59%。南沙区共有幼儿园数82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9340人。
文化 2013年年末,南沙区图书馆共有藏书13.3万册。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其中,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9个镇(街)文化站中,有5个省特级文化站,3个省一级文化站。万顷沙镇被评为全省“百佳文化站”。15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已全面建成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绿色网园)。
卫生 2013年,南沙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7个,其中医院1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门诊部15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间,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村卫生站113所;南沙区医院实际拥有床位1279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0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981人,注册护士1033人。
【风景名胜】
虎门炮台遗址 虎门炮台遗址在南沙镇虎门水道主航道西侧下横档岛上。北距上横档岛约700米。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末设防。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始建炮台,咸丰六年(1856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光绪八年(1882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奏准重建,设炮台10处,安装克虏伯大炮。7号台在岛的最高峰,原有瞭望亭,远望伶仃洋、珠江口、沙角、大角一一在目,进出船舰尽在眼底。岛东端的10号台,前临主航道,对岸是威远炮台。向北江中是饭箩排,为拦江排链桩基处,今叫“金锁排”,建有航标。现炮台多处建筑已毁,大炮在抗日战争时被日军掠走。
大角山天后宫 大角山天后宫濒临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曾被评为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天后宫依山而建、殿宇辉煌、楼阁宏伟。它集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气势于一体,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天后宫的前身是建于明代在鹿颈村的天妃古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寇飞机炸毁。霍英东倡导并捐资于1994年在南沙大角山重建天后宫,并于1996年5月10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开光仪式。景区内大角山有炮台多座,国务院于1982年正式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万葵园 百万葵园占地26万平方米,以向日葵为主题,规模最大达66.7公顷,荣获“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和“吉尼斯之最”记录;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葵园共引进了来自18个欧洲、日本等观赏性向日葵品种,并优选培育出一批适宜亚热带种植生长的品种。葵园保持100万朵葵花常年盛放。葵园拥有世界各国名花的主题花城,法国羽叶薰衣草、日本北海道薰衣草、欧洲树型玫瑰花、韩国孔雀花、以及中国芳香淡雅的茉莉花,都已成为葵园著名景点。 园内还建起了全国首个松鼠乐园和蚂蚁王国以及麦兜猪乐园 、松鼠狗乐园、小白鼠乐园、白鸽广场、西瓜蟹园、蝴蝶园、金鱼水中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