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增城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黄埔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从化区、惠州市龙门县,总面积1616.47平方千米。 增城区常住人口155.04万人。增城区下辖6个街道、7个镇。区政府驻惠民路1号。
《元和郡县志》载:“增城县,按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汉,析番禺县地置增城县。有1800多年历史。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组织定为“千年古县”,是广州地区最早有古人群聚居的地方之一。1993年,撤销增城县,设立县级增城市。2014年,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
【行政区划】
增城区辖6个街道、7个镇:
街道:荔城街道、增江街道、朱村街道、永宁街道、荔湖街道、宁西街道
镇: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正果镇、派潭镇、小楼镇、仙村镇
【历史沿革】
四千至七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贝丘文化遗址,是广州地区最早有古人群聚居的地方之一。 据《禹贡》载,上古时分九州,增城地区属扬州。 春秋,增城属百越地。战国,增城境内称扬越地。 秦始皇33年(前214年),设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广州府番禺县。 汉,增城属南海郡番禺县。建安六年(201年),析番禺地置增城县。 晋及南朝宋、齐,增城属广州南海郡。宋元嘉中,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以西地区置绥宁县,梁,又复并入增城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郡改州,增城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广州改名番州,增城属番州。大业三年(607),改番州为南海郡,隶扬州,增城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广州复改为南海郡,增城属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南海郡复改为广州,增城属广州。 南汉,广州改称兴王府,增城属之。 宋开宝四年(971),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广州。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恢复东莞县建制。祥兴元年(1278),广州改称翔龙府,增城属之。 元,增城属广州路。 明,广州路改为广州府,增城属广州府。除境域外还包括现龙门、从化两县全部或大部分地区 清,增城仍属广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增城属粤海道,后直属广东省广州府。 1949年,增城属东江专区。 1954年,划入粤中区。 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 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属广州市、佛山专区。 1961年,又与龙门分开,属惠阳专区(后改称惠阳地区)。 1975年,划归广州市管辖。 1993年,撤销增城县,设立县级增城市,由广州市代管。 2014年,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
【人口民族】
增城区常住人口155.04万人,城镇化率为74.1%。年末户籍人口108.43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46万人,出生率为13.72‰;死亡人口0.52万人,死亡率为4.86‰,自然增长人口0.95万人,自然增长率8.86‰。户籍迁入人口2.44万人,迁出人口0.18万人,机械增长人口2.26万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增城区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山地以低山为主,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山脉呈东北与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与低山,其间形成了东江与增江。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及河谷平原。
气候 增城区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区境北部,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21.6℃,极端高温38.2℃,极端低温-1.9℃。其特点是炎热多雨、长夏无冬,全年可栽培作物。2020年平均气温22.8℃,较常年偏高0.7℃。
水文 增城区主要河流有东江、增江、西福河,流域面积均超过5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6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9亿多立方米,过境客水179亿立方米。南部有潮水涌入。有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89座,山塘180多座。
【交通运输】
公路 增城区镇通二级公路和行政村通水泥路及部分村通客运班车,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完善城区和新塘城区公交班线。增城区公路通车里程2322.5公里。其中,高快速公路6条共189公里,国道3条共63.86公里,省道6条共238.98公里,县道10条共141公里,乡道1137.9公里,村道553.1公里。等级公路1366公里,其中,一级以上公路180.9公里,二级公路147.7公里。 增城区有增莞深高速、广河高速、增从高速、广汕公路增城段、增派公路、增正公路、新新公路、荔三公路、坪中公路、石新公路,107国道、324国道,省道S118、S119、S256、S355,广深高速、广惠高速公路和广园东快速路,以及荔新公路。
航运 增城区港口吞吐量449.29万吨,增长66.21%。旅客运输量2020.85万人次,下降42.84%。旅客运输周转量4.04亿人公里,下降34.78%。
铁路 国铁干线:广汕高速铁路、广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石铁路(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城际铁路:广深铁路、穗深城际铁路、新白广城际铁路 铁路车站: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新塘站)、新塘南站、增城南站、增城西站
轨道交通 运营线路:广州地铁13号线、广州地铁21号线、广州地铁27号线 规划线路:广州地铁16号线、广州地铁20号线、广州地铁21号线东延线、广州地铁23号线、广州地铁27号线、广州地铁28号线、东莞地铁4号线广州段和东莞地铁8号线广州段
公交 增城区共有公交线路58条,营运公交车409台,运营公交企业3家。
【社会事业】
教育 增城区有幼儿园260所,在园幼儿8.50万人;普通小学123所,招生2.53万人,在校生13.53万人,毕业生1.76万人,升学率为100%;初中53所,招生1.70万人,在校生4.51万人,毕业生1.22万人,升学率为99.7%;普通高中16所,招生0.62万人,在校生1.69万人,毕业生0.51万人,升学率为99.6%;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0.29万人,在校生0.81万人,毕业生0.26万人;技工院校6所,招生1.01万人,在校生3.25万人,毕业生0.8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学校9所,招生4.62万人,在校生12.87万人,毕业生3.33万人。
文化 国家一级图书馆:广州市增城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 增城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镇街分馆12个,藏书量达199.0万本,区级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文化馆镇街分馆13个。“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10.98万平方米。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5.18万户。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共3项次。
卫生 增城区有各类卫生机构共有71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个、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室266个。卫生技术人员104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41人、注册护士4993人、药师590人、检验师313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医疗床位5835张,其中医院医疗床位4034张;每10万人医疗床位376.45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8618例,死亡9人,发病率587.73/10万人,死亡率0.61/10万人。各类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1016.44万人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城区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俗、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9大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广州榄雕;广东省级项目3个,舞貔貅、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祖公图;广州市级项目4个,舞火狗、客家山歌“过山拉”、舞春牛、广东汉乐(增城);增城区级项目35个,竹雕、篆刻、罗派艺术粤剧、新塘帅府爷出巡过坊习俗、沙头竹席、黄塘头菜的制作技艺、剪纸、兰溪濑粉、灰雕、龙头雕刻(传统龙舟)技艺、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舞渔灯、宾公佛传说、舞麒麟、新塘鱼包、广东醒狮、击壤、花灯制作技艺、澳海老土豉油制作技艺、曲水流杯的传说、南山钓鱼台的传说、朱村鸡饭制作技艺、五柳菜制作技艺、章陂大头菜制作技艺、增城鹅汤糍制作技艺、正果云吞制作技艺、喜记避风塘炒蟹制作技艺、正果腊味制作技艺、派潭凉粉制作技艺、增城传统木雕、增城荔枝蒸馏酒制作技艺、增城竹升面制作技艺、毛茶制作技艺、董氏中医正骨疗法、增城传统书画装裱技艺。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42人。广东省级传承人2人,广州市级传承人5人,增城区级传承人35人。
广州榄雕 广州榄雕,是流行于广东省增城市一带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以乌榄核为基本材料。 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形态小巧玲珑,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生动。可以分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品类,技艺形式则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客家山歌 被誉为增城客家人“土特产”的客家山歌“过山拉”是增城区民间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在2009年成功申请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其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婷婷介绍,增城的客家山歌有莲花调、采茶调、圣公调……等七、八种之多,唯独“过山拉”承载了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项目的重任。 这种山歌调源于清朝中叶,是当地客家人在山区的特殊环境中,用高亢、悠长的声调,隔山对歌所形成的一种原生态山歌调。数百年来,这种山歌调在增城客家地区普遍流行,解放后人们用它来歌唱幸福新生活,原本以悲凉为主调的“过山拉”,与时俱进,增加了欢快热烈的元素。 客家山歌“过山拉”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增城客家人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心理。它既有独唱,也有对唱,还有轮唱、合唱。现在,“过山拉”的表演形式多为男女对唱,讲究“一来一回”,内容既吐露哀愁,也表达喜悦,寄托祝福,传达爱情。时至今日,在增城区的增城广场乐湖湖畔、派潭广场、中新广场、正果广场等地,经常都有山歌表演,深受现场观众的喜爱。
【风景名胜】
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道东桥东路90号。坐南朝北稍偏西,建筑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约1500平方米。碑呈四方塔状,实心,共分两级,高约12米,碑身正面塑“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红色大字,碑的底部镶嵌四面黑色大理石,刻有抗战历史碑文和烈士英名录。 2017年5月,被广州市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增城雁塔 增城雁塔,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年倡建,有450余年历史。塔基为红色砖石雕刻构成,塔身用砖石砌成,整座塔为楼阁式,绿檐红窗,共七层,呈八角形,边长2.5米,高32米。塔的第一层北面开有一拱门,北向石拱门匾上镌刻“雁塔”二字。
增城博物馆 增城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原旧址在增城凤凰山,是广州市首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馆2017年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整体建筑层高5层,建筑面积6544平方米,有国家二级文物5件,国家三级文物163件,一般文物3500多件(套)。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温28℃-73℃,日出水量4000吨。分为白水仙瀑景区(国家4A级景区)、大丰门景区、高滩温泉景区、车洞水车景区、牛牯嶂景区等景区。有中国大陆落差最大(428.5米)的高山瀑布——白水仙瀑。有围绕瀑布沿山修建号称“天南第一梯”的9999级登山步径,有九座海拔超千米的山峰,其中牛牯嶂为增城最高峰,海拔1088米。
【地方特产】
增城挂绿 增城挂绿,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特产。 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品质佳,适应性强。果实成熟时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到底,“挂绿”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细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别之处是凝脂而不溢浆,用纱包裹,隔夜纸张仍干爽如故。
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4年09月2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增城丝苗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增城荔枝 增城荔枝,广东省增城市特产。 增城荔枝,品种有桂味、仙进奉、挂绿、水晶球、糯米糍,其中桂味果实中等大,圆球形或近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肉乳白色,肉质厚实,细嫩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 2019年,增城荔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派潭凉粉草 派潭凉粉草,广东省增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正宗的派潭凉粉草有红梗与青梗两种,培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0克/千克,pH值介乎5.5—7.5之间。此外,“正宗标准”对凉粉草的栽培密度也有严格要求,定植密度应该小于或等于6万株/公顷。 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派潭凉粉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增城迟菜心 增城迟菜心,广东省增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增城迟菜心为冬种蔬菜,立冬前栽种,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正如俗话所云:“冬至到,菜心甜。” 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增城迟菜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