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广州市 | 深圳市 | 珠海市 | 汕头市 | 佛山市 | 韶关市 | 河源市 | 梅州市 | 惠州市 | 汕尾市 | 东莞市 | 中山市 | 江门市 | 阳江市
   湛江市 | 茂名市 | 肇庆市 | 清远市 | 潮州市 | 揭阳市 | 云浮市
广东的相关信息
广东旅游投诉电话
广东旅游投诉电话:020-866811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广东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10至12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月至5月中旬);温度和湿度上升,宜着薄外套或毛衣,平均间谍23℃,湿度82%。夏季(5月至9月中旬);温度高达33℃,湿度升至90%,宜携带雨具。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宜着毛衣及轻便外衣。平均23℃,平均湿度72%。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天气清凉,偶尔须加穿大衣。平均温度17℃,湿度72%。

广东旅游特别提醒
广东最有名的特产可能就是产自肇庆的端砚了。
在广东还可以买到许多内地比较少见的舶来品,由于离香港较近,这里有不少的进口奢佬品比内地的价格要便宜很多,来旅游正好可以购置一些。著名的购物地点有深圳沙头角,那里的金饰款式新颖别致,价格却相对低廉。此外,广州等大城市的商场值得一逛,兴许会看到迫切需要却一直没有买到的东西。

广东娱乐指南
广东省的娱乐业较为发达,娱乐节目除了有夜生活中的酒吧、歌舞厅等等,还有许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娱乐项目。
广东音乐是许多人熟悉的音乐,其悠扬、婉转的乐声能带给人轻松和愉悦的感觉,《步步高》和《雨打芭蕉》等代表作品更是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乐曲。在广东旅游期间,游客可以有很多机会听一听现场的演奏。广东最大的地方戏种——粤剧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音调委婉、唱腔丰富,有些地方与粤语歌有相似之处,但又别具一般风味,加之它在表演手法和舞美方面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使它成为极具魅力的戏曲表演艺术。尽管由于语言问题,游客可能会听不懂唱词,但即便是光听听曲调、看看表演,也是很有意思的。

首页 >> 广东 >> 梅州市 >> 梅州市梅县区

地区概况

  梅县区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辖区,中央苏区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环接梅江区,东邻大埔县,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县,北接蕉岭县。2013年10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梅县撤县设区,与梅江区同属梅州市辖区并称梅城。2015年底,梅县区下辖新城办事、扶大高新区管理委员2个镇级建制单位和17个镇,355个村、33个居委会,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总人口611638人。

  梅州市梅县区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 和“足球之乡”之誉。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市)”、“中国旅游强县(区/市)”、“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等。

行政区划

  梅县区辖1个街道、17个镇:

  街道:新城街道

  镇:程江镇、南口镇、畲江镇、水车镇、梅南镇、梅西镇、石坑镇、大坪镇、城东镇、石扇镇、白渡镇、丙村镇、雁洋镇、松口镇、隆文镇、桃尧镇、松源镇

历史沿革

  南朝齐(公元479年~502年),从海阳县分出部分地方置程乡县,辖境包括今梅县区、梅江区、蕉岭县、平远县全部及丰顺县一部分。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于程乡置敬州仅领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因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因梅江为名,仍领程乡县。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废梅州,仅置程乡县,隶属潮州。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复置梅州,仍仅领程乡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梅州,程乡县隶属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程乡县升格为直隶嘉应州,领兴宁、长乐(今五华)、平远、镇平(今蕉岭)及程乡本属,称“嘉应五属”。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复设程乡县。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撤销程乡县,境地为嘉应州管辖。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嘉应又复名梅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梅州改称梅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梅县境地(原程乡县主要境域内)建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1949年5月17日,梅县解放,1949年5月24日,成立梅县人民民主政府,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管辖。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1983年6月,县级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设地级梅州市,梅县市分为梅县和梅江区,属于梅州市管辖。1999年9月28日,梅县人民政府由江南正式搬迁至程江镇新县城办公。1999年11月15日,经梅州市政府同意,梅县程江镇、扶大镇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办事处,但未获省政府批准。2004年7月,梅县设立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梅县(扶大)园区管理委员会,撤销扶大镇并入程江镇。2012年9月,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梅县西阳镇划归梅江区管辖。2013年10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梅州市梅县撤县设区,成为梅州市辖区,与梅江区同属梅州市区并称梅城。

人口民族

  2016年,梅县区人口出生率为12.47‰,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7.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11638人;其中,城镇人口289560人,农村人口322078人。

  梅州市梅县区居民绝大部分是操客家语的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此外,还居住有壮、满、回、蒙古、苗、畲等14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均因工作或婚姻关系来梅县区定居的。固定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多个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梅州市中部。介于北纬23°55′—24°48′、东经115°47′—116°33′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8公里;东邻大埔县,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县,北接蕉岭县,东北与福建省上杭县、永定县毗连,西北与平远县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2012年底,总面积2482.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梅县区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盆地、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22.5%、55.4%和22.1%。境内千米以上山峰9座,最高阴那山五指峰1297米,其次为王寿山1147米。

  气候特征
  梅县区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且东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干冷同期,但易旱易涝,偶有奇热和严寒,四季宜耕宜牧。梅县区年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9.5℃(1971年7月25日),最低气温零下7.3℃(1955年1月12日);年平均日照时数1874.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28.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无霜期306天。

  水文
  梅县区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平方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73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3329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经济概况

  2016年,梅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18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市各县区排名第4位,分别比全市7.5%、全省7.5%和全国6.7%平均水平高0.6、0.6、1.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4亿元,比增4.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72亿元,比增6.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57.82亿元,比增6.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2.82亿元,比增11.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24.9:36.2:38.9。

  2016年,梅县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7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57.99亿元,同比增长4.1%;林业产值0.85亿元,同比增长14.7%;牧业产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1.8%;渔业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16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粮食产量19.18万吨,同比减少1.3%;其中水稻产量16.26万吨,同比减少0.9%。经济作物产量中,花生同比增长6.1%,烤烟同比增长3.8%,蔬菜同比增长5.1%,甘蔗同比增长5.6%。全年水果总产量78.5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梅州金柚产量54.6万吨,同比增长6.9%。全年生猪饲养量61.9万头,同比增长1.0%;猪肉产量4.29万吨,同比增长1.4%;水产品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3.8%;三鸟饲养量893.8万只,同比减少0.06%。

  2016年,梅县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73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71亿元,同比增长5.0%。畲江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22亿元,同比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产值7342万元,同比下降28.9%;集体企业产值4696万元,同比增长6.0%;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2000万元,同比下降9.8%;股份制企业产值1354405万元,同比增长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265681万元,同比下降7.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123155万元,同比增长317.3%。规模以上工业七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电力生产占比重30.19%,实现产值533557万元,同比下降6.12%;电子产品业占比重14.67%,实现产值259289万元,同比增长24.82%;机械制造业占比重14.90%,实现产值263337万元,同比增长1.87%;医药化工业占比重5.78%,实现产值102067万元,同比增长17.26%;工艺美术品业占比重7.09%,实现产值125241万元,同比增长211.82%;建材业占比重8.61%,实现产值152195万元,同比下降8.2%;矿产品业占比重1.98%,实现产值35028万元,同比下降24.88%。其他工业占比重16.78%,实现产值296566万元,同比增长2.6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利润总额19.5亿元,同比下降4.6%。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 11.6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3%。2016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2.69亿元,同比增长29.3%。

  2016年,梅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城镇零售总额99.96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村零售总额42.05亿元,同比增长13%。分行业零售总额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123.61亿元,同比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18.39亿元,同比增长10.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6年,梅县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2821人,在校学生9305人,毕业生3867人;普通初中招生4737人,在校学生12684人,毕业生424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930人,在校学生3411人,毕业生1863人;普通小学招生7952人,在校学生38968人,毕业生491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060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3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初中人口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7.44%,大学录取率77.43%。

  文化事业
  2016年,梅县区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其中个体放映单位4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大型山歌剧《合家福》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剧目参加全国基层戏曲会演;山歌表演唱《月下恋歌》荣获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金奖。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2个,年末图书馆藏书达20.49万册。全区电视卫星接收站8座,有线电视广播站19个,数字电视用户10.42万户。全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
  2016年,梅县区117个医疗卫生事业机构拥有床位269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445人,其中医生982人,护士998人,药剂人员263人。其中镇卫生院共18间,拥有病床位642张,全年未出现重大“疫情”。

交通运输

  铁路: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
  高铁:在梅县区南口镇设梅州西站,有梅汕高铁、杭广高铁、广梅高铁、梅惠高铁。
  公路:G205国道、G206国道。S333省道、S223省道、S224省道等。
  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汕梅高速公路、梅州西环高速公路、梅大高速公路、梅州东环高速公路、梅平高速公路。
  航运:梅江可常年通航。
  航空:梅州客都机场(市政府拟将梅州市区的飞机场搬迁至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

风景名胜

  中国传统古村落
  茶山村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茶山村(首秕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梅县区水车镇西面,县道荷水畲公路贯通全村。村内原有一颗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该村落源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期,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村中有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二百年以上历史建筑五座(畅云楼、德崇楼、司马第、培元楼、承庆楼),其余大部分历史建筑均在百年以上。
  桥溪村始称叩头溪;该村四面环山;方圆约1平方公里;明朝万历年间,由陈朱两姓人家先后在此卜筑营居,世代联姻,互结秦晋之好,繁衍生息。该村于2002年用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堪称梅州“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该村对研究客家民系的迁徙史、客家华侨史、地方教育史、地方革命史和客家地区的人文习俗、宗教信仰、民居建筑艺术等、提供了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代表性的有坐落在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白宫富良美村的联芳楼(又称华侨“围屋”),还有,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区南口镇,是梅县区最大的客家民居。其建筑造型独特;亭台楼阁俱全,雕龙画风,具有典型的客家民居特色。

  万秋楼
  万秋楼位于梅县区新城办事处富贵居委夏屋,建于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是世代旅居马来西亚华侨夏先生所建,夏先生名以澄,字万秋。当时,夏万秋重生在马来西亚聘请一名专家找到大贮量锡矿而发家后,为荣宗耀祖,在祖家建屋取名万秋楼。该楼是由厚实的墙体和百余根直径1.2尺,长有丈余的花岗石圆柱作骨架,石柱的底座和顶端配有花卉或各种浮雕图案,衬托着用石米批荡的墙体,使整座建筑浑然一体,庄严典雅。楼内的大门,小门,光窗及主楼的骑楼,走廊都设铁拉闸防护,天井上空更有“防盗网”的设施。万秋楼因夏先生无后代在家,一直处于空置状态。

  人境庐
  人境庐在梅州市区(梅城)东3公里的杨桃墩小溪边。建于清德宗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别墅。因他有诗集《人境庐诗草》而得名。建庐前三年,他任驻日参赞时结识的日本书法家成獭温为他写了“人境庐”三字门匾,字体苍劲有力,深蓝色,衬以赭红底色,典雅庄重。

  千佛塔
  千佛塔在广东梅州市区(梅城)东山岭上。由生铁铸成,上有千佛浮雕,故名。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铸造。与广州光孝寺内的东西铁塔同为南汉时遗物。塔七层,高约7米,第一层铸有建塔的纪年铭文,上有琉璃瓦亭覆盖,塔旁有清末诗人黄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诗等碑刻。山后有红色岩系形成的大东岩、油岩等岩洞。

  鳄骨潭
  鳄骨潭在广东梅州市区(梅城)东南约15公里的郑均峡内。梅江东流至此,两山矗立,河身变狭,水流湍急,中有深潭。相传宋通判陈尧佐戳鳄鱼后,曾弃骨于此,故名。在潭侧石壁上有巨大的“鳄骨潭”三字石刻。北岸有观澜亭可俯瞰深渊。

  松口元魁塔
  松口元魁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1629年竣工,为九层高的楼阁式砖石塔,楼梯筑于砖墙中间,仅容一人上下,每层都有对开的四个石窗,位于距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四公里处的梅江下游北岸,为明末翰林学士、东宫侍讲李二何主持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此塔为楼阁式八角形塔,共7层,高40余米。塔底正门有李二何亲撰的对联:“澜向阁前回,一柱作中流之砥;峰呈天外秀,万年腾奎壁之光。”

  阴那山风景名胜区
  阴那山位于梅县区雁洋镇,其东南为大埔县英雅镇。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蜿蜒起伏。由梅雁集团公司投资开发的阴那山旅游区,于2000年10月开业,从雁洋南福村开始,一条长达9.9公里的水泥公路绕着层层山峦,峰回路转数十旋,一直延伸至阴那山。风景区范围6.6平方公里。山顶五峰并列,海拔均超千米,故有"白云深处望三州(梅州、潮州、汀州)之说。阴那山突起于梅江平原之上,山势雄奇,峰峦叠翠,冬季山顶有积雪。具有“神山、群峰、奇石、翠瀑、浮云”的特色。阴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闽粤,与罗浮、南华鼎峙齐名,并称“粤东三胜”。

  灵光寺
  灵光寺,本名圣寿寺,位于梅县区城东镇南部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米处。相传在唐咸通年间高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他死后人们在此建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灵光寺主殿以“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其中最大的佛殿(又名波罗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殿中央有螺旋形斗八藻井,俗称波罗顶。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死树”。

  王寿山
  王寿山位于梅县区桃尧镇黄沙村境内,离梅州市区70多公里,屹立于广东省交界处,海拔1148米,是梅县区第二高山。该山连绵20平方公里,由多座山峰连结而成,素有“九峰十八景”的美誉。主要的旅游景点有螳螂挂壁、棋盘石、笠麻栋、和尚拜烛。

  叶剑英纪念园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规划占地面积482亩,分为纪念景区、人文秀区、生态林区和旅游休闲服务区。纪念景区中,以“少怀壮志”、“泉井情深”、“力挽狂澜”、“翰墨飘香”、“百战归来”五大主题组织序列;人文秀区以叶剑英故居、叶家宗祠为核心,展示叶剑英出生和成长的环境;生态林区中结合山道布置“叶道英亭”、“心系赤子”石刻等,充满诗情画意;旅游休闲服务区内设置模拟军事训练基地、农家乐园、植物园和客家风情街,供游人休闲及购物。

民俗文化

  民间歌谣
  梅县区民间歌谣是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练爽口、形式活泼、用词和谐、韵律响亮,具有一定音乐美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它的句式自由,结构奇特,常用比喻手法,声调活泼、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语言平白、口语化、顺口成章。梅县区民间歌谣来源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以休闲娱乐中所看所思所悟,吸取诗歌精华用平白上口的口语表达。梅县区民间歌谣题材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多彩,有鲜明的客家地方特色,生活气息强,朴实自然,轻松活泼,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儿童情趣,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如劝人读书的“蟾蜍螺咯咯咯,唔读书,么老婆”,嘲讽人的“伯劳子,喙哇哇,有喙话别人,么喙话自家”;还有像《月光光》、《排排坐》、《转妹家》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代代相传,影响深远,经常被学校、文艺团体搬上舞台。梅县区民间歌谣有比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群众情趣陶冶,身心健康影响深远,对了解我区风土人情有一定的帮助。目前出版有关书刊有《梅水风光》、《梅县区客家方言志》、《客家文学史》、《客家方言》、《梅县区风采集》。

  新屋进火
  房子砌好后,主人就要搬进新房里去住,俗称搬新屋。按照客家人传统习俗,乔迁新居最讲究的是进火。进火之日,是要择定吉日良辰的。客家人进火的时候十分讲究兆头,所以,进火的时辰也很有讲究,一般都选择在晚上,时辰太早,路上来往的人多,怕碰到不吉利的事情,怕别人说不吉利的话。进火前,除了锅碗飘盆,其它的东西都可以提早搬过去。进火的时候,做饭的锅里要放米,炒菜的锅里要放上肉和鱼,还要从原来的家中生个火带进新家,再要买一对烛,买三支香,还有一叠纸。主人要用木炭在火盆里烧一炉火,用红线捆三把柴,到了进火的时辰,男主人要端起火先进去,女主人拿着柴和装着米的锅头随后,男主人把火放入新屋的火炉后,女主人立即将准备好的木柴(称火财)放在炭火上,让木柴燃起来,叫做进火添柴(财),接着就鸣放鞭炮,这些礼俗做完后,再搬其它物件进屋。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改称汉剧。它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

  梅城话
  梅城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保留了相当多中古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也称作“啊姆话”海外华侨客家人认为梅城话才是正宗客家话。

  客家语
  客家语,又称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在梅州地区又称“梅州话”或“阿姆话”。客家人是从中原迁来的汉人,是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客人来州,多在元时,东河南人,五代时,有九族随五审知如闽,后散居八闽,梅县区周边客民,皆由宁化石壁迁来,方言多古语,犹多古音,后结合本土语言如畲、瑶族等融汇衍生,形成特点鲜明,自成一体的梅州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梅州市区的梅城及周边乡镇(含梅州市区及梅县区),梅州地区始终维持着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州府地位,许多地方的客家人都是从梅州迁出去的,梅州话为客家语代表之一。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